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双斑萤叶甲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双斑萤叶甲是北疆棉田的一种新害虫,新疆文献未曾报道。该虫从1998年开始在奎屯垦区发生,种群数量逐年增长,棉田为害亦逐年加重,并且由早期的次要虫害发展为目前主要害虫。为了摸清双斑萤叶甲的基本情况,车排子试验站对其发生、危害进行了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2.
卢美光  芮昌辉 《棉花学报》2002,14(2):117-120
用室内转Bt基因棉叶汰选的低抗种群及同源对照种群,测定对田间不同生育期转基因抗虫棉叶及常规棉叶的反应.结果表明,抗性和敏感种群在常规棉叶上,幼虫存活率、化蛹率、幼虫历期及蛹重等指标均无显著差异,但抗性种群的每雌产卵量降低.抗性种群在转基因棉花上存活随棉花不同生育期的变化而出现差异.在7月下旬、8月下旬开始接虫的两代,第10天幼虫存活率,抗性种群比敏感种群提高;而在6月下旬开始接虫,抗性种群与敏感种群一样均不能化蛹,抗性种群化蛹率的提高仅在棉花生长后期(8月下旬开始接虫).比较敏感种群,抗性种群在转基因棉花上幼虫存活率提高,但存活幼虫生长缓慢,幼虫历期延长,蛹重明显减轻.结果表明,低水平抗性种群虽然对转基因棉花有一定适应性,但在转基因棉花上仍然生长发育不正常.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近两年发现的一种新入侵棉田的重要荒漠植被害虫--眩灯蛾[Lacydes spectabilisc(Tauscher)]的生物学特性.介绍了卵、幼虫、蛹、成虫的形态特征.其寄主较为广泛,1年发生1代.4月中、下旬出蛰危害,5月中旬老熟幼虫开始越夏,7月下旬开始化蛹,8月下旬成虫羽化并产卵,9月中旬幼虫孵化.提出了该虫的监测与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4.
一种新入侵棉花害虫——眩灯蛾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近两年发现的一种新入侵棉田的重要荒漠植被害虫——眩灯蛾[Lacydes spectabilisc(Tauscher)]的生物学特性。介绍了卵、幼虫、蛹、成虫的形态特征。其寄主较为广泛,1年发生1代。4月中、下旬出蛰危害,5月中旬老熟幼虫开始越夏,7月下旬开始化蛹,8月下旬成虫羽化并产卵,9月中旬幼虫孵化。提出了该虫的监测与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5.
1“三虫”发生特点1.1棉铃虫精河棉区棉铃虫越冬代成虫4月下旬至5月初羽化;越冬代羽化高峰期和第1代卵高峰期在5月中旬至6月上旬;7月上中旬为棉铃虫幼虫高峰期,危害高峰为7月中旬至7月下旬。第1代成虫出现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8月上旬出现成虫高峰期;幼虫高峰期在8月上旬至8月下  相似文献   

6.
三叶草夜蛾在奎屯地区1年发生3代,以蛹在土壤中越冬。越冬代成虫出现在4月中、下旬,棉花5月中旬开始出现幼虫危害,5月下旬达到高峰期。6月初,该虫第1代成虫开始羽化,6月底出现第2代幼虫,第3代幼虫在7月下旬至8月下旬危害棉花。三叶草夜蛾第1代幼虫和棉铃虫混合发生,二者色形极为相似,通过体表刚毛和趾钩能明显区分。  相似文献   

7.
夏播花生田蛴螬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查明了夏播花生田蛴螬的优势种主要有暗黑鳃金龟.铜绿丽金龟和大黑鳃金龟三种.分别占58.7%、33.8%和7.5%.花生田蛴螬为三种优势种的混合种群.危害时间长并严重.7月中下旬始见低龄幼虫危害花生的果针和荚果.危害盛期为8月中下旬至收获.不同底肥对蛴螬的发生量有较大的影响.蛴螬成虫对草木灰、鸡粪有明显的趋性.田间幼虫量多.对花生危害严重;蛴螬成虫对羊粪、牛粪的趋性不明显.田间幼虫量少.对花生危害轻.通过不同药剂及处理表明:乐斯本和苦参碱防效较好.达70%以上.在播种期用药盖种.在花生生长期蛴螬卵孵盛期用药液灌根.能起到一定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8.
农户储粮害虫以玉米象、麦蛾、书虱为主,以户计算的发生率为100%,锈赤扁谷盗、赤拟谷盗、米扁虫、谷蠹的发生率依次是20%、16.7%、16.7%、13.3%。随着仓温不断上升,4月上中旬开始见到玉米象、麦蛾成虫活动;7月中旬至8月中旬,仓温上升至30℃,经过3~4个月的发育、繁殖,玉米象、麦蛾虫口密度大,成虫活动频繁,并一直维持到9月下旬至11月中旬。气温为0~8℃的12月,也有玉米象、麦蛾的成虫活动。由于农户粮堆较小、天敌较多,因此,农户储粮害虫防治应以装具、清洁为主,以储粮防护剂为辅。  相似文献   

9.
黄瓜上烟粉虱成虫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及时序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6种聚集度指标和Iwao法、Taylor幂法则,考查了2006年7—8月份烟粉虱成虫种群(Bemisia tabaci)在黄瓜上的分布型;分析这些聚集度指标与密度的相关性,选择了受密度影响较小的负二项分布的k值,描述种群的时序动态。结果显示:在黄瓜的生长期间,该成虫种群聚集强度有明显的变化,水平空间为高→低→高→低,百株虫量最多为23359头,最少为1908头;垂直空间为低→高→低→高,百株第8叶烟粉虱成虫数量最多,为9093头,其次是第9叶和第7叶,分别为8488头和8353头。从该种群在黄瓜上的整个发生期来看,种群空间格局处于扩散和聚集交替进行的动态过程中。在空间分布格局研究的基础上,给出了合适的抽样数。  相似文献   

10.
根据2013~2014年在甘肃张掖多地调查,结果表明:甘草豆象虫使甘草被害株率最高达77.4%,被害的豆荚数最高达52.4%;被害种子数最高达38.6%,栽培田受害重于野生地;甘草豆象每年发生一代,以幼虫在甘草种子及荚果内越冬,4月下旬化蛹,成虫始见于5月上旬,6月中下旬开始产卵,幼虫孵化后钻豆为害。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双斑长跗萤叶甲取食几种主要农作物对成虫生殖力的影响, 在 25℃恒温条件下, 分别用大豆叶片、 玉米花丝、 玉米叶片、 水稻叶片、 棉花叶片、 马铃薯叶片和向日葵叶片等寄主组织饲养双斑长跗萤叶甲成虫, 观察其取食不同寄主组织的寿命和产卵情况。结果表明, 双斑长跗萤叶甲雌成虫取食不同寄主组织的寿命、 雌成虫产卵比例、 产卵量等均表现出显著差异。在供试寄主上雌成虫寿命和雌虫个体产卵比例由大到小依次为玉米花丝、 棉花叶片、 大豆叶片、 马铃薯叶片、 玉米叶片、 向日葵叶片和水稻叶片; 产卵量从大到小依次为棉花叶片、 玉米花丝、 大豆叶片、 向日葵叶片、 马铃薯叶片、 玉米叶片和水稻叶片; 产卵进度除取食马铃薯叶片表现为明显集中在前期外, 取食其余寄主组织的产卵进度均表现为相对均衡。在寄主玉米上, 取食雌穗花丝的产卵量显著高于玉米叶片。综合评价玉米、 大豆、 棉花和向日葵是双斑长跗萤叶甲成虫期较理想的寄主植物, 在农田生态系中是该害虫选择危害的主要农作物。  相似文献   

12.
山西谷子地方品种表型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系统分析山西省谷子地方品种的表型遗传多样性,以5627份山西省谷子地方品种为材料,以《中国谷子品种资源目录》、《中国谷子遗传资源目录》和《中国谷子及其粟类作物品种资源目录》中记录的17个数量和质量性状为基本数据,进行遗传多样性评价。结果表明:山西谷子资源主要分布于大同、忻州、吕梁、晋中、长治5市,占全省资源的75.7%;90%谷子资源中为粳性;运城、晋城谷子资源遗传多样性最大。山西谷子资源在苗色、穗型、粒色类型丰富,涵盖了中国谷子资源的基本类型;山西谷子种资源遗传多样性大,类型多,优异资源丰富,为谷子种质创新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积累丰富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三七在西双版纳引种适应性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摘 要:为了研究三七在西双版纳引种适应性,通过查阅文献及实地调查对比西双版纳和三七主产地文山气候特征,设计不同海拔三七种子直播实验,不同遮阴度、不同土壤类型三七种苗种植试验,观察育苗和种植实验三七生长情况,包括出苗时间、出苗率、存苗率,观测不同生长年限三七植株株高及二年生三七物候期和结实情况。结果表明,西双版纳具有与文山相似的气候特征; 3个海拔(景洪582 m、易武895 m、勐海1215 m)三七种子直播育苗试验表明,勐海海拔1215 m三七种子育苗出苗率高(90.89%),植株生长健康;3个遮阴度(60%、70%、80%)试验表明,80%遮阴度植株叶片颜色深绿,生长相对健康;3个土壤类型(粘土、沙壤土、粘壤土)试验表明,沙壤土三七苗存苗率高,9月末仍有57.31%。三七种苗2010年12月份从文山移栽到版纳勐海地区,2011年3月初出苗,3—4月进入地上部分生长期,6—7月孕蕾期,8月花期,9—11月果期,与文山地区三七物候期基本相似。二年生三七可以正常开花结果,结果率为19.27%,结实率为49.78%。通过研究得出,西双版纳部分地区可以成为三七引种适应地,具体要求最适海拔不低于1200m,遮阴度不低于80%,适宜土壤类型为沙壤土。  相似文献   

14.
不同产地谷子籽粒营养品质与食味品质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在现有谷子品种的基础上,明确有利于提高谷子籽粒营养品质和食味品质的生长环境,本文对‘长农38号’、‘长农39号’、‘长农41号’谷子在长治和沁县两个生态点谷子籽粒的营养品质与食味品质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种植地区对‘长农38号’谷子籽粒的维生素B1、直链淀粉、粗蛋白和‘长农41号’的维生素B1、粗脂肪的影响较大,变异系数均在10%以上;对‘长农39号’谷子籽粒的营养品质影响较小,变异系数均在10%以下。通过食味品质的比较可以看出种植在沁县的‘长农38号’谷子籽粒的一致性高于长治,种植在长治的‘长农39号’、‘长农41号’谷子籽粒的一致性低于沁县;种植于长治的‘长农38号’、‘长农39号’谷子籽粒的色泽高于沁县,种植于长治的‘长农41号’谷子籽粒色泽与沁县的评分结果一样;种植于沁县的3个基因型谷子籽粒食味品质的分数合计结果均高于长治。因此通过优化谷子栽培管理措施对提高谷子籽粒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不同开花期棉铃主要经济性状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试验研究了不同开花期棉铃各经济性状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棉铃子指和单铃不孕子随着开花期推迟而降低;而衣指以中期开花的较高,后期较低;铃壳率变化与开花期呈二次曲线。开花期在7月中旬至8月中旬之间的棉铃,其纤维长度、整齐度、均匀度、纤维比强度、纤维细度及伸长率等品质指标均较理想,符合纺织要求。  相似文献   

16.
光温因子对不同播期芝麻主要性状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不同播期芝麻主要性状受光温因子影响的变化规律,以确定芝麻的适宜播期。试验选用3 个芝麻品种,11 个播种时期。结果表明:光温因子对不同播期芝麻主要性状具有显著的影响;6 月份前和8月份后播种的芝麻生育期较长;芝麻株高、始蒴高度和单株产量表现为先升后降趋势,其中第3播期单株产量最高;蒴节数、每蒴粒数和千粒重呈不断下降趋势;出苗至现蕾期积温与单株蒴数呈负相关;现蕾至初花期积温与单株蒴数呈显著正相关;初花至盛花期积温与蒴节数、每蒴粒数、小区产量和单株产量呈负相关;盛花至终花期积温与芝麻主要性状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终花至成熟期积温与株高、始蒴高度、千粒重呈显著负相关,与单株蒴数呈极显著负相关。芝麻适时播种其相关性状才能达到最佳值。南昌地区芝麻适时播种期为5月下旬至7 月中旬。  相似文献   

17.
福寿螺在水稻田的消长规律及其田间分布动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摘要:水稻田福寿螺成幼螺是以水为介质发生、入侵和扩散,消长规律随水稻对水的需求而动态变化,发生和危害在同一块田中存在一定的区域性;每年一般发生2—3代,其中早稻发生不完全1代或1代,晚稻发生1—2代,世代重叠;在早、晚稻生长期随时可见稻株上新产的卵块。  相似文献   

18.
高产棉花太阳辐射能利用率及干物质分配规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1988~1989年高产棉花栽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发现,棉花的太阳辐射利用率在叶面积系数小于2.0时随叶面积系数的增加而线性增加,大于2.0时增加变缓。从生育时间看,7月中旬前太阳辐射利用率指数上升,7月中旬至8月底相对稳定在1.2~1.4克/兆焦左右,9月以后又不同程度线性下降。生长季内子棉太阳辐射经济效率1988和1989年分别为0.14和0.15克/兆焦。收获指数与最大叶面积系数呈显著负相关;盛花期之前棉株各器官之间的同伸关系或明显,盛花期后器官的生长相互间无明显的确定性关系。如能调节密度与叶面积系数的关系,使得既提高5~6月的辐射能利用率,同时使7~8月叶面积系数维持在3.0~3.5的适宜范围内,9~10月群体又不早衰,则有利于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9.
韩燕丽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27):104-108
为了研究不同谷子品种叶片衰老过程中生理指标的变化规律,评价其抗衰老能力。以5 个谷子品种为材料,研究开花至成熟期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叶片净光合速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叶片保护酶POD、SOD、CAT活性和MDA积累量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谷子品种从开花到成熟各项生理生化指标变化规律一致。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在开花10 天后呈下降趋势,但是POD、SOD和CAT 等保护酶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变化,MDA含量在开花10 天后呈升高趋势,采用隶属函数法对开花后50 天的各项生理指标进行抗衰老综合评价,从强到弱排序为‘安4585’>‘豫谷17’>‘济谷14’>‘豫谷11’>‘保谷18’。通过研究表明隶属函数法可以进行谷子抗衰老评价,该研究为谷子抗衰老评价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