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王庆奎  邢克智  陈成勋  郭永军  张瑞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9):4616-4617,4650
[目的]研究周期性饥饿对点带石斑鱼摄食和生长的影响。[方法]对点带石斑鱼幼鱼(初始体重23.97±3.97g)进行周期性饥饿"饥饿1d喂食5d"(S1F5)、"饥饿1d喂食7d"(S1F7),对照组持续喂食。各组日投饵量占体重的2%,试验共进行48d。[结果]S1F5组和S1F7组的湿重特定生长率(SGRw)和增重率(WGR)均小于对照组,S1F5组的饵料湿重转化率(FCEw)低于对照组,而S1F7组的FCEw略高于对照组。[结论]周期性饥饿降低点带石斑鱼幼鱼的SGRw和试验结束时体重,而且饥饿频率越高越明显。点带石斑鱼幼鱼在周期性饥饿过程中的生长属不能补偿生长。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解淀粉芽孢杆菌对黑鲷幼鱼的生长、消化酶活性、血清蛋白水平以及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影响,在水温(28±1)℃下,将体质量7 g的黑鲷(Sparus macrocephalus)幼鱼室内微流水小型水泥网箱池中,分别投喂添加了0、0.025%、0.05%和0.1%解淀粉芽孢杆菌的饲料。56 d的饲养结果表明:0.05%解淀粉芽孢杆菌组黑鲷幼鱼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摄食含解淀粉芽孢杆菌饲料的黑鲷幼鱼肠道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0.025%解淀粉芽孢杆菌组幼鱼血清总蛋白水平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球蛋白和白蛋白水平极显著升高;0.1%解淀粉芽孢杆菌组黑鲷幼鱼肠道中淀粉酶、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结果表明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解淀粉芽孢杆菌能显著提高黑鲷幼鱼肠道消化酶活性,提高抗氧化能力,促进生长。  相似文献   

3.
将点带石斑鱼幼鱼(15±0.5) g,随机分为3组,每组投喂不同饵料,分别为鱼肉组、配合饲料组和混合饵料组(小杂鱼和配合饲料交替投喂),每组3个重复,养殖6周后测定各组幼鱼生长指标、全鱼营养成分、肠胃消化酶活性及肝脏磷酸酶活性以研究这3种饵料对点带石斑鱼幼鱼生长、消化功能及全鱼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鱼肉组和混合饵料组的相对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高于配合饲料组(P<0.05)。肠、胃蛋白酶活性呈现鱼肉组>混合饵料组>配合饲料组的趋势且差异显著(P<0.05),肠淀粉酶活性趋势相反且差异显著(P<0.05);各组肠、胃脂肪酶活性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鱼肉组肝脏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配合饲料组(P<0.05),鱼肉肝脏组酸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混合饵料组和配合饲料组(P<0.05)。各组全鱼水分和灰分含量没有显著差异(P>0.05),粗蛋白含量为鱼肉组>混合饵料组>配合饲料组且差异显著(P<0.05);粗脂肪含量趋势相反,为鱼肉组<混合饵料组<配合饲料组且差异显著(P<0.05)。因此,小杂鱼在各方面都要优于配合饲料,交替投喂小杂鱼和配合饲料是一种较好的投喂方式。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甘氨酸锰(GMn)和羟基蛋氨酸锰(HMn)对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幼鱼生长、抗氧化功能和矿物元素沉积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2、4、8、16、32 mg/kg(以锰计)的甘氨酸锰或羟基蛋氨酸锰分别制成11种试验饲料,在水温为(28±2)℃条件下,投喂初始体质量为12.26 g的斜带石斑鱼幼鱼8周。结果表明:(1)对照组(不添加锰)的增重率(WGR)显著低于锰添加组(P0.05),两个锰添加组的WGR均随锰添加量的增加逐渐升高后趋于稳定;以WGR为判据,通过折线模型分析表明,以GMn和HMn为锰源时,石斑鱼对饲料中锰的最适需要量分别为9.04、12.87 mg/kg,GMn的生物利用率相当于HMn的1.78倍。(2)石斑鱼肝脏中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活性随着锰添加水平的增加先升高后下降,丙二醛(MDA)含量随着锰添加水平的增加而减少;以肝脏Mn-SOD活性为判据,通过一元二次回归方程分析得出,以GMn和HMn为锰源时,石斑鱼对饲料中锰的最适需要量分别为21.15、20.61 mg/kg。(3)石斑鱼脊椎骨和全鱼的锰含量随饲料中锰含量的升高而显著增加(P0.05);对照组脊椎骨的铁含量显著高于锰添加组(P0.05),脊椎骨和全鱼的铁含量随饲料中锰含量的升高而显著减少(P0.05)。研究表明,当饲料中锰含量满足斜带石斑鱼幼鱼生长需要时,进一步补充有机锰源对其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甘氨酸锰的生物利用率高于羟基蛋氨酸锰,而两种锰源的抗氧化能力相似。  相似文献   

5.
海带多糖对珍珠龙胆石斑鱼生长性能和免疫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海带多糖对珍珠龙胆石斑鱼生长性能和免疫力的影响,在石斑鱼膨化颗粒配合饲料中添加0.6%海带多糖投喂平均体重(275.55±29.79)g·尾-1的珍珠龙胆石斑鱼,结合养殖场实际生产,试验组和对照组各设2口面积30m2水泥池,每口放养约1 800尾,在封闭式循环水饲养系统饲养66d。试验结果表明,添加海带多糖的试验组比对照组增重率提高29.03%(P0.05),特定生长率提高23.88%(P0.05),饲料系数降低15.20%(P0.05);试验组石斑鱼每增重1kg的饲料成本比对照组减少1.96元,饲料成本降低了12.54%;试验组与对照组石斑鱼肌肉营养成分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珍珠龙胆石斑鱼免疫活性(碱性磷酸酶AKP、溶菌酶LZM、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比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研究表明,海带多糖具有提高珍珠龙胆石斑鱼生长性能、增强机体免疫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以鱼粉和酪蛋白为蛋白源,添加鱼油、豆油、α-淀粉、纤维素以及适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配制成试验饲料,蛋白质设置3个水平:41%、47%、53%,能量设置3个水平:1 256.1、1 465.5、1 674.8 kJ/100 g.经过59 d饲养点带石斑鱼幼鱼,以生长速度、净增重、增重率、蛋白质效率、饲料系数为评价指标,结果表明:点带石斑鱼幼鱼配合饲料中适宜的蛋白水平为47%,适宜的能量蛋白比为31.30~33.50 kJ/g蛋白.  相似文献   

7.
以鱼粉和酪蛋白为蛋白源,添加鱼油、豆油、α-淀粉、纤维素以及适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配制成试验饲料,蛋白质设置3个水平:41%、47%、53%,能量设置3个水平:1 256.1、1 465.5、1 674.8 kJ/100 g.经过59 d饲养点带石斑鱼幼鱼,以生长速度、净增重、增重率、蛋白质效率、饲料系数为评价指标,结果表明:点带石斑鱼幼鱼配合饲料中适宜的蛋白水平为47%,适宜的能量蛋白比为31.30~33.50 kJ/g蛋白.  相似文献   

8.
采用室内流水养殖,以未添加枯草芽孢杆菌饲料和分别添加1、2、4、8、16g·kg-1枯草芽孢杆菌(粉剂有效活菌数1.0×108 cfu·g-1)饲料饲喂黑鲷幼鱼,探讨其对黑鲷幼鱼生长、消化酶活性及抗氧化功能的影响以及最适添加量。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可提高黑鲷幼鱼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当添加量达2g·kg-1时,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最高(P0.05),而后下降。存活率、肝体指数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添加枯草芽孢杆菌组黑鲷幼鱼血清总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添加量为2g·kg-1时达最大值;各组间葡萄糖、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活性无显著差异;血清过氧化氢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提高;肝脏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也显著提高;胃、前肠和肝脏蛋白酶活性显著升高,淀粉酶和脂肪酶差异不显著,仅中肠脂肪酶活性略高于对照组。结果提示在黑鲷幼鱼饲料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能显著提高其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提高消化酶活性和抗氧化功能,最适添加量为2g·kg-1。  相似文献   

9.
中草药添加剂对真鲷幼鱼生长和蛋白质消化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体重为(22.18±1.44)g的真鲷Pagrosomus major幼鱼饲养于80 cm×40 cm×50 cm的水槽内(水温22±0.5 ℃),连续投喂含山楂、麦芽、当归等中草药的饲料2个月.试验中,中草药(粉剂和水煎剂)分别以1%、2%、3%(质量分数)的剂量添加到基础饲料中,试验结束时测定鱼体的增重并计算饵料系数,分3个阶段(每20 d为1个阶段)测定饲料总消化率、蛋白质消化率和幼鱼胃、肠道及肝脏中蛋白酶的活性.结果表明:摄食添加中草药饲料的6组鱼生长速度均快于对照组,且粉剂和水煎剂中均以2%剂量组幼鱼的生长最佳,相对增重率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39.43%和47.16%,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饵料系数均低于对照组,两种剂型的2%剂量组均比对照组低0.10,均达到了显著性水平(P<0.05);中草药添加剂对鱼胃、肠道及肝脏中的蛋白酶活性及消化吸收的影响与对生长的影响相似,两种剂型的中草药处理组均在第2、3阶段与对照组之间出现极显著的差异(P<0.01),且均以2%剂量组为最佳.  相似文献   

10.
不同蛋白与脂肪日投喂水平对斜带石斑鱼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不同蛋白(48%,43%,38%)与脂肪(12%,10%,8%)日投喂水平对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生长、饲料利用、组织学及相关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下午投喂不同蛋白含量或脂肪含量的饲料对斜带石斑鱼增重率、饲料效率、肥满度、肝体比和肠体比无显著影响。下午投喂高蛋白低脂肪(HP-LL)饲料的实验鱼的蛋白质效率〔(1.39±0.23)%〕显著低于低蛋白高脂肪饲料(LP-HL)组〔(1.81±0.30)%〕;HP-LL饲料组全鱼的脂肪含量〔(59.6±4.6)g·kg-1〕显著低于其他各实验组;投喂高蛋白中脂肪(HP-ML)饲料组全鱼的蛋白〔(170.9±1.5)g·kg-1〕及肌肉蛋白〔(215.9±3.9)g·kg-1〕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实验组;HPLL饲料组斜带石斑鱼血液的谷丙转氨酶、白蛋白,总蛋白水平,显著低于投喂高蛋白高脂肪(HP-HL)组和HPML饲料组;HP-LL组实验鱼肝脏葡萄糖六磷酸脱氢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组;LP-HL饲料组实验鱼的肝脏异柠檬酸脱氢酶活性最高;各饲料组间的肝细胞数目无显著差异;LP-HL和HP-LL组肝脏细胞出现最多空泡和脂肪变性。综上所述,在上午保持饲料营养水平不变的情况下,下午投喂低蛋白水平(43%或38%)或者低脂肪水平(10%或8%)的饲料不会影响斜带石斑鱼的生长。  相似文献   

11.
不同生态装备对中华鳖稚鳖生长·抗病力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业林  李翔  陈华良  侯冠军  王永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4):21042-21044,21058
[目的]研究装置池塘生态装置下中华鳖稚鳖生长、抗病力与品质的关系。[方法]试验组4口培育池设置人工隐蔽物、网片晒被台、配置微流水装备、循环水生物净化系统、纳米微孔增氧系统、光照增加系统、温度调控系统等生态装备,对照组(CK)3口培育池,无以上生态装备。[结果]试验组培育池稚鳖的育成平均体重、绝对增重率、瞬时增重率、成活率、伤残率与CK差异极显著(P〈0.01),分别较对照池高31.1%、33.5%、9.3%、12.8%及低7.2倍。[结论]试验池育成的稚鳖体貌品质明显优于CK。  相似文献   

12.
严峰  邱勇  陈焕智  骆剑 《安徽农业科学》2012,(36):17630-17631
[目的]提高凡纳滨对虾的产量.[方法]利用生物防病原理,在凡纳滨对虾养殖中混养点带石斑鱼,研究其对凡纳滨对虾存活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当凡纳滨对虾中混养点带石斑鱼密度为3000 尾/hm2左右时,凡纳滨对虾存活率和产量均达到最高,比单一养殖凡纳滨对虾存活率提高11.49%,平均产量提高3149.O kg/hm2.[结论]在凡纳滨对虾养殖中混养点带石斑鱼,能起到减少病害发生和降低养殖风险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口服当归多糖对点带石斑鱼非特异性免疫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口服当归多糖对点带石斑鱼非特异性免疫力的影响。[方法]将05、02、00、350和500 mg/kg当归多糖添加到基础饵料中饲喂点带石斑鱼28 d,研究血浆中酸性磷酸酶(ACP)、溶菌酶(LZM)、补体C3和C4含量、白蛋白/球蛋白比值(A/G)、血液白细胞数和白细胞吞噬能力。[结果]喂食当归多糖能提高血浆ACP、LZM活力、补体C3和C4含量,降低血浆A/G值。另外,喂食当归多糖能提高点带石斑鱼血液白细胞数和白细胞吞噬率。[结论]当归多糖能提高点带石斑鱼非特异性免疫力,饵料中当归多糖的建议添加量为50 mg/kg,连续喂食21 d。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印度菜粕替代国产菜粕对奥尼罗非鱼生长性能、免疫力及肝脏结构的影响。【方法】选取120尾初始体质量约为17.3 g的奥尼罗非鱼,随机分为4组;设计4种等氮等能的实用饲料G0、G50、G75和G100,其中,G0为对照组(国产菜粕用量35%),G50、G75和G100为分别用印度菜粕替代G0饲料中50%、75%和100%的国产菜粕并添加质量分数为0.1%的二甲基-β-丙酸噻亭(DMPT)为诱食剂,饲养周期为43 d。【结果】印度菜粕替代水平升高可导致罗非鱼的末均质量、增质量率、特定生长率降低,饲料系数升高,其中,G100组差异显著(P0.05)。全鱼体成分和血清常规生化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血清丙二醛(MDA)、NO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差异也不显著(P0.05),但G100组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溶菌酶(LZM)含量比G0显著升高(P0.05)。随着印度菜粕替代水平的升高,奥尼罗非鱼肝细胞结构的损伤程度逐渐加大。【结论】生长阶段在17~70 g的奥尼罗非鱼,饲料中印度菜粕替代国产菜粕的水平不宜超过75%。  相似文献   

15.
冯思思  裴培  张正东  赵航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11075-11077
[目的]以提取的胞壁质酶为材料,研究胞壁质酶的性质。[方法]通过测定胞壁质酶在595nm处光吸收值的增量,测定该酶活力和蛋白质浓度。通过测定米氏常数Km,研究酶促反应的速度及影响速度的因素。在不同pH值缓冲液中测定胞壁质酶活力,同时测定该酶的最适pH值。酶促反应的速度在酶的最适温度时达到最大。利用SDS-PAGE电泳法,测定胞壁质酶的分子量及纯度。[结果]胞壁质酶在219.00g/L光吸收下降最快,活力最高。Km为0.57。脲对胞壁质酶为抑制作用,其抑制类型为竞争性抑制。胞壁质酶在pH值为8.0时酶活力最高,属于弱碱性,在40℃时酶活力最高,其Kd为13。[结论]该研究可为今后采用生物工程技术对胞壁质酶进行克隆、提取以及制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新型饲料添加剂对对虾生长和免疫力的影响。[方法]以初始体质量为(0.52±0.08)g的对虾为研究对象,探讨新型添加剂对对虾生长和免疫力的影响。试验设置2个试验组(A、B)组和1个对照组(C组)分别投喂饲料:对照组为对虾专用饲料,A组为在对虾专用饲料中添加1%新型饲料添加剂,B组为在对虾专用饲料中添加2%新型饲料添加剂。[结果]新型饲料添加剂可提高对虾存活率和增重率,降低饲料系数。当新型饲料添加剂添加量为2%,可显著促进对虾生长;试验组的酚氧化酶(PO)、超氧化歧化酶(SOD)、溶菌酶(LSZ)活力均高于对照组。[结论]新型饲料添加剂具有促进对虾生长和提高免疫力的作用,其最佳添加量为2.0%。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猪用生长激素(porcine somatotropin,PST)脂质体对小鼠的促生长作用与缓释效果。[方法]将试验小鼠随机分组,试验组小鼠分别腹腔注射PST纯品和PST脂质体,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分别于7、14和28 d后称重,计算小鼠增重率。[结果]试验组小鼠增重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表明PST和PST脂质体对小鼠有促生长作用,且PST脂质体具有明显的缓释效果。[结论]PST脂质体缓释期长达7 d以上,具有显著的促生长效果。  相似文献   

18.
泥鳅幼鱼对饲料中蛋白质的适宜需要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泥鳅幼鱼对饲料中蛋白质的营养需要量。[方法]以鱼粉和豆粕作为主要蛋白源,配制蛋白质水平分别为24.18%、29.81%、34.31%、39.68%、44.81%的5组等脂等能饲料,饲喂初始体重为2.3g的泥鳅幼鱼,经50d饲养后,对其特定生长率、饲料壶5率、成活率和鱼体肌肉成分进行分析。[结果]随饲料中蛋白质含量的升高,鱼体增重率、饲料效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增加,在蛋白质办平达39.68%时达到最大值。而后随着饲料蛋白质含量的增加,这些指标逐渐降低;蛋白质含量24.18%组泥鳅的成活率显著低于其槌组,但其他组之间差异不显著;饲料蛋白质含量对鱼体肌肉中蛋白质含量有显著影响,但对脂肪和水分的含量影响不大。[结论]泥鲫幼鱼饲料中适宜的蛋白质含量为34.31%-39.68%(干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大鼠的90 d喂养试验,评价脱毒菜籽多肽的食用安全性。[方法]将动物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低、中、高剂量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料中添加1.65、3.30和6.60 g/kg脱毒菜籽多肽,按80 g/kg的日摄入量以自由采食的方式喂养大鼠90 d,观察脱毒菜籽多肽对大鼠体重、进食量、食物利用率、血清学、脏器系数以及组织病理学等指标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各剂量组大鼠体重、进食量、食物利用率、脏器绝对重量和脏体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大鼠血液学指标检测值、生化指标检测值均在正常范围内;高剂量组各大鼠脏器均未出现明显的组织病理变化。[结论]脱毒菜籽多肽对大鼠的生长发育、血浆、生化功能及脏体比等指标均未见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