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几个自选玉米自交系配合力及遗传参数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11个自选玉米自交系按不完全双列杂交组配成28个杂交组合,对其玉米籽粒产量等9个数量性状不同杂交模式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自交系忻831、忻662、忻923、忻915的利用价值较高,可能成为组配强优势杂交组合的优良玉米自交系;出籽率、行粒数可以早代选择;株高、穗位高、穗长、穗粗、穗行数、产量、秃尖不宜早代选择。  相似文献   

2.
按 (P1 × P2 )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 ,分析了 9个新选玉米自交系的株高、穗位高、穗长、结实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出籽率、百粒重和产量等 10个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根据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 ,筛选出优良自交系 2个和优良杂交组合 4个。遗传力估算结果表明 :株高、穗长、穗行数、行粒数的遗传力较高 ,选育自交系时 ,穗行数、行粒数可在早代进行选择 ;穗粗、百粒重的遗传力较低 ,宜在高代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3.
10个玉米自交系主要数量性状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对10个新玉米自交系的单株产量、单穗重、穗长、穗粗、行粒数、百粒重、株高和生育期的一般配合力进行分析比较,选出3个优良的亲本系。依特殊配合力效应和配合力总效应选出优良组合16个。对8个性状的遗传力进行了估算,穗粗、生育期的遗传力最高,在自交系选育时宜在早代选择,而单株产量、穗长等性状遗传力低,不宜在早代选择。  相似文献   

4.
为评价新选育自交系的潜在利用价值,科学合理利用优良玉米自交系,指导玉米育种实践,用18个玉米自交系采用7×11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配制77个组合,对单株产量等11个主要性状的配合力、遗传参数和相关性进行分析。一般配合力分析结果显示,M3、F1、M4、F2、F4等自交系产量及相关性状表现优良,M4、M10、F3、F6、M11等自交系宜机收性状表现优良;综合收获时籽粒含水量和单株产量的一般配合力表现,M4、F4、M11、M2、M9等自交系表现较好。特殊配合力分析结果显示,组合F2×M4单株产量的正向效应值最大,组合F3×M8收获时籽粒含水量的负向效应值最大;组合F2×M4、F1×M4、F4×M5、F1×M11的单株产量总配合力效应值较高,为优势组合,可进行进一步试验。遗传参数分析结果表明,株高、收获时籽粒含水量、雄穗分枝数和雄穗长可在早代选择;穗粗、穗位高可以早晚代结合选择;秃尖长、穗长、行粒数、单株产量应在晚代进行选择。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单株产量与穗粗、穗长、穗位高和株高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行粒数呈显著正相关,与收获时籽粒含水量呈正相关但不显著。研究结果可为玉米自交系利用及品种选育提供重要...  相似文献   

5.
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对14个玉米自交系49个[7(个)×7(个)]杂交组合的收获期含水量、株高、穗长、产量等性状进行了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及遗传参数分析。配合力分析表明,A5和B2两个玉米自交系综合性状优,可以组配强优势杂交组合;A5、B5、B4等自交系收获期含水量的一般配合力负效应较大,可以组配收获期含水量低的适宜机收籽粒的杂交组合。遗传参数分析表明,收获期含水量、穗行数、株高、穗位高的遗传力较高,在后代的遗传中基因的加性效应占主导地位,不易受环境条件影响,早代选择可靠性大。  相似文献   

6.
以13个德国玉米种质选系及其组配的52个双列杂交组合为试验材料,分析亲本的一般配合力以及52个杂交种的主要性状的特殊配合力.结果表明:13个德国玉米种质选系之间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差别明显,单株产量GCA效应值高的自交系G215、G336、G386和G401,其部分产量构成因子(穗长、行粒数、百粒重和出籽率)的GCA效应也较高,是表现比较理想的自交系;不同组合穗粒重的特殊配合力效应也不同,G336×Mo17、G215×Mo17和G354×Mo17在穗粒重SCA方面表现出较好的水平.遗传参数分析结果表明:株高、稳位高、穗长和百粒重等4个性状宜做早代选择,而其他性状不宜早代选择.  相似文献   

7.
以课题组新培育的19个玉米自交系为材料,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组配杂交组合,进行配合力测定与分析、遗传参数估计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自交系003、006、009、055、097、117、120、167、566、567、572各性状的一般配合力表现优良;杂交组合133×579、012×566、053×567、117×566、006×565、012×579、097×565、167×576、188×572表现优良,可进一步进行试验;株高和雄穗分枝数适合进行早代选择,穗位高和穗粗等其他8个性状宜进行晚代选择;雄穗大小和雌穗大小呈正相关关系.评估了所选自交系在玉米育种中的应用价值,为自交系选育和杂交种组配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合理利用及组配早熟玉米自交系的早熟、高产、优质类型杂交组合,以黑龙江省三江平原地区10个早熟玉米自交系为材料,按Griffing4模式进行双列杂交,对45个组合的生育期、株高、穗位高、穗长、穗粗、单株产量等12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配合力和遗传参数分析。结果表明:除生育期、秃尖、百粒重、出籽率的SCA方差外,其余各性状的SCA方差和全部GCA方差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且各性状GCA方差大于SCA方差。在供试的10个自交系材料中,合344、合系640、KWS73、9F592综合性状较优,可作为骨干自交系直接应用。其它自交系也有各自突出某一性状的优势,在育种工作中应注意有目的地选择利用。K10产量SCA方差最大,它有可能选育出超高产杂交组合。12个性状的遗传效应以加性效应为主,生育期、穗位高、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的狭义遗传率大于50%,其变异由遗传引起的比重较大,宜在早代进行选择;而株高、秃尖、穗粒重、出籽率和单株产量的狭义遗传力低,不宜早代选择。  相似文献   

9.
10个玉米自交系主要农艺性状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选用10个自选优质蛋白玉米自交系,按GriffingⅣ双列杂交模式组配成45个单交组合,通过对F1代的株高、穗位高、穗长、穗粗、籽行数、穗粒数、单株产量、百粒重和出籽率进行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9903、9904和9902具有较高穗部性状和产量性状GCA效应优势,有较大的利用价值;9901有较优产量性状优势,可与具有较优穗位性状自交系互补利用;综合性状最差的自交系为3346和2601,需进一步改良方可利用;其余自交系可根据育种目标有目的地选择利用。  相似文献   

10.
用3种不同剂量60Co-γ射线辐射处理2个玉米自交系种子,对其诱变后代M1生物学效应及其M3株系主要性状的变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2个玉米自交系M1植株均受到明显的抑制及辐射损伤,具体表现在,株高和穗位高降低,叶面积减小,并且这种抑制损伤效应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而增大;它们的M1雄穗长和雄穗分枝数均降低;低剂量处理就能引起RO8的穗长和48-2的穗行数在M1代产生较大变化。②诱变后代M3株系各性状出现不同程度的正向突变和负向突变,其中株高、穗位高及叶面积平均值与对照有显著差异的M3株系频率高于主要雄穗及果穗性状,说明这些性状的诱变效果更好;诱变后代各性状的变异幅度和变异系数增大,表明辐射诱变能扩大玉米主要性状的变异谱,拓宽选择范围。此外,在48-2的M3代还获得了2个籽粒颜色发生突变的株系和2个雄性不育突变株系。  相似文献   

11.
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对新选育的16个玉米自交系进行配合力及遗传参数分析。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自交系W_3、W_7、Q_4、Q_6、Q_7在降低株高、穗位高表现较好;W_1、W_4、Q_1在增加穗长、减少秃尖长表现较好;W_4、W_8、Q_4、Q_8在增加籽粒深度方面表现较好;W_1、Q_8在增加穗行数和行粒数方面表现较好;W_1、W_4、W_8、Q_1、Q_3在增加出籽率方面表现较好;W_1、W_4、W_5、Q_1、Q_4等在增加百粒重方面表现较好;W_1、W_4、W_5、Q_1、Q_4、Q_8在增加产量方面表现较好。遗传参数分析结果表明,穗长、秃尖长、穗行数宜在早代进行选择;株高、穗位高、出籽率、百粒重、单株产量适宜在晚代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2.
8个掖478玉米近缘系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及遗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丹340、郑22、868作父本,8个掖478自交系近缘系作母本,采用NCⅡ设计组配24个杂交组合,对24个F1的9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及遗传参数分析。结果表明,24个组合9个性状的F检验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3个父本自交系9个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存在极显著差异。8个掖478母本自交系各性状一般配合力方差除株高、穗位极显著外,其余7个性状均未达显著水平。株高、穗位、单株产量、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和轴粗表现主要受加性基因效应影响,穗长、茎粗受加性、非加性基因效应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13.
几个主要玉米自交系的配合力及聚类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6个自交系按8×8不完全双列杂交法配成64个组合,研究其株高、穗位高、生育期、穗长、穗粒数、小区籽粒产量等14个农艺性状的一般配合力(GCA)、特殊配合力(SCA)和遗传参数.结果表明:14个农艺性状的GCA和SCA均达极显著水平;控制这14个性状的基因效应中主要以加性基因效应为主,非加性基因效应较少;本试验材料中561、B603-6-1、8954、4781tl41、268、549、478C4等7个自交系GCA综合性状较优,为组配强优势杂交组合的优良自交系.根据离差平方和法进行聚类分析表明16个自交系划分成6个类群:549、8954为一类;268、478C4、冬4011、N7931、478G为一类;4781tl41、苏11为一类;561、B603-6-1为一类;WJ01、石79、1058为一类;吉1037、200H为一类.  相似文献   

14.
为了对现有玉米自交系产量等性状进行详细了解和在新品种选育中指导亲本组配,按Griffing双列杂交方法Ⅳ对5个玉米自交系进行杂交。对获得的10个杂交组合株高、茎粗、穗位高、单株粒重、叶面积、穗鲜重、单株鲜重和小区生物产量8个性状进行了测定,根据测定结果对自交系的配合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除穗位高、叶面积的特殊配合力外...  相似文献   

15.
新选玉米自交系穗部性状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8个从攀西地区玉米地方品种选育的玉米自交系与3个杂交组合按不完全双列杂交组配成24个杂交组合,对单穗粒重、穗长和穗行数的一般配合力(GCA)、特殊配合力(SCA)和遗传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穗行数表现主要受加性基因效应影响,穗长和单穗粒重受加性、非加性基因效应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16.
8个玉米自交系穗部性状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NC11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对8个玉米自交系的穗长、穗重、秃尖长、穗行数、穗粒数、穗粒重6个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所有性状的一般配合力(GCA)和特殊配合力(SCA)差异均达显著水平,其中2711、2713、2716的主要性状一般配合力表现较高,2709×2715、2709×2716、2710×2712、2713×2714、2713×2715有较高的特殊配合力;在性状选择时,穗长、穗行数宜早代选择,穗重、穗粒数、穗粒重宜晚代选择。  相似文献   

17.
20个糯玉米自交系几个主要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NCⅡ遗传设计分析方法,选择10个糯玉米自交系1(SN9-111)、2(SHN1111)、3(SHN321)、4(SN602-111)、5(珍5124)、6(JNF20)、7(DW613)、8(YL6113)、9(SNF611)、10(SN668-211)作为父本,10个糯玉米自交系A(SNM121-1)、B(珍5112)、C(SNHN11)、D(SN紫1)、E(YL6112)、F(YL6114)、G(DW62122)、H(宜糯1-112)、I(SN606-1)和J(CT4211)作为母本,进行几个主要性状的配合力和遗传参数研究。结果表明,父本系间和母本系间各性状的一般配合力(GCA)效应存在极显著的差异。自交系1(SN9-111)、6(JNF20)、8(YL6113)、9(SNF611)、D(SN紫1)、E(YL6112)、H(宜糯1-112)、I(SN606-1)的产量GCA效应呈极显著的正效应,应用这些自交系配置出产量较高组合的可能性较大,利用价值较高;其他自交系配置出产量较高组合的可能性较小,需要改良后再利用;其他性状的配合力应根据不同的育种目标加以利用。组合E×1、D×6、E×6、F×6、H×6、A×8、B×8、H×8、I×8、G×9和H×9的特殊配合力(SCA)较高,且产量也较高,这些组合的利用潜力较高。株高、穗位高、出苗至吐丝天数和出籽率等性状的杂种优势主要受基因的加性效应影响,产量的杂种优势主要受基因的非加性效应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为加快玉米育种机械化进程,筛选早熟、耐密、脱水快、宜机收玉米新种质至关重要,本研究以14 份引进美国玉米自交系为材料,采用 NCⅡ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对 11 个玉米主要性状的配合力及其群体遗传参数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IRF315可提高组合的产量,IRF313-1、IRF313-2、B103等自交系能使组合株高穗位降低,PHG7、PHK76、PHW43、PHJ89、3IBI3、B103、PHJ40等自交系能使组合脱水速率加快,这些系可在生产上加以利用;IRF313-1×郑718、IRF315×郑58组合具有较强的杂种优势,有一定的增产潜力;在育种工作中,株高等4个性状宜进行早代选择,而穗粗等4个性状宜进行晚代选择。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赶粉结束后提前割除父本对杂交水稻制种产量和种子质量的影响,以‘广8优165’和‘宜优673’两个杂交水稻品种的双亲作为试验材料开展了比较试验。研究发现,赶粉结束后提前割除父本可显著提高杂交水稻制种结实率,增加千粒重,提高种子发芽率,降低易裂颖品种的裂颖率,利于在遭遇不利天气时择机抢收和规避机械混杂,可提高杂交水稻制种产量和增加制种效益。研究证明,赶粉结束后提前割除父本可提升种子质量,增产又增收,是值得推广的一项农艺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