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FJ-MA-02引诱剂林间松墨天牛引诱效果及应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研制开发的FJ-MA-02松墨天牛引诱剂在福建、广东等地的试验表明,低密度虫口的松阔混交林内,当年新诱捕点每个诱捕器平均引诱到119.3头松墨天牛,其中46.5%为雌成虫,平均每头雌虫怀卵量为37.8粒。在福建中部地区诱虫高峰时间为5~8月。在诱虫点周围翌年虫口数量可降低3倍。该引诱剂诱捕到的松墨天牛携带线虫率高,数量较多。目前FJ-MA-02引诱剂已在各地推广应用,从2002年开始,FJ-MA-02引诱剂已在重庆、广东、安徽、湖南、山东以及云南等省市推广应用于松材线虫病监测与防治。  相似文献   

2.
松树蛀干类害虫引诱剂引诱松褐天牛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采用自行配制的松树蛀干害虫引诱剂引诱松墨天牛的试验结果,对引诱剂的诱捕效能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诱捕剂单日最大诱捕量为5头/单个诱捕器。雌雄比为1:1.02,所诱捕到天牛雌虫60%-80%腹内有卵,藏卵数各地统计,8-40粒不等。引诱剂引诱距离的测定结果,引诱剂在离松林缘150-200m距离内均能引诱到松褐天牛。诱集的虫种中有两种天牛,其中松褐天牛占总虫量35.7%,短角幽天牛占11.6%。  相似文献   

3.
不同引诱剂和诱捕器对松墨天牛的林间引诱效果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06年和2007年,采用不同的诱捕器和引诱剂,对泸县和富顺的马尾松林中松墨天牛成虫进行了诱捕.结果表明自制SC-1型松墨天牛引诱剂和A-3型松墨天牛引诱剂对松墨天牛成虫的引诱效果基本相同.替代型塑料质诱捕器对松墨天牛成虫的引诱效果只有YB-50型铁质松墨天牛诱捕器的63.70%~81.11%,但塑料质诱捕器成本低、安装简便、不易丢失.在林间虫口数量较大的林区,在同一地点连续进行诱捕,可有效减少林间松墨天牛虫口数量,可用于对松墨天牛的防治.而在林间虫口数量较小的林区,采用诱捕的方法对松墨天牛进行防治,则效果较差甚至没有效果.在四川泸县和富顺诱捕的天牛成虫中,尚未发现松材线虫.  相似文献   

4.
FJ-MA-02引诱剂林间松墨天牛引诱效果及活虫捕捉器的研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研制开发的FJ-Ma-0 2松墨天牛引诱剂 ,在福州国家森林公园低密度虫口的松阔混交林内 ,当年新诱捕点每个诱捕器平均引诱到 1 1 9 3头松墨天牛 ,其中 46 48%为雌成虫 ,平均每头雌虫怀卵量为 3 7 82粒。在福建中部地区诱虫高峰时间为 5— 8月。在诱虫点周围翌年虫口数量可降低 2 3。研制的活虫捕捉器 ,通过简单原理可直接捕捉活虫 ,其活虫可供各种试验使用。  相似文献   

5.
2014—2015年在霞浦县松城街道马尾松纯林内101~200m、201~300m和301~400m~3个不同海拔高度分别设置4个APF-I型松墨天牛引诱剂和相同的配套诱捕器诱捕松墨天牛,通过2014年和2015年不同海拔高度的诱虫数量,分析霞浦县内松墨天牛诱捕器的诱捕效果和设置适宜海拔高度。结果表明:2014年设置在海拔高度101~200m和201~300m的松墨天牛诱捕器诱捕效果极显著(P0.01)高于设置在海拔高度301~400m的诱捕器;2015年设置在201~300m之间的松墨天牛诱捕器诱捕效果显著(P0.05)高于设置在海拔高度101~200m和301~400m的诱捕器。霞浦县松墨天牛诱捕器挂设最佳海拔在201~300m之间。  相似文献   

6.
利用FJ-MA-03松墨天牛引诱剂诱捕松墨天牛成虫的试验结果表明:松墨天牛成虫在江川县发生期为4月中旬至8月中旬,其间诱捕到松墨天牛成虫498头.6月诱捕到327头成虫,占诱捕总数的65.66%,是诱捕松墨天牛成虫的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7.
通过黔南州都匀市松墨天牛引诱剂诱捕试验,对诱捕到的昆虫种类、数量、时间及天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都匀市马尾松林中可利用天牛引诱荆诱捕松墨天牛,诱捕时间在5月上旬至9月上旬,且天气晴朗对诱获天牛有利.并概述了2004~2010年全州利用都匀市经验,实施诱捕治理松墨天牛的松材线虫预防监测项目情况.  相似文献   

8.
为掌握松材线虫病发生区松墨天牛的种群发生规律,在闽侯县马尾松林内连续3 a使用APF-I型引诱剂诱捕器诱捕松墨天牛成虫,结果显示,闽侯县松墨天牛成虫种群数量高峰集中在5—7月,APF-I型引诱剂诱捕器对青口镇、南通镇和鸿尾乡的松墨天牛具有较好引诱效果。根据松墨天牛成虫活动规律,在松材线虫疫情防控工作中,松墨天牛诱捕器适宜在5—11月布设,其中5—7月为最佳防治时期。  相似文献   

9.
广东河源地区松墨天牛成虫林间诱捕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墨天牛是一种严重危害松林的蛀干害虫。该文采用不同诱捕器及不同引诱剂进行了松墨天牛的野外诱捕试验及种群动态监测。结果表明:3种组合均能引诱松墨天牛,而厦门诱捕器与APF-Ⅰ型引诱剂组合的引诱能力最强;4~11月野外均有松墨天牛成虫持续羽化,5~6月为高发期,诱捕量占全年56%。  相似文献   

10.
为了明确不同信息素诱剂和诱捕器对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的诱捕效果,以APF-Ⅰ持久型(A)、APF-Ⅰ持久增强型(B)和F1型(C)3种诱剂、以及ZM-60型(D)和BF-1型(E)2种撞板式诱捕器为研究对象在林间进行了诱杀松墨天牛试验。结果表明:使用D诱捕器,B诱剂诱捕量为A诱剂和C诱剂的1.53倍和1.84倍,差异显著;使用E诱捕器,B诱剂诱捕量为A诱剂和C诱剂的1.97倍和2.16倍,差异显著;使用相同诱剂,D诱捕器和E诱捕器的诱捕量均无显著差异。3种诱剂诱到的松墨天牛雌虫分别是雄虫的1.51~1.67倍,平均1.60倍。因此认为,诱剂B优于A诱剂和C诱剂;建议生产上能优先选其用于松墨天牛监测与防治。  相似文献   

11.
松褐天牛不同引诱剂和诱捕器组合诱捕效能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松褐天牛A-3型引诱剂与YB-50型诱捕器搭配、APF-I型引诱剂与YB-50型诱捕器搭配、APF-I型引诱剂与配套的新型诱捕器搭配,4-10月在纯松林和混交林中诱捕松褐天牛。结果表明,APF-I型引诱剂与配套的新型诱捕组合诱虫量最多,所诱得的雌虫比例最高,在天牛羽化初期诱集到的松褐天牛数量占当代总虫量比例的平均值最高,使用成本最低,操作最简便,最具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几种诱杀松墨天牛方法的效果比较及评价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3种方法诱杀松墨天牛成虫的试验结果表明,松饵木能引诱到补充营养的松墨天牛成虫,且雌成虫能在松饵木上产卵,引诱剂对引诱怀卵的松墨天牛成虫的效果较好。引诱剂和松饵木使用方便、安全,成本较低,大面积应用可降低松墨天牛种群密度,减少松材线虫传播机会。但单独使用达不到防治松材线虫病的目标。灯光诱杀远不如引诱剂和松饵木,且其成本高,安全性差,用于松墨天牛防治不宜提倡。利用引诱剂和松饵木在监测松墨天牛及松材  相似文献   

13.
M-99引诱剂有效引诱范围及余杭区松褐天牛成虫发生规律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通过试验确定,M—99引诱剂引诱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成虫的有效距离为70m,引诱有效范围为1.5hm^2;用不同色泽的油漆在天牛成虫鞘翅背上做标记是成功可行的;从饲养笼内收集的松褐天牛成虫做好油漆标记,在室内饲养到第2天傍晚进行林间放飞的诱捕回收效果最好,其40、60、70m的总回收率为43.79%,60m处的回收率达70%;余杭区松褐天牛成虫发生始见期在5月初,终见期在9月底,5月下旬至8月中旬为盛期,是防治松褐天牛成虫的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14.
饵木诱集松墨天牛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饵木诱集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效果明显,平均诱集幼虫0.58条/dm^2,最高0.76条/dm^2,最低0.44条/dm^2。松墨天牛成虫产卵部位主要集中在饵木距基部2-5m处,占总数的80.1%。  相似文献   

15.
在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慈利县、韶山市、南岳区释放川硬皮肿腿蜂和花绒寄甲2种天敌昆虫,开展防治松褐天牛的试验。结果表明:2种天敌昆虫对松褐天牛有良好的控制作用,4个试验区的平均虫口减退率为92.65%,校正虫口减退率为91.41%;混合释放2种天敌昆虫的寄生率为92.42%,高于单独释放川硬皮肿腿蜂和花绒寄甲的寄生率62.00%和87.34%。  相似文献   

16.
蛀干类害虫引诱剂主要性能和技术指标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表明:当年生产的规格为300 mL的瓶装蛀干类害虫引诱剂,林间诱捕松墨天牛的持效时间在23 d以上;在阴凉干燥密封条件下,储存1或2 a,其林间持效时间基本无影响;储存1 a对林间诱捕松墨天牛成虫效果无影响;储存2 a诱捕效果是新药的77.78%。不同方向诱捕效果不同;设置在东西走向山脊线上的诱捕器诱捕效果南面最高,东面次之,北面、西面较差;东、南两个方向的诱捕量占总诱捕量的68%;西面与北面的诱捕率间的差异不显著,而其余每两个方向之间的诱捕率均存在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松墨天牛引诱剂及引诱作用研究   总被引:49,自引:8,他引:4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连续2a的系统研究,筛选出对松墨天牛引诱活笥最强的M99-1引诱剂,其主要成分为单匝烯、乙醛、丙酮和有机溶剂。在松墨天牛成虫期,每个诱捕器可诱捕151.5头天牛成虫,平均降低下代卵量1204.4粒。该引诱剂对监测松墨天牛成虫种群密度及其携带松材线虫数量和防治天牛危害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缓释型引诱剂诱杀松墨天牛成虫效果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 a试验结果表明:缓释型引诱剂诱杀松墨天牛效果与M99型引诱剂相当,诱到的松墨天牛雌性比相同,可真实地反映林间松墨天牛种群数量变化动态,并且药效延长至1个月。建议进一步完善药剂性能,稳定剂型,投入工业化生产,以便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为筛选松褐天牛最佳引诱剂,有效监测和降低松褐天牛成虫种群密度。使用ZM-60型松褐天牛专用诱捕器,在宜昌市开展了采用APF-1型和BF-1型引诱剂诱捕松褐天牛成虫的研究。结果表明:APF-1型引诱剂效果略好于BF-1型引诱剂。松褐天牛的羽化高峰期在6月-8月,也是防治松褐天牛的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20.
管氏肿腿蜂及其带菌室内防治松褐天牛幼虫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室内通过5菌株感染松褐天牛幼虫研究筛选出毒力相对较强菌株Ma789,然后进一步研究了其1.0×10^5-1.0×10^8个/mL不同孢子含量梯度对松褐天牛幼虫的毒力,结果显示其对松褐天牛幼虫的半致死含量为3.2×10^5个/mL;而管氏肿腿蜂对松褐天牛幼虫室内寄生试验表明,随着接蜂量的增加,管氏肿腿蜂对幼虫的寄生死亡率不断提高,当虫蜂比提高到1∶4-1∶5时,管氏肿腿蜂对松褐天牛幼虫的平均校正死亡率达96.7%;每只管氏肿腿蜂携带Ma789约1.0×10^7个孢子时,对老熟松褐天牛幼虫按虫蜂比1∶1、1∶2和1∶3接蜂,寄生感染死亡率分别为56.7%,70%和1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