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丁香酚对烟草抗烟草花叶病毒的诱导作用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植物源化合物丁香酚对烟草抗烟草花叶病毒(TMV)的诱导作用,初步研究了丁香酚对接种TMV的烟草叶片中叶绿素和丙二醛(MDA)含量,防御酶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以及病程相关蛋白基因 PR-1 、PR-3 、PR-5 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丁香酚处理可促进叶绿素的合成,减轻烟草体内MDA的积累,提高PAL、POD和SOD的活性,增强 PR-1 、PR-3 、PR-5 基因的表达。表明丁香酚可提高植物的诱导抗病性,进而减轻TMV对烟草的危害。  相似文献   

2.
用200 μg/mL的平菇蛋白粗提液处理枯斑三生烟后接种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 TMV),在不同时间测定了烟草植株叶片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 PAL)、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和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 POD)的活性。结果表明,平菇蛋白粗提液处理枯斑三生烟后,TMV的侵染率下降了70.16%;接种TMV后,平菇蛋白粗提液处理的烟草叶片中的PAL、SOD、CAT和POD活性要明显高于清水对照植株,接种后12 h PAL活性最高,平菇蛋白粗提液处理为清水对照的1.57倍;接种后24 h SOD和POD活性最高,平菇蛋白粗提液处理分别为清水对照的1.55倍和1.51倍;接种后36 h CAT活性最高,平菇蛋白粗提液处理为清水对照的1.6倍。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平菇蛋白粗提液诱导烟草抗TMV的活性与烟草叶片内防御酶活性的提高有关。  相似文献   

3.
为开发符合高效、低毒且环境友好的新型烟草花叶病毒(TMV)抑制剂,以具有季铵盐结构的新型壳寡糖季铵盐衍生物为还原剂和稳定剂,合成了壳寡糖季铵盐衍生物纳米银溶液,并研究了不同浓度该纳米银溶液诱导烟株产生抗TMV的活性。结果表明:所合成的壳寡糖季铵盐衍生物纳米银溶液在透射电镜(TEM)下显示分布较均匀,粒径主要集中在7~12 nm。在珊西烟上以25μg/m L的壳寡糖季铵盐衍生物纳米银溶液对枯斑的抑制效果最好,抑制率为74.0%,比50μg/m L壳寡糖溶液和2%宁南霉素水剂分别高41.5%和24.4%;对于普通烟K326,壳寡糖季铵盐衍生物纳米银溶液可缓解被病毒侵染的烟草叶绿素含量的下降幅度,提高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PPO)的活性,降低丙二醛(MDA)的含量,提高可溶性蛋白含量。表明壳寡糖季铵盐纳米银溶液可提高烟株对TMV的抗病性。  相似文献   

4.
磷酸氢二钾(K2HPO4)喷雾处理烟草叶片,可诱导烟草获得对烟草花叶病毒(TMV)的抗性。用不同浓度的K2HPO4溶液处理心叶烟Nicotiana glutinosa,以测定其抑制病斑的最佳浓度,并测定烟草N.tabacum品种K326体内防御酶系的变化。结果表明,K2HPO4浓度为40mmol/L,对病斑的抑制效果最好,抑制率达到38.39%。K2HPO4在心叶烟上的防效在诱导处理后7d达到最佳。K2HPO4处理可导致烟草品种K326叶片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不同程度的提高,表明K2HPO4可诱导烟草对TMV的抗性,提高烟草的免疫能力。  相似文献   

5.
从毛头鬼伞Coprinus comatus中提取的碱性糖蛋白Y3可以降低烟草花叶病毒(TMV)的侵染。克隆获得Y3蛋白cDNA后与真核表达载体pPIC-9k连接,重组载体pPIC-9k-Y3成功电转化入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后,转化子在28℃、250 r/min培养条件下,使用1.0%甲醇诱导表达6 d,成功实现了Y3蛋白的真核表达。300 μg/mL浓度的Y3蛋白对普通烟进行诱导处理后摩擦接种TMV结果表明,诱导处理后烟草体内除过氧化物酶POD外,多酚氧化酶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都有不同程度提高。蛋白处理24 h后植株中PPO活性达到最大,为对照组的2倍。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qRT-PCR)研究抗性相关基因表达情况,Y3诱导后烟草植株碱性病程相关基因1(PR1-b)、病程相关基因非表达子1(NPR1)、PAL在转录水平上均显著上调(P<0.05)。推测真核表达产物Y3蛋白可通过提高水杨酸信号途径相关防御酶活性以及抗病基因转录来诱导烟草对TMV产生系统抗性,为Y3蛋白作为生物农药开发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以壳寡糖喷施处理感染烟草花叶病毒的心叶烟和普通烟NC89,结果表明壳寡糖对烟草具有一定的体外保护作用。利用浓度为40μg/ml壳寡糖对烟草进行处理,以接种烟草花叶病毒前10d喷施的处理效果最好,对心叶烟的枯斑抑制率为78.0%;对普通烟NC89的防治效果为32.4%,均与药剂对照好普相当。而在病毒侵染植株的前4d内喷洒,对植株几乎没有防护作用。以壳寡糖处理烟叶,可提高其叶片中苯丙氨酸解氨酶、多酚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4种防御酶的活性,以及可溶性蛋白的含量。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蛋白Rhp-PSP诱导烟草抗TMV过程中相关防御酶的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同时测定了抗病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试验证明,蛋白Rhp-PSP处理烟草后,叶片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显著提高,但降低了MDA含量。同时基因PR-1、PR-3、PR-5、PDF1.2表达显著上调,证明了蛋白Rhp-PSP具有诱导烟草产生抗TMV的活性。为阐明诱导抗性机制,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从烟草cDNA文库进行互作蛋白的筛选并验证,结果表明GPI锚定蛋白、VAN3结合蛋白及叶绿素结合蛋白A与蛋白Rhp-PSP互作。  相似文献   

8.
为开发新型植物源抗病毒剂,以抗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活性为指标,利用半叶枯斑法对13种常见中草药进行了抗病毒活性筛选,并对筛选到的中草药进行了抗病机理的研究。结果表明:马蓝、玉簪、鸦胆子、白薇和苦木5种中草药的30μg/mL醇提取物抗TMV活性较好,抑制率均达70.44%以上,且高于8%宁南霉素水剂1 000倍液的抗病毒活性,其中马蓝醇提取物抗病毒活性最佳,抑制率可达90.70%。对马蓝醇提取物防治烟草花叶病毒机理的研究发现,0.5μg/mL马蓝醇提取物能够保护TMV侵染的烟草原生质体细胞形态完整;经马蓝醇提取物处理后,烟草的苯丙氨酸解氨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比清水对照组明显提高;20~50μg/mL浓度的马蓝醇提取物能明显抑制TMV病毒外壳蛋白的表达。推测马蓝醇提取物可能是通过保护植物细胞而起到抗病毒作用,可进一步开发为植物源抗病毒剂。  相似文献   

9.
以壳寡糖为原料,与取代水杨醛反应先生成壳寡糖希夫碱后再接枝金属离子,合成了18个壳寡糖希夫碱的金属配合物,其化学结构经紫外吸收(UV)、红外光谱(IR)、元素分析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分析确认。初步的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该类化合物在100 μ g/mL下具有良好的诱导烟草抗烟草花叶病毒(TMV)的作用,其中 5m 在预防作用中的抑制率高达78.86%。  相似文献   

10.
化学合成寡糖诱导烟草抗黑胫病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抑菌测定和盆栽试验表明:化学合成的Lewisx和Lewisa寡糖对烟草黑胫病病原菌菌丝生长无明显影响;Lewisx五糖和七糖处理烟草,可使烟草植株产生对黑胫病菌(Phytophthora nicotianae)的抗性,在处理浓度0~10μg/m L内,随着浓度增高诱导效果增强,当浓度达10 μg/m L时,诱导防病效果达90%以上。Lewisx七糖处理,可导致烟草叶片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和苯丙氨酸裂解酶(PAL)等防卫酶活性不同程度地提高,PPO、POD及PAL分别在处理后第4d、第6d和第8d达到最大值,比对照分别增加了70.7%、150.0%和142.8%。  相似文献   

11.
深绿木霉蛋白质TraT2A诱导兰州百合抗灰霉病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生长速率法和活体试验法分别测定了深绿木霉Trichoderma atroviride蛋白质Tra T2A对兰州百合灰霉菌的抑制作用和诱导抗病效果及持效期。结果表明TraT2A高浓度(5×液)具有较高的抑制作用,抑制率为47.44%,低浓度(100×液)具有较高的诱导抗病作用,其诱导效果可达55.89%;TraT2A 100×液处理兰州百合植株3 d后挑战接种灰霉菌,分别于0、1、3和5 d对兰州百合叶片中的PAL、PPO、POD和SOD酶活性及丙二醛、叶绿素含量变化进行了测定。发现TraT2A诱导处理后可提高百合叶片中与抗病性相关的防御酶PAL、PPO、POD、SOD活性和叶绿素含量,降低丙二醛的含量;在接种后1、3和5 d时,4种酶活性和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对照,丙二醛含量则低于对照,4种酶活性在第5 d时均达到最大值,PAL、PPO、POD和SOD分别是对照的1.47、2.28、1.36和1.49倍;在接种后1、3和5 d时,叶绿素含量分别比对照高10.13、12.05和6.05 mg/g;丙二醛含量仅为对照的0.68、0.40和0.51倍;TraT2A防治百合灰霉病的持效期为7 d,高于阿泰灵和速克灵的持效期。  相似文献   

12.
几丁寡糖对烟草黑胫病的控制效应及其机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在室内条件下,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几丁寡糖对烟草黑胫病菌的抑制作用,继而在温室盆栽和人工接种条件下,分别测定几丁寡糖、木霉、几丁质、几丁寡糖+木霉、几丁寡糖+木霉+几丁质等5种处理对烟草黑胫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几丁寡糖在离体条件下对烟草黑胫病菌菌丝生长无抑制作用,但在盆栽试验中对烟草黑胫病具有显著防治效果。5种处理中,几丁寡糖单独处理对烟草黑胫病的防治效果最高,为57.81%,其次为几丁寡糖+木霉+几丁质和几丁寡糖+木霉处理,分别为53.49%和52.49%。在温室条件下对烟草植株施用几丁寡糖及人工接种黑胫病菌后10天内,几丁寡糖能显著提高烟草体内的SOD、POD、PPO和几丁质酶活性,且活性峰值分别比对照提高96.30%、136.36%、10.34%和9.10%。  相似文献   

13.
激活蛋白PeaT1诱导烟草对TMV的系统抗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枯斑三生烟草(Samsun-NN)经激活蛋白PeaT1诱导后接种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对TMV产生了明显的系统获得抗性,枯斑抑制率达54.15%,枯斑大小也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研究结果表明,PeaT1处理烟草植株下位三片叶不同时间后,其上部叶片中PPO、POD和PAL 3种抗病防御酶活性均比对照提高,第4 d酶活性达到最高值。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经PeaT1诱导4 d后烟草叶片中抗病相关基因PR1a、PR1b、NPR1在转录表达水平上较未诱导对照都有不同程度的上调。由以上结果我们推测PeaT1诱导烟草产生了系统获得抗性,本研究为进一步阐明PeaT1诱导植物抗病的信号传导途径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异噻唑类杂环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为了扩大先导结构的发现范围,以3,4-二氯异噻唑-5-甲酸为原料合成了10个未见文献报道的3,4-二氯异噻唑-5-甲酰胺衍生物;其结构经核磁共振氢谱、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确证。初步生物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Ⅲe对9种病原真菌表现出了广谱的抑菌活性,在50 μg/mL下其抑制率均超过50%;在100 μg/mL下,大部分化合物展现了较好的抗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或诱导烟草抗TMV活性,其中化合物Ⅲa和Ⅲi的诱导活性分别为41.88%和42.92%。  相似文献   

15.
为探索茉莉酸甲酯(methyl jasmonate,MeJA)诱导水稻抗白叶枯病的效应,采用MeJA喷雾处理剪叶接种法,测定MeJA对水稻幼苗的白叶枯病病情指数、白叶枯病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的抑菌效果及对叶片过氧化物酶(peroridase,P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naine ammonialyase,PAL)等相关防御酶活性的影响.0.05 ~ 2.0 mmol/L的MeJA能降低水稻幼苗白叶枯病的病情指数,但对水稻白叶枯病菌无直接抑菌活性;0.1 mmol/L MeJA的诱导效果最好,处理48h后,感病品种温229和抗病品种嘉早312的诱导效果分别为73.18%和70.43%;0.05 ~2.0mmol/L的MeJA处理水稻叶片中POD、CAT、SOD、PPO和PAL活性呈上升趋势.研究表明MeJA能诱导水稻幼苗对白叶枯病的抗性,且诱导抗性的产生与MeJA提高水稻相关防御酶的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6.
 为揭示植物源病毒抑制剂VFB的抗病毒机理,本研究以VFB对烟草花叶病毒(TMV)进行预防和治疗处理,测定了烟草中与抗病毒性相关的部分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VFB的2种处理方式均可使普通烟体内的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总酚及类黄酮含量升高,使普通烟体内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活性增强,预防处理优于治疗处理。可见,VFB可诱导植物产生抗病性,增强烟草对TMV侵染的抵抗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