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苦参碱烟碱乳油防治杨扇舟蛾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扇舟蛾在安徽北部一般一年4代,以蛹在茧内过冬,越冬蛹一般5月份羽化出成虫,成虫羽化后不久交尾产卵.第一代幼虫6月份进入危害期,第二代幼虫7月份进入危害期,第三代幼虫8月份进入危害期,第四代幼虫9月份进入危害期,10月下旬老熟幼虫沿树干向下爬至地面寻找枯枝落叶吐丝缀叶化蛹越冬.随着杨树纯林面积的不断扩大,蒙城及周边地区杨扇舟蛾危害日显突出,杨树每年凶杨扇舟蛾危害,叶片被蚕食,光合作用降低,林木正常生长受到影响,林木生长量下降.为了有效控制杨扇舟蛾的危害,减少林农的经济损失,探索高效、低毒、低残留、无公害的防治技术,蒙城县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在省业务部门的支持与指导下,进行了应用1.2%苦参碱烟碱乳油防治杨扇舟蛾试验.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不同树龄杨树叶片对杨扇舟蛾生长发育的影响角度出发,探讨了树龄对杨扇舟蛾取食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年生杨树叶片饲养的杨扇舟蛾幼虫发育历期要长于十年生杨树叶片和三十年生杨树叶片所饲养的杨扇舟蛾,并且其化蛹率、蛹的质量、产卵量均高于十年生与三十年生杨树叶片饲养的杨扇舟蛾。  相似文献   

3.
杨扇舟蛾又名白杨天社蛾、小叶杨天社蛾,属鳞翅目舟蛾科扁舟蛾属,是我国林木主要害虫之一。杨扇舟蛾是一种食叶性杨树害虫,取食树叶,严重影响杨树生长。该虫在澧县1年发生4代,对杨树危害很大。该虫以蛹在枯叶内、地被物、表土中越冬。翌年4月中旬开始羽化,4月下旬为羽化高峰期,5月上甸第一代幼虫开始出现,至9月第四代幼虫期到来。10月底化蛹越冬。杨树叶全展开时,即为危害盛期。  相似文献   

4.
北京市房山区2种林木害虫的监测与生物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北京市房山区持续6年对双条杉天牛、杨扇舟蛾进行了监测,并分别应用管氏肿腿蜂、松毛虫赤眼蜂进行了生物防治。根据田间调查松毛虫赤眼蜂对杨扇舟蛾卵平均寄生率为57.77%;管氏肿腿蜂对双条杉天牛幼虫寄生率为45.03%,平均虫口减退率46.27%。6 a累计释放蜂共4.38亿头,防治面积1 713 hm2。节约防治费用105.248万元,挽回经济损失1 301.7万元,总经济效益达1 407万元。  相似文献   

5.
杨扇舟蛾的生活习性及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仝燕 《安徽林业》2009,(4):74-74
杨扇舟蛾,又名杨天社蛾,是杨树的主要食叶害虫之一,以幼虫危害杨树、柳树叶片,严重时在短期内可将叶吃光,影响树木生长.通过连续几年,对杨扇舟蛾的生活习性、危害症状的观察,采取了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赤眼蜂对杨扇舟蛾的自然控制作用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扇舟蛾是山东发生面积大、危害严重的食叶害虫。为有效控制该虫的危害 ,我们对其天敌种类及其抑制效果进行了调查。 3年的调查结果表明 ,赤眼蜂是我省杨扇舟蛾的主要卵寄生蜂 ,对杨扇舟蛾的种群数量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且分布广泛、中间寄主种类多、适应能力强 ,是一种有广阔应用前景的天敌资源 ,现将结果整理如下。1 调查方法每 10~ 15天进行一次线路踏查 ,记录杨扇舟蛾的发生形态和种群数量 ;于杨扇舟蛾各世代卵期发生前期和末期分别采集一定数量的卵块 ,每次采集的卵粒总数应不少于 50 0粒 ,带回室内放入试管内 ,待幼虫和天敌全部孵化…  相似文献   

7.
杨扇舟蛾发生及防治研究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扇舟蛾以幼虫啃食杨树叶片,影响树木生长,经济损失巨大。该文综述了杨扇舟蛾的危害特点、生物学特性,分析了爆发成灾的原因,总结了目前主要的防治方法,为今后杨扇舟蛾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不同径阶杨树杨扇舟蛾防治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经过对速生丰产林4-22cm径阶杨树蓄叶量、叶面积、杨扇舟蛾食叶量、人工模拟摘叶对杨树生长量的影响等因子的调查分析,得出胸径D与杨树单株叶面积S之间的回归关系式为S=1.491D^1.2681(相关系数r=0.975),失叶强度与杨树材积年增长量的回归模型为V=0.0038—0.0028x-0.0004x^2(相关系数r=0.9865),确定杨树的经济允许受害水平为失叶40%,杨树失叶强度的经济阈值为0.184,根据D、S的关系式,得出杨扇舟蛾幼虫理论防治指标E与胸径D的关系式为E九=28.5104D^1.2681,E阈=17.4864D^1.2681,根据E、D关系式,计算出不同径阶杨树杨扇舟蛾幼虫虫口密度的防治指标,结合各径阶杨树树冠投影中杨扇舟蛾幼虫折算系数及生命表推算出杨扇舟蛾1~4代幼虫达到防治指标时所对应的单位树冠投影中越冬蛹的防治指标。  相似文献   

9.
释放周氏啮小蜂防治杨扇舟蛾和杨小舟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每666.7m^2杨树林地释放5个周氏啮小蜂柞蚕蛹成品茧,自然羽化后可有效防治杨扇舟蛾和杨小舟蛾危害,试验表明防治效果分别达到57.1%和34%。羽化后的啮小蜂在杨扇舟蛾和杨小舟蛾蛹体上寄生率分别达到76.5%、38.5%。  相似文献   

10.
杨小舟蛾天敌类型调查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1996~1998年,对杨小舟蛾[Micromelalopha troglodyta(Graeser)]的天敌种类及其寄生、捕食量进行了研究。初步查明该虫天敌16种,其中舟蛾赤眼蜂和杨扇舟蜂黑卵蜂为优势种。  相似文献   

11.
瞿肖瑾绘六、园黄掌舟蛾危害榆树、杨树、桦树、橡树等。1成虫 2.卵 3.幼虫4.蛹 5.被害状八.弧目大蚕蛾危害杨树、五、杨=尾舟蛾危害杨树1威虫 2.卵 3.幼虫4.蛹 5.茧 6.被害状七、染雪毒蛾危害杨树1.成虫 2.触角放大 3.幼虫4.蛹 5.被害状丸、典皮夜蛾危害杨树新疆林木主要病虫害图象  相似文献   

12.
赤眼蜂防治杨树食叶害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林业科技》2011,38(6):52-52
2011年6月17日,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挂县强农专家组携带生物防治“炮弹”——赤眼蜂,前往泗阳县自驾游区杨树林内,指导当地农民释放赤眼蜂防治杨树食叶害虫——杨小舟蛾、杨扇舟蛾等,深受当地农民的欢迎。  相似文献   

13.
杨扇舟蛾在浙江宁波1a发生5代,以蛹越冬.7~ 9月的第3代、第4代幼虫为害杨树最重.以生物农药为主、化学农药为辅、天敌保护为重点的综合防治技术,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控制杨扇舟蛾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饲养容器及密度对杨扇舟蛾生长发育和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杨扇舟蛾颗粒体病毒的大量生产,进行了筛选室内大量饲养杨扇舟蛾的适宜容器和密度试验。结果表明,饲养容器和密度对杨扇舟蛾均有显著影响。其中用杯底直径4.5 cm,杯口直径7 cm,高8.5 cm的透明塑料杯做容器饲养的杨扇舟蛾幼虫死亡率、逃逸率最低,化蛹率、蛹羽化率、单雌产卵量和卵孵化率最高,幼虫平均发育历期最短。8头/杯时的饲养密度,幼虫存活率最高,幼虫和蛹的体重增长最多,而且蛹羽化率、总产卵量、单雌产卵量以及产生子代个数也最高。  相似文献   

15.
应用烟雾机防治杨扇舟蛾的药剂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扇舟蛾Clostera anachoretaFabricus是杨树主要食叶害虫,在河北昌黎地区1 a发生4代,若在第1,2代发生期不加以控制,第3,4代极易暴发成灾,严重影响新植杨树的正常生长。为了控制杨扇舟蛾的发生与危害,解决树高林密、喷雾防治难等问题,2004年9月在杨扇舟蛾第4代发生期,进行了应用烟雾机喷烟防治片林害虫试验,从中筛选出适宜的药剂与浓度。1试验地概况试验地位于昌黎县刘台镇大葛庄村,为3 a生杨树速生林,树高6~10 m,株行距2 m×3 m,幼虫2~3龄,有虫株率100%,虫口密度100~900头/株,面积为20 hm2。2材料与方法2·1材料6HYB-25型弯管烟雾机(南通…  相似文献   

16.
江苏省兴化市位于江淮地区里下河腹部,20世纪80年代末期建设农田防护林与速生丰产林基地而发展杨树生产,但多年来食叶害虫杨扇舟蛾为害十分严重,已经严重地危害了当地杨树产业的健康发展。2001年兴化林业部门进行杨扇舟蛾的综合防治工作,并调查了杨扇舟蛾在该地的为害规律,提出了防治措施,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7.
杨扇舟蛾天敌种类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报道杨扇舟蛾Clostera anachoreta(Fabricius)天敌28种,其中优势天敌为:杨扇舟蛾黑卵蜂Telenomus(Acholcus)closterae Wu et Chen、舟蛾赤眼蜂Trichogramma closterae Pang et Chen、龟纹瓢虫Propylaea japonica (Thumbery)、异色瓢虫Harmonia aryridis(Palls)、黑蚂蚁Polyrhachis dives Smith,毛虫追寄蝇Exorista amoena Mesnil、伞裙追奇蝇E.civilis Rohdani、绒茧蜂Apanteles sp.、杆菌Bacillus sp.、灰喜鹊Cyanopica cyana等。  相似文献   

18.
在沅江市根据不同林龄,不同立地类型选取19块有代表性的林地,根据准确测报,在林地投放赤眼蜂防治杨扇舟蛾。2次投放可控制全年杨扇舟蛾的发生,防治区食叶害虫发生率2.6%,成灾率1.9%。赤眼蜂防治杨树食叶害虫操作易、成本低、效果长,群众易接受,具有显著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通过高效绿僵菌、Bt菌株筛选和周氏啮小蜂、赤眼蜂规模化繁育及其施放技术等研究,构建了一套杨树食叶害虫防治专家系统,并在江苏省宝应等县通过1.4万hm2杨树舟蛾发生区的生物治理示范,3 a分别用生物制剂应急治理66.67,333.33 hm2,其余林分通过释放赤眼蜂、周氏啮小蜂等天敌和林农复合经营等措施控制危害,控制杨小舟蛾、杨扇舟蛾的效果为95%~100%,对大面积示范区维持低虫口密度起到了关键作用。在生产上选择以释放周氏啮小蜂或赤眼蜂30.0万头/hm2防治杨小舟蛾或杨扇舟蛾,可有效控制林间舟蛾的虫口密度,实现了高效、无公害、可持续治理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杨扇舟蛾生活习性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扇舟蛾,又名杨树天社蛾,是杨树的主要害虫,以幼虫危害杨树柳树叶片,严重时在短期内将叶吃光,影响树木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