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紫外线(UV)照射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MA4菌株后,从中分离筛选到高抗多菌灵(MBC)的突变菌株。对其中部分突变菌株的抗药稳定性分析,突变菌株MA4-1在无多菌灵培养基中继代培养10代后,仍然能在600μg/mL的多菌灵浓度下生长,而菌株MA4只能在0.5μg/mL多菌灵浓度下生长。结果表明:突变菌株MA4-1抗多菌灵浓度提高了1200倍,且抗药性稳定。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菌株MA4与突变菌株MA4-1,MA4-2,MA4-3的几丁质酶活力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邹勇  周鑫 《江西棉花》1997,(1):18-18
江汉棉区3月底到4月间一般出现阴雨低温,对出苗及生长极为不利,而有利于棉花苗病的发生,这对棉花全苗关是一个极大的威胁。生产上普遍使用的稻脚青,多菌灵等防治效果较差。为此1994年我们引进了防治棉花苗病药剂-10%灵福合剂,当年进行了试验,1995年进行布点示范,各地均表现较好,获得一致好评,证明了其具有推广价值.1996年进行大面积推广。1灵福合剂的表现1.1能有效地防治棉花苗病1994年来用灵福合剂在营养钵苗床作试验,以稻脚青作对照药均只拌种不喷雾,到移栽时,灵福合剂处理的成苗率为61.5%,显著地高于稻脚青的成苗率(…  相似文献   

3.
许多学者曾对柑桔青霉素病(Penicilbum italicum)和绿霉病(Peniicilbum diigitatum的发病)规律分别进行了研究,以比较两者的区别。本实验研究两种病菌混合接种柑桔果实时的相互作用和两者的发病规律。材料与方法  试验果:已贮藏两个多月的芦柑级果,每1-2个处理个果,个重复,共个果。10330孢子悬浮液制备:约等量的青、绿霉孢子分别取自病果,在蒸馏水中混合,并稀释到孢子浓度为7.35×106个。/ml  接种:每个果在赤道上用接种钉对称刺个点4(深),每点用卡介苗注射器和针头滴一小2mm滴()孢子悬浮液。2ul  处理接种约后…  相似文献   

4.
为评价新型复配药剂24%吡唑醚菌酯·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可湿性粉剂防治甜橙采后青霉病的效果及其对甜橙果实的安全性,连续两年进行了24%吡唑醚菌酯·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可湿性粉剂防治甜橙青霉病的采后贮藏试验。试验结果表明:24%吡唑醚菌酯·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用量200、266.7和400 mg/kg对甜橙青霉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1次药后30 d调查,2013年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0.29%、85.50%和90.65%,2014年分别为70.54%、75.90%和83.48%。该药剂值得推广应用于目前甜橙的采后保鲜。  相似文献   

5.
1988年春季笔者在海南用湖北光敏感核 不育系“9-2”分别与籼型品种协青早和 籼粳交后代稳定品系六南早配制了协青早 /“9-2”、“ 9-2”/六南早两个组合。 其杂种F1当年正季种植于本所试验田,于 孕穗期花粉发育至单核期取穗进行花药培养,获得的绿苗冬季移至温室栽培。1989年,将春季温室收获的花培二倍体结实单株分株系种植于大田花培H2鉴定圃,5月25日播种,8月23日~26日抽穗。其中89H-290 (协青早/“9-2”F1H2)、89H-412 (“9-2”/六南早F1H2)两个株系表现完全不育,连续镜检花粉典败率,89H-290为99.97~100%,89H-412为99.8~100%,不育…  相似文献   

6.
橡胶木中淀粉含量远高于其他树种,易发霉、蓝变。碘代丙炔基丁基氨基甲酸酯(3-iodo-2-propynyl butyl carbamate,IPBC)绿色环保,对霉菌、蓝变菌有特效,尤其适用于橡胶木保护。目前橡胶木中IPBC分析方法的研究报道较少,其防腐处理材的质量监督尚缺乏有效手段。为了准确分析防腐橡胶木中的IPBC,建立了一种高效液相色谱(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方法,检验了该方法的检出限、加标回收率等性能,并比较了不同提取方法、提取溶剂、木粉粒径等因素对防腐橡胶木中IPBC提取效果的影响。建立的HPLC方法使用C18反相色谱柱,乙腈-水(55︰45,V/V)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04 nm,IPBC保留时间约6.45 min。在2~80 mg/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0.9998;检出限0.2 mg/L,平均加标回收率99.61%。超声法提取的效果显著优于索氏抽提器法;以甲醇或甲醇-水(9︰1, V/V)混合液为溶剂超声提取的效果较好,乙酸乙酯和石油醚不适于提取木材中的IPBC。以甲醇-水(9︰1, V/V)混合液为溶剂制备样品可改善色谱峰形,有助于提高分析方法的准确性。木粉粒径差异对IPBC超声提取的影响较小。高温条件会导致IPBC降解,严重影响分析结果准确性,因此在整个分析过程中应避免高温条件。本方法检出限低、重现性好,准确性高,适于分析防腐木材中微量的IPBC。  相似文献   

7.
为加强对小麦赤霉病抗源H35抗赤霉性(简称“抗赤性”)遗传机制的了解,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 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抗赤霉病品种H35与感赤霉病品种安农8455杂交组合P1、F1、P2、B1、B2和F2的6家系世代群体抗赤性进行了多世代联合分析。结果表明,H35/安农8455组合抗赤性受两对主基因 多基因的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控制(E-1-0模型),该组合的B1、B2和F2群体抗赤性主基因遗传率为79.14%~93.93%,多基因遗传率为0.32%~16.09%,表明该组合抗赤性是由2对主基因 多基因相互配合控制遗传的。  相似文献   

8.
甘蔗叶鞘外植体在外加不同生长调节剂(IAA、NAA和2,4—D),加或不加椰乳的改良MS培养基上培养诱导愈伤组织。结果表明,本研究添加伪不同生长素中,只有NAA和2,4—D能诱导出愈伤组织,其中,各种供试浓度2,4—D诱导愈伤组织助效果都比相应浓度NAA的诱导效果好。经过10天的培养,在不同供试浓度中,3mg/L2,4—D诱导甘蔗品种Isd16和无性系1327—86分别形成具有再生能力的乳白色愈伤组织和谈绿色愈伤组织最多。Img/LBA 0.1mg/LIBA和1mg/LBA 0.5mg/L NAA从这两组生长调节剂使愈伤组织分化绿苗的效果最好。甘蔗无性系1327-86比品种Isd16分化出比较浓密但个体小的绿苗。  相似文献   

9.
籼稻绿芽悬浮细胞原生质体再生成株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籼稻Hu-18绿芽为外植体,在N6附加2 mg/L 2,4-D的培养基上诱导愈伤组织。加20 d后转人AA 培养基进行悬浮培养。继代培养45 d左右形成了分裂旺盛的胚性细胞悬浮系。即从绿芽诱导至胚性细胞悬浮系的建立仅用了65 d左右。继代后前6 d,细胞干重几乎每2 d增加1倍,而培养液的渗透压及pH 值迅速下降。取继代后4 d的悬浮细胞游离原生质体,产率为8.74X106/g鲜重。纯化后的原生质体在KPR培养基中进行琼脂糖包埋培养,原生质体植扳率为12.0% 。将20 d后的小愈伤组织(0.1 mm)转入 N6附加0.5 mg/L 2,4- D、1 mg/ L BA、1 mg/L KT、0.3 mg/L ZT的培养基上增殖,待长成直径2~3 mm 左右时,用N6附加1 mg/L BA,1 mg/L KT,0.3 mg/L ZT的培养基进行分化培养, 5 d后同时出现芽根生长,最终再生成绿色植株,绿苗分化率为3.5株/10000个原生质体。  相似文献   

10.
比较了02428/培矮64和台中65/特育两个不同的籼粳交组合F2结实率,株高和几个程式分类性状的分布,结果表明:(1)两个组合的株高呈现相似的正态分布,不受其F1结实率和株高的影响,说明F2株高不存在配子选择问题,在杂交亲和性较好的02428/培矮64中,F2的平均结实率与其F1的结实率几乎相等,而台中65/特青结实率则表现为由F1到F2增加的趋势,说明配子选择在亲和性较好的杂种中很少或不存在,而在亲和性相对较差的组合中存在,(2)在程氏分类性状的分布中,叶毛,抽穗时稃色和第1~2穗轴节长等存在大量的各间类型,表现明显的正态分布,稃毛和酚反应呈双峰分布,但仍然存在少量的中间类型,而谷粒长宽比则表现极端的偏斜分布,明显地偏向籼粳,虽然各分类性状表现不同的分布类型,但程氏分类指数表现出正态分布,即偏籼偏粳的中间型占绝大多数。  相似文献   

11.
为了获得对棉花黄萎病有较好防效的菌/药合剂,采用单因素试验对6种杀菌剂、3种植物诱抗剂和3株生防菌发酵液进行了筛选;并利用筛选获得的最佳药剂和菌株及其质量浓度进行复配,筛选出最佳菌药合剂配方。结果表明:单因素中46%咪鲜·几丁糖EW 4000倍液、68%噁霉灵·福美双WP 1000倍液和80%乙蒜素EC 800的防效分别为61.17%、45.66%和76.36%;壳寡糖50μg·mL~(-1)、茉莉酸甲酯10μg·mL~(-1)和水杨酸50μg·mL~(-1)的防效分别为36.61%、32.51%、31.51%;S37 3.3×10~5mL~(-1)、S713.3×10~5mL~(-1)、S44 1.65×10~5mL~(-1)的防效为27.05%、52.34%、59.15%。复配后46%咪鲜·几丁糖EW 4000倍液+壳寡糖50μg·mL~(-1)+S71 3.3×10~5mL~(-1)防效达到70.45%;46%咪鲜·丁糖EW 4000倍液+茉莉酸甲酯10μg·mL~(-1)+S37 3.3×10~5mL~(-1)防效达到73.86%。所筛选出的菌/药合剂最优组合可为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针对2021年国家玉米品种区域试验及2019、2020、2021年内蒙古自治区生产试验淀粉含量≥75%的品种或组合进行分析,对PH6WC×PH4CV、PH6WC×B20、PH6WC×D1279及亲本淀粉含量差异进行分析,对PH6WC×D1279组建6世代群体(P1、P2、F1、B1、B2、F2),运用主-多基因混合模型遗传分析方法对淀粉含量遗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玉米高淀粉含量育种水平进步显著,实现了高产、高淀粉含量、广适性的良好结合。F1淀粉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亲本,F1超高亲优势为1.72%~2.54%。淀粉含量遗传模型为2对主基因加、显、上模型,主基因显性效应>上位性效应>加性效应,遗传率为80.58%~82.68%。  相似文献   

13.
BT型杂交粳稻育性及其三系的若干蛋白质标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方法,对粳稻BT 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六千辛A,保持系六千辛B,恢复系六千辛R、77302-1,以及杂交组合六千辛A/77302-1的F1和F2 种子的胚乳贮藏蛋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谷蛋白α3区域,恢复系有两条带α3a 和α3b,而六千辛A和六千辛B只有一条带α3。 F2代具有α3的种子和具有α3a 加α3b的种子1∶1分离。谷蛋白α4带的移动速率,恢复系比六千辛A快。把较快的α4带记为α4f。 F2代具有α4的种子和具有α4 加α4f的种子也是1∶1分离,与配子体不育类型的F2代花粉育性恢复基因分离比一致。系谱分析表明六千辛R中α3a 和α3b来源于IR8。六千辛A比六千辛B容易提取醇溶蛋白。  相似文献   

14.
东乡野生稻育性恢复性的鉴定与遗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东乡野生稻水桃树、东塘上2个居群与不同细胞质来源的5个水稻不育系(B06S、珍汕97A、协青早A、中97A和粤泰A)配组,根据F1结实率的高低对东乡野生稻育性恢复性进行鉴定。建立了10个组合的P1、F1、P2、F2群体,利用混合模型理论的Akaike信息准则(AIC),在F2代中鉴定影响数量性状的主基因存在与否,主基因存在时通过分离分析估计主基因和微效基因的遗传效应以及所占总变异的分量。F1代的结实率变化范围为45.98%~76.57%,表明东乡野生稻具有一定的育性恢复性。F2代中该性状符合1对主基因+多基因的遗传模式,主基因遗传率为56.63%~88.29%,多基因遗传率为2.74%~30.97%,总基因型遗传率为63.17%~94.01%。中9A /东塘上居群杂交组合的F2代中,主基因是加性遗传,无显性效应,其他9个组合主基因是完全显性遗传。  相似文献   

15.
对选取的13份籼型保持系进行直链淀粉含量和香味测定及分子标记(484/485和fgr-1F/1R)检测,筛选出宜香1B作为试验用分子育种优质供体亲本。配组Ⅱ-32B/宜香1B,F2代进行该双标记分离分析,结果表明,不仅F2单株间特异性谱带差别明显便于鉴别,且呈现出两对独立遗传基因分离模式。选取F2代484/485和fgr-1F/1R呈Ⅰ型(与宜香B相同的带型)和Ⅲ型(杂合带型)的优良单株,经F3~F6加代,并结合农艺性状(株型、播抽历期等)和稻米品质性状(粒型、垩白度、透明度等)鉴定和选择,在F6再利用484/485和fgr-1F/1R分子标记进行复测和验证,从而获得了一批株系内性状基本稳定、株型好、直链淀粉含量中等、具有香味、外观和蒸煮食用品质优良的高世代株系。经测交鉴定,发现其保持系株系比例约占75.5%。表明利用Wx和fgr基因功能性分子标记的早世代检测和辅助选择,结合常规优质保持系鉴定和选育方法,可以快速获得直链淀粉含量中等、香味、长粒型、透明、低垩白、较易糊化等综合性状较优的保持系。  相似文献   

16.
小麦品种望水白的抗赤霉病性遗传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小麦品种抗赤霉病性的遗传规律,以病小穗率为评价指标,运用单花滴注对安农8455/望水白重组自交系(R IL)群体的2001年F6代、2003年F8代、2004年F9代进行了赤霉病抗性评价,采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 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离分析法,研究了该群体抗赤霉病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安农8455/望水白重组自交系群体3年的抗赤霉病性分别符合E-2-6模型(两对主基因 多基因的加性-加性模型)、E-1-8模型(两对主基因 多基因,主基因间为重叠作用)、E-1-8模型(两对主基因 多基因,主基因间为重叠作用)。主基因的遗传率较高,分别为63.8%、69.02%、73.66%,多基因的遗传率分别为21.80%、21.38%、16.80%。说明望水白的抗赤霉病性由2对主基因控制,且符合两对主基因 多基因模型。还对望水白与另一感病品种A londra构成的重组自交系的抗性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清热化痰合剂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鉴别法定性鉴别该制剂中黄芩和桑白皮,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麻黄中盐酸麻黄碱和盐酸伪麻黄碱含量。色谱柱:Hypersil BDS C18(4.6 mm×200 mm,5μm);流动相:乙腈-0.3%三乙胺0.02 mol·L-1磷酸二氢钾溶液(用磷酸调节至pH=3.0)(4∶96);流速:0.8 mL·min-1;柱温:25℃;检测波长:210 nm。结果黄芩和桑白皮的薄层图斑点清晰,分离度好且阴性对照无干扰。盐酸麻黄碱和盐酸伪麻黄碱分别在0.4706~2.353μg·mL-1和0.1519~0.7595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精密度、重复性及48h稳定性RSD均小于2.0%,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2.87%、100.25%,RSD分别为1.09%和1.35%。结论所建立的薄层鉴别法及高效色谱法稳定可靠、操作简单、结果准确,可以应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8.
苯乙酸促进水稻花药愈伤组织的再分化和直接成苗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苯乙酸(phenylacetic acid,PAA)应用于水稻花药培养的效果。以 2,4-D 为对照,发现PAA不影响愈伤组织诱导率,但显著提高了愈伤组织分化率(p<0. 05),从而显著提高了植株再生率(p<0. 05)。其促进效果与品种、培养基无机盐成分有关,对籼稻品种效果较好。PAA还能有效地促进花药愈伤组织不经转移到分化培养基上而直接在诱导培养基上分化成苗。直接再生的绿苗大多具有旺盛的不定根,可直接移栽到土壤中去。当PAA浓度为10 mg/L 时,特青、02428和亚优2号的直接植株再生率分别达0. 56%, 1. 64%和2. 69%。提高PAA浓度可进一步提高直接植株再生率。利用基于PAA的一步成苗培养法已构建成了3个水稻杂种花培后代加倍单倍体(DH)群体。  相似文献   

19.
中稻—秋马铃薯—春马铃薯三熟增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开发冬闲田,充分利用我县秋冬季光热资源,提高稻田的综合生产能力,我们在长龙乡龙安村1社进行了免耕种植水稻-免耕稻草覆盖秋马铃薯-免耕种植春马铃薯三熟增效栽培技术示范研究。该栽培模式是集水稻旱育秧技术、规范化栽培技术、配方施肥技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秋马铃薯、春马铃薯技术、病虫草鼠害综合防治等技术的有机整合。该模式具有省工省力、节本增效、培肥地力、保持水土、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籼粳交DH群体和RIL群体的构建及籼粳分化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对籼粳杂交组合“02428(粳)/特青(籼)”F1进行一步成苗法花药培养,对该组合的分离世代采用连续自交随机选择,分别获得由132个株系组成的加倍单倍体(DH)群体和由157个株系组成的重组自交系(RIL)群体。通过形态指数法和分子标记法对两个群体的籼粳分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DH群体还是RIL群体,各株系的籼粳形态指数和分子标记指数分布均呈正态分布,但RIL群体的偏态性强于DH群体,且明显偏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