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1 毫秒
1.
本研究以加拿大安大略省西南部长期田间定位试验黑土为研究对象,对进行了29年传统耕作(CT83)、29年免耕(NT83)、传统耕作14年后转为免耕(NT97)以及免耕14年后转为传统耕作(CT97)的土壤胡敏酸及其碳、氮含量进行了分析,并运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技术对胡敏酸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耕作强度及年限的增加,土壤胡敏酸及其C含量也增加;免耕14年又改回传统耕作后胡敏酸及其碳、氮含量均显著提高,胡敏酸氧化度和芳香度开始增加;29年免耕土壤的胡敏酸与15年免耕土壤相比在烷基碳、羧基碳和乙缩醛基碳含量中表现出明显差异。说明,与免耕相比,传统耕作促进了土壤腐殖化程度的提高,使胡敏酸的结构趋于复杂。  相似文献   

2.
不同来源胡敏酸的结构表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本文研究了土壤、泥炭和猪粪胡敏酸(HA)的分子量、元素组成、宫能团含量、红外光谱、差热分析、电子能谱、~1H—NMR和~(13)C—NMR波谱等。结果表明,土壤HA的分子量、氧化程度、缩合度和芳香度均较高。泥炭HA的分子量小,氧化程度低,但其缩合度和芳香度比土壤HA还高。猪粪HA具有典型“年轻”胡敏酸的特点,共分子量、氧化程度,缩合度和芳香度均最低。研究结果还表明,3种HA的脂族结构均>50%,特别是猪粪HA达85.3%;而芳香度均<43%,猪粪HA只有12.7%。因此认为所研究HA的脂族性似乎比其芳香性更为重要并不过分。  相似文献   

3.
用核磁共振波谱法研究了施人玉米秸秆和根茬后土壤胡敏酸(HA)的变化。结果表明,玉米植株残体施用后,土壤HA的烷基链变短且多分支;土壤HA的芳香度降低,芳香碳减少,而烷基碳和烷氧碳增加,HA的脂肪族特性增强,氧化程度降低;发生变化最大的时期在施人玉米植株残体60d左右,且玉米秸秆对土壤胡敏酸的影响要大于根茬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不同施肥条件对土壤有机质及胡敏酸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0,自引:2,他引:38  
 :以 2 1年长期定位试验土样为材料 ,对不同施肥处理土壤有机质的含量、氧化稳定性 ,胡敏酸的能态、结构及级分组成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与试验前土壤有机质相比 ,长期不施肥土壤有机质下降 1 .0 4 g/kg;秸秆加休闲处理 ,有机质含量减少 0 .48g/kg;长期单施化肥基本可以维持土壤有机质水平 ;长期施用有机肥 ,可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水平 ,比试验前土壤增加1 .1 7~ 2 .85g/kg。与无肥处理相比 ,施用有机肥使有机质的氧化稳定性降低 ,而化肥、休闲处理则使有机质的氧化稳定性升高。胡敏酸能态高低顺序是厩肥 >秸秆 >无肥 >化肥 >休闲。与定位 1 0年时相比 ,各处理土壤胡敏酸能态有所降低。长期施用有机肥土壤胡敏酸分子趋于简单 ,活化度提高 ,胡敏酸中结构相对简单的级分增多 ,而长期单施化肥则呈现相反趋势  相似文献   

5.
密云水库上游铁矿区重金属在胡敏酸中的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以北京市密云水库上游铁矿区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深度(0~20 cm和20~40 cm)土壤样品和胡敏酸中重金属的分布特征以及重金属与胡敏酸之间的相关性。根据国际腐殖质协会提供的胡敏酸提取方法从土壤样品中提取胡敏酸,使用ICP-MS测定了土壤样品和胡敏酸中重金属V、Cr、Co、Ni、Cu、Zn、Cd和Pb的含量,并使用相关性分析法和富集因子法研究了重金属和胡敏酸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土壤样品中V、Cr、Co、Ni、Cu、Zn、Cd和Pb在0~20 cm的平均含量高于20~40 cm;胡敏酸中V、Co、Ni、Cu、Zn和Pb在0~20 cm的平均含量高于20~40 cm,Cr和Cd则相反。相关性分析表明V、Cr、Co、Ni、Cu、Cd和Pb的含量与有机质含量和胡敏酸含量均表现出显著相关性,V、Co、Cu、Cr、Ni和Zn的含量与胡敏酸和有机质含量之比(HA/OM)呈负相关。富集因子分析表明胡敏酸对V、Cr、Ni、Zn和Pb的结合能力不强,而对Cu元素的结合能力很强;0~20 cm的胡敏酸对V、Cr、Co、Ni、Cu、Zn和Pb的富集程度高于20~40 cm,Cd则在20~40 cm的胡敏酸中富集程度更高。  相似文献   

6.
为了从分析技术上对胡敏酸的结构分异进行定量化研究,以湖南桃源地区的长期(1990—2011年)田间试验为平台,采用元素分析、稳定碳同位素分析和高速多重倾斜幅度交叉极化/魔角自旋(Multiple cross-polarization/magic angle spinning,multi CP/MAS)定量测定技术结合选择性官能团测定的固态13C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方法,旨在利用系列技术阐明连续22年稻草还田对土壤胡敏酸化学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草还田后胡敏酸含量增加了78%,但元素组成没有发生显著变化,其分子饱和程度、氧化度和极性都与不施肥对照很接近。稻草还田土壤胡敏酸的δ~(13)C值低于对照,表明长期稻草还田提高了非极性物质来源的碳。定量multi CP/MAS NMR方法则证实稻草还田后主要提高了土壤胡敏酸的脂类、芳香族物质和木质素比例,而蛋白质、多肽和糖类物质的比例则有所降低,从而导致烷基/烷氧基比值及疏水性指数增大,表明其分解程度增加,疏水性特征更加明显。高级NMR技术进一步发现胡敏酸中有大量的质子化碳,稻草还田后质子化芳香碳比例增加,但质子化异头碳和烷氧基比例降低,而它们的非质子化碳相对稳定;δ113~93化学位移内除异头碳外还含有芳香碳,且稻草还田的芳香碳在此化学位移内的比例更高。可见稻草还田后土壤胡敏酸的量和结构均有所变化,高级测定技术对结构的刻画有助于了解长期稻草还田肥力的提升机制。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pH、离子强度、温度对胡敏酸-镍络合稳定性的影响规律,阐明镍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生物活性及污染控制等提供理论依据,用离子交换平衡法研究了pH、离子强度、温度对重庆市缙云山常绿阔叶林表层腐殖土胡敏酸-镍络合物稳定常数的影响。结果表明,pH从3.5—7.0,络合稳定常数logK值随pH的增加而增大,说明体系中pH值越低,络合物的稳定性越弱。这是因为低pH时,体系中H^+较多,一方面H^+与Ni^2+竞争吸附胡敏酸的结合位点,另一方面胡敏酸分子在体系中呈团聚状,不利于Ni^2+与胡敏酸内部结合位点反应。离子强度对logK的影响较为复杂,从0.00mol·L^-1增加至0.05mol·L^-1,logK值由2.733减小至2.463,而从0.05mol·L^-1增加到0.10mol·L^-1,logK值由2.463增加到3.897,这可能是因为离子强度对胡敏酸-镍络合稳定性的影响是对内外结合位点不同作用的综合表现。logK值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当温度(T)从298K升高到308K,logK值由3.897减小至2.574.说明胡敏酸-镍络合反应是放热反应,升温不利于络合反应的进行。在络合反应热力学函数变化方面:△rCm^θ〈0、△rHm^θ〈0、△rSm^θ〈0.说明反应为自发反应过程;配位数均〈1,说明胡敏酸对Ni离子的络合有多个配位基参与。  相似文献   

8.
采用酒精分级沉淀法,按芳构化程度高低将土娄土不同层次胡敏酸分成7个级分,并对各级分的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娄土耕层土壤胡敏酸以级分4为主,占胡敏酸原样的25.20%;粘化层、淀积层胡敏酸以级分1为主,占胡敏酸原样的85%左右。和耕层胡敏酸相比,粘化层、淀积层土壤胡敏酸中颗粒大、芳构化度高的组分多。耕层土壤胡敏酸由A、P、Rp3种类型级分构成,粘化层、淀积层胡敏酸由A、B2种类型级分构成。  相似文献   

9.
玉米秸秆还田后土壤胡敏酸变化的谱学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红外示差光谱、13C-核磁共振波谱和激光解吸质谱对玉米秸秆施入土壤后土壤胡敏酸(HA)的谱学特征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玉米秸秆施入土壤后土壤HA的变化具有阶段性,在开始的60 d,主要是以秸秆含有的类胡敏酸物质(秸秆HA)为基础,腐解产物发生聚合作用形成新的与秸秆HA相类似的HA,并且秸秆分解形成的小分子中间产物与土壤原有的HA发生作用而进入HA结构中。而在施入60 d后,碳水化合物和酰胺化合物以木质素分解的残体为核心发生聚合作用形成新HA,且在90 d后进入HA中的亚甲基成分发生了转化,并伴随有甲氧基和甲基的产生。玉米秸秆分解形成的中间产物与土壤HA发生聚合反应,一部分形成为亚稳态的聚合体。玉米秸秆施入土壤后,土壤HA的芳香度降低,芳香碳减少,而烷基碳和烷氧碳增加,HA的脂肪族特性增强,同时,羧基碳减少,土壤HA的氧化程度下降,HA的平均分子量降低。  相似文献   

10.
诺氟沙星对胡敏酸吸附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OECD Guideline 106批平衡试验,研究了诺氟沙星对胡敏酸吸附铜的动力学、吸附等温线以及热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铜单独存在以及铜与诺氟沙星共存时,伪二级动力学方程均能较好地描述铜在胡敏酸上的吸附动力学曲线,相关系数都超过了0.99,而诺氟沙星的存在降低了铜的吸附速率。在pH 3.0~5.5范围内,铜在胡敏酸上的吸附均符合Langmuir方程,诺氟沙星的存在抑制了胡敏酸对铜的吸附,一个原因是铜与诺氟沙星形成带正电的络合物,胡敏酸对该络合物的亲和力比铜低,另一个原因是带正电的诺氟沙星阳离子与铜在胡敏酸上产生了竞争吸附,导致铜在胡敏酸上的吸附量降低。pH从3.0升高至5.5时,铜单独存在以及铜与诺氟沙星共存时,铜在胡敏酸上的吸附量均随pH的升高而增加,表明铜离子及带正电的铜与诺氟沙星的络合物是通过阳离子交换作用和静电作用力吸附到胡敏酸上。热力学实验结果表明,诺氟沙星存在时铜在胡敏酸上的吸附是一个吸附热及混乱度增加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Acids and bases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提高牦牛乳的开发利用价值以及牦牛乳产品的附加值。[方法]对青海高原牦牛乳氨基酸、脂肪酸组分及其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在牦牛乳中共检测到16种氨基酸,其谷氨酸、异亮氨酸、酪氨酸和精氨酸含量相对较高,赖氨酸、甘氨酸、蛋氨酸和丙氨酸含量相对较低。牦牛初乳中总氨基酸含量(5.485%)显著高于常乳。在牦牛初乳和常乳中均检测到28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19种,不饱和脂肪酸9种。常乳中的油酸和硬脂酸含量显著高于初乳。[结论]该研究可为牦牛乳的开发利用提供基础数据与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以不同品种桃仁为试验材料,用气相色谱法测定脂肪酸的含量及组分;采用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氨基酸的含量和组分。结果表明,桃中油脂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要成分,平均占脂肪酸总量的92.59%(其中单不饱和脂肪酸平均占脂肪酸总量的65.21),饱和脂肪酸含量较低。桃仁中含有18中氨基酸,其中必需氨基酸含量为25.74%,药用氨基酸含量为76%,增香剂型氨基酸31.4%。谷氨酸含量最高(平均为28.5%),苏氨酸和赖氨酸是其限制性氨基酸。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黑老虎、葡萄和石榴3种浆果种子的氨基酸、脂肪酸含量及组成,结果表明:3种浆果种子均含有16种常见的氨基酸,其中必需氨基酸有7种。3种浆果种子都检测出14种脂肪酸,黑老虎籽、葡萄籽和石榴籽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占总脂肪酸的比例分别为80.21%、83.17%和70.27%。由此可见,3种浆果种子均可作为优质的植物蛋白和食用油脂资源。  相似文献   

15.
贵州核桃种仁脂肪酸和氨基酸含量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贵州省赫章县3个乡镇的20个核桃优良单株种仁为试材,利用气相色谱仪和氨基酸分析仪,对核桃种仁中脂肪酸和氨基酸的组成及含量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贵州核桃不饱和脂肪酸总量为74.63 %~91.45 %,20个单株的平均含量为88.47 %,其中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占45 %~75 %,n-6(PUFA)/n-3(PUFA) 为(7.20~15.42)∶1,SFA∶MFA∶PUFA 为1∶(0.57~5.21)∶(2.39~9.59),具有SFA含量低、PUFA含量高的特点,属于亚麻酸类油脂;贵州核桃种仁中富含17种氨基酸,其中Arg、Glu和Asp含量较高;含有人体10种必需氨基酸(EAA)中的9种,EAA/ TAA为49.04 %~55.85 %,20个单株的平均含量为52.24 %.表明,贵州核桃蛋白质中氨基酸含量平衡,是一种优质蛋白质.  相似文献   

16.
食用昆虫氨基酸及脂肪酸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食用昆虫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实现与其他食物蛋白质、氨基酸及脂肪酸的互补。对食用昆虫蛋白质与氨基酸、脂肪与脂肪酸的组成及提取分离进行了综述,并对食用昆虫的营养价值进行了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β-环糊精存在下的芳香酸的合成.该方法操作简便,产物分离容易,产率超过无β-环糊精时Cannizzaro反应所获得的产率.同时还研究了在相似条件下,用β-环糊精催化取代扁桃酸的合成.避免了使用氰氢酸.反应可一步完成.  相似文献   

18.
烤烟中非挥发性有机酸和高级脂肪酸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骏 《江西农业学报》2012,24(2):106-109
非挥发性有机酸和高级脂肪酸影响烟气的香气质量,对烟叶品质有着重要作用。系统地介绍了非挥发性有机酸和高级脂肪酸对烤烟的影响、理化特点、分布特点及影响其含量的控制因子。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不同大豆品种根系分泌物中有机酸和酚酸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俊英  王敬国  许永利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3):7127-7129,7131
采用室内砂培方法,对3个大豆品种的根系分泌物进行了收集、浓缩,对比其有机酸和酚酸物质种类和数量的差异。结果表明,感病大豆品种合丰25号根系分泌物中的主要有机酸种类丰富,含量高;抗病品种绥农10号和抗线2号根系分泌物中主要有机酸种类单一,含量低。随着生育期的变化,感病品种合丰25号的有机酸总量在花期达到最高,以后逐渐下降;绥农10号的有机酸变化趋势与之相似;抗线2号在花期达到最高,苗期最低。感病大豆品种合丰25号在苗期根系分泌物中发现对羟基苯甲酸和香草酸两种酚酸,对羟基苯甲酸含量在鼓粒期最高,其次是苗期和花期,成熟期最低。两个抗病大豆品种成熟期前的根系分泌物中仅检测到对羟基苯甲酸,其含量以花期或鼓粒期最高,苗期和成熟期最低。  相似文献   

20.
应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对源自肯德基的生熟炸鸡油进行了脂肪酸及反式脂肪酸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肯德基炸鸡油选用棕榈油,脂肪酸组分主要有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且含有反式亚油酸、亚麻酸约1%,熟油则比生油含更多的反式脂肪酸,表明煎炸过程中会产生少量反式脂肪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