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基于小尺度的生态功能区划可以更好地结合研究区实际现状,区划结果更具可行性和操作性。笔者以宁国市原生态旅游度假区为例,根据生态功能区划的方法和要求,基于度假区特有的资源与生态环境现状、生态环境敏感性、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及其空间分异等,将度假区划分为14个生态功能小区,并明确了各小区的主要生态功能、环境特征和主要生态环境保护对策,为度假区的生态保护决策科学化、管理定量化、资源开发合理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以滇东南典型岩溶湿地普者黑流域为研究对象,在确定区划目标前提下,在区域生态环境调查基础上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工具,从生态环境敏感性、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以及区域发展优势度3个方面,明确生态环境敏感性和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的区域分异规律,将研究区划分为3个大区、6个亚区,并在此基础上划分普者黑流域的生态功能区,明确各个小区的主要生态问题及其发展方向。研究结果表明:西部农林生态农业建设功能区的农业生产结构低下,区域经济发展需以水源保护为前提;东部生态旅游功能区的生计模式搭配不合理,区域应将生态环保理念与经济发展结构相结合;南部湿地生态保护功能区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功能突出,但工业污染严重,控制区域工业污染同时应采取相应水土保持措施。  相似文献   

3.
王世宁  刘峥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8):11061-11064
生态功能区划是根据区域生态环境要素、生态环境敏感性与生态服务功能空间分异规律,将区域划分成不同生态功能区的过程。以任县为例,对区划目标、区划原则、生态功能区划的衔接、功能区划因子的选择、区划方法和区划结果等方面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4.
刘超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5):6454-6455
在分析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生态承载力的生态安全评价方法。以临沂市为实例,对全市生态安全进行了评价,按照区域特点和生态环境现状,划分了适合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生态环境建设功能区。根据各功能区的主体功能,提出了基于生态安全的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调控和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5.
西部县域生态功能区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小玲 《湖北农业科学》2014,53(20):4838-4840,4844
以西部甘肃省域崇信县为研究区域,根据生态功能区划的原则、崇信县在甘肃省以及平凉市生态功能区划中的归属和其生态环境实际状况,将崇信县划分为3个主要生态功能区,分别为煤炭资源开发与植被恢复功能区、丘陵河谷农业生产功能区、残塬沟壑农林生产功能区.同时根据各区主要生态功能和社会发展需要,提出生态保护和建设方向,为各生态功能区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对西部同质县域的生态功能区划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流域生态功能区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黑龙江流域地理位置、气候、生态敏感性等,在构建指标体系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建立了黑龙江流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括3层结构和28个指标),按生态功能区划的等级体系,通过从上游到下游划分的方法,将黑龙江流域划分成6个生态功能区,并根据黑龙江流域各自生态功能和主要环境问题,制定有效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铁岭市生态环境现状评价,生态系统敏感性评价、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划分铁岭市域内的生态功能区为五个类型,对铁岭市的生态环境保护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县域生态功能区划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楠  张廷  梁成华  李金霞 《湖北农业科学》2011,50(14):3016-3020
生态功能区划是根据区域生态系统类型、生态系统受胁迫过程与效应、生态环境敏感性、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等特征的空间分异性而进行的地理空间分区。对辽宁省清原县生态功能区划进行研究,不仅可以为清原县的生态环境建设、环境治理和制定环境保护规划奠定扎实的基础,也为清原县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根据生态建设功能区划的5个基本原则、清原县在辽宁省生态功能区划中的归属和其生态环境实际状况,将清原县划分为5个生态区和6个生态功能区,并针对每个生态功能区提出了相应的生态服务功能及建设、保护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生态功能分区是区域自然资源科学管理及可持续发展利用的基础。基于生态功能分区原则,考虑流域——子流域完整性进行巢湖流域生态功能分区。在综合分析巢湖流域生态环境基本特征的基础上,确定生态功能分区原则、依据、方法及命名,基于遥感与GIS在数据采集方面及多层面叠加功能的优势,通过遥感数据对研究区土地利用信息的提取以及利用DEM空间分析进行子流域划分等技术手段,探讨了遥感和GIS技术支持下的研究区子流域生态功能划分方法,形成了巢湖流域生态功能分区方案,将全流域分为5个生态功能区和12个生态功能亚区,并阐明了不同生态功能区的生态保护重点与经济社会发展约束。对于新调整行政区划的巢湖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为流域产业布局、生态防灾减灾、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盐城地理条件优越,尤其沿海地区自然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但由于不合理的开发利用等人为因素的干扰,导致当地生态系统质量下降。运用生态区划的原则和方法,以盐城沿海地区生态系统为对象,依据研究区域的生态环境现状,生态环境敏感性及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的空间分异规律,将其划分成9个生态功能区,并针对各功能区的生态服务功能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措施。  相似文献   

11.
李梅  张义丰  苗润莲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1):5292-5294
以北京地区典型山镇——昌平流村镇为例,根据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生态因子的地域分异特征、生态服务功能空间分异规律以及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结合流村镇生态文明镇规划,对全镇进行生态功能分区,阐述功能分区特征和功能定位及相应的生态发展方向,并指出生态保护与生态修复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12.
在浙江省附海镇生态用地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应用生态敏感性评价方法和景观生态安全理论,选取土地利用现状、区域开发强度和距环境敏感区距离等生态敏感性因子,结合景观格局指数,综合评价了附海镇生态敏感性程度及其空间分布状况。结果表明:生态高度敏感区、中度敏感区、低度敏感区和非敏感区分别占研究区面积的7.16%,27.29%,30.46%和35.09%,并以此规划出研究区生态安全的核心保护区、控制发展区和适宜发展区3种生态用地类型,进而提出了不同生态用地类型的管理措施,为附海镇生态用地提供规划依据和建设策略。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建制镇的发展成为县域经济的主要增长点。工业园区和开发区的建设带动了当地经济与就业,然而园区的开发建设也暴露出若干问题。通过对陈家港工业集中区的SWOT分析,展现该镇工业区土地利用的优劣与机遇挑战,一定程度上折射出苏北沿海建制镇工业区普遍存在的问题。面对新的政策形式和经济环境,针对存在的粗放经营和土地制度不完善等问题,提出通过提高存量土地利用率和建立土地利用的评价机制等手段优化园区建设,这对苏北建制镇工业区的经济建设与土地利用调整也具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14.
湖南矿区县域耕地重金属污染空间特征及潜在风险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单因子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借助GIS技术,对研究区耕地土壤Cd、Cr、Pb、As和Hg的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和预警。单因子指数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各重金属的污染指数大小依次为CdAsHgCrPb;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各重金属单项潜在生态风险系数大小依次为:CdHgAsPbCr,其中八团乡和高垅镇的Cd污染风险相对较大;研究区耕地土壤重金属的综合潜在生态风险程度中等,各个乡镇的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从大到小依次为:高垅镇八团乡潞水镇思聪乡平水镇严塘镇秩堂镇腰陂镇火田镇洣江乡虎踞镇下东乡;综合潜在生态风险预警结果显示,巨警区主要集中在高垅镇、八团乡、潞水镇、平水镇、思聪乡以及桃坑乡。研究结果可为研究区域的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控和农业安全生产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我国东北地区农业功能区划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本文在分析农业功能区划分的指导思想、目标和原则的基础上,设置了农产品供给功能、就业和社会保障功能、文化功能、生态功能和障碍因素等5个农业功能分区指标组,采用逐步判别聚类法完成东北农业功能指标的空间聚类,将东北地区划分为东北平原国家农产品生产基地区、辽东城乡一体化发展区、农牧交错生态脆弱区、长白山老爷岭林地区、大小兴安岭林地区、呼伦贝尔草原牧区等6个农业功能区,并分析提出了各区功能定位和东北农业可持续发展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吉林省东辽县安石镇农业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结合其他县镇的生态农业建设经验,提出了转变思想;调整种植结构;应用生态农业技术,优化农业组合;建设示范小区;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建设生态园,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等促进该镇生态农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河北坝上内陆湖盆湿地生态区划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建立了坝上内陆湖盆湿地二级区划指标体系,以地形地貌、植被类型、气候等作为一级区划指标,以微地貌类型、植被类型、土壤类型、气候、生态系统类型、湿地特征及人类活动为二级区划指标。并根据这些指标体系,将该区划分为3个一级区、9个二级区,并利用GIS绘制了坝上内陆湖盆湿地生态区划图,对各生态区生态环境特征、存在问题及治理措施等方面进行了描述,为当地生态环境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提供指导,促进该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莫世江  任金铜 《安徽农业科学》2012,(27):13481-13483
选择七星关区生态功能区划指标,通过聚类分析,客观揭示境内由分水岭到河谷的山地景观垂直分异特征,获得按流域系统构建生态功能区划的分区方案:一级区,赤水河区和六冲河区;二级区,赤水河上游亚区和马洛河下游亚区,六冲河上游七星关河段亚区和白浦河亚区。利用流域系统清晰的等级结构,客观描述县域生态功能区划单位的级序特征和空间逻辑关系;引导区域资源的合理利用,也为同类区域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夏春萍  隋俊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3):6867-6868,6915
介绍了生态足迹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以武汉市石榴红村为例,运用生态足迹模型计算了该村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结果表明,该村的农业生产结构不尽合理,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生态经济系统承受能力有限,在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应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