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1 毫秒
1.
书院是中国古代的重要教育组织形式,是古代文人集会讲学、修习钻研之所,在中国教育史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书院园林崇尚自然,取景于自然,追求朴素宁静的文人情调。徽州书院园林作为我国书院园林发展的一个缩影,承载了徽州地区的历史文脉,充分利用自然地貌,因地制宜,尤为追求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形成颇具地域色彩的文化景观。研究书院园林有利于文化资源的宣传和合理开发,是对本地文化的保护与继承。  相似文献   

2.
四川书院园林植物造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四川地区保存至今的书院园林的实地调研,归纳总结了其植物选择的特点,系统探讨了植物与书院建筑、书院水体、书院园路等造园要素的景观空间构成,并从与环境景观构成基底色、以花果色彩作为点缀色2个层面分析了植物的景观色彩构成。四川书院园林植物造景促成人与自然的互动,其设计理念中合理的内核和精辟的见解,值得深入研究借鉴。  相似文献   

3.
浅谈书院园林特色及文化内涵——以石鼓书院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书院园林的格调皆崇尚自然,取景于自然,不求雕饰和华丽,讲求宁静、清幽、雅淡。以石鼓书院为例,从石鼓书院的"显山、露水、见秀"的审美情趣和艺术境界入手,浅谈石鼓书院所体现的我国书院园林的环境特色及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4.
书院园林景观以园林建筑、山石、水体、植物、楹联等作为景观元素,以"情景交融"为造景思想,在景观营造中赋予景观文化内涵,形成了"景有尽而意无穷"的园林意境,对使用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有丰富的研究价值。江苏古代书院建设以中国传统文化和江苏自然环境为基础,借鉴江南私家园林造园艺术,形成了具有独特地域特征与深刻文化内涵的园林景观。从园林建筑、山水景观、植物景观、园林意境4个方面,对江苏古代书院的景观营造展开分析,总结和归纳江苏古代书院园林景观中独特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5.
书院是中国古代一种特殊的教育组织和学术研究机构,始见于唐代,明清时期大理地区的书院得到很大发展,而书院园林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种类之一,在少数民族地区又具有相应的民族特色。文章主要探讨明清时期云南大理书院园林的发展及特点。  相似文献   

6.
书院园林的植物景观综合儒、释、道3家文化主流的园林意向,并深受文人园林的影响,成为独具一格的植物景观。岳麓书院位于南岳尾峰岳麓山东面,是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其植物景观经历千年积淀,具有深厚的人文情怀和儒学雅思,配合书院整体自然端庄、朴素淡雅的格调,更将湖湘地域的超逸情怀和浪漫精神溶于园林景观中,值得后人学习与借鉴。  相似文献   

7.
浅谈书院园林的植物景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书院园林的植物景观综合儒、释、道3家文化主流的园林意向,并深受文人园林的影响,成为独具一格的植物景观。岳麓书院位于南岳尾峰岳麓山东面,是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其植物景观经历千年积淀,具有深厚的人文情怀和儒学雅思,配合书院整体自然端庄、朴素淡雅的格调,更将湖湘地域的超逸情怀和浪漫精神溶于园林景观中,值得后人学习与借鉴。  相似文献   

8.
如何将古典园林中的空间品质体现在当代园林空间中,如何对古典园林空间构成的研究具有更广泛的现实意义。在对古典园林空间研究进行论述后,针对苏州八大园林的滨水建筑进行了空间构形体量的研究和滨水建筑通透性与亲水性的关系研究。最后以苏园为例,阐述了园林中各种滨水建筑空间构形、通透性与亲水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人们对园林的要求逐渐从学习外来转向发扬传统特色。巴渝园林在中国传统园林中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与江南园林、北方园林等类型有着明显的差别。从阐述巴渝园林的特点出发,并以重庆园博园龙景书院的园林景观环境为实例对其进行具体分析,对现代巴渝园林的建设具有实践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张晓丹  孟庆瑞 《现代园艺》2023,(10):121-125+128
我国传统园林中的苏州传统园林是空间营造的集大成者,以空间句法理论为依据,开展以植物与不同造园要素构成的空间研究,揭示苏州传统园林空间排布特征的一般规律,对现代植物景观空间营造提供可借鉴之处。以3处苏州传统园林为研究对象,运用轴线分析法,在园林语境下分析园林空间结构的全局整合度和穿行度,以及各个空间结构的关系。筛选出12处典型空间作为样地,并对其比较归类,得到4类空间类型,分别是静态组合空间、焦点型空间、线式组合空间、线性动感空间,探讨这4种空间形式在现代植物景观空间的配置模式,为现代植物景观空间营造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网师园是江南园林中典型的宅院合一的园林,以结构划分紧凑和空间组织协调取胜于苏州众多园林作品,建筑与水域形成独特的宅院围合空间,是中国古典园林意境营造技巧的典范,同时也具有艺术欣赏与园林意境营造借鉴价值。从宅院布局、空间序列、植物群落等方面品读网师园,试图回答园林环境如何生成意境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2.
南京地区寺庙园林植物景观空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探讨了南京寺庙园林寺庙"丛林"和寺庙"园林"2种植物景观的空间类型,详细分析了植物与寺庙建筑、寺径、寺庙水体、山石等造园要素的景观空间构成,总结出寺庙园林造园艺术中植物景观与其空间构成方面所蕴含的一些基本理念和手法,给现代园林建设以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如何利用植物、铺地、地形、水景、园林建筑和小品等造景元素,依靠园林景观空间塑造的基本方法与手段,打破地下室顶板上方空间一马平川的单调的平板格局,塑造出园林有感空间,是现代居住小区景观营造的一个重要课题。文章以临桂丽泽佳园为例,指出在以植物造景为主的现代园林中,植物成为园林空间营造的最重要角色,并具体阐述其对园林有感空间的塑造成果。  相似文献   

14.
大学校园建设不仅仅是大楼、大树的展现,更要注重大学文化的塑造和建设,自然山水文化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园林也孕育于灿烂的中国自然山水文化中。现代大学校园建设中如何将自然山水文化融入到整个教书育人的空间中,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以安康学院新校区为例,从中国自然山水文化的形成,自然山水文化和古代书院及现代大学文化的关系,阐述了自然山水文化与大学校园建设的交融。  相似文献   

15.
本文首先分析了园林植物群落的空间特征,之后文章从园林植物群落与私密空间、半私密空间、半公共空间和公共空间之间营造的关系入手,对园林植物群落与私密度关系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于婷婷 《现代园艺》2014,(24):127-128
中国的园林艺术容纳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以追求意境美为核心。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宝贵遗产,无论是造园历史,还是造园艺术,都堪为是世界艺术经典,因此,而被誉为"世界园林之母"。中国古典园林是人造的空间艺术,在所创造的景观区域内,以地形为基础,以建筑和道路格局为骨架,按照园林设计思想,将山石、植物和水体相互交融,在人们的视线范围内形成相对于景观建筑的外部空间。当人们处于这样的园林空间内,就会在园林设计者空间观念的感染下感受到心境的放松。本论文针对空间观念与中国古典园林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7.
以颐和园乐寿堂院落为例,对清代皇家园林的造园艺术、庭院空间、植物配置艺术等进行研究,分析了该院落的植物品种、栽种位置、配植方法和文化内涵。结果表明:植物配置、露天陈设等构成的庭院空间与建筑的主题是相一致、相协调的,表现出传统建筑庭院和谐的空间观念与整体性,以期为颐和园保护规划中的历史景观修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无锡近代园林是中国园林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公花园作为我国第一个公园,研究其历史演变过程,对我国其他城市公园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通过对公花园的实地调研及大量相关文献资料的查阅,从公园历史脉络方面,对公花园的概况、历史沿革、空间形态演变、保护与发展4个方面进行梳理分析,为无锡公花园的保护和发展提供可借鉴的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19.
周叶舟  王超 《现代园艺》2024,(2):156-158
分析了文旅产业高速发展背景下园林文化保护与传承模式建设的意义,并探究了两者的关联性。剖析了当前文旅产业高速发展下,推动我国园林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必要性,以西汉酒泉胜迹景区为例,提出了促进园林文化保护与传承模式建设的策略,用于切实实现园林文化保护与文旅产业之间的交融互促,提升社会文化建设事业的发展质量与水平。  相似文献   

20.
园林中空间划分丰富,空间层次较多,而分隔空间的园林要素即构成园林边界,边界同时又具有联系各个空间的作用。文章以古典园林中的廊和水体为例,通过对廊和水体的景观边界形式的分析和探讨,总结园林景观边界地带或过渡区域特殊的营造手法,采用柔性化方法,利用景观边界将园林空间联系为一个整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