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为跟踪分析从人参内生菌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中优选的人参锈腐生防菌Psn86在有机肥及土壤中的存活能力与定殖特性,利用农杆菌介导的真菌遗传转化体系,获得了含有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的哈茨木霉标记菌株Psn86-g。结果表明,该菌株在生长速率、产孢量、对酸碱度和温度的适应性及对人参锈腐菌的抑菌活性等方面与原始哈茨木霉菌株Psn86无显著差异(P0.05)。同时研究了标记菌株Psn86-g在有机肥与山林土混合物、有机肥、山林土3种处理中的定殖能力以及人参生长对该菌株在3种处理中定殖的影响。结果显示,标记菌株Psn86-g在土肥混合的处理组中定殖中最好,其次为山林土中,在有机肥中定殖最差。种植人参比未种植人参更有利于菌株的存活。标记菌株Psn86-g在不同处理组中的菌落数随时间的延长均略有下降,16 d后趋于稳定,维持在1×105 cfu/g,较初始接菌量下降了约1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2.
为评价非致病性尖孢镰刀菌FJAT-9290对不同植物的致病性和定殖能力,利用该菌株所含的无毒基因SIX1特异性检测引物P12-R1/P12-F2跟踪其在不同植物中的侵入与定殖情况,并研究其对番茄植株生长特性的影响及对番茄枯萎病的防治效果。结果显示,接种120 d内,菌株FJAT-9290对所供试的11种植物均未造成危害,但在侵入时间与定殖方面存在差异。该菌株最易侵入番茄植株,接种第5天即可在茎基部检测到;其次为甜椒、甜瓜、西瓜和香蕉等植株,接种10 d时可在茎基部检测到;但在韭菜、香葱和马唐草上均未检测到。该菌株在番茄与茄子植株的定殖时间最长,达90 d;其次为甜椒、香蕉和粉蕉,至少60 d;在甜瓜、西瓜和黄瓜上为40~50 d。该菌株能促进番茄植株生长,显著提高其株高和叶片数量,对番茄枯萎病的盆栽与田间防治效果分别达76.70%和69.56%。表明菌株FJAT-9290具有良好的定殖能力且对番茄枯萎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3.
芽孢杆菌BH_1防治大豆根腐病的效果及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芽孢杆菌BH1分离于大豆根际,在温室试验中表现出较好的防治效果。田间试验对尖孢镰刀菌引起的大豆根腐病防效达56.1%,增产7.6%。该菌株发酵无菌滤液对尖孢镰刀菌F3、茄孢镰刀菌W1和镰刀菌S1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对热处理较稳定。对其抗利福平标记株B R+ 4与大豆根系的亲和性研究表明,BH1可定殖于无菌土和病土中生长的大豆根际,且动态变化趋势相似,但在无菌土中数量略高于病土。组织印记法表明:B R+ 4可在整个大豆根系生长。扫描电镜观察发现,BH1主要存在于根表凹陷处,在根尖或侧根处则很少。透射电镜观察,根细胞间隙内未检测到BH1。在大豆根际的定殖试验说明,B R+ 4与大豆根系有很好的亲和性,对营养和空间位点的竞争是其拮抗病原菌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4.
芽孢杆菌BH1防治大豆根腐病的效果及机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芽孢杆菌BH1分离于大豆根际,在温室试验中表现出较好的防治效果。田间试验对尖孢镰刀菌引起的大豆根腐病防效达56.1%,增产7.6%。该菌株发酵无菌滤液对尖孢镰刀菌F3、茄孢镰刀菌W1和镰刀菌Sl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对热处理较稳定。对其抗利福平标记株B-R^ -4与大豆根系的亲和性研究表明,BH1可定殖于无菌土和病土中生长的大豆根际,且动态变化趋势相似,但在无菌土中数量略高于病土。组织印记法表明:B-R^ -4可在整个大豆根系生长。扫描电镜观察发现,BH1主要存在于根表凹陷处,在根尖或侧根处则很少。透射电镜观察,根细胞间隙内未检测到BH1。在大豆根际的定殖试验说明,B-R^ -4与大豆根系有很好的亲和性,对营养和空间位点的竞争是其拈抗病原菌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5.
从防风根际土壤中筛选得到1株对根腐病具有良好防治效果的拮抗菌株MR-47,基于形态学、ITS序列分析方法对菌株MR-47进行鉴定,确定该菌株为桃色顶孢霉Acremonium persicinum(GenBank No. OK287149.1)。通过对峙培养、显微镜观察,探究了菌株MR-47对木贼镰刀菌Fusarium equiseti的抑菌机理;基于盆栽试验,明确菌株MR-47的定殖能力及防病促生效果。结果表明,菌株MR-47对木贼镰刀菌抑菌率达69.26%,病原菌菌丝出现缢缩、膨大、扭曲、畸形等现象;对尖孢镰刀菌、腐皮镰刀菌等多种病原真菌表现出了良好的广谱抑菌活性;在土壤中定殖35 d内,最大定殖量为8.38×106 CFU/g,最低为5.57×106 CFU/g;MR-47对防风根腐病防效达75.05%。因此,桃色顶孢霉MR-47在防风根腐病的病害管理方面具有较好的开发价值及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6.
三唑酮对西瓜根际木霉菌与尖孢镰刀菌竞争定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尖孢镰刀菌厚垣孢子土中,接种1×106cfu/g土的木霉菌孢子,并加入4~12μg/g土三唑酮。木霉菌加各三唑酮处理的尖孢镰刀菌厚垣孢子在西瓜根际的萌发率低于不加药的木霉菌对照,并与三唑酮剂量成反比;尖孢镰刀菌的根际竞争指数,以及在绝大部分根段根际的种群密度也低于不加药的木霉菌对照;而在上述条件下木霉菌的根际竞争指数以及在某些根段根际的种群密度十分接近或超过不加药的木霉菌对照。本文还讨论了不同木霉菌量和不同尖孢镰刀菌量条件下,三唑酮剂量对木霉菌和病原尖孢镰刀菌在西瓜根际竞争定殖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为获得草莓根腐病原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的优良拮抗菌,以草莓种植基地的土壤为拮抗菌来源,通过室内测定不同菌株的抑菌活性,筛选抑菌率最高的菌株,在此基础上对所筛菌株进行分类鉴定,并评价其抑菌谱和防效.结果表明,从土壤中分离获得39株拮抗菌,筛选出3株对尖孢镰刀菌具有明显抑制作用的菌株.其中,菌株...  相似文献   

8.
提前接种非致病尖孢镰刀菌防治西瓜枯萎病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尖孢镰刀菌203株菌系接种在西瓜苗上,从中选出非致病尖孢镶刀菌系109个,分3个类群。用有促生作用,能在西瓜导管定殖的10个代表菌系提前接种,经温室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316和317菌系的防病效果最好。在土壤含枯萎菌量2%条件下,推迟发病7~10天。在土壤含病菌量0.01%条件下,接种后25天,交叉保护防效分别为34.6%和68.2%。防病效果随枯萎菌量的下降而提高。  相似文献   

9.
土壤不同处理对木霉菌定殖及其生防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重茬土经施肥改土、高温灭菌后,增施木霉菌的试验结果表明:木霉菌可以在甜瓜根表、根际定殖存活,同时不影响其他有益微生物的正常生长;土壤经高温灭菌后,土壤中的微生物呈真空状态,有利于木霉菌的快速定殖,促进甜瓜生长,降低甜瓜枯萎病的病情指数。甜瓜枯萎病发病率与土壤中镰刀菌孢子的存活量成正相关,与土壤中木霉菌、细菌数量的多少成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为了明确青枯菌无致病力菌株FJAT-1458的生防竞争机制,本研究采用体外共培养方法研究了碳源、氮源和培养时间对菌株FJAT-1458和青枯菌强致病力菌株FJAT-91竞争生长的影响;同时,研究了菌株FJAT-1458和FJAT-91在番茄植株体内的竞争生长。结果表明,碳源含量低于20%时,菌株FJAT-1458不能生长,而菌株FJAT-91可生长;无氮源条件下,FJAT-1458和FJAT-91均不能生长;碳源和氮源含量达100%时,FJAT-1458的菌体浓度(2.16×109 cfu/mL)显著低于FJAT-91的菌体浓度(3.24×109 cfu/mL)。混合培养24 h前,FJAT-1458生长量大于FJAT-91,24 h后则相反。在单独接种或混合接种5 d后,FJAT-1458和FJAT-91均在番茄植株体内出现最大定殖量,随后迅速减少;FJAT-91在单独接种15 d时,定殖数量为0;两种菌株单独接种的定殖数量均大于混合接种(接种15 d除外)。先接种FJAT-1458,3 d后接种FJAT-91对番茄青枯病的防效(100%)显著高于同时接种FJAT-1458和FJAT-91(74.67%)。本研究表明,在体外无致病力菌株FJAT-1458对碳源和氮源的营养竞争能力弱于强致病力菌株FJAT-91;在体内无致病力菌株FJAT-1458会抑制强致病力菌株FJAT-91的生长;因此,FJAT-1458的生防竞争机制中,营养竞争起非主导作用,而位点竞争可能是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1.
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化大豆疫霉菌及其表达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探讨大豆疫霉菌Phytophthora sojae的侵染过程及其在土壤中的生态学,采用CaCl2-PEG介导的原生质体转化方法,将外源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基因转化到大豆疫霉菌中,观察EGFP基因在大豆疫霉菌不同生育时期的表达,对转化子中的EG-FP基因进行PCR检测,并对转化子的生长、发育及致病性进行测定。结果显示,EGFP基因能够在大豆疫霉菌菌丝、游动孢子囊和卵孢子中稳定表达,并在475 nm蓝光激发下发出绿色荧光;转化子的菌丝生长速率与野生型无显著差异,个别转化子在无性繁殖和有性生殖方面与野生型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其中一个转化子的致病型发生了改变。研究表明获得的EGFP基因转化子可以作为研究大豆疫霉菌侵染及定殖的材料。  相似文献   

12.
枯草芽胞杆菌PTS-394的GFP标记及其定殖能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明枯草芽胞杆菌PTS-394在番茄根围的定殖能力,采用电转化法获得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标记菌株PTS-GFP,构建其生长曲线,采用对峙生长法评价其室内抑菌活性,并应用抗生素平板回收结合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标记菌株在番茄根围的定殖数量。结果显示:与原始菌株PTS-394相比,标记菌株PTS-GFP的生长、对青枯病菌和4种病原真菌的室内抑菌能力无明显差异。标记菌株PTS-GFP和青枯病菌菌液单独或混合处理番茄苗,灌根当天标记菌株初始菌量接近108 CFU/g,处理3 d后种群数量迅速下降,约106 CFU/g,随后缓慢下降,处理10 d后种群数量约104 CFU/g,处理30 d后,标记菌株仍然能被检测到,约20 CFU/g。表明枯草芽胞杆菌PTS-394在番茄根际土壤中具有一定的定殖能力。  相似文献   

13.
食线虫真菌蠕虫埃斯特菌对植物寄生线虫的侵染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评价食线虫真菌蠕虫埃斯特菌Esteya vermicola菌株NKF 13222的生防应用价值,采用2%水琼脂培养基平板接种法测定了该菌株对7种植物寄生线虫的诱引、黏附和侵染能力,并比较了其对不同线虫的侵染特性.结果显示,该菌株的菌丝对松材线虫、拟松材线虫、腐烂茎线虫和水稻干尖线虫均有诱引作用,而对南方根结线虫、禾谷孢囊线虫和穿刺短体线虫无诱引作用;菌株的粘性分生孢子对有诱引现象的4种线虫都能黏附,接种24 h后的黏附率达到82%~99%,对无诱引现象的3种线虫不能黏附;粘性分生孢子黏附虫体后对不同线虫的侵染力存在差异,接种7 d后的松材线虫死亡率可达98%,而拟松材线虫、腐烂茎线虫和水稻干尖线虫死亡率分别为43%、35%和9%.表明蠕虫埃斯特菌不仅是松材线虫的强内寄生真菌,而且对其它重要植物寄生线虫也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4.
为示踪青枯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无致病力菌株FJAT1458在番茄植株及根际土壤中的定殖特性,采用电击法对菌株FJAT1458进行荧光素酶(luciferase,LUC)基因标记,并于室内采用生测法测定标记菌株的生物学特性、遗传稳定性、致病力及在番茄植株和根际土壤中的定殖能力。结果表明,成功将luc基因整合至无致病力菌株FJAT1458染色体上,标记菌株FJAT1458-LUC发出强烈的荧光,且PCR扩增出1 612 bp的luc基因片段;与野生型菌株FJAT1458相比,标记菌株FJAT1458-LUC的生长明显滞后,培养8h之后标记菌株FJAT1458-LUC的OD600nm值均小于野生型菌株FJAT1458;且标记菌株FJAT1458-LUC连续传代20次后菌体浓度显著增加,发光菌体比例显著降低,LUC活性和luc基因表达量均随着传代数增加而显著降低;标记前、后菌株FJAT1458的弱化指数分别为0.90和0.89,且接种番茄植株30 d均未引起植株发病。标记菌株FJAT1458-LUC能在番茄根际土壤、根及茎中定殖,定殖数量呈...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不同土壤质地对禾谷孢囊线虫Heterodera avenae发生危害的影响,分别测试了6种土壤质地中禾谷孢囊线虫的侵染、发育及其种群动态。结果显示:在整个小麦生长季,不同土质中禾谷孢囊线虫2龄幼虫(J2)的种群变化趋势一致。冬前土壤中少量线虫孵化,11月下旬各种土质中J2种群密度达到10.8~14.2条/100 mL土壤;4月初为J2发生高峰期,其种群密度为54.6~77.1条/100 mL土壤,且土壤中含壤土比例越高J2数量越大;J2在壤土与砂土比为6:1和1:0土壤中侵入根系的数量最多,单株根系J2数量为672.7~685.0条,且土壤中砂土比例越大J2侵入数量越少,相应地根系内3龄幼虫和形成的孢囊数量也越少;不同土质中不同时期孢囊内虫口减退率不同,但在生长季末不同土质中孢囊内虫口总减退率无显著差异。研究表明,土质对孢囊内虫口减退率无影响,土质沙性越大越不利于禾谷孢囊线虫的发生危害。  相似文献   

16.
为获得对烟草黑胫病有较强生防效果的拮抗细菌,从健康烟草根际采集30份土壤样品,分离纯化得到347株细菌,经病原真菌定向筛选后得到1株对烟草黑胫病菌等病原真菌拮抗活性较好的细菌FB-16,其对烟草黑胫病菌的抑菌带宽为23mm。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作用机制试验、温室防病试验测定FB-16的抑菌作用,并通过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序列分析对菌株进行鉴定。结果显示,菌株FB-16发酵液对烟草黑胫病菌菌丝生长抑制率为95.96%;其代谢产物对烟草黑胫病菌菌丝有致畸作用;菌株FB-16为解淀粉芽胞杆菌Bacillus amyloliauefaciens(Gen-Bank登录号为JN245982);饱和度25%硫酸铵获得的抑菌物质对烟草黑胫病菌的抑菌活性较高,抑菌圈直径达42.00 mm;FB-16活性产物处理的烟草植株在接种烟草黑胫病菌7天后的防治效果为69.96%。表明菌株FB-16在烟草黑胫病生物防治中具有潜在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哈茨木霉T2-16的GFP标记及其生防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优化高效拮抗生防菌哈茨木霉T2-16的转化条件,筛选出与野生型菌株具有相似生防特性的阳性转化子,为生防木霉菌T2-16的定殖动态、分布规律等研究打下基础。通过PCR和分子克隆技术构建具有G418抗性基因的绿色荧光(GFP)表达载体pKN-sGFP,利用PEG-CaCl2介导的原生质体转化法,获得强荧光表达的哈茨木霉T2-16转化子,并将其与野生型菌株的生物特性进行比较,筛选出与野生型菌株具有相似生防特性的阳性转化子。试验结果显示,哈茨木霉T2-16在20℃培养条件下对1000 μg/mL G418敏感,在上述优化条件下,转化获得稳定遗传的阳性转化子TG2-10;进一步比较其与野生型菌株的生物特性发现,两者之间无明显差异,可用于下一步哈茨木霉T2-16生防机理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Choiromyces aboriginum Mü1w1c6是一株分离自芦苇的拮抗内生真菌。通过离体平板对峙培养检测和光学、电子显微镜观察,以及测定在活体植物上的拮抗活性,研究芦苇内生真菌Choiromyces aboriginum Mü1w1c6与病原菌及其寄主植物黄瓜之间的相互作用。对峙培养显示出较强的营养和空间竞争能力,对病原菌菌丝生长抑制率多高于60%,对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的抑制率达到100%。显微观察证明它与多种病原菌有缠绕等重寄生现象。在互作研究中,C.aboriginum Mü1w1c6可成功定殖于黄瓜苗的根部,预先接种能有效抑制瓜果腐霉Pythium aphanidermatum在黄瓜根部组织细胞内的扩展和定殖,对P.aphanidermatum引起的黄瓜苗期猝倒病有良好的防效,接种一次内生菌防治效果为44.29%,接种两次生防效果高达88.49%。结果表明,C.aboriginum Mü1w1c6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具有广谱的拮抗活性,对黄瓜苗期猝倒病具有较好的生防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