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采取间比法排列,在三门峡市进行了旱地小麦新品种示范研究。结果表明,豫保1号适应性、抗旱性强,抗病性中等,综合农艺性状好,产量水平高,可在三门峡市晒旱地及旱肥地种植;与众麦1号相比,舜麦1718虽产量有所下降,但从生物多样性考虑,也可以作为搭配品种在旱肥地种植;众麦1号丰产性优异、稳产性能好,可在晒旱地、旱肥地、水肥地种植,但应适当控制种植规模,适当搭配其他品种。  相似文献   

2.
旱肥地施氮肥饱和量试验,单施氮、磷及氮磷配比试验,不同生育期喷施尿素液试验表明:小麦高产与优质同步提高的施氮范围为亩施0~9kg;亩施氮量<7.5kg时,作返青肥效益>基肥;增施氮肥对产量与品质均具良好效果,磷肥对产量有利,对品质影响不大;开花期喷施3%尿素液对提高品质最佳。据此提出了亩产400~450kg,品质达1~2级优质小麦标准的合理施肥方案。  相似文献   

3.
旱肥地小麦高产优质施肥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旱肥地施氮肥饱和量试验,单施氮、磷及氮磷配比试验,不同生育期喷施尿素液试验表明:小麦高产与优质同步提高的施氮范围为亩施0-9kg;亩施氮量<7.5kg时,作返青肥效益>基肥;增施氮肥对产量与品质均具良好效果,磷肥对产量有利,对品质影响不大;开花期喷施3%尿素液对提高品质最佳。据此提出了亩产400-450kg,品质达1-2级优质小麦标准的合理施肥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黄淮旱地冬小麦农艺性状与生育期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与互作关系,为气候变化下黄淮旱地小麦品种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2010—2017年国家黄淮冬小麦区域试验对照品种在不同区域试验点的农艺性状与降水资料,结合地理时空分布与数理统计方法,分析黄淮旱地冬小麦农艺性状和出苗-成熟期总降水的关系。【结果】空间分布上,黄淮旱地小麦实际单位面积产量、千粒重呈现由西部旱薄地向东部旱肥地增加的趋势。西部旱薄地的株高相对较高,中东部旱肥地的株高相对较低。中东部以北的黄淮旱地不同生育阶段的总降水普遍较低,中东部以南的黄淮旱地不同生育阶段的总降水相对较高。时间变化上,河南、山西和陕西的中西部旱地的出苗—成熟期总降水表现出显著的增加趋势。出苗—抽穗期总降水与实际单位面积产量、株高、有效穗数呈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表明,黄淮旱肥地的株高和有效穗数决定了产量变异的53.2%,黄淮旱薄地的株高和千粒重决定了产量变异的67%。【结论】建议黄淮旱肥地冬小麦育种以适当增加株高,提高花前高效利用有限降水的能力和增加穗部发育为主。黄淮旱薄地育种以稳定株高,提高花后转运干物质的效率和收获指数为主。  相似文献   

5.
临麦16高产高效优化模型设计与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五因素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试验方法 ,对优良小麦新品种临麦 1 6的主要栽培措施与小麦产量间的量化关系进行系统研究 ,通过对建立的产量数学模型的优化与解析 ,明确了影响临麦 1 6小麦产量的关键因子及实现高产高效优化栽培的综合农艺措施 ,为良种良法配套、丰产增收及农艺措施的合理运筹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综合农艺措施的小麦产量模型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小麦综合农艺措施进行了二次旋转回归正交试验 ,建立了优化产量模型。根据数学中函数极大值的概念和农业经济学边际效应理论 ,分析了 5个试验因素的关系 ,筛选出优化产量模型的小麦农艺措施 ,并分别求出当其中 4个因素处于平均水平时 ,小麦产量最高和经济效益最大时的密度和施肥量 ,为总结小麦高产、高效综合农艺措施的规律性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采用五因素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试验方法,在高肥地对优良小麦新品种临麦2号的主要栽培措施基施纯N量、追施纯N量、P2O5、K2O及基本苗等与小麦产量间的量化关系进行系统研究,通过对建立的产量数学模型的优化与解析,明确了影响高肥地小麦产量的关键因子及实现高产高效优化栽培的综合农艺措施。结果表明,该五因素与其密切相关,增施氮磷肥是实现临麦2号优化栽培的关键,增施磷肥更益于氮肥肥效的发挥,实现优质小麦新品种临麦2号高产高效优化栽培的综合农艺措施是:每公顷基本苗181.8万 ̄229.2万,基施纯氮量121.95 ̄141.3kg,P2O5195kg,K2O33.75 ̄60.75kg,小麦起身期结合浇水追施纯氮71.7 ̄83.7kg。  相似文献   

8.
套播小麦高产栽培主要农艺措施优化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决小麦早播与晚稻成熟期偏迟的矛盾 ,1998~ 1999年度选择了基本苗、氮肥用量与共生期 3个对套播小麦生育影响较大的农艺因子 ,采用 3 11A近似饱和最优设计进行试验 ,结果表明 ,氮肥量与共生期对套播小麦产量影响极大 ,是生产中应重点控制的因子 ;产量 5 2 5 0kg/hm2 的最佳措施为基本苗 183~ 2 3 7万株 /hm2 、纯氮 2 44.5~ 2 62 .5kg/hm2 、共生期 8.5~ 10 .5d ;上述结果反映了旱冬年特点 ,与上年度 (烂冬年 )比较 ,基本苗较接近 ,适宜氮肥用量偏高 10 %左右 ,共生期偏长约 3~ 4d。  相似文献   

9.
采用5因素二次正交旋转设计,对渭北旱原影响陕229小麦产量形成的播期、密度、施肥量(N、P、油渣)等5项关键性的高产措施进行了定量化的综合研究,建立了渭北旱原陕229小麦高产栽培模式,确定了最佳农艺措施组合方案。并利用产量反应模型,研究了各项农艺措施对产量形成的单独反应以及各项农艺措施之间的交互效应。  相似文献   

10.
山农16为抗旱高产小麦新品种,适宜在山东旱肥地种植。文章分别介绍了该品种的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1.
树冠圆满度对树木生长的影响及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树冠是树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数量指标———树冠圆满度不仅客观地反映了树木占有生长空间的状况及竞争能力,而且对树木的生长过程和树木的形状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树木直径、树高较小(或年龄小)时,其树干材积也较小,而树冠圆满度较大,随着直径、树高的增加,其树干材积随之增加,但树冠圆满度逐渐变小。所以,树冠圆满度与直径、树高及树干材积之间存在着紧密的相关关系,其相关指数(R)基本上在0 80以上,而形数与树冠圆满度之间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猪场空气细菌数量与猪高热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2001年入夏以来,浙江、上海等许多地区的猪群中流行以持续高热、气喘、皮肤发红为主要特征的猪"高热综合征",给养猪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但到目前为止,其主要病原依然未被确定.为了研究空气中细菌含量与该病的发生和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我们对浙江省几个不同规模、不同发病情况的猪场的空气细菌含量进行了测试.结果发现:该病的发生及严重程度与猪舍内空气的细菌含量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孙淑芬 《北京农业》2011,(3):208-209
吉林省通榆县向海水库为通榆县水利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分析向海水库发展的现状,认为要加强对向海水库的管理,因地制宜,通过向海这一品牌发展旅游经济。  相似文献   

14.
从经济学角度而言,完备的合同必须具备四方面条件:完全竞争的市场;完全的理性;无外部负效应;零交易成本。但这些条件均不具有现实性。合同法的功能就是纠正合同的非完备性,使之趋于完备。在此分析基础上,对我国《合同法》的立法目的进行了审视。  相似文献   

15.
从犯的原因力是指成立从犯所必需的因行为人的行为与其他人的犯罪行为之间产生的内在的必然联系。从犯是否成立,要经过一般性判断、具体性判断和排除性判断三个环节。一般性判断主要考虑是否具有成立从犯所要求的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具体性判断涉及事前判断与事后判断、主观判断和客观判断、应然判断与实然判断,排除性判断主要考虑刑法分则的特殊规定和刑法总则中的但书。  相似文献   

16.
"营改增"工作已于2016年5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行,对建筑施工企业带来深远的影响。分析了"营改增"对建筑施工企业的影响,并如何加强建筑施工企业的经营管理,应对"营改增"的变化提出了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7.
和谐社会构建中农民工弱势群体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民工不仅数量巨大,而且处境尴尬,与和谐社会构建极不协调。农民工弱势群体的形成,既有自身原因,又有历史原因、制度原因。应健全法律法规,完善收入分配机制,创新就业制度,提高农民工自身素质。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网络环境给高校图书馆带来的压力,提出了实现资源共享、完善馆藏结构、开展多元化服务、提高馆员素质等应对措施,以适应网络环境的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19.
20.
自2014 年10 月8 日“制度治党”被首次提出之后,总书记在强调党的建设时多次强调制 度治党的重要,在中国共产党走过的近百年的历史中,党的制度建设不断创新、不停发展,是一 个不可忽视的方面。大革命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制度建设起源、探索的重要时期,随着大革命的 开展这一时期的党员数量猛增,人数的增加也就代表着管理难度的增加,同时又要面对复杂的 革命环境,这对还处于幼年时期的中国共产党无疑是种挑战。可令人欣喜的是,中国共产党在 大革命时期借用北伐战争的胜利和工农运动高涨的机会不断探索,并在制度建设方面取得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