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0 毫秒
1.
通过对盐城市近10年蚕茧主产区农户养蚕规模、蚕茧收益变化及蚕桑规模分布的分析表明:从2004年起,农户养蚕规模化速度加快,规模效益显著。并分析影响农户养蚕规模的因素,提出了蚕业生产技术的发展是农户规模化养蚕的主推力量;养蚕规模的大小是农户农业生产经营的综合体现;并对蚕桑专业户的发展、兼业户与区域规模发展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广东蚕业》2008,42(4)
《广东蚕业》是广东省蚕学会主办的蚕业科技刊物,面向生产和科研,实行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具有热带亚热带技术特色。主要刊登有关栽桑养蚕技术、桑蚕病虫害防治、桑蚕品种资源与利用、遗传育种与良种繁育、蚕桑化学与副产物综合利用、蚕  相似文献   

3.
《广东蚕业》是广东省蚕学会主办的蚕业科技刊物,面向生产和科研,实行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具有热带亚热带技术特色。主要刊登有关栽桑养蚕技术、桑蚕病虫害防治、桑蚕品种资源与利用、遗传育种与良种繁育、蚕桑化学与副产物综合利用、蚕  相似文献   

4.
浙江桑树品种资源的调查:Ⅲ.饲料品质的生物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桑树种质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1990年分别在春、中秋对浙江148份桑树种质资源进行了饲料品质生物鉴定研究,现已初步探明这些资源经养蚕鉴定后其经济状况的差异,并从中发现一些具有优良性状的品种,为今后桑树育种及对种质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部分为第二部分之养蚕技术发展、蚕桑资源循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八十~九十年代,创建了适应千家万户养蚕的小蚕共育技术体系,建立了优质茧生产技术,构建了大面积氟化物污染与农药污染的防控技术体系,全面普及了全龄省力化养蚕技术。21世纪后,蚕桑资源循环利用快速发展,创建并推广了桑地利用3种模式,开展了果桑采摘及乡村旅游,促进了蚕桑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北方蚕业科研协作区第四批桑品种鉴定试验总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陕西省蚕桑丝绸研究所,山东省蚕业研究所,山西蚕桑研究所3家联合对鲁插1号、昂绿1号、8837、9312、306等5个桑品种,进行了为时4a的产叶量和养蚕成绩鉴定,和主要经济性状的调查与统计分析,总结提出了以上5个桑品种的经济性状及特性,以及适宜推广的区域。  相似文献   

7.
<正>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至九十年代,我县传统养蚕基本上是在室内进行,户平饲养量受多种因素制约。随着近年来我县乡镇工业的快速发展,劳动力供需矛盾的加剧,蚕农迫切需要养蚕新技术,大棚地面养蚕就是在传统养蚕技术上的一次革新,具有轻便、省工、省力、高效的优点而深受蚕农的欢迎,被我县重点推广和普及的一项新的养蚕技术。通过多年不断的完善、探索、总结,大棚地面养蚕技术日趋完善,现将大棚搭建及养蚕的主要技术环节进行归  相似文献   

8.
谢广平 《蚕学通讯》2021,41(1):53-55
人工饲料工厂化养蚕具有不受季节性、气候条件限制和蚕体营养均一、可无菌饲育等优势,在改变传统养蚕模式,构建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的现代蚕桑生产体系中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人工饲料工厂化养蚕对家蚕品种的特殊要求,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所培育出适宜全龄人工饲料工厂化养蚕的专用家蚕品种"中2016 ×日2016".该品种具有人工饲料适应性好、产量高、丝质优等特点,结茧率98% ~99%,张种平均产茧量达40 kg左右,单粒茧丝长1100 m ,可缫制5A级以上高品位生丝.杭州市蚕桑技术推广总站自2016年开始引进该品种进行繁育,经过了近5年的繁育实践,逐步摸清了该品种的主要性状特点,无论是单产(克蚁制种量)或是无毒卵率都稳步提高.现将该品种繁育工作中的主要技术措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良种是蚕业高产稳产的基础,直接关系着蚕业生产的发展。我区柞蚕选种的任务是引进改良现行品种,增进其优良性状,使其对区域的自然环境设备及技术条件,具有适应性与稳定性,因此选育母种和培育原种,必须“技术上精益求精”,养蚕制种的全过程给以适宜的外界环境条件和合理的技术措施,使其充分发挥各品种的优良性状,并通过加强培育不断地提高品种的生产性能,克服不良性状,要求卵质充实和绝无病毒,提高蚕种质量,为农村大面积增产蚕茧,获得优质生丝原料打下良好基础。另一方面,培育原种和原原种必须保持系统纯正。  相似文献   

10.
陆瑞好  林强 《中国蚕业》2012,33(4):58-62
概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从“十五”以来桑园面积和蚕茧产量的快速增加、蚕桑区域布局的进一步优化、缫丝生产的快速发展以及蚕桑资源综合利用稳步发展等蚕业发展的特点;从蚕桑品种、种桑养蚕技术的创新和科技成果取得重大突破等方面阐述了广西蚕业取得的主要成就。并分析广西蚕桑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丝绸出口对外依存度高、蚕桑生产自然风险加大、蚕桑综合效益低、技术人才缺乏等方面。提出“十二五”应从加强建设优质原料茧基地、继续加强蚕业科技创新、加快蚕桑多元化发展、保障蚕种安全足量供应和强化新技术推广等方面促进广西蚕业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11.
陈浩 《四川蚕业》2015,(2):21-22,20
通过对大棚省力化简易活动蚕台的制作、饲养技术与常规蚕箔养蚕技术进行比较试验,总结出一套省力、省工、省投资的科学养蚕技术,这一新型养蚕技术的推广应用,对适应"三高"蚕业省力化发展,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了在如皋市推广家蚕新品种,2015年以来我们对多对新蚕品种进行了推广试验,围绕生长发育、养蚕成绩、茧丝成绩等经济性状和社会效益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初步筛选出了适宜在如皋市区域推广的新蚕品种,针对新品种的特点,提出了在如皋市推广的指导意见和注意事项,对我市的蚕桑产业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重庆市位于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地带,地貌差异大,75%都是山地,海拔高度最高达到2790m,最低仅70m左右,立体气候明显,冬暖、春早、夏热、秋凉、湿度大.栽桑养蚕历史悠久,是全国六大蚕区之一.但长期以来,蚕茧单产低、茧质差,一直困扰着本市蚕桑生产的发展.为了解现行推广使用的家蚕品种在本市区域内的适应性和养蚕、产茧、茧丝质量等经济性状,筛选适合本地区地理特点、气候条件、养蚕技术水平的蚕品种.2003年春,我们选择了具有代表区域特征的地方,将目前推广使用的蚕品种进行了区域性试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张军 《四川蚕业》2013,41(2):39-40
夏秋蚕是我省养蚕布局中的两个主要蚕季,对充分利用桑叶资源、养蚕设备,增加农民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夏秋蚕生产的特点和农村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省力饲育技术。  相似文献   

15.
为了总结桂桑优12桑树品种在石山区的种植技术与效益,在那坡县平孟镇弄汤村示范种植桂桑优12桑树品种,对试验示范区域进行桑园产量和蚕茧产量测产验收,栽种第3年该品种每667 m2平均桑叶产量2659.04 kg,平均蚕茧量166.71 kg,每667 m2产值达到7501.95元,纯收入6042.98元,产值和纯收入分别是玉米的7.35倍、8.00倍。结果表明,在石山区发展种桑养蚕效益远高于原有的玉米种植。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淳安县威坪镇蚕桑产业现状的分析,认为威坪镇蚕桑产业下滑的主要原因一是蚕茧价格与蚕农期望值差距较大,蚕农的栽桑养蚕积极性不高;二是养蚕劳动力数量下降、体能变弱,蚕桑产业发展后劲不足;三是农村劳动力就业门路广且工价高,养蚕劳动力从养蚕行业转出;四是桑园培管粗放,桑叶和蚕茧的产质量变差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加大现有桑园桑树品种更新力度,结合桑树品种更新集中连片发展消灭插花地;加大桑园土地流转力度,逐步培植养蚕大户;加强桑园基础培管,夯实桑园基础;推行"十天养蚕法"新模式,加强示范点建设;加强村级蚕桑技术服务队伍建设,提高养蚕整体技术水平;抓好蚕茧外部市场监督管理,保障蚕农利益;加强蚕桑保险,降低养蚕风险等助推威坪镇蚕桑产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大棚养蚕是在传统养蚕技术上的一次革新,是为了适应建湖县蚕业生产专业化、规模化、省力化发展而被重点推广的一项新的养蚕技术。在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传统养蚕基本上是在室内进行,户平饲养量受多种因素制约,随着近年来该县乡镇工业的快速发展,劳动力供需矛盾的加剧,蚕农迫切需要一项省工、省力、方便、高效的养蚕新技术,大棚养蚕技术由于有上述的优点而深受蚕农的欢迎,通过不断完善、探索、总结,大棚养蚕技术日趋完善。根据笔者的多年经验,结合建湖县地理、气候及该县目前大棚养蚕的现状,将大棚养蚕的主要技术环节进行归纳,供同行及蚕农在生产中参考。  相似文献   

18.
陈曦  金玥 《蚕桑通报》2023,(1):49-51
全龄人工饲料工厂化养蚕使蚕桑生产实现了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针对目前工厂化养蚕采用的人工饲料专用蚕品种“中2016×日2016”,通过多年的蚕种繁育实践,本文总结了杭州市蚕桑技术推广总站对该品种繁育过程的技术措施,并介绍了有关杭州市蚕桑技术推广总站繁育该品种的经验心得及成绩。  相似文献   

19.
广东地处亚热带,冬季短,夏季长,雨量充沛,形成了全年多次采叶养蚕的特点,其蚕品种资源经过长期的自然变异、淘汰以及人工选择,出现了许多性状迥异、各具特色的丰富多姿的地方品种资源。这些地方品种大都能适应高温多湿的气候环境,具有耐高温多湿,抗病力及抗逆性强,强健好养,龄期经过短,对桑叶饲料要求不严,对我国蚕区经常发生、流行的主要蚕病、大气污染等有较强的抵抗力。为此,我所在家蚕品种资源的保存与创新利用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选育  相似文献   

20.
浙江省是全国重点蚕茧产区之一,养蚕历史悠久,蚕品种资源丰富,广大劳动人民积累了极为丰富的选种经验,选育出了众多的蚕品种。有许多品种具有早熟、抗性强、茧形好等特点,并适应本省气候条件。地方蚕品种的保存和研究,对推进蚕业科学研究,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