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种子播前处理具有打破种子休眠、降低病虫害和促进作物生长的作用,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环节。等离子体活化水(PAW)种子处理作为一种新兴的物理种子处理技术,因绿色环保、操作简单和批量均匀处理等优点而受到广泛关注。PAW富含各类活性粒子,具有优异的生物活性,能够促进种子萌发、减少种子表面病菌,应用前景广阔。本文在阐述了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技术原理的基础上,综述了液相等离子体放电机理、PAW生产系统及存储方式,并探讨了PAW在促萌发和表面消毒的机理,总结了 PAW 在农业生产中的优势和局限,旨在为PAW种子处理的应用和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冷等离子体技术装备在作物种子改良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冷等离子体技术对农作物种子进行激活改性而提高品质、产量和抗逆性等特性,描述了等离子体种子处理设备的技术关键,探讨了冷等离子体技术装备的结构与研制。通过大量室内研究和田间试验,研究开发出一系列冷等离子体种子处理实用技术,分析了冷等离子体种子处理产生的生物效应,初步探讨了冷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技术的机理及技术推广。结果表明:冷等离子体种子激活改性在提高种子活力、促进作物生长的同时,作物产量和品质得到了明显改善,在农业应用方面具有较大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低温等离子体在农业中的应用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等离子体活性水是经过等离子处理过的水,它的酸碱性、氧化还原电位、电导率等参数与普通的水有很大不同。在大量查阅文献的基础上,该文综述了国内外等离子体活性水应用于农业的研究进展,如用于促进种子萌发、植物生长以及果蔬保鲜等。同时介绍了等离子体活性水生成装置,等离子体活性水的主要化学成分及产生的化学反应,以及等离子体活性水具有“活性”作用的机理研究。   相似文献   

4.
现代物理种业工程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健康是优质种子的重要标志,是保证增产的根本内因。传统种子播前处理容易造成土壤的污染和环境的破坏,具有很大的弊端和局限性,在实际农业生产上的开发与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在这种情形下,物理技术开始在种子处理方法上得到研究与应用。为此,介绍了现代物理种业工程技术及冷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阐述了冷等离子体种子播前处理技术取得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并提出了一种基于冷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技术的作物育种新方法,将冷等离子技术真正应用于种子的播前处理;最后,总结了该项技术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合理化建议,旨在为现代物理种业工程技术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浅析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农业生产中,各类作物种子在播种前通常有一个对种子的选择和处理过程,选种和种子处理对其发芽、生长、产量以及果实的营养成分有直接影响。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技术是在农作物播种前利用等离子体发生设备对种子进行处理,使  相似文献   

6.
冷等离子体处理对紫花苜蓿种子萌发及田间长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冷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技术对苜蓿种子进行非电离幅射处理,研究该技术对于苜蓿种子萌发和田间长势的影响。利用不同剂量的冷等离子体处理苜蓿种子,经过室内发芽试验和田间种植试验,调查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越冬、返青、株高、分枝数、结荚数等,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经不同剂量冷等离子体处理后,种子发芽指标和田间长势均有明显变化。冷等离子体处理后放置4 d、20 d进行室内发芽试验,当供电功率为20 W时苜蓿种子的各项发芽指标均大幅提高,并且具有一致的规律性,处理后放置4 d各项发芽指标均显著高于放置20 d,说明放置时间影响冷等离子体处理效果,随放置时间增加苜蓿种子发芽优势下降。与对照相比,处理后苜蓿种子田间种植越冬性普遍增强,返青期提前,其中供电功率160 W的田间苜蓿株高、分枝数、结荚数提高幅度最大。说明该技术对苜蓿种子室内发芽和田间生长均具有重要影响,在生产上具有使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一、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技术简介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技术是一项物理农业技术,在农作物播种前用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机对种子进行处理使农作物增产,通过等离子体发出的各种能量作用于种子,激发种子的潜能、提高种子的活力、增强种子的健壮度,使种子及作物后续生长的内在潜力得到提升。经过等离子体处理后的种子发芽势、发芽率明显提高,田间出苗整齐、长势旺盛、根系发达,具有抗旱、  相似文献   

8.
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技术的试验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技术是一项农业新技术.以玉米和水稻为例,验证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技术的实际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水稻和玉米种子经过处理后,最高增产分别达到106.0 kg/667m2、125.0 kg/667m2,且作物长势旺盛,基本不发生病虫害,减少了农药支出,有利于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
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技术是一项农业新技术。以玉米和水稻为例,验证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技术的实际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水稻和玉米种子经过处理后,最高增产分别达到106.0kg/667m^2、125.0kg/667m^2,且作物长势旺盛,基本不发生病虫害,减少了农药支出,有利于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享十会效益,  相似文献   

10.
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技术是一项农业增产新技术,这项技术的物理作用是:让种子在机器中接受等离子体照射和交变电感的作用,激发种子的潜能,提高种子的活力,增强种子的健壮度,使经过处理的种子发芽势、发芽率提高,出苗整齐,苗期提前,根系发达,长势旺盛,植株强壮,叶面积增大,叶绿素含量增加,光合作用增强,耐旱、耐低温、抗病虫害能力提高,促进早熟和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11.
在新型农业生产模式下,采摘机器人成为智能农业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非结构环境下,视觉伺服控制以获得作业环境信息量大、鲁棒性强等优势成为采摘机器人的关键技术。结合3种经典视觉伺服控制方法的研究进展和原理,对比总结了各种控制方法的优缺点和研究重点,并就其中一些关键问题分析了解决方法,同时提出对采摘机器人适应性强的视觉伺服控制技术,并对技术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再生水及重金属Pb/Cd对种子萌发和成苗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比较再生水及重金属铅(Pb)、镉(Cd)对作物种子萌发和成苗的影响,通过水培模拟实验,研究再生水,Pb、Cd单一和复合处理对小麦种子萌发和成苗的影响。结果表明,再生水对小麦种子萌发和根系生长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低浓度Pb和Cd可促进种子萌发和根系生长,而中、高浓度表现出抑制作用。根伸长抑制率与重金属浓度呈正相关,以复合处理最为明显。可以根伸长抑制率作为重金属Cd、Pb污染程度的评价指标。重金属复合污染对根伸长的生态毒性效应增强,可能因为重金属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3.
智慧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智能农机是智慧农业的重要支撑,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农机装备的智能化水平,是提高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的重要手段。目前天津市基层农机化技术推广体系人才匮乏、农机作业标准化程度低、尚未形成完善的智能机械化技术模式和机具配置方案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智能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应用。通过分析天津市智能机械化技术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大力推广此项技术的举措,对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减轻农民劳动强度、减少人力费用支出、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等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我国玉米品种以杂交种为主,去雄作为杂交玉米制种生产的重要环节,目前主要依靠人工作业,去雄装备依赖进口。随着种业市场的对外开放和农村土地流转的推进,面对国外种子公司的激烈竞争、农村劳动力的减少及生产成本的增加,去雄机械短缺已严重制约了玉米种业的发展。机械化去雄具有机动性强、生产效率高和作业成本低等特点,是制种玉米去雄作业的必然发展趋势。为此,针对国内外制种玉米去雄技术及装备进行了综述,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为实现冬瓜种子品种的快速无损检测,利用高光谱成像技术采集了广东黑皮、一串铃和韩育粉皮3个品种冬瓜种子的光谱图像信息。采用标准归一化(SNV)、多元散射校正(MSC)、中值滤波(MF)等方法进行预处理,利用连续投影法(SPA)、回归系数法(RC)和竞争性自适应算法(CARS)提取特征波长,建立了粒子群优化BP神经网络判别模型,预测集的决定系数与均方根误差分别为R2=0.930、RMSEP=0.047,准确率高达96.30%。研究表明,高光谱技术结合粒子群优化BP神经网络可以实现对冬瓜种子品种快速无损鉴别。   相似文献   

16.
冷等离子体处理对大葱种子发芽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冷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技术对大葱种子进行小于20 s非电离幅射处理,研究该技术对于大葱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经不同功率冷等离子体处理后,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有明显变化.冷等离子体处理后放置20 d进行发芽试验,当处理功率为240 W时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提高最大,分别比对照提高10.6%和5.2%.冷等离子体处理后放置20 d和放置4d进行发芽试验,大葱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都比对照有明显改变,并且具有一致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17.
王博  尚小龙 《农业工程》2022,12(4):28-31
为提高苔麸全程机械化生产水平,依据苔麸作物特性、种植条件,综合分析了苔麸全程机械化装备研究进展,梳理装备基本技术条件和推广情况。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苔麸主产区相关国家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设备使用情况、工业基础人才条件,提出通过加大“机艺”融合、借助援外农业合作机制、推进苔麸装备技术援助项目落地的基本思路,对推进“农业走出去”的政策制定和实践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光谱及成像技术在种子活力检验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子是农业生产的重要资源,种子活力与作物发芽生长关系密切。传统的种子活力检测方式存在耗时长、花费大、对操作人员的技术要求高等缺点,难以实现自动化、大规模的检测。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逐步提高,实现高效快速无损的种子活力检验无疑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本文分别论述了近红外、高光谱成像、拉曼光谱以及X射线在种子活力无损检测中的研究现状与进展。在数据处理层面,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仍然是应用最广的光谱数据线性建模方式,同时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等新技术也被用于光谱数据建模。在试验设计方面,区分有活力与失活种子的二分类模式仍然是研究主流,分类阈值的选取与结果密切相关。利用定量模型对活力高低的预测效果不佳,对种子活力变化这一缓慢过程的认识有待深入。对于某些作物种子,能够对与其发芽能力关系密切的特征波段进行提取。在仪器设备方面,缺乏专门用于种子光谱采集装置的设计研究。光谱及成像技术在种子活力检测方面具有成本低、快速和无损的特点,有助于农业生产中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精密播种技术是农业机械化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规模化种植实现节本增效的重要手段。对种子的运动行为的精准调控,是精密播种技术的核心,也是改善单粒精播质量的关键。从播种机种子运动各环节角度,在充种清种、导种输种、投种落地三个阶段的种子运动调控以及后续触土部件对种子位置的影响等方面,综述单粒精播机械中种子运动调控方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进展。从排种器、导种输种装置、种子落地时的弹跳滚动、后续触土部件等方面指出精密播种过程中存在的应着重解决的技术问题,并针对以上技术问题结合我国的生产现状对今后精密播种机种子运动调控方法发展趋势作展望,指出了精密排种技术、导种输种技术、种子落地防弹跳技术、覆土镇压技术的具体发展建议,为精密播种技术研究及装备创新设计和应用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