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风干白鲢的热风干燥模型及内部水分扩散特性(简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白鲢(Hypophthalmichthyx mortitrix)鱼块经腌制后,用热风干燥制成风干鱼,研究鱼块干燥曲线及内部水分扩散特性,为风干白鲢的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参数.结果表明,提高热风温度和风速能明显加快鱼块的干燥速率、缩短干燥时间.基于Fick扩散定律建立的风干白鲢的干燥模型具有较高的拟合精度.干燥过程中鱼块的有效水分扩散系数随含水率的降低先减小后增大,随热风温度和风速的提高而增大.平均有效水分扩散系数为1.3×10-11-4.3×10-11m2/s.  相似文献   

2.
连续单粒式谷物在线水分测定仪的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提高谷物干燥设备自动化水平和干燥后谷物品质,提出一种基于电阻法检测原理,测量稻谷、小麦和大麦的连续单粒式谷物在线水分测定仪。其主要由谷物取样机构、谷物采样机构和信号采集电路等部分组成。通过测量谷物单粒外形尺寸统计出谷物等效粒径。运用谷物等效粒径和谷物与金属表面的静滑动摩擦角,计算确定谷物取样机构中不锈钢制异向正弦螺旋杆的中径和螺距分别为16和9 mm。由螺旋杆与分粒拨刀组成的谷物取样机构,在剔除杂物和多余谷物的同时,使谷物以连续单粒的形式进入进料口。选定模数为0.4 mm斜纹表面滚花形式碾压辊作为碾压电极,测量10%~35%含水率范围内稻谷、小麦和大麦单粒电阻值。构建稻谷、小麦和大麦的单粒阻值-含水率对应关系曲线并回归出水分计算函数(稻谷R~2=0.998;小麦R~2=0.999;大麦R2=0.999)。设计多路复用比例检测电路、二阶压控有源低通滤波器和50Hz陷波等信号处理电路。采用基于ARM Cortex TM-M3核的低功耗32位微处理器硬件和软件平台完成谷物水分数据的采样、处理和计算。现场水分在线检测与烘干法对比试验表明,在循环式谷物烘干机烘干过程-5~55℃的谷物温度和10%~35%含水率范围内,单粒式在线水分测定仪的在线水分测量绝对误差≤±0.4%,一次100粒谷物测量平均时间≤55s,水分测量重复误差≤±0.3%,研究结果为实现谷物烘干过程水分在线检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热风-脉动压差闪蒸干燥对苹果片水分及微观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6,他引:2  
该文应用菲克第二定律、采用低场核磁共振及磁共振成像系统(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差示量热扫描、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技术,分析不同预干燥温度对苹果片脉动压差闪蒸干燥过程中水分扩散和微观结构的变化。试验结果显示:随预干燥温度升高,水分扩散速率加快,有效水分扩散系数随温度升高而变大,整体范围在9.84×10-9~7.24×10-8 m2/s;干燥作用引起水分状态由高自由度向低自由度迁移,自由水含量在干燥初期迅速降低,不易流动水含量先增加后降低;MRI结果表明:苹果鲜样水分集中于中心部位,随干燥进行,水分向外扩散并均匀分布于样品中,含水率的降低,导致图像亮度呈现降低趋势,同时样品表现出向中心收缩的现象;脉动压差闪蒸干燥过程中,含水率与玻璃化转变(Tg)和水分活度(aw)之间表现出极显著相关性(R0.90,p0.01),含水率的降低引起Tg升高、aw降低,且Tg与aw之间呈线性相关(R20.81);水分的散失导致微观结构发生变化,细胞破裂形成空腔,脉动瞬间的真空作用促使苹果片多孔海绵状结构进一步形成,赋予其酥脆口感。该试验可以为苹果片在脉动压差闪蒸干燥方面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4.
声发射法无损检测稻谷籽粒应力裂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目前稻谷应力裂纹缺乏有效研究手段的难题,该文提出利用声发射法研究应力裂纹的设想。以天优3301籼型感温三系杂交稻谷为物料,建立稻谷干燥和机械压缩试验声发射检测装置,测量并分析了稻谷干燥、应力和声发射信号之间关联。结果表明:谷粒在干燥和受载过程产生的声发射信号能够被有效检测;干燥过程中声发射信号时序特征与稻谷干燥特性、典型干燥现象关联密切。湿基含水率为22%稻谷籽粒在60℃条件下,在干燥初始加热期0~7 min,稻谷因内部温度梯度形成的应力而释放少量声发射信号;在7~40 min声发射信号伴随温度梯度减弱而消失;在干燥40 min后,声发射信号受水分梯度影响而重新出现,并且信号密集区和水分梯度最大值时间重合,均出现稻谷湿基含水率干燥到14%附近;30~80℃自然冷却中稻谷声发射信号急剧增加,与高温干燥冷却段爆腰率快速上升现象相对应。湿基含水率为20%谷粒在30 N压载过程中声发射信号峰值与应力屈服8 MPa均出现在100 s。该文研究表明声发射法可为研究稻谷应力裂纹提供一种新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5.
茯苓采后不同预处理方式对其品质及干燥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进一步优化茯苓加工工艺,降低茯苓品质劣变风险,该文以传统"发汗"、水蒸气蒸制、鲜茯苓直接切制(无预处理)处理的茯苓为研究对象,对不同预处理方式下的茯苓品质、干燥动力学展开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1)预处理方式是影响茯苓品质的重要因素。①传统"发汗"处理茯苓的水溶性多糖质量分数是鲜茯苓直接切制的1.5倍、水蒸气蒸制的1.7倍,水蒸气蒸制处理茯苓的水溶性多糖质量分数显著低于鲜茯苓直接切制。②传统"发汗"处理茯苓的三萜质量分数显著低于鲜茯苓直接切制及水蒸气蒸制,水蒸气蒸制与鲜茯苓直接切制间无显著差异;通过适当控制"发汗"时间、"发汗"温度,可保持茯苓三萜含量不发生显著降低。③受传统"发汗"过程中物质迁移积累现象的影响,传统"发汗"处理茯苓的成品显著变白,色泽改善;水蒸气蒸制处理茯苓的成品显著变黄、变红,色泽变差。2)预处理方式是影响茯苓干燥特性的重要因素。与鲜茯苓直接切制相比,茯苓经传统"发汗"、水蒸气蒸制处理后,物料组织状态(硬度、孔隙率等)、化学成分(含量等)发生改变,从而使得毕渥数Bi显著增大(表明干燥过程中物料内部导热热阻的作用增大),形状参数β在0.3~1的区间内显著减小(表明干燥过程始终为内部水分扩散控制),有效水分扩散系数与传质系数显著增加,最终表现为干燥速率升高,干燥时间缩短。水蒸气蒸制处理在提升干燥速率方面的效果更优。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优化茯苓加工工艺,降低品质劣变风险,研究不同预处理方式对茯苓品质形成及干燥动力学变化的作用机理,研究中药材发汗的机理与作用机制,促进中药材产地初加工的规范化提供试验参考与依据。  相似文献   

6.
A soil water retention curve (SWRC) is usually measured in a laboratory (lab SWRC), and is used to analyze in-situ soil moisture conditions. However, it is rarely verified whether and how a lab SWRC is in agreement with its equivalent relation between matric potential (h) and volumetric water content (θ) in a natural field (in-situ SWRC). In addition, most SWRCs show moisture hysteresis through which the drying process gives a larger θ at a given h than the wetting process, while an in-situ SWRC must be produced through the cycles of drying and wetting in the field. Thus, it can be hypothesized that an in-situ SWRC shows a lower value of θ than a lab SWRC for any h that the soil layer ordinarily experiences. To give experimental proofs for this hypothesis, this study aimed at quantifying seasonal behaviors of in-situ SWRCs and at comparing them with their corresponding lab SWRCs. To obtain a series of in-situ SWRCs, the h and θ were coincidently monitored at four points with three depths each in a meadow for 2.5 years using tensiometers and a capacitance-type soil moisture sensing system. As the equivalent to the in-situ SWRCs, the lab SWRCs were also measured. The in-situ SWRCs tended to have roughly 10% smaller θ than the lab SWRCs for the series of h observed in the study site, suggesting that an in-situ SWRC can hardly be reproduced by a lab SWRC only. In addition, when the driest condition in the recent 3 years was exerted on the study site, some in-situ SWRCs shifted along the θ axis on the θ(h) charts, suggesting that the most dried condition had changed the soil moisture regime of these soil layers, resulting in the reduction of monthly or annual means of soil water content in the field. Since the shifts of the in-situ SWRCs were accompanied by the increases in both the gradients ‘dθ/dh’ and the variation of measured h, it was implied that an extraordinary drying of a soil layer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soil pore structure or an increase in the fraction of plant available water.  相似文献   

7.
土壤二向反射特性及水分含量对其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程街亮  纪文君  周银  史舟 《土壤学报》2011,48(2):255-262
土壤二向反射特性的研究是进行地表温度、地表反照率等方面反演必须解决的问题,同时也是全球地面覆盖遥感研究所要考虑的背景因素,对定量遥感及土壤遥感技术本身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论文在对不同类型土壤进行室内二向反射率测定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在可见光及近红外波段随观测角度变化规律,得出以下结论:在不同的观测方位角,土壤二向反射率均随着观测天顶角的增加而增加,在垂直主平面方向是对称的;并且在后向散射方向达到最高,在前向散射方向达到最低。研究利用基于辐射传输理论的Hapke二向反射模型对不同类型土壤在不同水分含量条件下的二向反射率进行了模拟并取得了较好的结果。此外,基于实测的土壤二向反射率对Hapke模型的主要参数进行反演并研究土壤水分含量对其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土壤逐渐变干,其单次散射反照率在整个波段均呈增加的趋势,并且单次散射反照率不受测量时条件的影响。因此,论文可以为利用单次散射反照率来反演土壤水分含量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8.
魔芋葡甘聚糖-丙烯酸接枝共聚物的吸湿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该文研究了魔芋葡甘聚糖-丙烯酸接枝共聚物(KSAP)和通用干燥剂硅胶、蒙脱石在几种环境湿度下的吸湿特性,并分析它们吸湿后在干燥环境(RH(10±1)%,(25±1)℃)中的解吸性能。结果表明:在RH(30±1)%,(25±1)℃下,硅胶和蒙脱石在9 d时的吸湿率为15%,KSAP为12%,而在RH(75±1)%,(25±1)℃和RH(90±1)%,(25±1)℃的环境中,KSAP在9 d时吸湿率分别达到70%和120%,且干燥环境中的保水能力强。同时运用红外光谱(IR)和扫描电镜(SEM)对KSAP进行结构分析,IR结果表明KSAP富含-OH和-COO-亲水基团,SEM图说明KSAP为多网格物理结构。  相似文献   

9.
宁南黄土丘陵区不同植被措施的土壤水分特征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阐明宁南黄土丘陵区不同植被措施与土壤水分特征之间的关系,应用离心机法及定水头法分别测定土壤的水分特征曲线及土壤饱和导水率,研究该地区植被措施下土壤的水分特征。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与土壤水吸力之间的关系符合幂函数θ=aSb,且相关水平达极显著。参数a的大小与不同植被有一定的关系,且呈现出有规律的变化,苜蓿>沙棘>天然草>杏树>柠条>农田。土壤饱和导水率天然草与苜蓿最高,农田最低,沙棘、柠条等灌木林地居中。在同一吸力范围内,苜蓿的含水量最高,沙棘次之,天然草、柠条及杏树含水量基本相同,农田最低。在低吸力段土壤平均含水量为苜蓿>沙棘>农田>天然草>杏树>柠条,但除苜蓿及沙棘外,农田、天然草、杏树及柠条差异不大。在中吸力阶段,平均土壤含水量苜蓿>天然草>杏树,且苜蓿相对较高,随着土壤吸力的增大,土壤含水量差异逐渐缩小。凋萎含水量除苜蓿最大,其次为沙棘和天然草,柠条、杏树次之,农田最低。  相似文献   

10.
基于RC网络相频特性的土壤含水率传感器设计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土壤中的水分影响土壤养分的溶解、转移和微生物的活动,是作物赖以生存的基本要素。土壤含水率的快速准确监测对于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该文设计了一种基于RC网络相频特性的土壤含水率传感器。不同含水率的土壤的介电常数的变化会导致RC电路网络的相频特性的变化。传感器通过感知这种变化进而确定土壤含水率。此外,针对RC网络电路元件参数和工作频率选择的问题,该文采用最优化方法求解从而使传感器在量程范围内具有最佳的灵敏度。其中最优的工作频率为f*=1.9412×108 Hz,最优的串联电阻R*=13.1 Ω。试验表明,该传感器对砖红壤土含水率的预测模型的决定系数R2为0.9889,实际预测误差≤4.58%。  相似文献   

11.
黑土土壤水分高光谱特征及反演模型   总被引:17,自引:6,他引:11  
应用高光谱技术阐释土壤含水率光谱规律及对土壤含水率进行定量分析,为精准农业地表土壤水分的快速测定提供参考。该文以吉林省黑土土类中的黑土亚类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ASD FieldSpec FR便携式光谱仪在室内环境下对不同含水率的土壤样本进行光谱反射率测量和特征分析;通过对土壤样品高光谱反射率进行对数、倒数、一阶微分以及反射率倒数的一阶微分、反射率对数的一阶微分变换,运用统计分析中的相关系数计算进行了光谱反射率与土壤水分的相关分析,并提取了土壤光谱特征波段;采用逐步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和指数模式分析法,进行了高光谱土壤含水率定量反演。研究结果表明,在低于田间持水率状况下,黑土土壤光谱反射率及其反射率一阶微分和反射率对数一阶微分变换的敏感波段主要集中在400~410、1 400~1 850和2 050~2 200 nm范围内,其中2 156 nm处与土壤水分相关系数最高,达0.89;在波长1 328、1 439、1 742和2 156 nm处,采用反射率对数一阶微分所建立的黑土土壤含水率预测方程的预测精度最好,决定系数为0.931。黑土土壤含水率高光谱反演模型的建立为土壤水分的快速测定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玉米籽粒冲击破碎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农业物料的冲击破碎特性对运输、排种和粉碎等机械设备的工作参数设定具有重要参考意义。该研究以玉米籽粒为研究对象,设计并搭建了单颗粒物料冲击破碎试验装置,开展了5种不同含水率(10.86%±0.13%,13.87%±0.18%,17.24%±0.08%、20.23%±0.19%和23.46%±0.23%)玉米籽粒的冲击破碎试验,并以籽粒破碎模式、临界速度和破碎程度表征籽粒的破碎特性。试验结果表明,玉米籽粒的破碎模式可分为未破碎、破裂和破碎3种形式,其中破裂形式包括整体破裂和局部破裂;以碎粒中大颗粒质量与玉米籽粒质量间的比值W界定玉米籽粒的破碎模式,并建立了不同含水率玉米籽粒的W值与冲击速度间的回归模型,模型的决定系数均大于0.92,确定了5种不同含水率(含水率由低到高)玉米籽粒的临界破裂速度分别为11.45、15.54、19.84、30.49和34.28 m/s,临界破碎速度分别为19.55、23.75、28.68、42.07和46.79 m/s,表明玉米籽粒的临界破裂速度和破碎速度均随含水率的增加而增加;采用响应曲面法建立了破碎颗粒平均粒径与冲击速度和含水率之间的回归模型,模型的决定系数为0.96,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冲击速度、含水率及其交互作用对玉米籽粒的破碎程度影响极显著(P<0.01),且破碎程度随冲击速度的提高而增加,随含水率的提高而降低。该研究可为玉米籽粒处理设备的工作参数设定提供参考,并为农业物料颗粒的冲击破碎特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试验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13.
新疆包头湖灌区农田土壤水盐热特性空间变异特征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土壤作为高度变异体,其大尺度下的土壤水盐热分布特征具有空间变异性。为了探究大尺度下的土壤水、盐、热的空间分布特征及空间变异性,以新疆包头湖区域为例,采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对土壤水盐热参数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含水率、导热率及热容量均属于中等偏弱变异程度,土壤含盐量为强变异程度;土壤含水率、含盐量、导热率的半方差函数均可用高斯模型进行拟合,热容量的半方差函数可用指数函数进行拟合;含水率、含盐量、导热率、热容量同一深度各自变量之间均具有较强的空间依赖性,随机因素占总变异程度较低,最大相关距离在2 600~3 900 m。该研究为当地农业灌溉及精细农业的生产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4.
在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研究了赤松光合特征及其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土壤水分处理对赤松幼苗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等生理指标及其日变化均产生明显影响;中度水分胁迫时赤松幼苗的光合午休比对照提前1h且午休时间长,其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的下降平行进行,而且,日平均水分利用效率的下降幅度比日平均净光合速率的下降幅度小。  相似文献   

15.
采用Gompertz函数的水稻土压缩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土壤压实模型是预测压实破坏的常用方法,但土壤压实模型的应用常因输入参数(土壤压缩特性及其与不同土壤物理性质之间的关系)的缺乏而受到限制。为定量地评价土壤水力学性质和土壤结构对土壤压缩特性的影响,该文利用土壤固结仪对25种不同含水率和容重的重塑土样进行单轴压缩试验,并采用Gompertz函数对试验数据进行拟合以获取土样的回弹指数、压缩指数和先期固结压力。试验结果表明,Gompertz函数对水稻土试验数据的拟合效果较优,决定系数为0.991~0.999。水稻土回弹指数为0.003~0.138,与容重呈负相关,与含水率呈正相关。水稻土压缩指数为0.115~0.839,与容重呈负相关,与含水率呈二次多项式关系。水稻土先期固结压力为33~127k Pa,与容重呈正相关,与含水率呈负相关。该研究建立的土壤压缩特性与含水率和容重之间的传递函数,可用于大尺度范围内水稻土压缩特性的预测;同时这些传递函数可作为土壤压实模型的输入参数,用于农业机械作业引起的压实破坏的量化和土壤压实风险的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