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印度块菌(Tuber indicum Vittadini)、夏块菌(Tuber aestivum Vittadini)和白块菌(Tuber panzhihuanense DengWang)是经济价值较高的菌根食用菌。通过对印度块菌、夏块菌和白块菌与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 Blume)合成菌根苗的技术进行探讨,结果表明使用印度块菌、夏块菌和白块菌孢子液接种板栗树苗,10个月后均能形成大量外生菌根。菌根苗移栽后,接种夏块菌的板栗苗苗高最高,与接种白块菌和印度块菌的板栗苗相比高差异显著,但接种白块菌的板栗苗与接种印度块菌的板栗苗相比苗高差异不显著。接种夏块菌的板栗苗与接种白块菌板栗苗间地径差异不显著,二者与接种印度块菌的板栗苗间地径差异均显著。  相似文献   

2.
块菌资源多样性及其地理分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块菌属真菌为地下真菌类的子囊菌 ,通常与林木根系具有共生关系。块菌又是重要的野生食用菌 ,其子囊果含有较高的营养成分 ,商业价值为世人所瞩目。块菌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西欧地区 ,全球描述的块菌属真菌在 6 0种以上 ,其中 ,黑孢块菌TubermelanosporumVit tad、白块菌TubermagnatumPico、夏块菌T .aestivumVit tad、勃良第块菌TuberuncinatumChatin等 ,均为重要的商业块菌。被誉为林中“黑钻石”的黑孢块菌 ,是其中价值较高的一种 ,为西欧许多国家最喜爱的食品之一 ;该菌最早发现于法国的P啨rigord省 ,法国、意大利、西班牙为其主产区。我国自 80年代中期以来开展了块菌资源及生态学研究 ,先后发现二十多种块菌 ,其中 ,中国块菌T .sinenseK .TaoetLiu、太原块菌T .taiyuanseLiu、巨孢块菌T .gigantosporumY .Wang、刘氏块菌T .liuiA .S .Xu、西藏块菌T .xizangenseA .S .Xu等为块菌属新种。喜峰块菌TuberhimalayenseZhangetMinter、拟喜峰块菌Tu berpseudohimalayenseMorensetal.等 ,为我国特有的高山块菌 ,西南横断山区及喜马拉雅山系为其主要分布区。我国目前出口欧洲的块菌种类主要是西南出产的印度块菌 ,该菌子囊果与黑孢块菌极其相似。在综合国内外有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 ,本文分别列举了分  相似文献   

3.
块菌是陆良县最为珍贵的一类野生食用菌,近年来由于不科学的过度采集,导致共生植物的根系及菌塘遭到严重破坏,块菌产量逐年明显下降。为了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块菌资源,项目组对陆良县的块菌资源种类、生境和利用现状进行了调查。发现陆良县重要的商品贸易块菌有印度块菌(Tuber indicum)、阔孢块菌(Tuber latispora)和假凹陷块菌(Tuber pseudoexcatum);共生树种有云南松(Pinus yunnanense)、华山松(Pinus armandii)、滇杨(Populus yunnanensis)同时针对块菌产量持续下降问题,提出了恢复、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措施和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漫话黑块菌     
黑块菌Tuber melanosporum Vitt,又名黑孢块菌、皇后块菌、佩里格德块菌(perigord truffle)。在分类学上属于子囊菌亚门Asco-mycotina,过去一直放在块菌目Tuberales 内,现依据Trappe(1979)的研究归属于盘菌目Pezizales 内的块菌科Tuberaceae。  相似文献   

5.
我国块菌采收和贸易问题浅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对我国块菌产地块菌贸易中块菌质量作了调查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块菌采收和贸易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国外黑孢块菌等采收的经验,提出了改进我国块菌产地资源保护和利用方式以及开展黑孢块菌等人工栽培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中国食用菌》2007,26(5):33-33
澳大利亚的西澳州本年度产季首次出口块菌。这家块菌公司位于西澳洲西南部的Manjimup,预计该公司今年块菌产量为400kg。这些块菌将以3000澳元/kg的价格出口到法国、丹麦、美国和日本。  相似文献   

7.
针对楚雄州块菌野生资源破坏严重造成的产量急剧下降的问题,提出在块菌生长林地实施保育措施,保护块菌生长环境,以增加其产量,提高其质量和经济价值。通过合理利用块菌野生资源,同时推广种植块菌菌根苗的经营对策,以达到有效保护块菌资源,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的,促进块菌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8.
欧洲块菌人工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陈应龙 《中国食用菌》2002,21(1):7-9,11
黑孢块菌、白块菌、勃良第块菌等是分布于西欧地区的著名美味食用菌。法国科学家最早开展了块菌人工驯化及其栽培技术研究,开创了菌根食用菌人工栽培的先河。这一技术在欧洲得到了推广,成为新兴产业;近年来,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等国也试验成功。本文对块菌菌根化苗生产及种植园经营技术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四川的块菌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块菌是一种珍贵的地下真菌,具有较高的商品价值,世界上许多国家十分重视块菌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研究工作。自1987年张大成在四川会东县发现当地称为“无娘藤”的一种地下真菌,即块菌以来,引起了许多学者的重视,先后有刘波、陶恺、张斌成、王云等对四川产的块菌属种类进行了报道。 经过近年来的多次调查,四川产的块菌属种类不断被发现,估计四川和其邻区产的块菌属有以下8种:  相似文献   

10.
简介块菌的基本特征与生物学特性,以及我国块菌的分布及其环境条件。指出山西省是我国最早发现块菌分布的地区之一,分析山西省的自然条件与块菌生息繁衍环境的关系。概述块菌在山西的着生区域的特点与采集处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