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本研究以青海湖地区重度退化线叶嵩草型草地为研究对象,采用土柱法测定地下植物量一年内的季节变化动态。研究结果显示:线叶嵩草型中度退化样地地下植物量季节变化动态呈“V”字形曲线;在牧草生长季的不同时期,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地下植物量的分布呈明显递减趋势,地下86.65%的植物量分布在0 ̄20cm深的土层中,在地下0 ̄40cm土层内,其根系的净生产量及周转值分别为1 190.6g/m.2a、51.33%;地下/地上植物量的值为27.22。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青海湖地区中度退化嵩草型草地地下植物量的研究,结果显示:线叶嵩草型中度退化样地地下植物量季节变化动态为升高—降低的“单峰”曲线;在牧草生长季的不同时期,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地下植物量的分布呈明显递减趋势;地下85.53%的植物量分布在0~20 cm深的土层中;在地下0~40 cm土层内,其根系的年净生产量及周转值分别为787.13 g/m2、26.08%;地下/地上植物量的值为24.61。  相似文献   

3.
对青海湖地区紫花针茅型中度与重度退化草原地下植物量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中度与重度退化样地地下植物量的季节积累动态并不相同,随着退化程度加重,在草地植物地上部枯黄之前,光合产物向地下部的运转减少,根部贮藏的营养物质减少,地下与地上植物量的比值随退化程度的加重而增大。两个退化样地地下植物量的80%分布在0~20 cm土层,用y=axb能够很好描述中度与重度样地在生长季各土层平均分布的植物量及其所占比例。在40 cm深的土层中,中度与重度退化样地地下植物量每年的净生产量分别为849.6 g/m21、346.05 g/m2;周转值分别为32.45%、51.93%。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青海湖地区线叶嵩草型中度与重度退化草地群落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度到重度退化进程中,随着退化程度的加重,草地植物群落的盖度、物种数、多样性及均匀度指数均下降,中度与重度退化样地地上植物类群及总植物量季节动态均呈现明显的“单峰”曲线,其峰值同时出现在8月下旬,在植物生长季,主要植物类群地上植物量季节动态具有明显的差异。地上总植物量季节积累动态均可用曲线y=ea bx(生长曲线)很好拟合。中度退化样地的净初级生产力高于重度退化样地,但由于在牧草返青期放牧使中度退化样地禾草类在草群中所占的比例小于重度退化样地。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格姆滩“黑土滩”退化草地和中度退化草地植物量和土壤水分的研究,结果表明:“黑土滩”退化草地植物群落以阏叶型杂类草为主,中度退化草地以莎草科为主。地上总植物量“黑土滩”退化草地〉中度退化草地。0—30cm地下总植物量“黑土滩”退化草地〈中度退化草地。两样地0~20cm土层土壤含水量变化趋势总体上为先增高,后降低。各个时期土壤各层及平均含水量均为中度退化草地〉“黑土滩”退化草地。0—20cm土壤水分垂直变化“黑土滩”退化草地总体上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大,中度退化草地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6.
采用样方法对东祁连山地区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甸植物群落进行了调查,对群落结构、物种组成和群落生产力进行了分析,并运用α多样性、β多样性等指标研究了其物种多样性变化.结果表明,1)研究样地内共有植物种13科27属40多种,从未退化-轻度退化-中度退化-重度退化-极度退化,不同退化演替阶段的优势种分别为线叶嵩草 禾草、线叶嵩草 珠芽蓼、珠芽蓼 线叶嵩草、珠芽蓼 杂类草、平车前 杂类草.2)随退化程度的加剧,草地总盖度降低,优良牧草生物量减少,而毒杂草的比例逐渐上升,草地质量下降;地上、地下生物量均明显降低,地上生物量远低于地下生物量,分布在各层的植物根量越来越少,地下根系具有浅层化特点.3)高寒草甸植物群落α多样性指数基本上与均匀度、丰富度指数呈正相关,与生态优势度指数呈负相关;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在中度退化阶段最高,但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在重度退化阶段最高,群落多样性更多地受均匀度的影响.4)随退化程度的加剧,样方内微生境或资源异质性减小,样方间异质性增大,从而导致β多样性增加;各草地植物群落物种替代速率由大到小的顺序为重度退化-极度退化>未退化-轻度退化>中度退化-重度退化>轻度退化-中度退化.  相似文献   

7.
黄河源区山生柳灌丛草甸植物群落多样性及植物量组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对黄河源区山生柳灌丛草甸物种组成、结构及其植被生产力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该类植被由45种植物组成,隶属于14科33属.其中,灌木层由3种灌木组成,隶属于3属2科,优势度为:山生柳Salix oritrepha(57.28%)>金露梅Potentilla fruticosa(28.19%)>高山绣线菊Spiraea alpina(14.53%).草本层由42种植物组成,隶属于13科31属,优势种为垂头菊Cremanthodium spp.、黄芪Astragalus spp.、线叶嵩草Kobresia capillifolia和小金莲花Trollius pumilus.草本层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3.42,Simpson优势度指数为0.96,Pielous均匀度指数为0.92.群落地上干物质量为296.4 g/m2,地下植物量为3 185.6 g/m2.地下植物量主要分布在0~10 cm土层,为2 272.0 g/m2,占0~30 cm土层植物量的71.3%,根冠比为10.8.阔叶草类、莎草类和禾草类植物分别占总鲜质量的73.4%、20.1%和6.5%;占总干质量的57.1%、30.6%和12.3%.根据该灌丛物种、生产力构成及现状分析,黄河源区山生柳灌丛目前处于中度利用状态.  相似文献   

8.
邢福  李建和 《草业科学》1996,13(1):24-28
为探讨线叶菊+贝加尔针茅草地地下植物量的分布,季节动态,生长率动态及其相关因素,对采“Hao沟法”定期测定其地下植物量,结果表明,地下植物量的81.28%,分布在0~20cm土层内,季节变化曲线呈“U”线,早春与晚秋时地下植物量较大,而低谷出现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地上部分在旺盛生长对地下部分贮藏的营养物质有较大的依赖性,在生长季末期,活根量的净积累效率最高,地下部分的净生产力为598.56g/m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关帝山亚高山华北落叶松人工纯林林下植被根系生物量、空间分布、季节动态的研究,结果表明,亚高山华北落叶松林下灌丛草本植物群落根系生物量全年平均值为127.16 g/m2,变化范围94.79~215.57 g/m2,季节动态变化显著(P<0.05);林下植被根系生物量在0~10 cm土层分布最大,占植被根系总生物量的65%,之后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草本根系生物量迅速减少,10~20和20~30 cm分别占根系总生物量的25%和10%;在0~10、10~20和20~30 cm不同土层中根系生物量的季节变化差异显著(P<0.05).林下植被根系生物量的水平变化为距离树干20和100cm处根系分布较多,而50 cm处根系分布较少.本研究旨在深入了解华北落叶松林潜在的地下生态学过程,以及地下生产力特征,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精确评估森林生态系统生物量和生产力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10.
高寒珠芽蓼草甸植被生物量的季节动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了甘肃省天祝县珠芽蓼高寒草甸,结果表明,调查草甸的主要植物有26种,隶属13科23属。其中珠芽蓼(0.148)为优势种,次优势种有乳白香青、球花蒿、线叶嵩草等。通过对珠芽蓼草甸群落组成和结构的季节动态的研究分析发现,地上植物量在整个生长季中表现为单峰曲线,地下植物量变化呈现“V”型曲线,环境因子是制约珠芽蓼草甸植物生长发育和植物量的主导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