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提起马士峰,在药乡江苏省武进市万绥乡(邮编213129,电话0519—3481602)算得上家喻户晓的人物。几年前,他靠做生意发了财。近年来,由于市场疲软,生意不太好做,面对这种情况,他不等不靠,每年自费订阅了十余件报刊,及时掌握市场行情、致富信息。1990年初,他从报刊上看到了饲养动物药材“土鳖虫“的致富信息后,与家人商妥,当机立断,亲临山东、河南、浙江等地实地考察。经过一个月的市场认证、调研,他花费了3260多元钱从外地引进10公斤虫卵,搞起了鳖虫养殖。 经过一年的精心饲养,马士峰初尝胜果,净赚3500元。随后连续10年年产…  相似文献   

2.
自古巴牛蛙、林蛙热因饲养成本高、销路不畅诸原因冷却后,美国青蛙由于一些报刊的宣传,呈现在人们眼前的美蛙信息又是"蛙声一片",养美蛙致富的广告又时时见诸报端.有些信息小报,像天女散花随处飞,打开一看,全是"我养美国蛙,抱个金娃娃","养殖美蛙,一年赚了20万……把美国青蛙吹成易饲养、不生病、生长快、市场畅销、投资3000元养10对蛙,当年就可收入20-30万元"的致富神话,没经验的农民很容易上当.  相似文献   

3.
嘉兴市南湖乡南湖村农民宋康德利用《新农村》等报刊提供的信息和科学技术,从1993年开始养殖七彩龟和地鳖虫等药用动物获得成功。4年来,他已获利18万元,成了远近闻名的养殖致富典型。宋康德从1989年开始搞养殖业,先后养过蜗牛、麝鼠、香猪、海狸鼠等。一开始,他所养动物不是卖不出去就是生病死亡,赔了3万余元。俗话说:失败是成功  相似文献   

4.
江苏省阜宁县吴滩镇通阳村68岁的蒋守惠,人称“菜王”。从1996年以来,他靠1.4亩(1亩=1/15公顷)承包田一年四季滚动种菜,年收入都达到了1万元以上,2002年纯收入达到1.5万元。他的“真经”主要有以下一些。 1.好种出好苗,良种产量高 1995年以前,他种菜也不“精”,采用老祖宗露地种植的方法,1年种豆菜类七八个品种,产量低,色泽差,口感不好,卖不出好价钱。1995年10月他通过参加县、镇农技校学习和听致富典型介绍,深感不换脑筋没法种菜致富,于是他订阅致富类报刊认真学习。1995年12月,他从报刊上得知中国农科院良种繁育组供种信息,便邮购回“…  相似文献   

5.
城步苗族自治县长安营乡长安营村村民侯支龙,从2000年起,喂养奶牛4头,年年高产,年盈利2万元左右,成为当地的"奶牛状元".他养的奶牛数量不多,所获得的经济效益十分可观,其原因就是采用了科学的饲养和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6.
在山东省菏泽市辛集镇,提起孟凡广这个名字,十里八村的知情者没有不竖大拇指的,都说他精明,是位靠读报用报率先致富奔小康的“传奇”人物。 孟凡广不安分,敢试敢闯敢冒尖是他的性格。自退伍还乡后,他顶住世俗的压力,自筹资金500元,订阅了10余种科技和信息类报刊,办起了辛集镇首家科技信息服务所,办所2年内共转发种、养、加等各类科技信息3000余条。同时,他还根据从报刊上捕捉到的信息,先后养殖了海狸鼠、狐狸和肉食鸡,均获得好效益,且带富了一方群众。盂凡广有一个雷打不动的习惯,不论是农闲还是农忙,他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翻阅当天来的报刊,并认真搜集报刊上刊登的新技术和新信息,可谓“情有独钟”。即使是养殖业不景气、家庭经济入不敷出的年份,他也省吃俭用订阅报刊,从未间断。报中自有生财路,1995年以来,他针对市场需求大力发展肉食鸽养殖。目前,他的养鸽场已初具规模,固定资产达10万元,年获利3万元。尝到了甜头的孟凡广,越发钟爱报刊,今年他不但订阅了10余种科技和信息类报刊,而且还订阅了党报党刊,用他自己的话说:“阅  相似文献   

7.
安徽省颍上县刘集乡李法勇,科学养虾、快速致富,3年净赚100万。2000年,李法勇从一条致富信息中得知,饲养罗氏沼虾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高,是一条快速致富的好门路。于是,他到上海一个水产公司学习养虾技术。经过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江阴市陆桥镇洪年村44号(邮编:214425电话:0510—6372756)王正国是无锡地区最早从事特种养殖的能手,他最初养的是地鳖虫,在地鳖虫市场发生变化时,他随机应变开始养蝎子,之后他又养殖白玉蜗牛,不断迎合市场需求更新品种,使他获得高额利润。翻新品种靠的是丰富可靠的信息,王正国每天都不断地从报纸、电视上及同行那里了解信息,这是他能果断决策的依据,1998年底,王正国从南京购回3万条4龄的东亚钳蝎,并订阅了《江苏农业科技报》及《计算机与农业》杂志等报刊,悉心钻研养蝎技术。经过一年的摸索,王正国养蝎获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9.
冷绍波今年32岁,是海阳市泉水乡苗家沟村的技术员.近10年来,他通过学习<农业知识>,掌握了许多农业科技新知识,了解到不少有价值的致富信息,因此在指导全村农业生产,引导农民发家致富方面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10.
陈强 《农家顾问》2004,(9):14-14
山西吉县柏林村农民张爱军家土地较多,多年来种植玉米、向日葵等农作物,每667平方米收入难突破200元,一直十分贫困.为了早日致富,张爱军特别留意报刊或电视上的致富信息.今年年初的一天他收到一家"科技部"寄来的小报,上面刊登的全是所谓的种养致富信息.  相似文献   

11.
在湖南再生资源集散中心之一的新邵县雀塘再生资源工业园,有一家年产值过500万元的塑料粒子加工厂,在当地名气较大,这便是新邵宝丰再生资源开发集团公司所属的塑料加工厂.业主叫安和平,新邵雀塘再生资源协会会长,一位由普通农民成长起来的民营企业家.他所拥有的塑料粒子加工厂固定资产净产值在260万元以上,再生资源分类车间固定资产120万元以上,另有一栋价值过30万元的小洋楼.老安的集团公司年营业收入过千万元,2005年纯收入突破了50万元大关.了解他致富经历的人都知道,这是一位从废品堆里"捡"出来的百万富翁.  相似文献   

12.
致富门路     
《新农村》2002,(7)
潘陆根养鸡走上致富路临安市紫水中学(311313)杨烈火临安市潜川镇竺村养鸡专业户潘陆根年饲养蛋鸡6000余羽,肉鸡4000余羽,产值达35万元,成为当地有名的养鸡专业户。年仅30岁的潘陆根,办厂亏损后,积极寻找致富之路。1996年初,他办起了养鸡场,头年养蛋鸡600羽,获利不多;第二年养鸡1000羽,由于市场行情好,获利3万元。以后,规模不断扩大,1998年后,年养蛋鸡、肉鸡1万羽,再加上出售鸡粪,每年获利5万元。潘陆根养鸡致富经验有以下4条:1.选好鸡场。他选择了离村1000米远的山坳里,鸡场后面是山,山坡上是青翠的松树,无污染,环境好。2.饲养优良鸡种。他养鸡根据市场行情来确定,常年饲养优良蛋鸡罗曼鸡,年饲养6000余羽。每年第四季度,他还选择仙居  相似文献   

13.
在五寨县双扶养殖场,笔者见到了当地有名的"养殖大户"岳礼.岳礼可足个能人.2001年,他发现养殖业致富快,当年9月就投资16万元购进15头良种小母牛和20头架子牛当起了牛倌.由于养牛投人大,难上规模,为了以短养长,岳礼在养牛的同时琢磨起了养羊的效益.通过考察他觉得养羊前景不错,便下决心在2002年5月投资5万元购买小尾寒羊100只,真正迈上了既"念牛经"又"发羊财"的路子.  相似文献   

14.
<正> 今年69岁的施恢明老人,是湖北省监利县柘木乡退休干部(现住监利县柘木街沙洪路)。2000年7月,施恢明老人从报刊上悉知饲养野鸡市场广阔,于是投资5000元从江西引进野鸡苗500多对,通过3个月的精心饲养,当年获纯利0.8万余元。现在,施老汉将自己的规模扩大到1000多对,年收入达2万元。经过近几年饲养野鸡的实践,他探索出一整套饲养野鸡的规律和经验。  相似文献   

15.
<正>新泰市宏成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位于楼德镇,成立于2009年,注册资金600万元,主要从事肉鸡、肉鸭、生猪的饲养与销售。几年来,合作社始终以"服务社员,致富农民"为宗旨,为社员提供产、供、销"一条龙"服务,年销售额4.2亿元,社员的年收入从最初的4万余元,发展到现在的10万余元,带动周边几十个村600多户农民发展畜禽养殖增收致富。一、连心服务、广泛发动,让群众自愿加入合作社  相似文献   

16.
刘国政养鸭已有19个年头,他家常年存笼成鸭1000多羽,年纯收入8万余元.他靠养鸭走上了致富路.只要谈起养鸭,刘国政就会道出他养鸭致富的"真经"--提高产蛋量、加工皮蛋、孵化鸭苗. 老刘饲养的鸭子一年四季多产蛋的诀窍:一是春鸭尾巴像朵花.  相似文献   

17.
山东省平邑县魏庄乡东故县村的马世才,瞄准市场搞种植,大胆引种牛蒡,发了一笔牛蒡财。日前,他将刚刚收获的3500多公斤牛蒡,以每公斤4元的价格售出,获利1.2万元。 身为村党支部书记的马世才,从有关报刊上看到种植牛蒡能致富的信息后,经过反复考察论证,结合本地土壤适宜种植的实际,决心带头种牛蒡,为乡亲们趟出一条致富路子。1997年以来,马世才通过多方联系,从苍山县引进牛蒡  相似文献   

18.
在山东定陶县杜堂乡,提起"桃王"龚玉成和他的"中华长寿桃园",全乡群众没有不知道的.在当地,今年40岁的龚玉成可是个"能人".他种过草莓、西瓜、冬瓜……每次都能赚上一笔.2004年9月,一次偶然的机会,酷爱读书看报的他结识了《农村新技术》杂志,其中一个个鲜活的致富典型和许多实用技术使他深受鼓舞.为培育出晚熟耐储存的新品种,他整天泡在果园里搞试验,还通过互联网查看技术信息.  相似文献   

19.
家住笕桥镇黎明村的华来根是杭州市有名的奶牛饲养大户。他1987年开始饲养奶牛以来,与妻子、儿子、女儿们一起,从原来的10来头奶牛发展到如今的50头。去年,他饲养的奶牛产鲜奶186吨(平均每头成母牛年产鲜奶5000公斤以上),年产值21万元,获净利6万余元。华来银已连续两年被杭州市政府授予优秀养殖大户的称号。他饲养奶牛致富的主要经验有以下三条;抓管理华来根认为要养好奶牛,取得好的效益,必须抓好管理。自开始饲养奶牛以来,为降低饲料成  相似文献   

20.
河南省滑县八里营乡集村青年农民康自彦,去年9月份在该乡农村信用社的扶持下,投资15万元筹建起小型优良种猪场,他采取选"洋"猪、育"良"种的办法,仅8个月时间净赚2万余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