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2 毫秒
1.
(1)流行范围广,波及地区多,传播速度快,有明显的流行性与传播性,一般在一个猪场出现疫情后,3~5d波及整个猪群,1~2周扩散到整个猪场,并向周边地区传播。发病猪群以体温升高到41-42℃共同特点,病程1-3周。猪群发病后,一般5—7d开始出现死亡,3周后死亡逐渐平息。  相似文献   

2.
(一)流行特征1.流行范围广,波及地区多,传播速度快,有明显的流行性与传播性,一般在一个猪场出现疫情后,3~5天波及整个猪群,1~2周扩散到整个猪场,并向周边地区传播。发病猪群以体温升高到41-42℃为共同特点,病程1-3周,猪群发病后,一般5-7天开始出现死亡,3周后死亡逐渐平息.  相似文献   

3.
1、流行范围广,波及地区多,传播速度快,有明显的流行性与传播性,一般在一个猪场出现疫情后,3—5天波及整个猪群,1—2周扩散到整个猪场,并向周边地区传播。发病猪群以体温升高到41—42℃为共同特点,病程1-3周,猪群发病后,一般5—7天开始出现死亡,3周后死亡逐渐平息。  相似文献   

4.
猪白细胞干扰素对高致病性"蓝耳病"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流行特征1.1流行范围广,波及地区多,传播速度快,有明显的流行性与传播性,一般在1个猪场出现疫情后,3~5d波及整个猪群,1~2周扩散到整个猪场,  相似文献   

5.
1猪高热综合征流行特点1.1发病具有流行性与迅速传播的特点。发病突然,迅速传播。一旦感染本病,3~5天内感染全群猪只,1~2周内波及整个猪场,并迅速传播蔓延。  相似文献   

6.
1 流行病学 猪高热病具有流行区域广,传播速度快,治疗效果差等特点.一般2~5 d可波及全群,10 d左右扩散至整个猪场;一年四季均可发病,特别是高温高湿季节更易暴发.患猪发病率在50%以上,死亡率达20%~80%.  相似文献   

7.
仔猪副伤寒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10月21日,辽宁省义县某猪场(有近百头猪)从县内周边地区引进50头仔猪.刚到猪场时食欲正常.3d后有个别猪出现腹泻.5d后波及全群。猪群腹泻较为严重.并伴有咳嗽。其中,有3头病仔猪皮肤发红.发病后于次日死亡。经现场临床诊断和剖检发病猪.结合实验室检测.确诊为仔猪副伤寒。根据该次发病情况.现将仔猪副伤寒的防治措施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1 流行病学 猪高热病具有流行区域广,传播速度快,治疗效果差等特点.一般2~5 d可波及全群,10 d左右扩散至整个猪场;一年四季均可发病,特别是高温高湿季节更易暴发.患猪发病率在50%以上,死亡率达20%~80%.  相似文献   

9.
1流行情况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大小猪均能感染发病,一个月左右的母猪易发病,尤其是饲养管理条件较差及喂剩饭菜的猪群更易发生。同圈喂养的猪有1~2头先发病,3~5日波及全群,若不及时采取措施,10~20天即蔓延整个猪场。据笔者对驻马店市小界碑村调查,2002年5月至2004年3月该病的发病率为96%,死亡率达83%,有一农户17头25kg左右的猪全部发生此病,虽经当地兽医治疗,因用药不当,仍全部死亡。2临床症状疫情初期,猪群中有个别突然发病,未见症状即死亡,死后不易尸僵,鼻孔内有血样泡沫液流出。随着疫情的发展,发病猪不断增加,病猪表现突然不食,精…  相似文献   

10.
自2001年下半年以来,福清、莆田等地猪只发生以发热、贫血为主要临床症状的疾病,发病率高,损失大,起初疑为猪瘟、副伤寒、链球菌、弓形体等疾病,以这些病对症防治,均未见效,后对此病进一步确诊为猪的附红细胞体病,现将两个较大规模、年出栏万头的商品猪场发生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治情况报道如下:1流行情况1.1猪场一(30~40)kg的育肥猪先发病,随后波及(15~20)kg的保育猪,发病率达4%死亡率达3%。1.2猪场二保育舍的猪先发病,随后波及整个猪场,保育舍及育肥猪发病率几乎达100%。保育舍死亡率高达3…  相似文献   

11.
2013年4月,西平县某猪场保育猪群发病,病猪出现体温升高、呕吐、腹泻,个别出现神经症状,很快死亡,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笔者到现场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以及采集病料,根据临床症状、病理解剖检查和实验室检测,诊断为猪伪狂犬病和链球菌病混合感染.1临床症状断奶仔猪分群10d开始发病,精神沉郁,体温升高达40℃以上,个别猪关节肿大,站立不稳,浑身颤抖,耳、四肢末梢及肛门周围皮肤发绀,随后出现呕吐、腹泻、四肢划动、头往后仰,发病后3~4d相继死亡。发病后用一些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秋季天气的不断变化,忽冷忽热,蚊虫叮咬以及各种细菌和病毒开始繁殖和传播,猪高热病也随之来临。对于猪高热病的流行和防治情况做一介绍。1流行特点本病具有发病急、传播快、发病率高、病程长、治疗效果不明显,死亡率高等特点。往年一般在夏、秋季(7-9月份)为高发季节。近几年来,猪高热病发病时间有所推迟,病情也趋于复杂化,有时到深秋才发生,猪一旦发病往往在短期内波及全群及邻近猪场,造成广泛流行,主要以饲养管理和卫生环境差的中小型养殖场(户)和散养户为多发。  相似文献   

13.
刘畅 《今日畜牧兽医》2012,(8):15-16,23
1目前猪传染性腹泻疾病流行状况与流行特点1.1流行状况从调查中发现:自2012年春季以来许多猪场仔猪出生的当天就开始发病,以出生5~10天发病最多,母猪是零星不间断式发病或整体发病;有的猪场只见出生仔猪发病,少数母猪不发病;有的猪场仔猪与母猪同时发病,然后是保育猪与育肥猪先后发病。一般仔猪发病病情严重,发病率与死亡率很高;母猪发病症状较轻微,很少发生死亡,但会出现严重的无乳现象;保育仔猪初期发病症状明显,部分病猪发生死亡;育肥猪发生严重腹泻,能很快自愈。哺乳仔猪发病表现为不吃乳,精神沉郁,后期体温下降。  相似文献   

14.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是由猪蓝耳病变异病毒引起的以“发热、发紫”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猪场一旦感染此病,整个猪群在3~5d内感染,随后波及邻近地区。各年龄段猪群都可以感染,仔猪发病率可达100%,死亡率可达50%以上,母猪流产率可达30%以上,成年猪也可发病致死。  相似文献   

15.
1发病情况 十堰市竹溪县某良种猪场于2005年2月,分别从周边县市的几个猪场购买“杜长大”三元杂交猪80头(体重30—40kg)。3月初.猪群中有5~7头猪相继发病,并呈现相似症状.3~5d后死亡2头。经诊断为猪李氏杆菌病,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控制了病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养猪业不断朝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方向发展,随之猪的传染病也越来越猖厥,并出现新的特点,因此在防病治病方面应采取相应的措施。1猪疫病流行特点1.1传染性疾病危害越来越严重以往传统饲养方式,猪群规模小,密度低,疫病的传播受到一定限制,如能及时采取措施,就可尽快扑灭。现在一些集约化猪场群体大,一旦疫病侵入,就会波及全群,引起暴发流行,造成很大经济损失。实际生产中传染性疾病占整个猪病的50%以上。因此防治猪的传染性疾病是猪病防治的主要内容。1·2非典型性疾病不断出现重要的传染病通过免疫接种,使之得到…  相似文献   

17.
致病性猪蓝耳病不是人畜共患病,病毒不感染人。猪蓝耳病又称“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是由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引起,以成年猪生殖障碍、早产、流产和死胎,以及仔猪呼吸异常为特征的传染病,是一种免疫抑制病,常常继发其他病原感染。1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流行特点1.1发病特点一般来说,一旦猪场感染此病,整个猪群在3。5d内感染,随后波及邻近地区。各年龄段猪群都可以感染,仔猪发病率可达100%,死亡率可达50%以上,母猪流产率可达30%以上,成年猪也可发病致死。  相似文献   

18.
1基本情况某自繁自养猪场,现存栏基础母猪150头,2004年12月初,在20~30kg体重猪群中偶尔出现突然死亡猪只,死前表现呼吸困难,鼻腔有分泌物,休表某些部位偶见紫斑,附近兽医诊断为气喘病继发巴氏杆菌肺炎,在饲料中投入枝原净、金霉素、阿莫西林连用7d,症状并未得到控制,且症状加重,波及猪群数量加大、体重范围增大,至12月18日,20~60kg体重猪群有30余头出现呼吸急促,体表偶有紫斑,约80余头表现后躯无力症状,约占发病群2/5左右猪只出现粪便干硬现象,期间死亡猪只36头,2004年12月19日约笔者到猪场诊断。2临诊表现发病群总体表现精神很差,多喜卧,…  相似文献   

19.
1 基本情况 某自繁自养猪场,现存栏基础母猪150头,2004年12月初,在20~30kg体重猪群中偶尔出现突然死亡猪只,死前表现呼吸困难,鼻腔有分泌物.休表某些部位偶见紫斑,附近兽医诊断为气喘病继发巴氏杆菌肺炎.在饲料中投入枝原净、金霉素、阿莫西林连用7d.症状并未得到控制.且症状加重,波及猪群数量加大、体重范围增大.至12月18日.20-60kg体重猪群有30余头出现呼吸急促.体表偶有紫斑,  相似文献   

20.
洛阳郊区某猪场存栏200头,2014年10月底部分肉猪出现体温升高和厌食现象,经替米考星治疗,2d后开始出现死亡,并波及邻近栏的猪,共有46头猪发病.经确诊后,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用药3d后病情基本上稳定,一周后食欲正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