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当前稻田养殖在很多地方可以说是方兴未艾,发展很快。但是也确实有少部分农民朋友开发稻田养殖的效果并不理想,他们说:“我们养的水产品没有卖到什么钱,稻子却少长不少,不划算。”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先让我们看看这部分农民朋友养殖的结果是什么样的:一种情况是养殖的收获量很少,有的甚至基本没有什么收获,自然卖不到多少钱;一种是收获的水产品质量不好,卖不到好价钱,收益当然也就少;还有一种是收获的水产品质量虽然不错,但不是消费者愿意抢着买的东西,大路货,不好卖,只能以低价出售,所以效益也不好。搞清了这几种情况,也…  相似文献   

2.
杭小英 《科学养鱼》2005,(12):73-73
大多数观赏鱼爱好者可能都喜欢养一些色彩艳丽、姿态优美的观赏鱼类,比如神仙鱼、斗鱼等。但是在观赏鱼这个大家族里,还有一些品种,虽然其貌不扬,但同样以其奇特的体型博得了很多人的喜爱。下面就介绍一种来自非洲的新型观赏鱼—象鼻鱼。象鼻鱼又名鹳嘴长颌鱼、象鼻子鱼,学名是Gnathonemuselephas,属长颔鱼科,原产地非洲西部刚果河。一、形态特点象鼻鱼造型奇特,远看像一把阿拉伯弯刀,尾部像刀柄,身体像刀刃,极具观赏价值。因有一条较长的“鼻子”而得名,当然那并不是它的“鼻子”,而是它的下颌延长而形成的长吻。该鱼体长20~50厘米,全身…  相似文献   

3.
《水产科技》1990,(3):16-17
八十年代中期,我省沿海的养虾业发展很快,全省开发虾塘面积达二十余万亩。几年的实践证明,由于生产规模过大,上马过急,场地施工质量差。还有许多虾塘底质偏酸,纳潮换水困难,不加改造就无法养虾。加上近年来虾价跌落,市场疲软,养虾成本高,亏损大,也影响了虾农的积极性,造成很多虾塘丢荒,不能发挥这些水面应用的生产潜力。  相似文献   

4.
小野 《河北渔业》1993,(6):5-5,10,15,45
<正> 恶斗鱼它出产于泰国,性情暴烈,勇猛好斗,虽然名叫“斗鱼”,而就其劣度来说,叫它“恶斗鱼”也不过份。想到恶斗,可能猜想它必然是一副凶神恶煞的相貌。其实它是一副“美人”胚子:鱼鳍如丝如缎,鱼身斑斓绚丽,闪烁红、黄、蓝、白、黑的光辉,今人赏心悦目。谁知谁防,它文质彬彬的外貌包藏着一颗残忍的凶心。它作为热带鱼同其它观赏鱼养在鱼缸或鱼池时,立即凶相毕露,把同类咬得遍体鳞伤,尚不肯善罢干休,直至置之死地而后快。  相似文献   

5.
苏祥锦 《内陆水产》2014,(11):80-80
养虾要好水,水要养护,这个概念大家都明白,而且也是这么做.但是,有时我们自以为好看的水并非就是藻相优良的水质.看藻相不是拿去药店检一下就能确定没问题的,其实很多药店只是粗略地看看大概属于哪门藻类,他们认为就可以了.珠不知,每一种的藻类在一定条件下都有有益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我们不能说绿藻、硅藻就一定是有益藻,而蓝藻、甲藻、裸藻就一定是有害藻.  相似文献   

6.
养过鱼的池塘,由于残渣、污物很多,在池底积满了致密的淤泥。这些淤泥中又因为没有空隙,不能保存氧气,一些有机质在缺氧的情况下不仅不能很好的进行分解,反而还会产生大量有毒的硫化氢气体,一旦水温升高就会消耗掉池水中的大量溶解氧,对鱼危害很大。所以养过鱼的池塘在第2年鱼种放养前,首先要把池塘清整好,这是改善鱼类环境的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各地相继推行了封闭半封闭蓄水养虾、淡水卤水勾兑养虾、渗地下水养虾等不同的精养模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也确有些养虾单位和虾农,尽管采取了精养模式,却精养不精,年复一年,养殖产量低、效益差。究其原因,笔者认为:这些经营者,一是对精养认识模糊;二是不能严格按照技术规范操作,技术措施不到位。这些问题不尽快解决,势必丧失养虾的信心,更重要的是为对虾精养产业蒙上了一层阴影。一、对坏死亡的原因,不能全归结于病霉病所致。众所周知,1993年以来,因全球性对虾病毒的困扰,对虾死亡现象不断加剧,给对虾养殖业造…  相似文献   

8.
如果你已经养了几年的淡水观赏鱼,或者你正在养海水岩礁生物而开始对高昂的费用有点厌烦了,再或者你干脆就是个水族新手,那么非洲慈鲷是很适合你的品种,下面就来看看我是不是能让你信服。  相似文献   

9.
赵仁宣 《科学养鱼》1995,(11):18-18
水域是河蟹养殖的条件人工养蟹选择何种水域是很重要的,水域是增养殖河蟹的最基本条件,没有良好的水域就没有较好的效益。水域的种类很多,有池塘、河沟、水库、湖泊;有大水面拦养,有大水面增殖放流,有网箱养殖,有小水面精养,还有稻田、芦滩、浅荡养殖等。各种不同...  相似文献   

10.
多农村的80后,童年时大多做过这样一件事:到稻田间或小溪里,抓来一种浑身上下尤其是鱼鳍呈现火红色的美丽鱼儿,养在玻璃瓶子里观赏。这种鱼体型普遍在5、6公分左右,极少数能够超过13公分,因为颜色红艳得像火而被人们形象地称为“火烧鲤”。  相似文献   

11.
<正>养虾看似普通,但要养好它也着实不容易。这些年,虽然从事养虾的人有很多,但真正能够靠养虾发财的却很少,往往好不容易取得一年成功,但第二年又不行了。说明我们还没有掌握规律,还有一些东西有待我们重新去认识和继续去摸索,包括一些传统的做法也要值得怀疑。下面就虾农朋友日常关心的一些问题,养虾多年的我,谈谈自己的经验和  相似文献   

12.
一、日常工作往往不够重规 施肥、施菌、消毒、抽水、增氧等,这些都是养虾的日常工作,人人都会做,正因为这样,往往不引起注意,成了任务式的东西,其实养虾失败很多既不是因为天气,也不是因为污染,而是因为这些日常工作没有做得仔细,没有做得到位.  相似文献   

13.
很多时候就是“经验”害了我们!已有的养殖“经验”束缚了我们的思维,难以接受新观念。虾很多人都会养,近几年各地探索了多种养殖模式,很多都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特别是前些年倡导的对虾高健康养殖系统推动了我国南美白对虾养殖的迅猛发展,使得对虾养殖总产量节节攀高,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然而在生产实践中,许多养殖户为了追求高产量而导致虾病越来越多、虾生长越来越慢,2000年前后养到规格30尾/500g左右一次性卖虾只需养殖七、八十天左右,而近两年绝大多数都得养一百多天,虽说与虾苗的质量退化有关,但也不能否认养殖方法上存在一些缺陷,如一直困扰广大养殖户的“偷死”、“耗底”问题,往往造成死大虾、饵料系数高、养殖成本高;同时该系统推崇放苗前水体的彻底消毒处理,导致养殖过程中水质难以稳定,养殖期间的消毒又导致虾的应激问题。近些年所倡导的生态养殖,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养殖”,只不过经常使用微生物制剂,少用消毒剂,少用或不用抗生素,也同样追求高产高效,但这一方式经常导致虾病严重、成功率较低。八十年代大水面养虾确曾出现过真正的生态养殖,每亩放苗三、四千尾左右,基本不投料,只是肥水培养饵料生物,虾生长快、发病少,对环境基本没什么污染,但因为产量低且土地资源有限,不可能全面推广,养殖户也总是想追求最大效益而高密度放苗。据笔者多年从事养虾技术服务的实践观察,许多人在养虾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和错误的养殖观念,现提出,希望与广大业内人士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4.
越冬亲鳖上浮死亡治疗措施近年来,由于养鳖业的蓬勃兴起,鳖苗种的价格一涨再涨,迫使很多养鳖场纷纷购进亲鳖,自己繁殖鳖苗。但是在亲鳖培育过程中,特别在越冬期,发生亲鳖不能正常越冬,上浮水面或趴在水底,随后陆续死亡的现象,给养殖场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199...  相似文献   

15.
<正>在水产行业,一直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也是水产养殖业的一份子,但是,却没有鱼塘。也许就是在楼顶几十平米的阳台上建了几个水泥池,或许就是在自家院子里专门盖几间小屋,然后就开始养龟。但是真正的养龟人认为这不是养,而是"玩龟"。听南宁龟鳖协会的90后养龟者小陈说,玩龟的乐趣很多,养久了,和龟之间慢慢地有了感情。喂龟的时候,直接把食物用手递到龟的嘴边,它也不会咬你。有时候,龟还会"跳  相似文献   

16.
"关门养虾"不可行 陈维平是一个喜欢交流分享的人,他曾多次去徐闻、雷州等地与当地的养虾高手交流养虾经验,陈维平养虾11年都盈利,谈起行业内交流,他笑言,"养虾这门技术算是掌握了,但是还要不断地学习,学习,再学习.就算第一年养好了,你不看看别人怎么养,也还只是局限在自己的小空间里."陈维平说一再强调,"关门养虾是不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林瑞强 《内陆水产》2014,(12):78-79
养虾至今仍存在很多难点、疑点和困惑,尤其是早期死亡综合症,每年养虾都因此造成很大损失。养虾困难重重,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整个养虾行业共同来发力,同时也说明这个行业目前水准还比较低,蕴藏着巨大的潜力和发展空间。笔者是虾农,处在养虾行业这条链条最末端的位置,面对这些难点、疑点和困惑,从来没有放弃,一直坚持摸索,一直尝试从自己所处的位置,即从自己熟识的养殖管理角度去寻找答案。  相似文献   

18.
谷峻 《海鲜世界》2005,(5):174-175
我以前做通讯设备销售,对金鱼不太了解。虽然小时候也养过金鱼,但养的多是从河里捉来的小鱼、泥鳅之类,而且往往养不到几天它们就相继死亡。后来出门求学、在异乡打拼更加没有闲情逸致去摆弄那些娇贵的东西。  相似文献   

19.
种公猪高温季节的营养调控与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公猪好,好一坡;母猪好,好一窝。可见养好公猪对于养猪生产全局而言至关重要。在现实生产过程中,一方面人们抱怨公猪难养,在南方高温季节公猪更难养。另一方面,在很多猪场,公猪饲养往往受忽视,或者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以至造成全场全群生产及效益水平低下。有些猪场,在每年7、8、9月配种的母猪数很多,但到11、12月和次年元月却分娩甚少,产仔数廖廖无几。导致整个季度生产效益滑坡.  相似文献   

20.
孙文礼 《科学养鱼》1994,(10):10-10
主养建鲤的池塘施肥近几年来,池塘高密度主养建鲤发展很快,许多养殖户取得了很高的经济效益,但也有一部分养殖户,特别是刚从事养鱼的新手,由于没有经验,往往把不住施肥关,造成较大损失。例如,我们渔场的一些养殖户,1992年第一次高密度主养建鲤,按主养肥水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