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产夏玉米土壤养分限制因子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9种元素肥料对夏玉米产量、土壤有效养分含量及氮磷钾养分积累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高产玉米田各肥料配施增产效果明显,增产幅度为7.0%~19.2%,施用氮肥增产12.4%,施用磷肥增产5.0%,其他元素肥料增产幅度为-1.9%~4.8%。施用氮、磷和钾肥能够显著提高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和植株养分积累量,土壤速效氮、磷、钾养分含量分别提高了13.60、6.80和20.40 mg/L,植株氮磷钾养分积累量分别增加了19.18%、7.99%和13.68%。氮、磷和钾肥的当季回收率分别为12.28%、4.93%和17.56%。综合产量、土壤有效养分和养分积累等方面,氮是高产玉米的主要限制因子,其次为钾和磷。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碱性肥料治酸改土的效果,以碱性肥料为供试肥料,以湖南松柏村典型镉污染农田土为供试土壤,以镉高累积菜心"特青四号"及镉低累积菜心"绿宝"为供试作物,设置不施氮对照CK、碱性肥料及尿素三个处理,研究盆栽条件下,分次施用碱性肥料对土壤pH及土壤镉生物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分次施用碱性肥料能在移栽后65 d内使土壤pH维持在较高的水平,特青四号盆栽施用碱性肥料处理土壤的pH分别比尿素及CK处理的高出0.61个及0.20个单位,绿宝盆栽施用碱性肥料处理土壤的pH分别比尿素及CK的高出0.36个及0.12个单位;分次施肥65 d内,各取样时期施用碱性肥料处理土壤的有效镉含量均显著低于CK。而65 d时,特青四号及绿宝盆栽碱性肥料处理的有效镉含量与施用尿素处理相比分别降低了0.11 mg·kg-1和0.08 mg·kg-1;与CK相比,尿素及碱性肥料均能显著提高菜心氮量;分次施肥条件下,施用尿素及碱性肥料均能显著降低菜心镉含量。研究表明,在镉污染农田土壤中施用碱性肥料,不仅能提高菜心生物量,保证土壤供氮,还能长效提高土壤pH并降低土壤有效镉含量。  相似文献   

3.
<正>一、试验目的2016年,按照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土壤肥料技术处和河南省土壤肥料站的安排,通过在花生作物上施用"中盐安徽红四方肥业股份有限公司"花生缓释肥料产品,对比不同肥料产品对花生作物的作用效果和经济效益,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二、供试材料与方法(一)供试肥料缓释肥,由中盐安徽红四方肥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氮-磷-钾为10.4-4.4-4.8(氮磷钾养分含量  相似文献   

4.
采用田间土壤采样及施钼、锌肥试验,分析了黄土丘陵区土壤钼锌含量及农作物对钼锌的反应.结果表明,黄土丘陵区土壤有效钼含量为0.013-0.632mg@kg-1,一般川地高于塬地、山地,表层高于底层;有效锌变幅为0.055-1.972mg@kg-1,平均为0.388mg@kg-1,在临界值0.5mg@kg-1以下.施钼酸铵肥料可增加作物籽粒及果实中钼含量,比对照增加0.056-12.9mg@kg-1,并可降低硝酸盐、亚硝酸盐含量,降低2.7%-91.3%.施硫酸锌肥料可增加作物籽粒及果实中锌含量,增加11.2%-214.4%.  相似文献   

5.
长期施用含硫与含氯肥料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长期施用含硫酸根、氯离子的肥料对南方红壤水稻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的影响。【方法】统计分析长期施用含硫酸根、氯离子肥料的稻田耕层土壤中SO42-、Cl-含量变化及其与早、晚水稻产量的关系。【结果】长期施用含SO42-肥料,SO42--S含量在土壤中表现为前期上升,后期下降,其含量变化与早、晚稻总产量呈显著负相关。长期施用Cl-、Cl-+SO42-、SO42-肥料,3个处理早稻和晚稻历年平均产量分别为5 738.9、5 657.5、5 633.8 kg?hm-2和4 831.9、4 603.8、4 557.0 kg?hm-2,以施Cl-处理产量最高。施SO42-处理15年后水稻产量下降迅速,显著低于施Cl-处理,至2000年后又平缓上升,各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施氯处理土壤SO42--S含量维持在26.50 mg?kg-1左右,未出现缺硫现象。【结论】在南方红壤丘陵区水田上长期施用含硫肥料易导致土壤SO42--S过量累积,对水稻生长存在一定风险,施用含氯肥料效果要好于含硫肥料。  相似文献   

6.
《天津农业科学》2021,(1):87-90
在设施栽培条件下,探讨了春茬茄子产量、品质和农学性状、以及土壤养分含量对四种肥料和土壤调理剂组合模式的响应。结果表明,与对照施肥模式(有机肥30 000 kg·hm~(-2),复合肥750 kg·hm~(-2),硫酸钾112.5 kg·hm~(-2))相比,新绛和仲元两种组合模式可显著提高了茄子产量和维生素C含量,降低其硝酸盐含量。从收获后土壤养分含量上看,新绛模式和仲元模式土壤pH值和全盐含量均有所降低,有机质,速效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有所提高。因此,仲元肥料模式为本次温室试验条件下的最优养分配比。  相似文献   

7.
施肥种类对小麦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不同肥料对小麦植株干物质积累量、收获产量及根际土壤酶活性(脲酶、蔗糖酶、碱性磷酸酶)和根际土壤养分含量(碱解氮、速效磷、有机质)的影响为目的,探究适合试验区小麦生产的肥料种类。[方法]本试验在山西省运城市垣曲县的旱地小麦复播玉米田进行,供试小麦品种烟农21,供试肥料8种,分别是NPK复合肥F1(NP2O5-K2O=28-10-7)、F2(N-P2O5-K2O=25-15-5)、F3(N-P2O5-K2O=20-10-10)和F5(N-P2O5-K2O=16-20-6)、有机无机复合肥F4、微生物菌剂F6、高浓缩缓释肥F7、生物有机肥F8。[结果](1)返青期到拔节期,干物质积累增加幅度较小(最高增长率为F4肥料处理145.2%),拔节期至抽穗期,F4、F1和F3肥料处理可有效促进小麦干物质积累积累显著提升(F3肥料处理的增长率可达205.7%)。(2)F1和F7肥料处理对小麦土壤酶活性的提高效果最好。(脲酶活性最大为F1、F7肥料处理,均可达0.11mg NH3-N·g-1 soil·24h-1;磷酸酶活性最大值为F1肥料处理0.80mg Phenol·g-1 soil·24h-1;蔗糖酶活性最高值为F1肥料处理21.75mg Glucose·g-1 soil·24h-1)(3)F1、F4和F7肥料处理则更有助于提高小麦土壤养分含量(碱解氮含量最高值为F1肥料处理44.69mg·kg-1;速效磷含量最高值为F1肥料处理5.07mg·kg-1;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处理为F7、F4肥料处理,分别可达7.43、7.33g·kg-1)。(4)F4和F3肥料更有利于小麦产量的提高(F4肥料处理高于CK处理31.23%)。[结论]该试验为研究肥料种类对小麦土壤肥力及产量的影响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一、材料与方法(一)供试土壤试验田地处黄淮平原,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类型为潮土,土层深厚,耕层质地中壤,地力水平中等。(二)供试肥料供试肥料为土壤膨松剂,有效成分为月桂醇乙氧基硫酸铵,检测含量25.1%,颗粒剂。产品执行标准:Q/SYSW1603-2016。  相似文献   

9.
正按照农业部《肥料登记管理办法》《肥料登记指南》和《肥料效应鉴定田间试验技术规程》(NY/497-2002)的要求,为验证"含氨基酸水溶肥料"在河南小麦生产上的应用效果并为其推广提供科学依据,特安排本试验。一、材料与方法(一)供试材料试验于2014年4月安排在孟津县白鹤镇沟口村。供试土壤为立黄土,质地中壤,土壤肥力上等。耕层土壤基础养分:有机质含量为12.15g/kg,碱解氮含量为  相似文献   

10.
为减少磷肥在土壤中的固定损失,提高其有效性,增加作物产量,通过小白菜盆栽试验,研究不同超微细活化磷肥对小白菜产量、品质、土壤养分以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本试验以不施肥和常规施肥为对照,设置磷肥与钾肥、腐植酸、沸石粉、硅藻土不同搭配并进行超微细化处理。结果表明:超微细活化磷肥处理均显著提高了小白菜的产量,增产率达0.44%~12.82%;与氮磷钾常规施肥处理相比,超微细磷钾-腐植酸-硅藻土-沸石粉活化处理小白菜的Vc含量增加了5.37%,硝酸盐含量降低了18.23%,可溶性糖含量降低了53.13%,土壤有效磷含量提高了17.20%~24.87%,磷肥利用率提高了3.28~8.47个百分点。在本试验条件下,推荐在肥料生产和施用中选择超微细磷钾-腐植酸-沸石粉活化处理的肥料。  相似文献   

11.
采集皖南典型烟叶种植片区宣城烟田土壤以及皖南烟区主要的烟草肥料和烟田灌溉水样品,分析了其中的重金属和氯元素含量,并与国家相应标准中的限量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1)烟田土壤As含量为限量标准的7.8%14.7%,Cd为20%14.7%,Cd为20%30%,Cr为25.2%30%,Cr为25.2%38.0%,Cu为27.0%38.0%,Cu为27.0%36.8%,Hg为30.0%36.8%,Hg为30.0%96.7%,Pb为8.2%96.7%,Pb为8.2%10.3%,Cl为28.9%10.3%,Cl为28.9%124.7%,个别烟田土壤Hg含量偏高,部分烟田土壤Cl含量超出限量标准。(2)烟草肥料As含量为限量标准的1.2%124.7%,个别烟田土壤Hg含量偏高,部分烟田土壤Cl含量超出限量标准。(2)烟草肥料As含量为限量标准的1.2%91.7%,Cd为0,Cr为091.7%,Cd为0,Cr为05.1%,Hg为05.1%,Hg为04.9%,Pb为04.9%,Pb为010.7%,Cl为0.2%10.7%,Cl为0.2%39.7%,但磷酸二铵中的As含量相对较高。(3)灌溉水As、Pb含量远低于限量标准,Cd、Cr、Cu、Hg含量为0,Cl为1.9%39.7%,但磷酸二铵中的As含量相对较高。(3)灌溉水As、Pb含量远低于限量标准,Cd、Cr、Cu、Hg含量为0,Cl为1.9%2.6%。因此,皖南典型烟区土壤、肥料、灌溉水中的重金属、氯元素尚属安全级别。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不同配方肥料的应用效果,进行了氨基酸肥料(9-12-26)、49%复合肥(9-10-30)、42%复合肥(9-9-24)在烤烟上的施用效果试验,并对烘烤后烟叶的产量与质量以及烟叶内在成分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施用氨基酸肥料(9-12-26)、49%复合肥(9-10-30)能够明显改善嵩明当地烟叶的产量,均价有了明显的提高;氨基酸肥料(9-12-26)、49%复合肥(9-10-30)的施用使当地的烟叶内在化学成分协调性有了很大提高,糖碱比基本上控制在正常的范围之内。施用42%复合肥(9-9-24)的烟叶内在化学成分协调性不够好,糖碱比明显偏高,钾的含量也明显不如施用氨基酸肥料(9-12-26)、49%复合肥(9-10-30)的烟叶。因此,综合考虑,施用氨基酸肥料(9-12-26)、49%复合肥(9-10-30)效果明显优于施用42%复合肥(9-9-24)。  相似文献   

13.
黑液腐殖酸液体肥料对棉花生长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黑液腐殖酸液体肥料(Humic acid liquid fertilizer,HALF)对棉花生长及土壤性质的影响,为其在棉花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网室-盆栽试验,以不施肥(CK)为对照,研究施用A型、B型和C型3种HALF肥料(HALF-A、HALF-B、HALF-C),N、P、K配施(NPK处理)以及N、P、K与HALF-C配施对棉花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养分吸收和土壤养分含量等的影响。【结果】与NPK处理相比,施用HALF肥料能使棉花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提高10.0%~65.8%,其中以HALF-C与NPK配合施用处理棉花生长最好。与NPK处理相比,施用HALF和HALF-C+NPK肥料使棉花地上部氮吸收量增加24.3%~101.4%,磷吸收量增加58.3%~100%,钾吸收量增加10.1%~56.2%,但3种HALF肥料效应不同。施用合适的HALF肥料能显著降低土壤pH0.06~0.11,提高土壤有机质和土壤速效养分含量。【结论】3种HALF肥料均能促进棉花生长,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其中以HALF-C应用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4.
基于生态平衡施肥理论和多年实践,建立了通用施肥模型及其若干应用模式。(1)不进行秸秆还田情况下,当Wj≥Wi时的通用施肥模型表达式为肥料转化率+肥料离土率+肥料培肥率=1;当Wj相似文献   

15.
肥效评价的生态平衡施肥理论体系、指标体系及其实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根据生态平衡施肥理论和实践,在综合评价肥料利用率及其算法前提下,提出了肥效评价的生态平衡施肥理论体系和指标体系,并进行了实证。理论体系包括:(1)以生态平衡施肥的多目标优化施肥为核心内容,即生态平衡施肥是以适宜的肥料成本、保证粮食产量和品质、持续培肥或保持土壤肥力平衡、减少施肥污染的多目标优化;(2)从操作上定义了多个评价指标,并可通过普通肥料田间试验求算;(3)指标体系包括评价肥效和指导施肥双重功能;(4)确立了肥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方法。指标体系包括4方面9项指标:①用产量评价的指标有肥料转化率、最低肥料转化率、最高肥料转化率、平均肥料转化率;②考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指标有肥料离土率、生态施肥量上限;③考虑土壤培肥的指标有培肥施肥量下限;④考虑土壤和肥料共同作用的指标有土壤-肥料养分表观转化率和土壤-肥料养分表观离土率。  相似文献   

16.
研究结果表明: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供氮能力强,烟株农艺性状和干物质重存在明显优势,烟株在生育前期以吸收积累肥料氮为主,生育后期土壤以吸收积累土壤氮为主。而在有机质含量低的土壤上,烟株在整个生育期均以吸收积累肥料氮为主。随叶位的升高,土壤氮在烟叶积累氮量中所占的比例逐渐升高,而肥料氮所占比例逐渐下降。在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上,来源于土壤的氮素在各部位叶中所占的比例均大于肥料氮所占的比例,而在有机质含量低的土壤上,肥料氮所占比例在各部位叶中均大于土壤氮。后期过量的氮素供应致使上部叶烟碱含量超高积累,而总糖和还原糖含量严重偏低;有机质含量低的土壤在烤烟生育期内矿化出的无机氮较少,土壤供氮能力较弱,烟株及上部叶以吸收、积累肥料氮为主。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玉米主产区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中国玉米主产区耕层土壤养分含量现状、区域空间变异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各地玉米田土壤养分调控和合理施肥提供指导。【方法】以全国玉米主产区为研究区,于2017年玉米收获季开展大规模土壤采集和农户调研工作。结合地统计学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探究土壤养分的区域变异特征和分布格局;根据相关分级标准,评价玉米主产区当前土壤肥力现状;并通过相关性分析和方差分析,对引起土壤养分变异的主要影响因素(土壤质地、气候和肥料施用)进行探讨。【结果】中国玉米主产区耕层土壤pH中值为6.9,养分含量的中值分别为有机质21.0 g·kg~(-1)、全氮1.5 g·kg~(-1)、有效磷22.4 mg·kg~(-1)和速效钾164.5 mg·kg~(-1),上述指标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2.7%、48.5%、50.0%、83.6%和52.0%,均表现为中等程度变异。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主要集中在中等至极高肥力水平,共占主产区总面积的93.5%。土壤养分存在明显的区域变异性,土壤有机质、全氮和有效磷含量在东北春玉米区最高,分别为32.0 g·kg~(-1)、2.2 g·kg~(-1)、32.3 mg·kg~(-1),在西北春玉米区最低,分别为17.2 g·kg~(-1)、1.2 g·kg~(-1)、16.2 mg·kg~(-1);速效钾含量在西南玉米区最低,其他3个区域无显著差异。在国家尺度上,土壤pH值具有强烈的空间自相关性(块基比25%),其变异主要受自然因素(土壤质地和降水)影响;有效磷具有较弱的空间自相关性(块基比75%),其变异主要受人为因素(肥料施用)影响;有机质、全氮和速效钾具有中等的空间自相关性(块基比25%—75%),其变异受自然和人为因素共同影响。【结论】东北区土壤肥力高,玉米生产应适量减少施肥量,以节约肥料成本;华北区土壤养分含量适中,应严格控制氮、磷化肥投入,以增加肥料利用率并减少环境污染;西北区土壤养分含量较低,可以适当增加肥料用量进一步实现玉米增产;西南区内土壤肥力变异较大,各亚区应采用适宜的施肥方式,以提高土壤的保肥能力和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18.
长期施用含硫含氯化肥稻田土壤化学性质的演变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长期施用含硫和含氯化肥土壤化学性质的演变,为稻田土壤的合理施肥及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持续33年施用含硫和含氯化肥的定位试验历年土壤样品化学性质进行系统测定,统计分析其变化特征。【结果】长期施用SO42-、Cl-+SO42-和Cl-肥料的土壤pH均表现下降趋势,施用SO42-肥料的土壤pH随年份极显著下降,年均下降0.028个pH单位。各处理(SO42-、Cl-+SO42-和Cl-处理)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及Olsen-P含量都有增加趋势,SO42-、Cl-+SO42-和Cl-处理土壤有机质年均增加分别为0.31、0.17、0.15 g.kg-1,全氮年均增加分别为10.6、3.0、11.2 mg.kg-1,全磷年均增加分别为22.9、21.0、4.8 mg.kg-1,Olsen-P年均增加分别为1.42、1.14、0.58 mg.kg-1。各处理土壤全钾和交换性钾含量基本保持平衡,无明显增加或下降趋势。【结论】长期施用含硫化肥有利于土壤有机质和全磷积累,以及土壤有效磷活化。因此在南方红壤丘陵地区,应重视含硫肥料的施用并注意防止其酸化。  相似文献   

19.
设施蔬菜大棚过量施肥引发的土壤盐渍化危害问题十分普遍,并会对蔬菜生产造成极大危害。设施土壤盐渍化往往是由于土壤中积累了大量的硝酸盐所致。本文拟通过向土壤中添加秸秆基质肥料,并对处理土壤进行芹菜种植试验,探讨秸秆基质肥料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消除盐渍化危害的作用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添加秸秆基质肥料可显著降低土壤中水溶性盐分含量。随着秸秆基质肥料用量的增加,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增加、容重降低、孔隙度提高,土壤物理性状明显改善。土壤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含量也有所增加。土壤硝态氮含量显著下降。秸秆基质肥料用量在3 kg/m~2处理时最有利于芹菜生长,地上部产量最高,硝酸盐含量与对照相比明显下降。综合考虑芹菜产量和硝酸盐安全卫生品质,试验条件下,田间秸秆基质肥料推荐用量在3.0~4.5 kg/m~2之间。  相似文献   

20.
无公害蔬菜基地栽培因子对土壤重金属离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秦王川高新技术园区土壤重金属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各种重金属含量依次为Cr>Pb>As>Cd>Hg.肥料种类影响土壤中重金属离子含量,应选择羊粪、牛粪等肥料进行无公害生产;种植的作物种类影响土壤中重金属离子含量,可选择红叶小檗等作物降低土壤中重金属离子含量;栽培环境对土壤中重金属离子含量的影响受其他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