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灌水对新麦草种子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研究不同灌水次数和灌水量对新麦草(Psathy rostachys juncea)种子产量、产量构成和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灌水次数的小穗小花数、小穗种子数和千粒重间差异显著(P<0.05),生殖枝数和生殖枝小穗数差异不显著;从返青到收获,灌水4次(返青期、拔节期、抽穗期和灌浆期)生殖枝数和小穗种子数最高,其实际种子产量也最高,达593.3 kg/hm2;不同灌水次数对生殖枝高度和穗长影响显著(P<0.05);不同灌水量对种子产量和产量构成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菊苣种子产量构成因子与产量的关联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正交施肥试验设计与大样本取样,于2007年对菊苣(Cichorium intybus L.)种子产量及其构成因子进行研究,并通过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及回归分析,明确影响种子产量的主要因子和提高种子产量的主要因子,以期了解并掌握相应的关键技术。结果表明:菊苣的花序数、生殖枝数和种子产量主要受水肥条件控制;每株生殖枝数、每株花序数和千粒重是影响菊苣种子产量的主要因素,其回归模型为Y=-13.8887+1.73862X2+0.00241X3+21.7579X6;提高每株生殖枝数和每株花序数是菊苣种子高产的关键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3.
氮肥对垂穗披碱草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2001-2002年研究氮肥对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以120 kg/hm2(秋60+春60)的效果最好,种子产量达1856 kg/hm2;施氮肥可提高生殖枝数、小花数/小穗、可育小花数/小穗和种子千粒重,但对小穗数/生殖枝影响不显著;施氮肥能提高早期成熟种子的发芽率、芽长、芽重及酸性磷酸脂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4.
水分对白三叶种子产量及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研究水分对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 L)种子产量及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间花序小花数和花序荚果数差异不显著;对照与其他处理间单位面积花序数差异显著(P<0.05);对照和轻度水分胁迫区单位面积结荚花序数较多;对照小花胚珠数、荚果种子数和千粒重最小,与其他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对照潜在种子产量和表现种子产量最高,轻度水分胁迫区实际种子产量最高,达44.97g/m2,收获系数8.7%;产量构成要素中花序数及花序小花数与种子产量间相关显著(P<0.05);无水分胁迫区主要影响因子是花序小花数及千粒重;轻度水分和重度水分胁迫区及对照区主要影响因子是花序数及花序小花数,中度水分胁迫区则是荚果种子数;种子成熟过程中胁迫越大含水量越低;水分对白三叶种子发芽率无影响,各处理硬实率偏高,均达80%以上,但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为探索适宜高寒地区燕麦生产的氮肥运筹模式,以‘青海甜燕麦’(Avena sativa L.cv.Qinghai)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两因素试验设计,设4个施氮水平(N1:187.5 kg·hm-2,N2:150 kg·hm-2,N3:112.5 kg·hm-2,N4:75 kg·hm-2)和2个施氮时期(D1:氮肥全部基施,D2:30%基肥+70%拔节期),试验以全生育期不施氮(N0)为对照。结果表明:不同施氮量和施氮时期对燕麦产量影响显著,同等施氮量下,与氮肥全部基施相比,按比例分期施氮的种子产量、秸秆产量、小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均显著增加。在N1水平下,氮肥按比例分期施用,单株小穗数和单株穗粒数的协同提高,获得较高种子产量和干草产量,与氮肥全部基施相比,种子产量和秸秆产量分别提高了4.17%和0.47%。同一施氮时期下,种子产量、小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表现为N1>N2>N3>N4>N0。相关性和通径分析表明,种子产量与单株小穗数、单株穗粒数和千粒重显著相关。综上,不同氮肥处理下,以187.5 kg·hm-2氮肥按比例分期施入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
行距对“川草2号”老芒麦生殖枝及种子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对30,45,60,75,90 cm五个行距下,老芒麦枝条性状、花序性状、种子产量性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行距首先通过对分蘖数、生殖枝比例、生殖枝数/m2、生殖枝高度、生殖枝直径等有极显著影响,继而造成穗柄长、穗柄直径、穗轴长、小穗数/生殖枝、小花数/生殖枝等差异极显著,最终导致结实率、表现种子产量与实际种子产量的差异;单位面积小花总数、潜在种子产量受行距影响不大且趋于稳定;偏相关分析说明,在行距恒定时,株高是影响结实率的主要因素,花穗柄长度反映小穗数/生殖枝、种子数/生殖枝与实际种子产量,可通过株高与花穗柄长度预测结实率与种子产量;千粒重与其他参数相关性低,是相对稳定的种子性状;行距60 cm时,潜在种子产量、表现种子产量和实际种子产量最高,适宜在生产中推广。  相似文献   

7.
试验通过对19个高羊茅品种的种子产量构成因子、实际种子产量和潜在种子产量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得出相应的回归模型.结果表明,除花序长外,提高任一产量因子,均可不同程度地提高种子产量;4个产量因子与种子产量的相关性大小顺序为:X2(小花麴生殖枝)>X4(生殖枝数)>X1(花序长)>X3(小穗数/生殖枝),并得出潜在种子产量与实际种子产量威正的直线相关.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土壤缺硼地区燕麦种子生产适宜的硼肥用量,试验以‘草燕1号’燕麦为材料,于开花期喷施不同水平硼肥(B1组:0.50 kg/hm2,B2组:0.40 kg/hm2,B3组:0.30 kg/hm2,CK组:0 kg/hm2),系统测定了各硼肥水平下燕麦植株的生长发育、种子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的变化。结果表明,开花期叶面喷施硼肥对燕麦的植物学性状影响不明显,但提高了燕麦穗长、小穗数、穗粒数、穗粒重,降低了种子空壳数,提高了种子千粒重和种子产量。其中,开花期喷施0.40 kg/hm2硼肥对促进燕麦种子产量的效果最好,种子产量达4 152.72 kg/hm2,较CK组提高了21.97%(P<0.05),千粒重较CK组提高了24.73%(P<0.05)。  相似文献   

9.
纳罗克非洲狗尾草种子产量因子与产量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多因素裂区试验设计,通过大样本相关、通径和逐步回归分析后,结果表明,纳罗克非洲狗尾草Setaria sphacelata cv. Narok的6个种子产量因子对种子产量的直接贡献大小排序为:x4(单位长度小花数)>x6(千粒重)>x1(花序长)>x2(单位面积生殖枝数)>x3(单位长度小穗数)>x5(单位长度种子数),说明提高单位长度小花数、千粒重和花序长是最有效提高纳罗克非洲狗尾草种子产量的途径,其次提高单位长度小穗数、单位长度小花数和单位面积生殖枝数。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青海省本地燕麦推广品种‘青燕1号’种子田的适宜播量、行距及播种方式,采用双因素试验设计,分别设4个播量水平和5个行距水平(含1个人工撒播),研究不同播量和行距对种子及秸秆产量的影响,完善该品种在实际生产中的栽培技术,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结果显示,不同播量和行距处理下燕麦种子和秸秆产量差异显著(P<0.05),种子产量以播量S3 (225 kg·hm-2)行距R2 (20 cm)最高,秸秆产量以播量S4(270 kg·hm-2)行距R1(15 cm)最佳,分别达7937.30和11872.60 kg·hm-2。不同播种方式对种子产量影响差异显著(P<0.05),撒播下种子产量随播量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以播量S3(225 kg·hm-2)水平最佳,较最低产量的处理高1.51倍;与撒播相比,条播种植增产效应明显,最高种子产量(S3R2)显著(P<0.05)高于撒播最高产量(S3R0)。从各产量性状与种子产量相关性分析来看,主穗小穗数、主穗小花数、花序长、叶面积、有效分蘖数、小穗粒数、单序籽粒数、单序籽粒重及千粒重与产量相关性显著(P<0.05),而通过建立多元回归及通径分析关系模型发现,主穗小穗数、千粒重、单序籽粒重对种子产量增益作用明显,三者对产量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均处较高水平,因此在生产实践中可通过适当的调整栽培措施,增加主穗小穗数、千粒重和单序籽粒重从而提高燕麦种子产量。  相似文献   

11.
对青引1号燕麦(Avena sativa cv.Qingyin No.1)采用不同施钾处理,探讨不同施钾对其种子产量和产量性状的影响,并对产量性状和产量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找出最佳的施钾量,为青海省燕麦种子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钾肥能显著提高青引1号燕麦各产量性状的增加。在施N54.75kg/hm2和施P2O551.75kg/hm2的基础上,当施K2O分别为10~20 kg/hm2、20~30kg/hm2、50kg/hm2、30~40kg/hm2、30kg/hm2和60kg/hm2时,青引1号燕麦小花数、单序籽粒数、单序籽粒重、粒长、粒宽、千粒重达到最大,分别为2.7个、86.7个、2.56 g、1.604 cm、0.318cm和33.50 g。青引1号燕麦在施K2O40kg/hm2时,种子产量及蛋白产量达到最高,分别为6425.3kg/hm2和864.9kg/hm2,其种子产量与施K量间可用ys=5164.65+49.94 K-0.52 K2预计,蛋白产量与施K量间可用yp=618.29+7.00 K-0.050 K2预计。青引1号燕麦种子产量与各产量性状间的数量关系可用ys=-19268.1-519.2 Fs+780.6 Ns-219.1 Li-2035.1 Swi+665.5Lg+19047.6 Wg表示。小穗数、粒长、粒宽对种子产量的增加直接效应最大。  相似文献   

12.
高寒地区羊茅属4种牧草种子产量及构成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国玲  颜红波  周青平  刘文辉 《草地学报》2011,19(3):458-462,519
在高海拔区对羊茅属(Festuca L.)4种牧草的种子产量及其产量构成因子进行比较研究,以期为高寒地区羊茅属牧草种子生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4种牧草的种子产量随生长年限的增加表现出y=a+bx+cx2变化趋势,其中青海中华羊茅(Festucasinensis Keng cv.Qinghai)种子生产性能在供试材料中表现最好(平均产量368.0kg.hm-2),其次为西北羊茅(F.ryloviana Rererd.)和毛稃羊茅(F.kirilovii Steud.)(180 kg.hm-2),蛊羊茅(F.fascinata)最低(72.3 kg.hm-2)。种子产量与单序籽粒数、单序小穗数、单序小花数、单株穗重、千粒重、花序长、种子长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单序小穗数对种子产量影响直接效应最大,是影响种子产量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减氮配施有机肥对燕麦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本研究以‘青海甜燕麦’(Avena sativa‘Qinghai’)为试验材料,设不施氮(CK)、常规施肥施氮(T1)、75%氮肥+有机肥(T2)、50%氮肥+有机肥(T3)、75%氮肥(基肥∶拔节肥=3∶7)+有机肥(T4)和50%氮肥(基肥∶拔节肥=3∶7)+有机肥(T5)6个处理并测定了燕麦的的生长发育、光合生理和营养品质指标。结果表明:75%氮肥配施有机肥分期施用能获得较高的秸秆产量和种子产量,比常规施氮水平分别提高10.16%和5.54%;在抽穗、开花和乳熟期75%氮肥配施有机肥分期施用对‘青海甜燕麦’的生长发育、光合生理指标、营养品质起到改善作用;相关性表明种子产量与千粒重、单株小穗数、单株穗粒数和穗长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01),相关性系数分别达0.69,0.75,0.85和0.93。综上,给燕麦按比例分期施用75%氮肥配施有机肥在青海省湟中地区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4.
野生扁蓿豆单株种子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扁蓿豆(Medicago ruthenica)的9个农艺性状与单株种子产量进行通径分析,明确农艺性状对种子产量影响的主要因子,为扁蓿豆种子高产及其产量因子作用机理研究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单株种子产量与各性状的相关系数大小顺序依次为:单枝花序数>花序种子数>种子宽>株高>千粒重>花序结荚数>花序花朵数>种子长>生育期;9个性状与单株种子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大小依次为:单枝花序数>花序种子数>千粒重>种子长>株高>种子宽>花序花朵数>花序结荚数>生育期。单枝花序数对种子产量的贡献最大,花序种子数次之,其他性状的效应较小。因此,为提高扁蓿豆种子产量首先应着力增加单枝花序数,其次增加花序种子数,适当兼顾千粒重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无芒雀麦农艺性状与产量形成关系的多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遗传参数估算、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逐步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等多种方法,综合分析无芒雀麦农艺性状与产量形成的关系。结果表明,无芒雀麦各性状变异丰富,变异系数介于7.75%~19.15%之间;茎节数、基部茎长、花序长、小穗数、旗叶宽、旗叶叶鞘长、倒二叶长、倒二叶宽和倒二叶叶鞘长遗传力达65%以上,遗传进度达15%以上,遗传稳定性较高,在育种选择中应用效果较好;多元逐步回归和通径分析表明,茎节数、基部茎长、穗下茎长、倒二叶长和倒二叶叶鞘长对干草产量具有较高的直接效应,小穗数、旗叶宽、倒二叶长、花序长和倒二叶宽对种子产量具有较高的直接效应;主成分分析筛选出Q2、Q4、Q6和Q8共4份高产种质材料,4份材料的平均干草产量达13.06t/hm 2,种子产量达1.62t/hm 2。综合分析表明,茎节数、基部茎长、花序长、小穗数、旗叶宽、倒二叶长、倒二叶宽和倒二叶叶鞘长具有较高的遗传稳定性,与无芒雀麦产量形成关系密切,可作为筛选高产无芒雀麦种质材料的鉴定性状;材料Q2、Q4、Q6和Q8综合性状较好,可作为培育优良品种的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16.
高寒地区几种燕麦品种生产特性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包成兰  张世财 《草业科学》2008,25(10):144-146
在青海大通县对10种高产燕麦Avena sativa品种的物候特性、茎叶比、牧草产量和粗蛋白含量以及种子产量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0种燕麦品种生育期短,均可在青海大通地区种植。青海444、加拿大栽培燕麦和LENA的穗长、小穗轮数、小穗数、籽粒数和种子产量均高于其它品种,适宜建立种子田;青海甜燕麦、青引2号和青引1号的牧草产量和蛋白含量高,叶量丰富,饲草性状好,适宜建立饲草田。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不同功能叶对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 L.)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以老芒麦DJ-01新品系为试验材料,在孕穗期设置5个剪叶处理,分别为剪去1/3旗叶、2/3旗叶、全部旗叶、倒2叶、倒3叶,以不剪叶为对照,测定种子产量构成因子和种子活力等指标。试验结果表明,老芒麦功能叶对其种子宽、单株穗重和百粒重具有显著影响,对单穗小花数、单株种子数和种子长没有显著影响;功能叶对老芒麦种子活力具有显著影响,剪叶处理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种子活力指数均低于对照处理。运用隶属函数法对老芒麦种子产量构成因子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其影响由大到小排序为:剪去全部旗叶 > 剪去2/3旗叶 > 剪去1/3旗叶 > 剪去倒3叶 > 剪去倒2叶 > 不剪叶(CK)。老芒麦功能叶主要影响其种子宽、穗重和百粒重,进而影响其种子活力和种子产量,以旗叶对老芒麦种子产量和质量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