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大豆振兴背景下,大豆成为吉林省农业结构调整的关键作物。本文利用1985—2019年吉林省大豆相关数据,通过建立Nerlove模型对大豆供给反应进行分析,得出吉林省大豆短期供给价格弹性为0.23,而长期供给价格弹性为0.39,表明大豆供给对价格反应较为迟缓,缺乏弹性。测得预期价格调整系数为0.72,调整时滞为1.39,表明大豆种植户在调整种植面积行为上的滞后期约为1年。通过对吉林省大豆供给反应影响因素分析发现滞后一期的大豆播种面积、大豆市场价格、大豆与玉米单位面积收益比和大豆相关政策都对当期大豆播种面积有显著影响。基于此本文剖析了各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提出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米豆轮作制度和大豆生产者补贴政策,稳定价格、改善大豆与玉米的比价关系,提高大豆种植收益等建议,以鼓励吉林省农户大豆种植积极性,保障大豆良性供给。  相似文献   

2.
我国大豆机械化生产关键技术与装备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豆是我国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大豆机械化生产水平关乎我国大豆业未来发展趋势。在分析我国大豆种植情况、大豆机械化生产情况及技术装备应用的基础上,重点介绍我国北方、黄淮海及南方大豆产区在大豆耕整地、播种、收获等主要生产环节机械化发展动态、技术特点及机具装备,分析我国大豆主产区在大豆机械化生产过程中面临的技术问题。针对北方大豆产区依赖进口机具、黄淮海大豆产区机收效果不理想、南方产区机械化生产水平低等现状和问题,提出加大国产大型农机具研发、完善黄淮海地区技术规程和优化种收机具性能、农机农艺结合缓解南方大豆机收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赵贵兴 《农业工程》2012,2(11):26-29
大豆是优良的植物蛋白质食品,既含有丰富的植物蛋白和植物脂肪,又富含其他产品无法比拟的、对人体有益的生理活性物质,如大豆低聚糖、大豆异黄酮、大豆磷脂、大豆多肽、大豆皂苷、大豆膳食纤维和天然维生素E等,对人们的强身健体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该文介绍了高新技术在豆乳杀菌工艺、大豆食品安全检测和大豆精深加工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陈述 《河北农机》2024,(5):112-114
大豆是我国植物油脂及蛋白质的重要来源,随着我国人民收入的增加,生活消费结构转变,大豆需求量不断增加,大豆产需缺口越来越大。萧县土壤肥沃、温湿适宜,是皖北地区和黄淮海区域的重要粮食产区,具有大豆生产传统。玉米——大豆复合种植在萧县的推广,对于补足我国大豆产量缺口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针对萧县玉米——大豆复合种植现状,剖析玉米-大豆复合种植中存在问题,阐述了玉米——大豆复合种植品种、合理密植、配方施肥与种肥同播、病虫草绿色防控等技术措施在玉米——大豆复合种植中的运用。为规范萧县玉米——大豆复合种植,指导农业生产,维持玉米产量,扩大大豆种植面积,提高大豆产量、品质,提高农业生产经济效益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大豆机械收获损失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大豆收获是大豆生产过程中一个关键环节,采用适当的收获机械适时完成大豆收获作业是大豆丰产丰收的重要保障。大豆机收损失一直是大豆机械化收获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国内外针对损失问题进行了多年的研究,损失率也在不断的降低,但仍不能满足需求。为此,从减少大豆机收损失出发,对大豆割台、输送装置、脱粒清选装置等关键部件的研究现状以及大豆收获方式、机理研究方法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大豆收获机械今后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6.
1.大豆、玉米间作这种间作形式,虽然能增加粮食总产量,但是影响大豆产量,降低大豆品质。大豆、玉米间作时,大豆行数越少,减产越重。减产的主要原因是玉米植株高大遮  相似文献   

7.
《农业机械》2013,(9):32
近期,巴西大豆研究所成功开发出拥有自主技术的新的转基因大豆,并且在大豆生物治虫、固氮增肥、防治大豆黄锈病、大豆直播等领域不断取得新的科研成果。不过业内人士表示,虽然第2代转基因大豆已经获得巴西生物技术委员会的批准,但要进入商业化生产,需要得到包括中国在内的大豆主要进口国认可。在没有市场出路的情况下,巴西农民不愿冒险引种。  相似文献   

8.
大豆除草技术的发展,为减少大豆的草害,提高大豆田的产量和质量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调研和查阅相关资料,总结提出了大豆除草的几种方法:大豆化学除草剂技术、大豆人工除草技术和大豆机械除草技术。提出了大豆除草技术存在问题,分析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并且从政策上助力智能化大豆除草机发展、化学污染减量化和培养大豆除草技术相关的技术型和管理人才等方面提出合理化建议。未来除草技术的趋势更趋向于智能除草机器人技术,机械化与智能化的有机结合,会更加促进农业大豆除草现代化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黄淮海地区两种大豆脱出物物理特性测定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收获时,脱出物主要包括大豆籽粒、短茎秆、荚壳及轻质杂余等,其物理特性与大豆机械化收获密切相关,直接影响收获机的清选效果。为实现大豆脱出混合物的有效筛分、提高清选装置工作性能,分别对黄淮海地区濉科20和中黄13大豆脱出物的含水率、密度、百粒质量、静摩擦因数和恢复系数进行试验测定与分析,得到大豆脱出物的基础物理特性参数。研究表明:两品种大豆脱出物物理特性存在一定差异,但总体差异不大。研究结果可为深入研究大豆脱出物的筛分机理和完善大豆收获机清选数值模拟参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介绍辽宁省大豆种植的面积与产量、气候条件、主要种植区域等基本情况,指出目前辽宁大豆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辽宁大豆加工业的发展现状和大豆消费情况,对今后5~10a辽宁大豆生产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预测。  相似文献   

11.
大豆新品种皖宿1019是宿州市农业科学院2009年以郑9805为母本、周02005为父本进行杂交,采用改良系谱法选育而成。该品种2018年、2019年参加安徽省夏大豆区域试验,2年平均产量2574.5kg/hm2,比对照中黄13增产5.78%。2020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2892.9kg/hm2,比对照中黄13增产8.8%。适宜于安徽淮北地区中等以上肥力地块种植。2021年通过安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2](编号:皖审豆20210013)。  相似文献   

12.
灌溉对不同耐旱型大豆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间条件下,在半干旱地区,通过对不同耐旱型大豆品种进行灌溉,探讨品种和灌溉对大豆生理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溉提高了同一品种的LAI、株高、地上部生物产量、叶绿素含量,但却降低了根冠比值。同一处理,各时期地上部生物量表现为:R6R4R2,根冠比值表现为:R2R4R6。灌溉与品种均显著影响大豆产量的形成,且灌溉效应大于品种效应。灌溉提高了同一大豆品种的产量,但辽豆21产量提高的更多。同一灌溉条件下,辽豆14产量优于辽豆21。灌溉提高了大豆植株的株高、主茎节数、节间长度。同一灌溉条件下,辽豆14的株高、主茎节数高于辽豆21,但节间长度却低于辽豆21。  相似文献   

13.
花荚期涝渍胁迫对大豆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汛期易涝易渍情况下大豆种植的排水管理措施,通过测坑试验研究了大豆花荚期涝渍对其生理特征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涝渍胁迫引起大豆单株实荚数、百粒质量的减少和减产。大豆相对产量和涝渍综合累积水深SFEW_(30)显著负相关(R=0.948 9),随着涝渍时间的延长,减产幅度增大。在供试土壤为砂姜黑土情况下,为保证大豆正常生长发育并高产,花荚期涝渍时必须将农田地下水位在5 d内降至地面以下30 cm。  相似文献   

14.
为检验复合型大豆生长营养调理剂在大豆生产上的应用效果,特进行田间试验,考察其对大豆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型大豆生长营养调理剂可不同程度地增加大豆的株高、茎粗、根体积及产量,效果显著,值得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孙宇丹 《农业工程》2020,10(1):92-94
近年来,内蒙古赤峰地区大力发展鲜食大豆种植产业。考虑到赤峰地区气候条件现状和为了确保当地鲜食大豆产量,该文对11个鲜食大豆品种在赤峰地区适应性进行评价,进而探究鲜食大豆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针对中国近年来重点发展的创新型区域收入保险缺少第三方实时客观产量数据的问题,引入了卫星遥感估产技术,探讨其应用模式和适用性。以山东省嘉祥县大豆区域收入保险为例,基于哨兵2号卫星遥感数据提取大豆种植地块,计算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作物生理参数,结合气象卫星遥感数据与实地抽样测产数据,建立了多参数线性回归模型估算大豆产量。研究结果显示,卫星遥感获取的研究区大豆种植面积为124 km2,与当地农业局上报的127 km2相差3 km2;采用实测地块验证,种植分布地块遥感识别精度达90%;产量估算结果显示,2018年8月23日大豆结荚期的NDVI和9月7日大豆鼓粒期的NDVI对大豆单产的解释度最佳,多参数回归模型计算全区平均产量为244,500 kg/km2,与常年299,800 kg/km2相比,体现了受灾严重的农情;产量估算数据与实测数据之间的回归系数达0.92,可满足应用需求。结果表明,基于哨兵2号卫星遥感数据能够准确识别研究区大豆种植分布,并能在大豆收获后最快一周完成产量估算,指导保险公司的理赔工作。  相似文献   

17.
为评估农业机械作业对大豆产量的影响,本文开展不同机型、不同压实次数的拖拉机压实试验,获取不同压实环境中的土壤物理性质和大豆产量数据,分别从影响大豆产量的机械因素、土壤因素和复合因素出发,使用多元线性回归(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MLR)、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 RF)、自适应增强模型(Adaptive boosting, AdaBoost)、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ANN)4种机器学习算法建立大豆产量影响预测模型,对模型性能及模型特征重要性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机械作业与大豆产量间关系复杂,集成学习算法(AdaBoost和RF)所建立的模型具有更好的拟合效果,模型决定系数更高;利用复合因素对大豆产量建立的模型拟合度最高,其次为机械因素和土壤因素,其中基于AdaBoost的复合因素对大豆产量影响模型其拟合程度最优,其R2为0.92,MAE为1.33%,RMSE为1.86%;机械因素、土壤因素都会影响大豆产量,其中机械压实次数以及表层和亚表层的土壤坚实度为影响大豆产量的重...  相似文献   

18.
为在田间管理中对作物产量进行估测,通过两年大田试验收集了大豆生殖生长期的高光谱数据及产量数据,基于各生育期一阶微分光谱反射率计算了7个光谱指数:比值指数(Ratio index,RI)、差值指数(Difference index,DI)、归一化光谱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土壤调整光谱指数(Soil-adjusted iegetation index,SAVI)、三角光谱指数(Triangular vegetation index,TVI)、改进红边归一光谱指数(Modified normalized difference index,mNDI)和改进红边比值光谱指数(Modified simple ratio,mSR),使用相关矩阵法将光谱指数与大豆产量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并提取最佳波长组合,随后将计算结果作为与大豆产量相关的最佳光谱指数,最后将各生育期筛选出的与大豆产量相关系数最高的5个光谱指数作为模型输入变量,利用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和反向神经网络(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BPNN)构建大豆产量估算模型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各生育期(全花期(R2)、全荚期(R4)和鼓粒期(R6))计算的光谱指数与产量的相关系数均高于0.6,相关性较好,其中全荚期的光谱指数FDmSR与大豆产量的相关系数最高,达到0.717;大豆产量最优估算模型的方法是输入变量为全荚期构建的一阶微分光谱指数和RF组合的建模方法,模型验证集R2为0.85,RMSE和MRE分别为272.80kg/hm2和5.12%。本研究成果可为基于高光谱遥感技术的作物产量估测提供理论依据和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19.
转基因大豆相较于传统大豆在产量、抗逆性、经济效益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已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所接受。概述转基因大豆的遗传转化方法和转人大豆的外源基因类型,并对转基因大豆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