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麦纹枯病是江苏省大麦上发生普遍,危害严重的一种病害。其病原菌主要以禾谷丝核菌(Rhi。ctoniacerealis),其次为立枯丝菌(R.solani)。大麦苗期受害后,在临近地面的叶鞘上出现边缘褐色,中部灰色的病斑;成’株期受害,基部叶鞘及茎秆上产生黄褐色椭园形或梭形斑,叶鞘上病斑发展成云纹状,边缘褐色清晰,中间灰白色,称为花秆烂茎。近年来,据作者田间调查及生产单位反映,在大麦上出现和典型纹枯病症状相混淆的病害症状,即大麦基部叶鞘全部呈深褐色,俗称“酱油秆”,给病害调查及指导防治带来困难。为此,作者于1988~1994年…  相似文献   

2.
茉莉炭疽病在茉莉产区普遍发生,福建、广西、安徽和湖南等省5~8月份发生较重,为害叶片引起病叶脱落,严重时导致秃枝。1症状该病主要为害茉莉中上部成熟叶片,嫩梢、枝干及花蕾有时也发生。叶片上病斑最初从叶尖或叶缘始发,形成褐色的"V"字或半圆形病斑,后期病斑上有许多小黑点,潮湿时产生粉红色的黏稠物(图1~图3)。枝干上病斑初为浅褐色,扩展后呈灰白色不规则形斑块,并包围枝干,病斑有时达4.0cm,枝上嫩梢、叶片枯萎死亡。2病原茉莉炭疽病由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引起的。茉莉炭疽菌的分生孢子盘圆形或椭圆形,刚毛黑褐色或无,分生孢子长椭圆形,大小15.1~19.8μm×4.  相似文献   

3.
芝麻叶枯病(Corgnespora sesameum Goto)是危害芝麻叶、茎、蒴的一种主要病害。感病后,叶片最初出现褐色小斑点,逐渐扩大形成灰褐色的角斑、大斑,最后叶片脱落。茎最初为棱形病斑,中央凹陷,后成红褐色条斑,植株易折断倒伏。蒴果上出现红褐、紫黑色病斑,易裂蒴.此病初花期开始发病,封顶前最重。  相似文献   

4.
香蕉叶斑病是属真菌性病害,我省闽南香蕉产区常见的有褐缘灰斑病、灰纹病和煤纹病三种.褐缘灰斑病:先是叶面或叶背出现淡褐色条纹,沿叶脉纵向扩展为圆形斑或长条斑,暗褐色至黑色,后期条斑周缘呈褐色,中央灰白色,长有稀疏的灰白色雾状物,病斑大量发生时,会出现全叶枯死,挂果株特别严重.  相似文献   

5.
甜菜褐斑病是我市甜菜生产中的主要病害。特别是高温多雨的年份,褐斑病发生较重。感染此病的甜菜,一般情况下,块根减产10%~20%,含糖率降低1~2度,严重时块根减产30%~40%,含糖率降低2~3度,每年6月末~7月初开始发病,7月~8月份为盛期,9月中旬停止蔓延。1 发病症状褐斑病感染甜菜叶片、叶柄、花枝和种球。叶片感病最初呈现圆形或不规则形的褐色斑点,病斑小而数量多,斑点边缘为红褐色或为黑褐色,中央为灰白色,直径为1~4mm。气候潮湿时,病斑上产生大量灰色霉层(为分生孢子丛)。病斑组织中央较溥,易破碎。发病较重时,…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由于品种、栽培制度、肥水条件的改变,大麦纹枯病在我省的发生日趋加重,成为影响大麦高产的主要病害之一。我省许多学者对该病的发生和防治进行了比较细致的研究,现概述如下:一、症状与危害损失1、症状大麦纹枯病自苗期至成殊期均可发生,一般以技节中后期至孕穗阶段发病最烈,以侵害叶荣为主,也可危害叶片、茎秆等。叶鞘受害.初生暗绿色水渍状小斑点,小斑逐渐扩大成园形成椭园形,病健交界处褐色或暗褐色,中间灰白色。病斑继续护大或多个病斑相互融合而形成典型的云纹状大斑,致使叶鞘干枯,叶片早衰。病害严重时,可侵害…  相似文献   

7.
茶树小绿叶蝉(简称茶叶蝉)属同翅目,叶蝉科,是我县各地茶区的主要害虫之一。此虫能以若虫、成虫危害茶树嫩梢,用刺吸口器吸取幼芽和嫩叶的汁液。开始刺伤的地方出现湿润状小斑,尔后,叶面转黄,失去光泽,有的反转硬化,有的背面叶脉暗红色,严重时,叶尖、叶缘红褐焦枯,通称“焦头”、“焦边”,很象旱害,雌成虫并在嫩梢内产卵,破  相似文献   

8.
“敌力脱”防治香蕉叶斑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斑病是香蕉的主要病害之一,近年来,发生普遍。叶斑病包括褐缘灰斑病、灰纹病、煤纹病。褐缘灰纹病病原是香尾孢(Cercosporamusaezimm),灰纹病原为香蕉暗比抱[Cordanamusae(zimm)horn],煤纹病原为簇生长蠕泡[Heiminthosporlumtorulosum(syd)Ashbyl。分类地位:半知菌亚门,丛梗抱目,暗梗泡科。其病菌主要侵害香蕉的中、老龄叶片,后再向嫩叶及心叶发展,发病部位一般从叶缘开始,渐向中脉内延,也有的见于叶面,发生严重时可造成整株叶片枯死。发病时间一般在每年的5月下旬始见新病斑,6月下旬7至下旬而多,传染迅速,8月…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发生在我国甘蔗产区的主要病害——甘蔗眼斑病及梢腐病的发病规律、症状等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0.
稻瘟病是水稻生育期间的主要病害之一 ,分布全国各稻作区 ,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 ,主要危害叶片、茎杆、穗部。因危害时期、部位不同而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谷粒瘟。1 危害症状  苗瘟发生在三叶期前 ,由种子带菌所致。病苗基部灰黑 ,上部变褐 ,卷缩而死。叶瘟在整个生育期都能发生 ,由于气候条件和品种抗病性不同 ,病斑分为四种类型 :慢性型病斑 开始在叶上产生暗绿色小斑 ,渐扩大为梭形斑 ,常有延伸的褐色坏死线。病斑中央灰白色 ,边缘褐色 ,外有淡黄色晕圈。叶背有灰色霉层 ,病斑较多时连片形成不规则大斑 ,这种病斑发展…  相似文献   

11.
茶新梢枯死症是鳞片、鱼叶脱落后的叶痕及其他伤口感染轮斑病菌(Pestalotialongiseta)形成小病斑,再由云纹叶枯病菌(Glomerella cingulata)为主的其他病菌共同侵染,使病斑扩大,在新梢成熟期出现嫩茎基部局部坏死,而导致整个新梢缺水枯死的一种茶树病症。日本1973年开始在静冈县中西部茶园发现此病,到八十年代中期大为流行。据资料介绍静冈县1985年调查19717公顷茶园,有9432公顷发病,发病面积占48%,而感病品种薮北的发病面积竟达67%。爱知县1978年发现此病,1986年的  相似文献   

12.
龙眼成花多少与花质好坏直接影响到座果率的高低,本文就龙眼促花丰产技术措施作一简介,供参考. 1、控俏促花 龙眼全树春芽萌动前后,使用绿旺1号100克,+比久(或多效唑)50-75克十葡萄糖1 50克兑水 50公斤喷湿树叶,不允许重复再喷.这样可以抑制春梢,促进花芽分化. 2、严防冲梢 龙眼抽穗期遇到较高温度(18℃以上)就会发生花带叶冲梢现象,使花穗变成春梢营养枝.故要及时摘除花穗上的顶芽和嫩叶.或用50公斤水加40%乙稀利15-30毫升喷雾,使嫩叶枯萎脱落促成花穗. 3、减少花量 实践表明,长花穗花量…  相似文献   

13.
茶圆赤星病是我地高山茶区的一种主要病害,一般年份早春三月的茶树嫩叶成叶上出现小量的圆形褐色病斑。发病后的茶树生长不良,芽叶细小,制成的干茶带苦味,严重威助早春名优茶生产。防治茶圆赤星病须采用农业防治和药剂防治相结合,方能取得较理想的防治效果。(一)农业防治①掌握好高山茶园的留叶时间。据仙居县苗江林场长期观察,高山茶园的留0卜}间和茶树机体的抗逆力有较密切关系。高山茶园应掌握在春茶本,夏茶初基本留足叶量,若不足,则可到夏茶末补留,使留在树上的幼叶趋于成熟,利于茶树安全越冬,提高抗病力。②加强茶园肥…  相似文献   

14.
王德亮  阎晓东 《大豆科学》2000,19(2):126-130
本研究用人工接种方法探讨了大豆不同株龄及不同的叶龄和荚龄对灰斑病的反应。结果表明,株龄越大的大豆其灰斑病愈轻,反之则重。完全展开叶和正在扩展叶易感灰斑病,嫩叶(叶缘未分离)和老化叶不易感病。荚龄大于1cm的最易感病、病粒率高,0.5cm以下的荚不易感病。  相似文献   

15.
茶赤星病是一种真菌性低温高湿病害,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器潜藏于落叶、树上病叶或新梢组织中越冬,待次年春季气温回升到10℃以上,茶树开始露芽时,主要侵染嫩叶新梢组织,引发赤星病。其最适发病温度是20℃,空气相对湿度在80%以上。因高山区温度较低且多云雾,故较容易发病,发病时间通常是4月中下旬到5月上旬,秋季也常发生。  相似文献   

16.
在越南雨季,3~5龄的榴莲植株上常发生由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引起的叶枯病,其症状表现为淡褐色的边缘不规则病斑。在潮湿环境下,病斑上长有浅黄色菌丝,被感染的叶片逐渐变成深褐色进而枯萎。过去没有立枯丝核菌融合群(AG)和亚群在榴莲上发生危害的报道。  相似文献   

17.
疫病症状主要侵害茎、叶、果各部位,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苗期染病,茎、叶、叶柄,及生长点呈水渍状或萎蔫,后干枯死亡.成株染病多从茎嫩头或节部发生,初为水浸状,病部失水缢缩,病部以上叶片迅速萎蔫,维管束不变色.叶片受害,先出现水浸状圆形或不规则形灰绿色大斑,严重的叶片枯死.果实染病,初现水浸状斑点,后病斑陷,有时开裂,溢出胶状物,病部扩大后引致瓜腐烂.该病原菌在土壤中越冬,种子、垃圾、堆肥也能带菌。连作是发病的主要原因,降雨量大、多雨天,空气湿度大,温度在24-30℃或大暴雨后易发生流行。枯萎病症状整个生长期均能发病,以结…  相似文献   

18.
水稻胡麻斑类似病危害转Bt稻“克螟稻”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田间转Bt稻“克螟稻”稻叶上观测到一种病斑,病斑中心和周围均呈褐色,长椭圆形与稻胡麻斑病类似,平板上分离到的病原菌菌丝呈灰褐色,菌丝有多个隔膜,分生孢子梗成丛,但在PDA培养基上,产生的分生孢子特征与稻胡麻斑病不吻合。从为害级别和严重度上分析克螟稻对胡麻斑类似病的感病程度远远超过其亲本秀水11。克螟稻叶片间发病速率增长迅速,而秀水11叶片间发病速率增长缓慢。  相似文献   

19.
一、水稻病虫害种类 我县常见的主要病害有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细菌性条斑病、恶苗病、秧苗绵腐病、立枯病和病毒普矮病、黄矮病等。害虫有54种,常见主要害虫有三化螟、稻丛卷叶螟、稻飞虱、稻叶蝉、稻瘿蚊、稻蓟马等。 二、常见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条件)与防治 (一)病害: 1、稻瘟病:真菌,半知菌纲梨孢菌属。 ①发病条件:菌丝在稻草、稻谷越冬,气温≥15℃,湿度80%以上,即可发病,稻苗感病,“一路青”苗,气温24-28℃,湿度90%以上,寡照,将暴流行。 ②病状:叶瘟:叶片病斑:梭形褐色,灰绿豆圆目,密生灰色霉层,嫩叶…  相似文献   

20.
茶树新梢枯死病从1973年最早在日本静冈县被发现以来,现已扩散到日本16个府县的14700公顷茶园中,成为日本全国性的主要茶树病害。近年来,我国湖南等地也发现了此病。为便于开展对此病的调查研究,现将日本对此病的研究成果整理如下,以供参考。症状新梢枯死病的症状是在新梢成熟时,其基部鳞片或鱼叶脱落部周皮发生坏死,上部失水而枯死。病斑很小时,病梢无异状,随看病斑扩大,叶片褪绿失活,数日后落叶枯死。发生消长对剪采茶园调查发现(表1),在气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