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无核黄皮叶片镁硼的周年变化对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广东郁南无核黄皮叶片镁硼养分的变化动态,对其与产量和品质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传统氮磷钾施肥方式下,无核黄皮叶片镁硼养分含量在不同物候期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在整个年度周期中,叶片镁、硼浓度对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较大。除秋梢期外,其相关性均达到显著水平,而且开花期叶片镁浓度与果实产量的相关性最高。由此可知,在整个生育期中,叶片中镁营养与产量具有显著正相关性。镁与可溶性固形物浓度呈负相关;硼与可溶性糖浓度呈正相关;镁、硼与维生素C浓度呈负相关。镁、硼与柠檬酸浓度呈正相关。初步确定3月即无核黄皮的始花期作为营养诊断最佳采样时期,同时施用镁硼肥能够提高无核黄皮产量和改善品质。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2个果园中植株各个物候期叶片铁、锌养分分析,结合郁南无核黄皮产量的测定,探讨了无核黄皮叶片铁、锌营养变化规律和营养诊断指标.结果表明:高产园与低产园铁锌营养含量差异显著,但元素含量在生长季的波动规律基本相同.通过比较临界值法(critical value method)和适宜值法(suffidency ranges method)对无核黄皮铁、锌营养诊断的结果,最后确定运用适宜值法拟定2种养分适宜范围,铁为60.46~75.66 mg/kg,锌为33.07~40.78 mg/kg,营养诊断适宜时期铁、锌均为1月.  相似文献   

3.
通过电导法测定黄皮叶片在不同低温和不同持续时间的电渗率,探讨低温及持续时间对其伤害程度。结果表明,1℃+6小时和-1℃+18小时处理下,广东无核黄皮叶片的电渗率差异不大;持续6小时低温条件下,受冻临界温度为-3~-4℃。-4℃+6小时条件下,广西黄皮最耐寒,冰糖黄皮最易冻,且无核品种比有核品种耐寒。  相似文献   

4.
无核黄皮单芽切接育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核黄皮是芸香科黄皮属的亚热带常绿果树,是黄皮中的珍稀品种,果大无核、可食率高、甜酸适口、品质上乘,具有消食健胃、理气健脾、润肺止咳、生津止渴等功效;果实成熟期多在夏末秋初,正值水果淡季,作为南方夏秋时令水果,备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福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自2005年起致力于无核黄皮优良品种的引进与示范推广研究,通过采用单芽切接技术繁殖苗木,能保持无核黄皮的优良性状,提早结果,而且操作快速简单,接芽利用率提高,  相似文献   

5.
正2020年富士等苹果品种出现严重的早期落叶,其主要原因是以苹果褐斑病为主的叶部病害发生严重。笔者在陕西、山西、甘肃、新疆、河南及山东等主要苹果产区调查,发现很多苹果园早期落叶率超过50%(图1)。用药少的果园7月5日开始落叶,很多果园从9月上旬开始落叶(图2),管理较好的果园从9月下旬开始落叶,落叶超过30%的富士园很多。有的苹果园,苹果着色期出现"红色苹果一片,难见绿色叶片"的现象,严重影响当年的苹果产量、果品质量和苹果花芽分化,有的出现了二次开花,2021年的苹果产量和质量也将受到严重影响,直接威胁苹果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黄皮ISSR分析体系的建立与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广西无核黄皮为试材,采用改进的CTAB法提取高质量总DNA模板.对PCR循环次数、Mg2 浓度、退火温度、DNA聚合酶浓度等影响ISSR反应的主要因子进行了优化和筛选,建立了标记点位清晰、稳定、重复性好、适宜黄皮ISSR分析的反应体系;为在DNA分子水平上进一步运用ISSR标记对黄皮种质资源进行分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无核黄皮原产广东省郁南县,梅州栽培已有十多年历史。无核黄皮在梅州表现为果实大,皮色艳丽,肉质结实嫩滑,无核,甜酸可口,香味浓郁,品质甚佳,具有祛暑、消食、化气、健脾等功效,深受消费者喜爱。  相似文献   

8.
LFY基因处于成花调控网络的关键位置,不仅调控开花时间和花转变,而且在花序和花的发育中也起重要作用。为了进一步探讨柑橘及其近缘属植物开花的分子机理,利用PCR技术分别从兴津温州蜜柑(Citrus unshiuMarcovitch)、无核椪柑(Citrus reticulata Blanco)、沙田柚[Citrus grandis(L.)Osbeck]、融安金柑(Fortunella crassifoliaSwing)和无核黄皮[Clausena lansium(Lour.)Skeels]叶片中分离克隆了LFY全长同源基因。结果表明兴津温州蜜柑、无核椪柑、沙田柚、融安金柑和无核黄皮中的LFY全长同源基因的核苷酸长度分别为2090、2086、2092、2081、2089bp,分别编码398、398、398、398和397个氨基酸,这些同源基因均由3个外显子和2个内含子组成。同源性分析发现,这些LFY全长同源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高,分别为92%~99%和95%~100%。亲缘关系分析结果与当前的植物学分类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9.
金纹细蛾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金纹细蛾,又名苹果细蛾,属鳞翅目细蛾科,寄主有苹果、梨、李等果树。幼虫潜于叶内取食叶肉。近几年在我地有发生严重的趋势,有的果园在生长后期叶片被害率达100%,有的1个叶片上有虫斑15~20个,叶片功能严重丧失,并提早落叶。  相似文献   

10.
滴灌施肥技术在无核黄皮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灌溉施肥技术是现代可持续农业发展的一项综合农业技术措施,与传统意义上的灌溉施肥相比,它具有显著的特点和优点。如合理应用灌溉施肥技术可以显著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减少或避免对土壤和环境的污染等[1,2]。广东省郁南县被农业部授予“中国无核黄皮之乡”,是全国最大的无核黄皮生产基地县,其种植面积在2004年就已超过4 000 hm2。无核黄皮果实不仅具有普通有核黄皮的健胃消食、生津止渴和顺气镇咳的药用保健功效,而且由于其果大、无核、皮薄肉厚、清香酸甜、多汁等独特的性状而稀有,因此具有很高的商品价值和市场开发潜力。无核黄皮对水肥需…  相似文献   

11.
5个黄皮品种实生苗倍性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酸解去壁及低渗处理后,对根尖细胞进行压片,对从城黄皮、岐山屈督黄皮、甜黄皮、鸡心黄皮和郁南无核黄皮等5个品种的实生苗进行倍性鉴定,结果显示,它们均为二倍体,2n=2x=18,未发现随体、多倍和混倍现象。  相似文献   

12.
我国无核黄皮的生产和科研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核黄皮是我国南方特有的果树,营养丰富,用途广泛,经济价值高。本文对无核黄皮的历史、生物学特性、形成机理、营养成分和科研生产现状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今后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3.
2018年在陕甘交界的陇东泾川、灵台等地,苹果早期落叶病严重发生,有的果园9月下旬大部分叶片已脱落,果园内只见果不见叶,果实着色不良。且因叶片过早脱落,后期光合积累严重不足,影响花芽分化,对来年产量的形成非常不利(图1)。  相似文献   

14.
黄皮树势强健,病虫害少,易丰产。其果实可以加工成果冻、果酱和饮料等。新品种无核黄皮粒大、皮薄鲜黄、肉厚、汁多味甜、无籽,加工、鲜食均为上品,深受消费者喜爱。长期以来,华南黄皮产区着力发展该品种,但发展缓慢。结实率低是影响生产发展的主要原因。我校于1996年试种无核黄皮,经多年栽培管理,基本掌握无核黄皮开花着果特点,摸索出整套提高着果率的栽培技术。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论述了海南无核黄皮的高产栽培技术措施,包括选择优良品种和园地、建设排灌系统、配置授粉树、管理幼龄树和结果树、防治病虫害等。  相似文献   

16.
黄皮灰霉病是被葡萄孢属(Botrytis)的真菌侵染所造成的一类病害的总称,在夏季雨水过多的情况下易于流行,主要危害花、果实和叶片,造成重大损失,通过加强栽培管理和适当的药剂防治可以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7.
2005年岐山地区苹果早期落叶病开始不同程度发生,2007年全县发生严重,部分苹果园从7月中下旬开始落叶,9月中旬果园叶片所剩无几。益店镇南官庄村部分果园叶片全部脱落后还出现了二次展叶开花现象,极大地影响了果树的正常生长发育,挫伤了果农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8.
浅谈广西发展大果无核黄皮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水果业将面临巨大的挑战和发展机遇。如今市场水果品种繁多,种什么已成为我区农村调整产业结构的重大课题。据笔者最近对南宁市城北区金陵、双定等乡镇,邕宁县的吴圩镇部分种植无核黄皮户的调查,南宁市双定镇韦先生种植大果无核黄皮近400多株,2002年产地价平均7.OO元/kg,2003年广东老板收购价8.OO元/kg,平均667m^2收入6000~7000元,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就我区发展大果无核黄皮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浅谈如下。  相似文献   

19.
2006年引进郁南、优选、桂植2号3个无核黄皮品种,在福建福州低海拔山坡地进行栽培试验,通过对物候期、枝梢生长和结果习性进行观察记载,测定分析果实性状和品质。结果表明,3个无核黄皮品种果实成熟期均在8月,树冠矮化,春夏秋三次梢和夏秋二次梢是主要的结果母枝,早结、丰产,嫁接苗定植第3年即可结果,4年生树株产4.72~6.34 kg,5年生树株产6.28~9.12kg,果个大,无核,品质优,发展潜力大。  相似文献   

20.
对黄皮[Clausenalansium(Lour.)Skeels.]3个品种(郁南无核黄皮、鸡心黄皮和甜黄皮)开花后10~60d的幼胚进行了离体培养。结果表明,在WPM+CH0.50g/L+PVP1g/L(或AC0.3%)+AgNO310mg/L+GA30.25mg/L+BA1.5mg/L+NAA0.5mg/L上,花后10~23d的幼胚只形成愈伤组织,但以花后20d的幼胚愈伤组织形成率最高、褐化率低、生长较旺盛;花后30d的幼胚有11%~26%已能发育成苗,此后幼胚的成苗率随胚龄增加而升高,花后60d幼胚的成苗率在50%~73%。鸡心黄皮的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其次是甜黄皮,无核黄皮最低;无核黄皮愈伤组织褐化率最高,其次是鸡心黄皮,而甜黄皮的最低。在适宜的培养基(WPM+CH0.50g/L+AC0.3%+AgNO310mg/L+GA30.25mg/L+BA1.5mg/L+NAA或IBA1mg/L)上,黄皮愈伤组织能正常继代和增殖,生长调节剂是促进增殖的主要因素,但褐化、生长缓慢、很难分化仍是黄皮组织培养的主要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