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5 毫秒
1.
正枣疯病又称"枣癌病"、丛枝病、扫帚病,是枣树上一种具有毁灭性的侵染性病害,枣树一旦感染该病,一般发病2~6年后即可整株死亡。近几年,枣疯病在沧县发生严重,并且呈爆发趋势,据沧县园林绿化局森防站技术人员调查,枣疯病在沧县枣区普遍发生,许多枣园的年发病株率在70%以上,给枣树生产造成很大损失。1症状特点在沧县,枣疯病在金丝小枣、婆枣等品种上发病率较高,冬枣还未发现病株,病株发病后主要表现为枝条  相似文献   

2.
枣疯病是枣树生产上的一种具有毁灭性的侵染性病害,我市所有的枣树栽培区均有分布。20世纪70-80年代,该市山亭区店子镇、冯卯镇和峄城区阴平等地的大枣曾遭到枣疯病的严重危害,许多枣园的年发病株率为20%-30%,有的大树整株被害致死。近年来,山东省枣庄市枣疯病日益加重。据笔者2003年调查,山亭区枣区发病率为5%~10%,重病区为40%~50%;薛城区病树率为10%~15%,  相似文献   

3.
<正>枣疯病又称枣癌病、丛枝病、扫帚病,是枣树上的一种具有毁灭性的侵染性病害,枣树一旦感染该病,一般发病2~6年后即可整株死亡。沧县是知名品牌"金丝小枣"的主产区,近几年,枣疯病发生严重,呈爆发趋势,沧县栆区普遍发生,许多枣园的年发病株率高达70%以上。1症状特点及发病规律在沧县,枣疯病在金丝小枣、婆枣等品种上发病率较高,冬枣还未发现病株,病株发病后主要表现为枝条丛生、叶片黄化和花器叶片化。发病的枝条大量  相似文献   

4.
枣树带化病的症状及传染性研究初报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昌黎果树研究所066600金立平枣树带化病是近几年来发现的一种新病害,北京地区已有部分枣树发生。近两年该病日趋严重,每年递增病株10%左右,是一种对生产威胁较大的潜伏病害,感染后与枣疯病一样,传染快,危...  相似文献   

5.
枣疯病综合防治技术枣疯病是由类菌质体侵染而致。枣树染病后,花变成叶片或枝条;芽萌发成丛状枝,丛状枝冬季不脱落;果实着色不良,干缩早落,造成严重减产或枣树大量死亡。1992—1994年,我们对枣疯病进行综合防治试验,使我县枣疯病率由7%降至1%以下,具...  相似文献   

6.
枣疯病是枣树生产上的一种具有毁灭性的侵染性病害,我市所有的枣树栽培区均有分布。20世纪70-80年代,该市山亭区店子镇、冯卯镇和峄城区阴平等地的大枣曾遭到枣疯病的严重危害,许多枣园的年发病株率为20%~30%,有的大树整株被害致死。近年来,山东省枣庄市枣疯病日益加重。据笔者2003年调查,山亭区枣区发病率为5%-10%,重病区为40%-50%;薛城区病树率为:10%-15%,重病区达30%;峄城区病树率平均为10%左右,严重地块达40%。有的重发病区如山亭区冯卯部分枣园病株率高达60%,死亡率超过30%。枣疯病已成为该市枣产区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重要制约因素,因此防治枣疯病已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7.
我市现有枣园1.07万hm^2,年产鲜枣6.4万吨,产值1.2亿元,是山区农民重要的经济来源。但近年来枣疯病有蔓延和加重的趋势,发病园片、发病株率上升到10%左右,个别园片已超过50%,严重威胁和制约了我市的枣树发展。为此我们自2000年开始在费县枣区进行了  相似文献   

8.
枣疯病的发生与传病介体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几年来的广泛调查表明,枣疯病的发生和分布与传病叶蝉的发生分布密切相关。在山区和丘陵地带,枣疯病的发生较平原地区严重,枣园管理水平不同,病株率也有显著的差异。主要的传病介体橙带拟菱纹叶蝉以卵在枣树上越冬;凹缘菱纹叶蝉主要以成虫在松、柏树上越冬,越冬成虫仍保持较高的传病能力。芝麻也是凹缘菱纹叶蝉嗜食的一种寄主,枣园间作芝麻明显提高了枣树上的虫口密度,延长了在枣树上活动危害的时间。  相似文献   

9.
1发生规律调查1.1发生情况调查发现,山东费县枣疯病发生比较普遍,但仅个别园片比较重,在重园片也往往是点片发生;少数发病较早的老枣园,每年新发病株率较高,原来病株率低的枣园,每年新发病株率较低。危害程度和分布状况差异很大:结果量大、树势弱的园,有机肥不足或长年不施有机肥、多年偏施氮肥的园,以及杂草多的园发病重;20年生以下的枣树发病重,50年生以上的枣树发病轻;间作小麦、玉米的水浇地枣园以及间作芝麻或离芝麻地近的枣园发病重;距侧柏林近或园内有松树、柏树的园发病重。  相似文献   

10.
枣疯病又名枣丛枝病,是枣树的毁灭性病害.此病寄主有枣树和酸枣树.遍布于我国华北、西北、华东、华南等枣区.河北、山西、山东、河南等省发病较重.据调查,河北太行山枣区,一般发病株率5%左右,重病区10%~30%,平原枣区发病较轻,沧州等盐碱地很少发生.  相似文献   

11.
枣疯病又名枣丛枝病,是枣树的毁灭性病害.此病寄主有枣树和酸枣树.遍布于我国华北、西北、华东、华南等枣区.河北、山西、山东、河南等省发病较重.据调查,河北太行山枣区,一般发病株率5%左右,重病区10%~30%,平原枣区发病较轻,沧州等盐碱地很少发生.  相似文献   

12.
枣疯病是枣树的毁灭性病害 ,河北省太行山枣区每年因枣疯病而死亡的成龄大树多达1 0 0万株以上 ,直接经济损失达数千万元 ;行唐和赞皇县大枣产区 ,一般发病株率 5% ,重病枣园病株率超过 1 0 %。由于该病的猖獗流行 ,造成大量毁树 ,严重影响枣产业的发展 ,因此 ,控制枣疯病的发生蔓延 ,是当务之急。1 发病规律70年代以前 ,推断该病为病毒病害。 1 981年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昌黎果树研究所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合作 ,研究确定该病病原是一种类菌质体 ( ML O) ,它在寄主的筛管及伴胞中存在 ,是一种无细胞壁 ,介于病毒和细菌之间的多形态的…  相似文献   

13.
枣树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枣树常见的病虫害有枣锈病、枣疯病、枣缩果病、桃小食心虫、日本龟蜡蚧、枣尺蠖、枣粘虫、枣飞象、山楂红蜘蛛等,其主要防治措施介绍如下。1冬季挖除枣疯病病株,刮除老树皮,清扫落叶,剪除蚧虫树枝,以减少越冬病、虫源。2早春深翻树盘,杀灭...  相似文献   

14.
枣是营养较为丰富的一种干果,含多种维生素,尤其富含维生素C,被称为维生素C胶丸,经济价值较高.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枣的需求越来越大,近几年平阴县群众的栽植积极性较高,面积迅速增加,枣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果树之一.但枣疯病危害严重,平阴县多山区丘陵,野生酸枣上的枣疯病很易被叶蝉类传播到健康枣树上,引起枣疯病发生.严重地块病株率达30%,死亡率80%,即使不死亡,一旦染上枣疯病,枣的经济价值完全丧失,枣疯病成为制约枣树发展的主要病害.  相似文献   

15.
枣树为我国大面积分布栽培的经济作物,枣疯病为历史性的病害。连年来持续在我国发展蔓延,已成为毁灭性的病害。发生严重的地区已有70~80%的树株染病或死亡。成为影响枣树生产发展的关键障碍,传病昆虫的发现,给枣疯病的防治开辟了可喜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正沧州金丝小枣以其皮薄、肉厚、核小、含糖量高、营养丰富,Vc含量是果中之王而著名。近些年由于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加之枣树生长后期病害严重,枣农管理心情日趋消沉,一部分枣树放弃管理。据我们调查,枣树只要加强管理,其效益是较高的。众所周知,相对于其它果树来讲枣树的休眠期较长,因此在枣树的冬春季做好管理是十分重要的。1刨除枣疯病病株枣疯病对枣树威胁很大,对果实产量及质量造成不良影响,发病初期是在个别枝上,而后发展至全株。  相似文献   

17.
徐超 《北方果树》2006,(1):56-56
河北农业大学主持承担的河北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抗枣疯病品种选育,利用我国丰富的枣树种质资源,采用高强度选择方法,通过近10年的研究,选育出抗枣疯病优良新品种“抗疯一号”,近日通过河北省科技厅的专家鉴定。  相似文献   

18.
特谱唑防治枣树缩果病试验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特谱唑防治枣树缩果病试验初报艾庆芝付秀芝王文青(河北省枣强县林业局053100)缩果病是枣树的病害之一,近年来在衡水枣树栽植区发生较为普遍。据对全市11个县枣种植区的初步调查,病株率在90%以上,重病树落果严重,好果率仅40%左右,使枣果的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19.
缩果病是枣树的重要病害。近年来,在河北省衡水枣树栽植区发生较为普遍。病株率在90%以上,重病树落果遍地,好果率仅40%左右,使枣果产量和质量受到很大影响。从1994年开始,我们对多种杀菌剂进行了试验,从中筛选出特谱唑(烯唑醇)为防治枣缩果病的理想杀菌...  相似文献   

20.
枣疯病在枣区均有发生,是枣树毁灭性病害,属检疫性病毒病,我县枣区亦不例外.枣树感染后,第二年结果明显减少,3~4年后全树枯死,重病枣园株发病率达20%~30%,因枣疯病发生而使我县枣园面积逐年减少,已由1990年的930hm2减至2000年的552hm2.为控制枣疯病的危害,笔者深入全县各地枣园调查、实践,逐步摸索出了枣疯病的综合防治方法.现总结如下,供各地枣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