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红松不同嫁接方法成活率及生长势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同一生长季节对红松进行了髓心形成层贴接法和劈接法嫁接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采取髓心形成层贴接法嫁接平均成活率为62%,劈接法为88%。髓心形成层贴接法嫁接成活后接穗平均生长量为5.9 cm,劈接法为11.8 cm,较髓心形成层贴接法提高了100%。经方差分析,两种方法嫁接成活率及成活后接穗平均生长量差异均极显著,说明红松采取劈接法嫁接优于髓心形成层贴接法。  相似文献   

2.
通过研究野皂荚嫁接皂荚的不同嫁接方法、不同砧木粗度对嫁接苗成活率和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插皮接和劈接的成活率均达到82%以上,嫁接当年新梢停止生长后高长量达到2 m以上。但劈接法比较费时、费工,最佳的嫁接方法为插皮接。不同砧木粗度对嫁接成活率的影响不大,但砧木越粗接穗的生长量越大。因此,在野皂荚改嫁皂荚定株时,要尽可能保留地径较粗的野皂荚进行嫁接。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平榛硬枝嫁接技术,从砧木、嫁接方法、接穗处理等方面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平榛硬枝嫁接的时间为4月上中旬,砧木选用2~3年生实生苗,嫁接成活率高,成活后生长速度较快。不同的嫁接方法,成活率差异显著。劈接的成活率较高,可达到92.7%,切接和插皮接成活率低。不同接穗保湿方法对嫁接成活率有重要影响,蜡封成活率较高,包膜成活率较低。  相似文献   

4.
锥栗幼砧嫁接板栗技术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新鲜的板栗枝条和运用春季单芽嵌合枝接方法,可较好解决锥栗砧木直接嫁接板栗母树接穗不易成活的技术难题,经大批量苗木嫁接试验,其成活率在70%以上。经4年观察,成活株生长正常,未发现后期不亲和现象。  相似文献   

5.
木麻黄嫁接技术和种间嫁接亲和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木麻黄劈接和芽接2种嫁接方法对接穗成活率的影响,并研究了木麻黄属植物3个种的木麻黄种内和种间嫁接亲和力的差异。结果表明,切接法和劈接法的嫁接成活率分别为93.3%和75.6%,切接法的成活率显著高于劈接法,切接法更易操作且效率更高;木麻黄3个种的种内和种间嫁接的成活率没有显著差异,说明木麻黄属植物有较高的嫁接亲和力,这为建立木麻黄嫁接种子园提供了技术保证。  相似文献   

6.
以普通油茶作砧木和接穗进行大树嫁接换冠,研究不同嫁接条件对油茶接穗成活及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砧木年龄、嫁接时期、接穗保存时间对接穗成活有显著影响,断砧高度对接穗成活没有显著影响;砧木年龄、断砧高度、嫁接时期对接穗新梢长度有显著影响,接穗保存时间在接穗成活后对新梢长度没有显著影响。选择20 a砧木+25~50 cm断砧高度+6月上旬+采穗当天嫁接,最有利于提高油茶的嫁接成活率和新梢长度。  相似文献   

7.
我们于 1998年春季 ,从外地引进 16个品种的优良鲜食大枣接穗 ,利用金丝小枣苗作砧木 ,采取栽植当季嫁接的方法 ,经过精心的管理 ,嫁接成活率达 95 %以上 ,长势良好。现将其嫁接与管理技术总结如下。1 接穗及砧木的准备引入 16个优良鲜食枣品种的种穗 ,接穗是在上年秋冬季节采集 ,经蜡封处理后 ,贮藏在冷风库中。以金丝小枣苗作砧木 (地径 1cm) ,于 4月 2 0日进行定植建园。2 嫁接方法及注意问题2 .1 嫁接的时间与方法5月 2 3日进行嫁接 ,采用劈接法。具体的操作方法是 :将砧木在适当部位横剪断 ,用刀削平断口 ,用劈刀从中间劈入砧木 ,…  相似文献   

8.
以山杏1年生苗为砧木,唐汪大接杏1年生枝为接穗,进行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对唐汪大接杏嫁接技术进行优化试验。试验数据表明,影响唐汪大接杏嫁接成活率的因素有砧木规格、嫁接方法和接穗处理方式,均达到显著水平,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嫁接方法,采用劈接嫁接效果最好,成活率达到了82.56%;其次是接穗处理方式,选用带顶芽梢头接穗效果最好,成活率达到76.67;砧木规格影响比以上两因素影响小,选用≥0.7 cm的砧木效果最好,成活率达77.22%。采用带顶芽梢头接穗、规格≥0.7 cm的砧木劈接是唐汪大接杏最优嫁接技术组合。  相似文献   

9.
以澳洲坚果品种A16枝条为接穗,使用合接法进行嫁接,探索澳洲坚果砧木叶片对嫁接成活率及苗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砧木保留2片叶和保留全部叶片与砧木不留叶片之间的嫁接成活率达显著差异(P0.05),砧木保留2片叶嫁接成活率比相对保留全部叶片的要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嫁接砧木留叶能有效提升嫁接成活率,而适当减少砧木叶片不影响嫁接成活率。砧木叶片数量的增加或减少对接穗生长表现出有促进或抑制的作用,砧木叶片减少对接穗有促进分枝的作用趋势。  相似文献   

10.
油茶芽苗砧嫁接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材料与方法 油茶芽苗砧嫁接是采用油茶大粒种子。经贮藏消毒催芽处理后,待其出土即将展叶的幼苗作砧木,以当年生油茶优树枝条作接穗的一种劈接法。三年来,我们共嫁接二万多株,成活一万七千五百株,其中八三年嫁接三千株,成活二千株。八四年嫁接五千株,成活四千七百株,八五年嫁接一万三千株,成活一万○八百株。平均成活率达83.3%。平均一年生苗木高16cm。接穗除极少部分为本地优树提供外,绝大部分从岳阳、省林科所引进,经过运输和较长时间贮藏,在试验过程中,我们对不同嫁接部位、不同砧木时间、不同加罩方法,及用接穗的腋芽和顶芽嫁接等作了对比,初步得出了一些技术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中国林学(英文版)》2006,8(3):F0003-F0003
Goldcn camellia is a group of camellia with golden flowers discovered.30 years ago .Uptillnow.28 species and 5 varicties have been documented.Many highly similar species with yellow flowers are native to central and southern Guangxi Province with 24 species and 5 varieties,and adjacent areas in south central china.  相似文献   

12.
杜鹃红山茶     
《广东林业科技》2008,24(2):I0001-I0002
山茶花素有“木本花卉王后”之美誉。继金花茶之后,茶花王国里又添新秀杜鹃红山茶。杜鹃红山茶以其独特的叶形、花形以及四季开花的特点,成为山茶科中奇异特殊的原种,吸引着广大山茶花爱好者和育种专家的目光,为中国乃至世界山茶花育种事业的发展开拓了更广阔的发展前景。杜鹃红山茶是山茶科山茶属的常绿灌木或小乔木,  相似文献   

13.
对山茶花品种嫁接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油茶(Camellia oleifera)树桩作砧木,经过砧木树桩的采集、移植、嫁接和嫁接后管理等过程,能较快地培育出较大型、树姿美观的茶梅(Camellia sasanqua)观赏树.油茶砧木树桩来源广,嫁接成本较低,经济效益较好.  相似文献   

14.
油茶大砧高接换种杜鹃红山茶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文章通过对油茶大砧高接换种杜鹃红山茶的育苗栽培技术研究,总结出一套备砧、嫁接和接后管理等较为完善的高接换种技术.该技术能加速杜鹃红山荼良种繁育,提高苗木质量,可在生产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5.
研究结果表明:培育红花油茶、滇山茶苗时,采用胚根切根法及半年生小苗切根法可大幅度诱发侧根、提高小苗的移裁成活率及保存率,尤其是胚根切根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6.
山茶属红山茶组植物的RAPD分析及分类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山茶属29种红山茶组植物叶片为材料抽提DNA,利用筛选出的23种随机引物对其进行PCR扩增,将扩增出的谱带转化成0-1型数据,用UPGMA法进行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可以将山茶属红山茶组的29个种划分为4大类,第1类为光果红山茶亚组,第2类为毛蕊系,第3类为滇山茶系,第2类和第3类属于滇山茶亚组,短管红山茶单独聚为一类.其结果与张宏达分类系统基本一致.根据各种之间的相容关系系数的大小,发现红山茶组内有3组亲缘关系较为相近的种.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金花茶(Camellia chrysantha)与其他山茶属植物的杂交育种亲和性,培育出利用价值高的杂交金花茶新品种,开展金花茶与宛田红花油茶(C.polyodonta)、越南抱茎山茶(C.amplexicaulis)、广宁红花油茶(C.semiserrata)、普通油茶(C.oleifera)无性系岑软3、博白大果油茶(C.gigantocarpa)、黑牡丹茶花(Heimudan)等山茶属植物杂交育种试验,采用常规杂交育种方法,共设计18个杂交组合。结果表明:有10个杂交组合可以结实,不同杂交组合结实率存在一定差异,其中金花茶66号×宛田红花油茶1号(组合L5)结实率最高(63.64%),金花茶1号×宛田红花油茶2号(组合L6)结实指数最高(15.21)。杂交果的果形、单果鲜重、果高、果径、果皮厚、单果籽粒数、单果籽鲜重与母本无显著差异,与父本有显著差异。试验表明普通金花茶与宛田红花油茶具有较高的亲和性,与越南抱茎山茶亲和性不高,与广宁红花油茶、岑软3、黑牡丹具有一定的亲和性。  相似文献   

18.
我国茶花育种浅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我国茶花栽培的历史及其现状和国外茶花的发展,并对我国茶花育种的方向和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茶梅的繁殖及其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芽苗砧接法,嫩枝密闭扦插繁殖茶梅,茶梅树形优美,花期长,栽培容易,成型快,抗性强,病虫害人,可应用于园林绿化。  相似文献   

20.
“耐冬”山茶引种适应性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0年将山东青岛"耐冬"山茶引种至北京及天津地区。引种适应性调查表明:"耐冬"山茶在背风及夏天遮荫小气候条件下,发育基本正常,引种适应性为Ⅱ级,基本适应京津地区;冬季及早春的土壤干旱、冷风及日晒是决定"耐冬"山茶引种成功与否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