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下湿紫泥田水稻平衡施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湿紫泥田又称鸭屎泥田,是四川盆地紫色丘陵区主要的潜育性水稻土[1].然而,以往对这类土壤上水稻的合理施肥研究却很少.本文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下湿紫泥田水稻施用氮、磷、钾肥的效果,旨在探索该土壤上氮磷钾肥合理施用的模式,为生产上实现平衡施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信阳市潜育型水稻土的特征及改良途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信阳市潜育型水稻土 5 4个剖面样品的调查、研究、分析 ,提出了治理“下山洪水”、“田面渍水”、“地下泉水” ,合理灌溉 ,适时排水晒田 ,改良土壤 ,合理施肥 ,合理种植等措施来改良潜育型水稻土 ,以提高土壤生产力。  相似文献   

3.
山坞田是皖南山区的低产水稻田,多为分布在山间谷地的潜育水稻土.由于低温渍水,导致水稻产量长期徘徊在200公斤左右.治理措施应以治水为基础,改土培肥为中心,田间管理作保证,全面实施水、肥、土、管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4.
<正>渍潜型农田是指常年地下水位偏高,土体内部水分长期饱和的农田。渍潜型农田泥深水冷,土粒分散,土壤中亚铁、硫化氢、甲烷等还原性物质积累多,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常见的冷浸田、青泥田、青夹泥田、烂泥田、滂眼田都属于渍潜型农田。这类农田种植水稻,往往  相似文献   

5.
贵州省德江县新场渍害田区稻田432。9hm^2,终年渍水的冷烂泥田占41.2%,1993年开始在渍害田区的新场村实行开挖排水沟降低地下水位、增施肥料、种植杂稻良种,培育壮秧等综合农艺措施。连续8年改造渍害田139.1hm^2,土壤由潜育型逐渐演变成潴育型,水土温度提高了3-5℃,稻谷产量由238kg/667m^2提高到423kg/667m^2以上,年增产稻谷264.9t。  相似文献   

6.
在冷浸田进行种植茭白与水稻试验,结果表明:冷浸田种植茭白每667 m2净收入增加2 850元,并总结冷浸田茭白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7.
一、潜育性和次生潜育化水稻土的形成和类型 (一)问题的提出 (二)潜育性水稻土的形成 (三)潜育性水稻土的类型 二、潜育性水稻土的性质 (一)潜育性水稻土的物理性质 (二)潜育性水稻土的化学性质 (三)潜育性水稻土的养分特性 (四)潜育性水稻土的微生物性状  相似文献   

8.
福建典型烟区代表性烟田土壤土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福建的永定县和泰宁县作为福建烟区的产地代表,在永定和泰宁分别确定10块和7块典型优质烟田研究其土壤系统分类归属及其土系建立。结果表明:1)调查的17块典型烟田均属于水耕人为土亚纲,归属于5个亚类,可划分为10个土族和10个土系。2)总体上看,铁渗和铁聚水耕人为土上种植的烟叶,清香型风格相对优于潜育水耕人为土;3)福建烟区烟田酸性较重(pH<5.5),已为酸性土壤,需考虑进行改良。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阐述了虾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稻田整理、精准播种、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等方面内容,以期为虾田水稻种植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上饶市水稻3414肥料田间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3414田间试验方案,探索在潴育型黄沙泥田上的不同氮、磷、钾配比,旨在提高水稻产量和种植效益。结果表明,水稻品种金优603在潴育型黄沙泥田的最大施肥量为N 16.36kg/667m^2、P2O59.35kg/667m^2、26.25kg/667m^2时,水稻产量达到最大为634.07kg/667m^2;最佳施肥量为N 13.62kg/667m^2、P2O56.02kg/667m^2、K2O 14.23kg/667m^2时,可获得591.66kg/667m^2的产量。  相似文献   

11.
不同浓度亚铁培养液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潜育性稻田是我国南方稻区的低产土壤类型,该类土壤还原性强,矿质营养失调,尤以亚铁(Fe~++)过量积累,对水稻生长发育产生不良的逆境胁迫作用。种植耐潜育性土壤的水稻品种,则是简便、经济有效地提高稻谷产量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采用不同浓度的亚铁营养液,人工模拟潜育性土壤逆境胁迫试验方法,对两个早籼稻品种(组合)生长发育状况进行了较系统的动态观测,诸如亚铁对水稻根系发育、稻株生育与干物质积累,光合强度及其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为进一步进行大田筛选耐潜育性土壤的水稻品种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2.
渗育紫泥田水稻测土配方施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达州市广泛分布的渗育紫泥田进行水稻测土配方3414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水稻产量和水稻施肥量的关系是高度正相关,氮与产量相关性最好,磷、钾次之。根据试验,提出渗育紫泥田水稻高产测土配方施肥建议方案:每亩施用有机肥1300—1500kg,尿素20—25kg,过磷酸钙33—38kg,氯化钾7—9kg。  相似文献   

13.
"江西省典型水稻土对铜的吸附解吸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江西省2种典型水稻土(潜育型、潴育型)为试材,采用振荡平衡法研究了铜在水稻土中的吸附-解吸行为,并利用保留因子对铜在水稻土中的环境风险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潴育型水稻土的吸附能力较强,明显大于潜育型水稻土,但潴育型水稻土的解吸能力小于潜育型水稻土;2种水稻土对铜的吸附均可用Langmuir方程及Freundlich方程较好的拟合;铜的环境风险随铜含量的升高而增大,且潜育型水稻土大于潴育型水稻土。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江西省典型水稻土对铅的吸附解吸特性.【方法】以江西省2种典型水稻土(潜育型、潴育型)为试材,采用振荡平衡法研究铅在水稻土中的吸附-解吸特性,并利用保留因子对铅在水稻土中的环境风险进行评估.【结果】潴育型水稻土的吸附能力较强,明显大于潜育型水稻土,但潴育型水稻土的解吸能力小于潜育型水稻土,各初始浓度下,潜育型水稻土的解吸率为4.88%~28.81%,而潴育型水稻土解吸率为4.90%~20.56%;2种水稻土对铅的吸附用Freundlich方程拟合效果相对较好;铅的环境风险随铅含量的升高先减小后增大,且潜育型水稻土大于潴育型水稻土.【结论】研究表明与潴育型水稻土相比,潜育型水稻土更容易受铅的污染.  相似文献   

15.
潜育性水稻土有效磷含量比非潜育性者低50~90%;有效磷占全磷的比例和植株吸磷量都比非潜育性水稻土低。水稻土中以Fe—P与有效磷的相关系数最大,依次为Al—P、O—P和Ca—P。潜育性水稻土上Fe—P、O—P(酸性土)、Al—P及有机磷量均低于非潜育性水稻土,与有效磷的趋势一致,是其缺磷的主要原因。潜育性水稻土对磷的吸附固定能力强,磷酸吸持容量高,无定形铁含量高。这是潜育性水稻土缺磷的又一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潜育性水稻土为我国广泛分布的低产水稻土,关于其微生物特性,国内外虽有一些报道,〔1-5〕但研究的角度各不相同。为配合我省潜育性水稻土的改良利用,本研究试图查明在不同成土母质上发育的潜育性水稻土、非潜育性水稻土和旱土微生物区系组成上的差异,为潜育性水稻土的改良利用提供一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陈小红 《农技服务》2011,28(1):55-55
进行了水稻同田施肥对比试验,以期为水稻的施肥技术推广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在赤水市长期镇种植水稻,习惯施肥增产效果最佳。但从产投比方面分析,习惯施肥产投比最高。  相似文献   

18.
这几年随着国家对三农的重视,农民种粮积极性不断提高,轻型种植方式不断普及,水稻抛秧田、直播田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杂草的草相发生了很大变化,稗草的发生越来越严重,已成为当前农业生产亟待解决的难题。  相似文献   

19.
去年我们对潜育性水稻土肥力特性的研究结果说明:潜育性水稻土还原程度大,土壤释放养分少;结果是水稻产量低。在此基础上,今年又进一步探讨,潜育性水稻土怎样影响水稻植株吸收养分及其后果,通过合理施肥能否提高潜育性水稻土水稻植株吸收养分的能力,促进正常的代谢作用,从而获得高产,达到改良土壤的目的。潜育性水稻土的改良,历来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开沟排水为主的工程措施,另一种足以改变耕作制为主的生物措施。但当田间环境条件或社会经济条件不许可时,如合理施肥可以改良潜育性水稻土,则采用这个措施是合宜的。  相似文献   

20.
这几年随着国家对三农的重视,农民种粮积极性不断提高,轻型种植方式不断普及,水稻抛秧田、直播田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杂草的草相发生了很大变化,稗草的发生越来越严重,已成为当前农业生产亟待解决的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