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院1981年以来治疗家畜尿淋116例,其证型可分为热淋、石淋、气淋、膏淋、劳淋和血淋。气淋、膏淋和血淋又有虚实之分。 (一)热淋因身遭雨淋,酿成湿热,下注膀胱,或尿口不洁,秽浊之邪侵入膀胱,导致湿热而尿淋。见症:食欲减弱或废  相似文献   

2.
猪淋病多因下阴不洁,湿热秽浊之邪客手膀眈,膀眈气化失司,水道不利而患病。或心火权盛下移小肠而入膀跳所致。另外,湿热结于下焦或心热移于小肠,下注膀优,熏蒸尿道以致排尿淋漓;或湿热久蕴,尿液受其煎熬,日积月累,尿中杂质结为砂石,以致排尿不畅;或湿热蕴结,热重于湿,热伤血络,血热妄行,湿被热邪烁炼,日久小便浓调脂腻;或肾气虚衰,气虚而影响膀就气化,致使膀优蒸腾气化行水功能减弱,尿液点滴而下;或湿热蕴结,热重于湿,热伤血络,血热妄行,使血溢于脉络外,随尿排出者。辩证热淋见于排尿时弓腰努责,淋漓不畅,表现…  相似文献   

3.
中西医结合治疗母猪淋症郑高禄(四川省江北县人和区兽医站631121)淋症(泡沫淋)是母猪的一种常见病,尤以产后较多。笔者近20年来用八正散加减,结合肌肉注射安钠咖治疗213例,收效满意。(一)病因与症状1.病因:淋症是由于湿热下注,阻滞膀胱,使之气化...  相似文献   

4.
三仁汤治耕牛热淋症乐载龙(江西省泰和职业高中343708)热淋是由湿热结于下焦,膀胱气化失利所致之一种常见病。笔者在临床上用三仁汤加减治耕牛热淋症16例,均获痊愈,现择1例以资参考。1989年5月20日,桥头乡西池村一头5岁母牛就诊。主诉:该牛前两天...  相似文献   

5.
<正>提壶揭盖法为通过开宣肺气而通利水道的一种治疗方法。《丹溪心法》载:"肺为上焦,而膀胱为下焦,上焦闭则下焦塞,譬如滴水之器,必上窍通而下窍之水出焉。"[1]热淋、便秘是奶牛常见的内科疾病,中医单用清热利尿、润肠通便等方法治疗,往往收效甚微,如果配合提壶揭盖法则能达到预期的临床效果。热淋为湿热蕴结于膀胱,膀胱气化失利,以致排尿淋  相似文献   

6.
笔者自1990年以来,用五淋散加味治耕牛尿道结石18例,均获痊愈.不需手术,方法简便,效果显著,现介绍如下,供同道参考.1 病因病机尿道结石多由牛体感受湿势或饮食不节,湿热内生,下注尿道,湿热煎煎尿中杂质而形成砂石.2 主证本病多发生于成年公牛,幼牛发病的较少.病牛表现尿液排出困难,尿淋漓,痛苦不安.尿色混浊,混有砂石.尿沉渣检查,无机沉渣和有机沉渣均为阳性;直肠检查,膀胱蓄尿,公牛多在S状弯曲部,摸到或尿道探诊到结石的存在.口色红,苔黄腻,脉濡数.  相似文献   

7.
膀胱炎是膀胱黏膜下层的炎症,按膀胱炎的性质,可分为卡他性、纤维蛋白性、化脓性、出血性四种。但一般在临床上以黏膜的卡他性炎症为常见。膀胱炎属中医的“淋症”范畴,临床以尿频、尿痛、尿急、量少色短赤为特征。近年来,笔者在临床诊疗中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因外感继发膀胱炎的犍牛26例,治愈率100%。现介绍如下:1病因病理本病主要由于外感导致膀胱气化不利所致。其病因病理比较复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1下焦湿热:外感时久,湿热下注膀胱.膀胱阻滞,致使气化不全小便痛涩淋漓。1.2肾阳不足:素有命门火衰,加之外感使膀胱气化不全导致…  相似文献   

8.
泌尿系结石属中兽医学“石淋”、“砂淋”、“血淋”范畴。其主要病因即肾气虚为热所乘,膀胱气化失常,气血瘀滞,温热蕴结下焦,尿中杂质聚为砂石,阻塞尿道,气机不通则痛。砂石与热邪伤及血络产生尿血,严重者输尿管梗阻,肾积水,日久必损害肾功能。临床并不是多发病,但笔者遇到6例,运用排石汤治愈5例,治愈率达83%,现予介绍,望同道验证。  相似文献   

9.
中兽医学对黄疸有阳黄与阴黄之分。阳黄为急热性发黄,多因外感风寒,寒温之热传入阳明之腑,郁热于里,使胆液为湿热所郁,失于疏泄而发生。目、口、鼻及母畜阴户等黄染,湿热下注膀肽,尿短赤。  相似文献   

10.
1发病原因一般多为夏日酷暑,湿热蒸腾,侵淫病牛肌肤,内传于脾.湿困于脾胃,热蕴积肠中.久热生毒,伤及气血,以致下痢脓血;气血凝滞不通,腹痛绵绵;中气被阻,气机不畅,清气不升,浊气不降;浊气上熏于肺,舌苔黄腻;热毒下注于肠,尿短而赤,粪便腥臭;君水客热,内外合邪,热灼脾胃,外传于肌肤,身热.  相似文献   

11.
膀胱炎是多种微生物侵入膀胱黏膜及其黏膜下层所致的炎症.近3年来,我们采用八正散加减治疗犬猫膀胱炎35例,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1 病因 膀胱炎的发生与细菌感染、机械性刺激或损伤、邻近器官炎症的蔓延以及毒物影响或某种矿物质元素缺乏等因素有关.中兽医则认为膀胱炎主要由于湿热下注引起.由于外感秽浊之邪侵入膀胱,热结化火,火毒炽盛伤及于肾所致.肾虚下元不固,失其所司,致使膀胱气化不力,开合无度,则出现排尿异常的各种表现.  相似文献   

12.
中兽医学对黄疸,有阳黄与阴黄之分.阳黄为急热性发黄,多起因于外感,乃寒温之热传入阳明之腑,郁热于里,胆液为湿热所郁,失于疏泄而发生,目、口鼻及母畜阴户等黄染,湿热下注膀胱,尿短赤.阴黄为慢性黄染,多起于内伤,乃寒湿内阻,脾阳受损,胆液为湿所阻,溢于肌肤.先尿色黄,继则眼黄,其色晦如熏黄.  相似文献   

13.
马属动物胃肠炎,中兽医学称“肠癀症”,是一种常见多发性疾病,临床上分为急肠癌和慢肠癀,属于热性病。其病因,一是由外感暑湿之气,二是料伤结热所引起。1外感暑温型肠癀1.1病因家畜劳作于炎热的气候环境下,加以劳役过急,且时间过长,劳役过程中家畜气促喘粗,气出不及,热邪壅于肺经,下注于大肠;外热侵入体内,致使口渴难当,过饮冷水或田间、路边、沟塘不洁之水,以致冷热相激,或两邪相侵,阴阳不和,湿热聚于大肠,发生泄泻。1.2症状突然发病,高热,汗出,神昏如醉,口干舌红,苔黄腻;鼻孔开张如喇叭状,呼吸迫促;口渴贪…  相似文献   

14.
鸡的胃肠热证以暑热炎天多发 ,多因暑热兼湿 ,伤于胃肠 ,则运化传导失调 ,而发生本证。笔者在临床实践中 ,用白苦藿香汤治疗该症患鸡 114群 ,共 7980 0余只 ,治愈 70 2 2只 ,治愈率 96 .6 8%。1 病因病机暑热炎天 ,湿气过重 ,或喂腐败变质饲料 ,或突然更换饲料以及饮污浊之水等 ,致使湿热内结 ,伤于胃肠 ,则运化传导失调 ,水谷并走大肠 ,症见泻下 ;湿热内蕴 ,有热则腐 ,损伤血络 ,故粪中带血且腥臭 ;湿热蕴脾 ,久不解 ,湿得热熏蒸 ,热得湿而愈炽盛 ,胆液为湿热所郁 ,则不循常道疏泄 ,溢于肠道 ,故粪便绿或黄 ;暑热炎天 ,体内积热 ,热积心肺…  相似文献   

15.
中兽医学对黄疸有阳黄与阴黄之分。阳黄为急热性发黄,多起因于外感,乃寒温之热传入阳明之腑,郁热于里,胆液为湿热所郁,失于疏泄而发生,目、口、鼻及母畜阴户等黄染,湿热下注膀胱,尿短赤。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临床上常遇到猪乳糜尿症(膏淋),采用中药试治六头,效果良好,现举一例。1966年7月24日,七里湾大队种公猪,见努责数分钟后,排大量乳糜尿,黄白色,排尿一次数十分钟。包皮积尿。体温39.8℃,眼结膜稍红,食欲减少。按中兽医辨证,此症属脾肾虚弱,湿热下注,膀胱气化失司,脂液制约无权,下流则成膏淋,拟调补脾肾而化湿热治之。治疗:党参15克、黄芪15克、炒白术10克、  相似文献   

17.
中兽医学将黄疸分为阳黄与阴黄。阳黄为急热性发黄,多起因于外感,乃寒温之热传入阳明之腑,郁热于里,胆液为湿热所郁,失于疏泄而发生,目、口、鼻及母畜的阴户等黄染,湿热下注膀胱,尿短赤。 阴黄为慢性黄染,多起于内伤,乃寒湿内阻,脾阳受损,胆液为湿所阻,溢于肌肤,先尿色黄,继则眼黄,其色晦如熏黄。  相似文献   

18.
病因:风湿为病,多因身热带汗或遭冷雨苦淋,或乘热揭鞍,或卧寒湿之地,或栓系檐下通风之所,致使风、寒、湿邪乘虚而入皮肤,传入腠理。导至气血凝滞经络,关节、肌肉剧烈疼痛,甚则  相似文献   

19.
中兽医学对黄疸,有阳黄与阴黄之分。阳黄为急热性发黄,多起因于外感,乃寒温之热传入阳明之腑,郁热于里,胆液为湿热所郁,失于疏泄而发生,目、口、鼻及母畜阴户等黄染,湿热下注膀胱,尿短赤。阴黄为慢性黄染,多起于内伤,乃寒湿内阻,脾阳受损,胆液为湿所阻,溢于肌肤,先尿色黄,继则眼黄,其色晦如熏黄。  相似文献   

20.
李杰  刘玉梅 《北方牧业》2006,(20):27-27
<正> 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笔者用龙胆泻肝散治疗奶牛各种疾病171例,有效158例,显效8例,无效5例,治愈率97%。1 方药龙胆泻肝散源自《医宗金鉴》,由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柴胡、甘草、生地组成。本方专为肝胆实火或湿热下注而设。方中龙胆草泻肝经实火,除下焦湿热为主药;辅以栀子、黄芩泻火清热,助龙胆草清肝胆实火;泽泻、木通、车前子利尿,引湿热从尿而出,从而可助龙胆草清利肝胆湿热;方中主、辅药皆为苦寒之品。为使其不致苦燥伤阴,并防止肝胆火盛,耗伤阴气,故加当归、生地养血益阴以和肝;甘草调和诸药;柴胡疏肝胆之气,诸药合用,有泻肝火、利湿热之效。2 病案举例2.1 奶牛黄疸2003年7月26日,阿镇红海子村徐黄毛1头5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