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减少损失 (一)减少割台损失 在大豆收获中,割台损失一般占总损失的75%以上.减少割台损失应从减少漏割、掉枝和炸荚3方面入手. 1、减少漏割.现行垄距一般为65~70cm,以3088型联合收割机为例,割台割幅为2.7m,每幅正好收割4垄,机手在操作时,割幅不超过割台割幅时,漏割的主要原因是割茬高度调整不当.  相似文献   

2.
一、减少损失(一)减少割台损失在大豆收获中,割台损失一般占总损失的75%以上。减少割台损失应从减少漏割、掉枝和炸荚3方面入手。1、减少漏割。现行垄距一般为65N70cm.以3088型联合收割机为例,割台割幅为2.7m,每幅正好收割4垄,机手在操作时,割幅不超过割台割幅时,漏割的主要原因是割茬高度调整不当。一是割茬过低。易出现割台前集堆;二是割茬过高,易留“马耳茬”和切割底荚。大豆最低结荚高度一般为6-8cm。  相似文献   

3.
怎样用小麦联合收割机收获大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龙旺 《北京农业》2012,(22):39-40
<正>1合理调整减少损失控制割台损失在大豆收获中,割台损失一般占总损失的80%以上。控制割台损失应从减少漏割、掉枝和炸荚3方面人手。①减少漏割。现行垄距一般为65~70厘米,以1076型联合收割机为例,218大豆挠性割台割幅为5.4米,每幅正好收割8垄,所以漏割的主要原因是割茬高度调整不当。割茬过低,易出现割台前集堆;割茬过高,易留"马耳茬"和  相似文献   

4.
一、合理调整 1.控制割台损失 在大豆收获中,割台损失占总损失的80%以上.控制割台损失应从减少漏割、掉枝和炸荚三方面入手. ①减少漏割现行垄距一般为65-70厘米,以1076型联合收割机为例,218大豆挠性割台割幅为5.4米,每幅正好收割8垄,漏割的原因是割茬高度调整不当.割茬过低,易出现割台前集堆;割茬过高,易留"马耳茬"和切割底荚.大豆最低结荚高度为6-8厘米.割茬控制在4-6厘米内,就不会出现"马耳茬".调整割台底部拖板以减少集堆现象.  相似文献   

5.
2002年5月~9月在内蒙古西辽河平原水浇地条件下进行了不同刈割方式下5种禾本科牧草的草产量及营养品质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鲜草草产量健宝、苏波丹二次刈割高于一次刈割,甜格雷兹、润宝、大力士一次刈割高于二次刈割;各品种干草草产量均以一次刈割高于二次刈割;受粗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粗蛋白质产量健宝、苏波丹、大力士二次刈割高于一次刈割,甜格雷兹、润宝、一次刈割高于二次刈割,综合产量及品质认为,健宝、苏波丹以二次刈割青饲喂利用为宜,甜格雷兹、润宝以一次刈割青贮利用较佳。  相似文献   

6.
采用40%、50%、60%割面负荷率和天天割、隔天割的采脂方法,对不同密度的12、17和22年生马尾松林分进行采脂试验,结果表明,采割间隔期越短,割沟越长,越有利于松脂分泌;天天割的单位面积产脂量是隔天割的1.28倍,60%割面负荷率的平均单株单刀产脂量是40%、50%割面负荷率的1.19和1.07倍;中龄林采取40%割面负荷率和隔天割,近成熟林采取50%割面负荷率和隔天割的采脂方法,不但可获得较好经营效益,而且可延长采脂经营年限。  相似文献   

7.
《北京农业》2010,(9):32-33
1合理调整减少损失 1.1控制割台损失 减少漏割现行垄距一般为65—70厘米,以1076型联合收割机为例,218大豆挠性割台割幅为5.4米,每幅正好收割8垄,所以漏割的主要原因是割茬高度调整不当。割茬过低,易出现割台前集堆;割茬过高,易留“马耳茬”和切割底荚。  相似文献   

8.
一、环割促花 在翌年9月中旬,用环割器对直立旺枝环割,刀片间距0.3厘米.割口首尾交接处留0.3厘米不割,作为养分运输通道,既可促花,又可防止因环割不当引起大量的落叶.  相似文献   

9.
一、合理调整减少损失 1、控制割台损失.在大豆收获中,割台损失一般占总损失的80%以上.控制割台损失应从减少漏割、掉枝和炸荚三方面入手. (1)减少漏割.现行垄距一般为65~70厘米,以1076型联合收割机为例,218大豆挠性割台割幅为5.4米,每幅正好收割8垄,所以漏割的主要原因是割茬高度调整不当.割茬过低,易出现割台前集堆;割茬过高,易留"马耳茬"和切割底荚.大豆最低结荚高度一般为6~8厘米.因此割茬控制在4~6厘米内,就不会出现"马耳茬".但有时易出现集堆现象,这时可将割台的底部拖板进行调整以减少集堆现象.  相似文献   

10.
刘洪斌 《吉林农业》2010,(11):233-234
锯割技术是钳工工艺学的一项基本操作技术,而手工锯割在钳工工作中尤为重要。在一般情况下,手工锯割约占制件总工作量的10-20%。作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实践,总结出精确锯割的操作方法,对影响锯割精度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使锯割精度大幅提高。文章论述的关于精确锯割的操作方法和提高锯割精度所采取的措施对钳工锯割工艺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1合理调整减少损失1.1控制割台损失减少漏割现行垄距一般为65~70厘米,以1076型联合收割机为例,218大豆挠性割台割幅为5.4米,每幅正好收割8垄,所以漏割的主要原因是割茬高度调整不当。割茬过低,易出现割台前集堆;割茬过高,易留"马耳茬"和切割底荚。大豆最低结荚高度一般为6~8厘米。因此割茬控制在4~6厘米内,就不会出现"马耳茬"。  相似文献   

12.
原机割台在平坦地块收割效果较好,但在地势不平或坡地收割时,效果不够理想,常发生漏割现象.为了改进割台使用性能,在参考200系列挠性割台先进设计基础上,将原机割台改装为挠性割台.改装后的割台能在较复杂的条件下进行收割,尤其是收割大豆,作业效果大为改进.改装部位主要是割台台体底部和割刀传动机构,改装所用的零部件与200系列挠性割台的基本相同(零部件市场有售).具体改装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13.
意大利黑麦草不同刈割次数,地上部分茎叶保持相似的日增长量,但随着刈割次数的增多,对根量和蘖数的增长不利,导致刈割鲜草累计数的下降。为此,以提高鲜草产量为目标的黑麦草栽培,原则上以刈割4~5次为宜。在市郊秋播较早条件下(9月上中旬),可在越冬前刈割一次,春后刈割3~4次,严加控制越冬期的刈割。增加刈割次数虽可提高鲜草营养成分,但由于刈割鲜草量的显著减少,往往得不偿失。  相似文献   

14.
【目的】本文研究了品种和割龄对橡胶树叶片氮含量高光谱估算的影响。【方法】基于不同品种和割龄类型的橡胶树叶片样本,采用Savitzky-Golay(SG)平滑方法和偏最小二乘法(PLS)构建了橡胶树叶片氮素含量高光谱估算模型。【结果】不同品种和割龄组合下模型的预测精度从优到劣依次为:既分品种又分割龄,只分割龄不分品种,只分品种不分割龄,不分品种和割龄。【结论】品种和割龄均会影响模型精度,尤其是割龄,不同的割龄分类方法预测结果差异较大,且割龄划分并非越细越好,将橡胶树割龄分为未开割、小于10割龄和10割龄以上3种类型时预测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5.
一台谷物联合收获机在工作时割台振动强烈,强烈的割台振动导致收获割损和机械疲劳失效。强烈的割台振动主要由割台结构的固有频率和固有振型决定,当结构的固有频率和激励频率相近时,就会引起结构的共振。基于ANSYS有限元软件对割台进行模态及谐响应分析,计算割台的前8阶固有频率和振型。结果表明,割台的第1、第2阶模态接近于收获机发动机的主轴转速和收获机的二次清选转速。来自路面不平度的激励载荷在车速为20~40 km/h时所产生的激励频率为17.36~34.72 Hz,接近割台框架的前2阶固有频率,会引起割台的共振。同时考虑到割刀对割台的作用力和振型分析,对割台进行谐响应分析,发现割刀的往复运动对割台局部的最大位移为0.418 9 mm,因此割刀的往复运动对割台的振动较小。综合模态和谐响应分析的结果,割台振动主要来自发动机和传动部件等简谐激励频率,和来自路面的不平衡激励。研究结果为联合收获机割台框架的设计与研究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6.
针对传统联合收获机调整割台高度实时性、准确性差的问题,提出1种基于模糊逻辑算法来控制割台高度的方法。通过研究割台角位移测试原理,建立割台高度测试模型。设计并实现基于割台高度模型的联合收获机割台高度模糊控制系统。对改装的星光至尊型试验样机进行割台高度自动控制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设计的模糊控制系统具有较好的实时性、准确性与稳定性,且能较为准确、实时地调整割台高度,使其达到设定范围。  相似文献   

17.
《现代农业》2004,(7):24
一、刈割草场牧草利用技术 刈割草场就是不放牧,直接刈割牧草进行饲喂牲畜的草场.其技术措施主要有以下五点. 1、适宜的刈割期.研究表明,禾本科牧草的最佳刈割期为孕穗期,豆科牧草的最佳刈割期为初花期.此时牧草纤维素含量较低,蛋白质含量高,刈割后根部营养充足,有利于牧草的再生.  相似文献   

18.
<正> 多年实践证明,茄秧割茬再生栽培是一项提高产量、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经济效益、调节茄子淡旺季的有效措施。这项技术简单易行,做法是: 1 割茬时期 茄秧割茬的最佳期是盛夏。通过割秧再生,把茄子的高产低价期向后推迟30~40天,当市场缺少茄子时,割秧再生茄子正好是高产高价期。 2 割秧方法 茄子割秧有在地上主干10厘米处的低茬割秧  相似文献   

19.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刈割时间、刈割次数和施肥量对热研4号王草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热研4号王草在海南夏季6~8月份60 d的生长期内,刈割时间间隔20 d、刈割3次的处理,第2次刈割的鲜草生物量最大,且不受施肥量的影响。但当施肥量为1 563 kg/hm~2时的牧草生物量最大,为41 340.10 kg/hm~2;刈割时间间隔30 d、刈割2次的处理,除施肥量为3 127 kg/hm~2的处理外,第1次刈割均比第2次刈割产量高,且差异显著。在相同施肥量下,就单次刈割生物量和总生物量而言,刈割时间间隔越长、刈割次数越低,鲜草生物量就越大,刈割时间为50 d和60 d之间鲜草生物量差异不显著,而与其他处理差异显著,不同的施肥条件下,在刈割时间间隔40 d时,施肥量为4 690 kg/hm~2比施肥量为1 563 kg/hm~2的产量显著增加。在刈割时间间隔50 d和60 d时,随着施肥量的增加,产量并无差异。  相似文献   

20.
调查热研7-33-97、PR107、RRIM6003个品种橡胶树的不同割龄胶园单位面积存株数情况,并对存株类型进行归类。结果发现,存株类型可归类为正常割株、风害停割株、寒害停割株、割线干涸及产量挖潜株(阳线停割株、阴线割株、整树割线干涸停割株)、林下株、缺株等类型。其中热研7—33—97的1、5、10割龄的单位面积有效割株率分别为96%、85%、71%;PR107的1、12、14、16、20、24割龄的单位面积有效割株率分别为96%、67%、70%、75%、66%、46%;RRIM600的16、20割龄的单位面积有效割株率分别为64%和48%。文中还对对有效割株和其它存株类型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