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前罗汉果生产存在种源退化问题,而永福县罗汉果优质种质资源多为野生多年生种薯,为开发利用优质种源及进一步开展品种选育,本试验通过对三年生罗汉果种薯进行种植观察来探究其发芽率、生长情况、产量、抗病性、果实等级、果实成分含量、经济性等。结果显示三年生罗汉果种薯发芽率百分之百,生长正常,生育期比扦插苗稍短,但植株性状表现不佳,感病毒病率为98%,产量并不高,平均产量、商品果数、中大果率、抗病性、适应性明显不如一年生扦插苗;经过检测三年生罗汉果种薯果实中各营养成分含量均高于扦插苗种植,且种薯种植前期和后期果实的含糖量相差不大,而罗汉果扦插苗果实糖含量特别是甜甙Ⅴ含量前期和后期相差较大,前期含量较低,后期含量才提高。因此得出,种薯种植不适于直接用于发展生产,但其果实品质较好,甜甙等营养成分含量积累较快,种薯种植产品有利于用于生产深加工产品,需要继续开展相关试验研究提高产量、商品果数和抗病性的栽培技术;多年生种薯在罗汉果种源保护与品种选育方面可以加大利用,但是还需要经过大量的脱毒工作。  相似文献   

2.
甜樱桃嫁接苗与组培苗抗寒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甜樱桃的嫁接苗(早红宝石/大窝娄叶)和组培苗(早红宝石)的枝条以及根系电导率的测定,计算伤害率,并结合生长法,评价两种苗木抗寒力水平。试验证明:嫁接苗和组培苗枝条-22℃左右达到半致死温度。嫁接苗和组培苗根系-9℃左右达到半致死温度。初步可以认为,组培苗与嫁接苗有相近的抗寒力水平、经过深入试验实践,组培繁苗可以考虑在嫁接苗栽培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罗汉果组培苗种植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罗汉果组培苗在广西永福、临桂、融安等县试种推广,改变了罗汉果产量低的历史,但组培苗易感染花叶病,种植成活率低,存在不结果或结果小、留种薯腐烂等问题。选用优良品种,严格做好组培苗生产过程中的脱毒,培育无病壮苗,推广精细栽培管理,及时防治病虫害,能减少病害,有效地提高产品质量和产量。  相似文献   

4.
采用葫芦科植物栝楼、葫芦、木鳖作为砧木嫁接罗汉果,以罗汉果本砧和组培苗作为对照,探讨了不同砧穗组合对罗汉果生长与结果等方面的综合效应.结果表明,葫芦科植物科内嫁接罗汉果具有良好的亲和性;用葫芦做砧木的罗汉果嫁接植株与罗汉果本砧相比,具有结果多、产量高、品质好、抗根结线虫能力较强的特点,而且嫁接操作比较容易;木鳖根系强大,抗根结线虫能力强,嫁接罗汉果成活率最高,植株生长旺盛,但是嫁接植株没有开花,可以考虑做基砧用;栝楼种子发芽比较困难,通过变温催芽处理(25 ℃/12 h、35℃/12 h)可提高发芽率,做砧木嫁接罗汉果亲和性一般,坐果率高,高抗根结线虫,但产量和品质不如葫芦砧和罗汉果组培苗,可以作为备选砧木考虑;罗汉果本砧和组培苗易发生根结线虫病,但是组培苗的果实产量和品质较好.在嫁接方法选择上,劈接法嫁接的成活率高于顶插法,而且在株高、茎粗、叶片数和叶片大小等幼苗生长能力方面都显著高于顶插法;在嫁接苗的管理上,于园土中加入20%蚯蚓粪的混合基质能显著促进罗汉果嫁接苗的生长.  相似文献   

5.
采用马铃薯昆薯2号脱毒组培苗为试验材料,以组培苗茎尖扦插生产原原种。研究了不同插条长度对微型薯结薯位置的影响;不同浓度萘乙酸(NAA)对扦插苗生根状况的影响及组培苗与扦插苗微型薯结薯情况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插条软枝长度3 cm左右,扦插苗从愈伤组织处生根,结薯集中,微型薯藏于基质内方便中期管理,提高原原种商品率;100 mg/L萘乙酸(NAA)生根效果最好,基部主根长度达到9.3 cm,根系也最发达;扦插苗原原种总重明显高于组培苗,扦插苗生产的原原种商品种薯率明显高于组培苗生产的原原种。  相似文献   

6.
张丽珍  杨冬业  刘贤贤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3):18798-18799
[目的]获得高质量的罗汉果组培苗。[方法]分别通过在培养基里加入不同的浓度的6-BA和IBA来培养罗汉果组培苗。[结果]在培养基中加入1 mg/L的6-BA利于罗汉果的快速繁殖,其芽的增殖系数达到5.75;0.5 mg/L的IBA最适于罗汉果根的分化。[结论]不同浓度、不同种类的植物激素对罗汉果的快速繁殖影响有差异。该试验得出了适合罗汉果组织培养的激素种类和浓度,这为获得高质量的罗汉果组培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罗汉果组培苗病毒病药物防治效果,2007年在临桂县罗汉果组培苗栽培丰收计划项目区内进行了罗汉果组培苗药物防治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以罗汉果生根组培苗为试验材料,研究基质种类、瓶苗质量、温湿度及施肥浓度对组培苗移栽成活率和 生长的影响。 结果表明院基质种类、瓶苗质量、温湿度是影响组培苗成活的关键因子,塘泥颐育苗土颐蛭石=1颐1颐1 的基质 组合效果最好,炼苗成活率最高达 93. 56% ,且长势好;合适的环境条件为温度 25耀30益、湿度 80% 耀90% ;施肥浓度以 0. 5% 为好,移栽苗生长较快且无肥害发生,最适于移栽大田。  相似文献   

9.
罗汉果组培苗种植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汉果是多年生藤本科植物。组培苗具有当年种植当年挂果.结果早、多、授粉结实率高的特点。组培苗一般与常规薯种苗的长势有明显差异.组培苗根系发达,长势旺,一般3级侧蔓挂果较多,产量高,平均株产正常年份可达100多个.最高的达200多个。  相似文献   

10.
探讨木薯组培苗与常规苗大田栽培生长状况的差异,为木薯组培苗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以桂热3号、GR-0245、GR-047、华南8号和南植199木薯品种5个作试验材料,在同等的栽培管理条件下,分别进行对比种植,研究植株生长的长势、株高、茎粗、抗逆性、鲜木薯产量、淀粉含量差别。试验表明,木薯组培苗植株比常规苗植株株高稍矮,但是种性更纯种健壮、高产、高淀粉、抗逆性、适应性增强。试验结果表明:木薯组培苗很值得推广种植,特别是在低温冻害天气情况下,组培苗可以弥补常规种茎的不足,是补供薯苗的一条可行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罗汉果基质栽培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明确不同栽培基质对罗汉果幼苗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方法】以蘑菇渣、大田土栽培罗汉果,比较不同栽培基质对罗汉果幼苗生长和果实品质的影响,并测定不同时期不同栽培基质及罗汉果植株的营养状况。【结果】蘑菇渣栽培的罗汉果平均株高、真叶数分别为97.25cm、33.75张,比土壤栽培分别多32.10cm、8.12张;种植前、开花及采收期蘑菇渣中速效N、速效P、速效K、有效Mg含量均高于大田土;开花期蘑菇渣栽培的罗汉果叶片全P、全K、全B含量均低于土壤栽培,而采收期蘑菇渣栽培的罗汉果叶片和茎的全N、全P、全K含量均低于土壤栽培;蘑菇渣栽培罗汉果果实中平均可溶性固形物、水溶性总糖、甜素含量分别比土壤栽培高2.90%、1.91%、1.60%,达显著差异水平。【结论】采用不同栽培基质对罗汉果幼苗生长及果实品质均有影响,生产上应合理选择栽培基质,建立标准化设施栽培技术体系,以提升罗汉果的品质和种植效益。  相似文献   

12.
罗汉果基质栽培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明确不同栽培基质对罗汉果幼苗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方法】以蘑菇渣、大田土栽培罗汉果,比较不同栽培基质对罗汉果幼苗生长和果实品质的影响,并测定不同时期不同栽培基质及罗汉果植株的营养状况。【结果】蘑菇渣栽培的罗汉果平均株高、真叶数分别为97.25 cm、33.75张,比土壤栽培分别多32.10 cm、8.12张;种植前、开花及采收期蘑菇渣中速效N、速效P、速效K、有效Mg含量均高于大田土;开花期蘑菇渣栽培的罗汉果叶片全P、全K、全B含量均低于土壤栽培,而采收期蘑菇渣栽培的罗汉果叶片和茎的全N、全P、全K含量均低于土壤栽培;蘑菇渣栽培罗汉果果实中平均可溶性固形物、水溶性总糖、甜素含量分别比土壤栽培高2.90%、1.91%、1.60%,达显著差异水平。【结论】采用不同栽培基质对罗汉果幼苗生长及果实品质均有影响,生产上应合理选择栽培基质,建立标准化设施栽培技术体系,以提升罗汉果的品质和种植效益。  相似文献   

13.
PP333和DPC对罗汉果一些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PP333(多效唑)和DPC(缩节胺)对罗汉果化学调控的作用机制,以青皮果品系的罗汉果组培苗为材料,按常规使用浓度50 mg.L^-1 PP333和1500 mg.L^-1 DPC作叶面喷施。结果表明:PP333和DPC均能显著提高罗汉果叶片SOD、POD、CAT的活性及Pro.的含量,有利于植株抵御自由基的伤害,保证阶段发育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4.
罗汉果鲜花粉培养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索罗汉果鲜花粉的适宜培养条件。【方法】以不同浓度的蔗糖和硼酸复配液,在不同pH值和温度条件下,对罗汉果鲜花粉进行不同时间的组织培养,测定萌发率。【结果】罗汉果鲜花粉的适宜培养基为:蔗糖15%+硼酸200 mg/L,pH 6.5。该培养基培养的鲜花粉在常温27~32℃下萌发率达77.6%,适合当天授粉使用;在冰壶或冰箱5~8℃下冷藏15 d,萌发率仍有52.8%,适用于应对花期不遇和异地调粉。【结论】罗汉果花粉萌发率随培养时间的增加而下降,相对低温可使萌发率的下降显著减慢;硼酸可以促进罗汉果花粉的萌发与花粉管伸长,提高花粉的萌发率;罗汉果鲜花粉不宜在碱性环境中培养。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广西植物组培苗有限公司选育的优良罗汉果组培苗进行大田种植观察分析,结果表明,4月定植更有利于植株生长,6~10月授粉均可保证植株有较高的坐果率;筛选的青冠品种能良好地适应桂南地区环境种植,产果量达194355个/hm^2,中大果率达到72.8%,甜甙V含量为0.18%,比同品种在桂北种植高出50%;显示出桂南地区也是罗汉果的适宜栽培区。  相似文献   

16.
罗汉果鲜花粉培养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罗汉果鲜花粉的适宜培养条件。【方法】以不同浓度的蔗糖和硼酸复配液,在不同pH值和温度条件下,对罗汉果鲜花粉进行不同时间的组织培养,测定萌发率。【结果】罗汉果鲜花粉的适宜培养基为:蔗糖15%+硼酸200mg/L,pH6.5。该培养基培养的鲜花粉在常温27~32℃下萌发率达77.6%,适合当天授粉使用;在冰壶或冰箱5~8℃下冷藏15d,萌发率仍有52.8%,适用于应对花期不遇和异地调粉。【结论】罗汉果花粉萌发率随培养时间的增加而下降,相对低温可使萌发率的下降显著减慢;硼酸可以促进罗汉果花粉的萌发与花粉管伸长,提高花粉的萌发率;罗汉果鲜花粉不宜在碱性环境中培养。  相似文献   

17.
桂林市罗汉果种植农业气候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罗汉果主产地桂林市永福县龙江乡、临桂县茶洞乡农业气象条件为标准,通过分析罗汉果各个生长期的农业气候条件,利用GIS系统和已有站点的气象资料,对桂林市罗汉果种植区进行农业气候区划,为扩大罗汉果种植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罗汉果适宜栽培于海拔200~600m的向阳山地,喜潮湿气候,怕渍水,在山坡地中间地带种植品质最好;利用数学统计模型,考虑地形分布情况,实现了桂林市基本气候资料细网格内插,农业气候区划精细到200m×200m;划分出桂林市最适合、适合、不适合种植罗汉果的区域,与实际种植情况相吻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罗汉果与生姜间作对生姜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为罗汉果间作生姜种植提供参考。【方法】2011年进行大田实验,设3个处理,分别为罗汉果棚式栽培间作生姜(P)、罗汉果立式栽培间作生姜(L)、裸地栽培生姜(CK),比较不同栽培方式对生姜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罗汉果棚式栽培间作生姜条件下,生姜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在生长前期略高于CK, 生长后期低于CK, 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和蒸腾速率均低于CK,产量与CK差异不大。在罗汉果立式栽培间作生姜条件下,生姜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在生长前期高于CK, 生长后期略低于CK, 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低于CK,产量比CK增加68.1%。【结论】罗汉果—生姜间作可以改变生姜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影响生姜产量,减少投入,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综述了罗汉果的生境、地理分布、主栽品种、繁殖技术、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资源开发利用方面的研究成果。指出目前罗汉果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挖掘良种资源,扩大罗汉果栽培面积;加强罗汉果抗病植株的筛选和罗汉果病害研究,培育抗病虫品种;运用多倍体育种技术开发甜苷含量和整果利用率高的多倍体无籽罗汉果新品种等建议。  相似文献   

20.
设置5个梯度硅肥量作基肥,探讨硅肥对罗汉果叶片光合特性和果实品质的影响,为黔东地区罗汉果优质高产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随着硅肥量的增加,罗汉果的光合色素(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净光合速率、果实大小(纵径和横径)、果实干重、罗汉果皂苷V含量均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施硅肥能极显著提高罗汉果在上午11时和下午13时的净光合速率,提高罗汉果光能利用率;施用硅肥能显著提高罗汉果单果干重和罗汉果皂苷V的含量。硅肥量在150 g/株时效果最佳,罗汉果单果干重和罗汉果皂苷V的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10.6%和16.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