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鉴定引起大白鹅死亡的病原,对两只病死的大白鹅进行临床剖检与无菌采集肝脏和心脏进行细菌分离培养。试验通过临床剖检、分离培养、培养特性鉴定、生化试验和16S rRNA PCR等方法进行鉴定,用琼脂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和抑菌试验,用腹腔注射法进行动物回归试验。结果显示从两只病死鹅的肝和心中分别分离得到4株革兰氏阴性短杆菌(分别标记为BE-X-1、BE-X-2、BE-G-1、BE-G-2);其生化特性分解葡萄糖、蔗糖等产酸不产气,不分解乳糖;分离菌均在1400 bp处出现目的条带,16S r RNA基因序列与多杀性巴氏杆菌同源性最高;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对头孢曲松等药物敏感,对克林霉素等低敏甚至耐受;鸡唾液乳杆菌、猪小肠乳杆菌对分离菌有较好的抑菌效果;试验动物攻毒12~24 h内死亡。分离菌均为多杀性巴氏杆菌,对头孢曲松等药物高敏,具有致病性且致病性较强,试验为鹅巴氏杆菌病的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了确诊某猪场患病猪的病原菌,找到防控办法,对死亡猪肺脏、气管液进行细菌分离鉴定,经过生化试验、药敏试验、体外抑菌试验、动物试验等,得知:分离菌培养特性、生化反应特性与巴氏杆菌基本一致;分离菌高敏药物为头孢氨苄、头孢曲松等,低敏药物为青霉素G、林可霉素等;乳酸菌对巴氏杆菌有明显的抑菌作用;攻毒小白鼠48 h内全部死亡。结论:分离菌为多杀性巴氏杆菌,该病为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猪巴氏杆菌病,乳酸菌配合高敏药物能防治该病。  相似文献   

3.
鸡巴氏杆菌的分离鉴定及体外抑制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诊断一起鸡暴发性死亡病例,对死亡鸡肝脏进行细菌分离、生理生化实验、药敏实验、动物致病性实验。结果:分离菌生理生化特性与巴氏杆菌标准株基本一致;分离菌对青霉素类抗生素完全耐药,对卡那霉素、红霉素、氧氟沙星等中度敏感;分离菌肌注健康试验鸡0.5m L,鸡12h内死亡,口服0.5m L,鸡24h内死亡;鸡唾液乳酸杆菌对分离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结论:分离菌为多杀性巴氏杆菌强毒株,该病例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鸡巴氏杆菌病,有效药物为:卡那霉素、红霉素、氧氟沙星等,鸡唾液乳酸杆菌可减少或部分取代抗生素对该病的使用。  相似文献   

4.
为了诊断一起南昌白猪腹泻死亡病例,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及体外抑菌试验。从死亡猪病变部位分离出D2、D3、D4;在5%兔血平板上,菌落中等大小不溶血,革兰氏染色镜检均为G-直杆菌;在伊红美蓝培养基上,菌落闪发金属光泽;在麦康凯培养基上,菌落呈红色;在三糖铁斜面培养基上,底部无黑色沉淀;分离菌发酵木糖产酸产气,不能分解棉子糖和侧金盏花醇;对头孢曲松等高度敏感,对氨苄西林等完全耐药;兔肠道乳酸菌对其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经鉴定分离菌为大肠埃希菌,头孢曲松和乳酸菌配合使用可治疗该菌引起的疾病。  相似文献   

5.
为确定疑似禽霍乱病例病原种类及其病原基因型,本研究采用细菌分离技术对病原菌进行实验室分离培养,应用传统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分离细菌进行鉴定,并应用PCR扩增和基因序列分析对分离细菌进行基因分型。结果显示,分离菌具有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Pm)典型培养特征,菌落形态和菌体染色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均与多杀性巴氏杆菌相符;PCR扩增到457 bp的基因片段。采用5对分型引物对分离菌进行基因分型显示,仅有A型引物扩增到大小1 050 bp的目的基因片段,序列分析也显示分离菌荚膜基因与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参考菌株荚膜特异性基因同源性高达97.6%~100.0%,系统进化与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处于同一进化分支。结果表明,疑似禽霍乱病例病原为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本研究结果将为禽霍乱的防控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6.
为了对疑似禽霍乱病死番鸭进行病原诊断,为该病的诊断和防治提供参考依据,取病死番鸭的肝脏接种于血琼脂平板进行分离培养,挑取单个菌落染色镜检并进行生化试验,然后提取核酸,进行16S rRNA和荚膜血清型特异性基因的PCR扩增和测序分析。结果表明:从病死番鸭的肝脏中成功分离到一株革兰阴性且两极浓染的短杆菌,在血琼脂平板上长出灰白色、圆形、光滑、湿润、不透明的露滴样菌落;该菌分解葡萄糖、麦芽糖、蔗糖,只产酸不产气,不分解乳糖和鼠李糖,吲哚试验阳性,甲基红试验和V-P试验阴性;16S rRNA的测序结果经BLAST比对分析发现,其与多杀性巴氏杆菌同源性达100%,荚膜血清型的PCR鉴定结果为A型。说明病死番鸭为荚膜血清A型的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  相似文献   

7.
为了寻找番鸭肠道内优势益生菌株,用益生菌替代抗生素,将番鸭肠道细菌分离鉴定及体外抑菌试验。用微量生化法及16S rRNA基因序列检测分析法进行细菌分离鉴定;用纸片扩散法与牛津杯法做体外抑菌试验;用口腔灌服法进行动物安全性试验。结果显示,分离出的4株菌生化特性与乳酸杆菌基本一致,16S rRNA基因序列与唾液乳杆菌同源性大于99%;菌株生长速度快、产酸能力强,对胃蛋白酶、胆盐有一定的耐受性;对阿莫西林等敏感,对卡那霉素等耐药;对常见病原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上清液抑菌活性受pH和蛋白酶的影响,试验小鼠生长状况良好。说明分离菌具有广谱的抗菌效果,可以与卡那霉素等配合用药,作为微生态制剂用于多种病原菌疾病的防治,减少抗生素的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福建省猪场猪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Pm)的流行及oppA基因遗传进化情况。【方法】本研究采用细菌分离培养、生化试验、16S rRNA PCR扩增测序、PCR荚膜分型、oppA基因克隆及相似性分析、动物回归试验等方法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和分析。【结果】本研究共分离到10株菌,分离菌在血平板上形成淡灰白色、湿润光滑、奶油露珠状菌落;分离菌株能酵解蔗糖、果糖、麦芽糖和甘露醇,不能分解葡萄糖、枸橼酸盐、乳糖、硫化氢等,与多杀性巴氏杆菌生化特性基本一致;分离菌株16S rRNA序列与GenBank中登录的多杀性巴氏杆菌相似性达99.9%以上,10株分离菌均为多杀性巴氏杆菌;PCR荚膜分型显示,6株分离菌为荚膜A型,4株为荚膜D型;基于oppA基因的遗传进化树显示,10株分离菌均位于同一分支内;动物回归试验结果显示,在24 h内攻毒小鼠死亡率较高(21/30),分离菌有较强的致病力。【结论】福建省猪场猪多杀性巴氏杆菌流行菌株的荚膜血清型主要是A和D型,且大部分菌株都来源于共同的祖先,本研究结果丰富了猪多杀性巴氏杆菌的流行病学资料,并为该病的防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为了寻找替代抗生素的生物药物,减少或取代抗生素在临床上的使用,试验对鸡肠道黏膜进行细菌分离纯化、生化鉴定、16S rDNA测序与分析及体外抑菌试验、动物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有透明溶钙圈;48~72 h进入培养稳定期;对葡萄糖等产酸不产气,甲基红(MR)试验为阳性,硝酸盐、靛基质、乙酰甲基甲醇(V-P)试验为阴性;具有较强的耐酸性,一定的耐热性和耐胆盐特性;约1 400 bp处出现目的条带,与唾液乳酸杆菌同源性最高。分离菌发酵液对恩诺沙星、头孢曲松、红霉素等高度敏感,对青霉素类等耐药;对大肠杆菌、沙门氏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嗜水气单胞菌、猪丹毒杆菌、巴氏杆菌等多种病原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经热、酶处理后,抑菌活性基本不变,碱处理后,抑菌活性逐渐消失;动物试验中试验小鼠均生长良好。说明分离菌为唾液乳酸杆菌,其发酵液产生的强酸可用于多种病原菌的防治,可与青霉素等药物配合用药,不能与恩诺沙星、头孢曲松等配合使用。  相似文献   

10.
为了鉴定引起雏鹅死亡病原,无菌采集肝、心、肺等病料组织进行细菌分离培养,通过分离培养、培养特性鉴定、形态学观察、生化试验、16 S rRNA PCR等方法进行鉴定。结果显示:分离菌株16 S rRNA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公布的12株多杀性巴氏杆菌参考株的同源性在98%~100%之间,分离菌株为多杀性巴氏杆菌;动物回归试验结果表明,该菌具有致病性,且致病较强,对雏鹅的LD_(50)为3.16×10~6cfu/mL;PCR检测结果表明,分离菌株属于多杀性巴氏杆菌荚膜型A型,同时携带18个毒力基因;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对恩诺沙星、丁胺卡那霉素、头孢曲松等11种药物高敏,对其他药物存在不同程度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1.
为了对西藏牦牛多杀性巴氏杆菌进行分离鉴定和药敏分析,为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的诊断、治疗以及防控提供一定理论依据,本试验对病死牦牛的内脏组织进行了细菌分离,再通过涂片镜检、生化鉴定、荧光定量PCR法对分离细菌株进行了鉴定,并利用17种抗菌药物对该细菌株进行了药敏分析.结果 显示:该细菌株镜检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在血清琼脂平皿上形成了表面光滑、湿润、边缘较整齐的半透明灰白色菌落,在麦康凯琼脂平皿上未见生长;符合多杀性巴氏杆菌生化鉴定标准,且在细菌株DNA基因组中能扩增出多杀性巴氏杆菌鉴定基因,表明该致病菌为多杀性巴氏杆菌.13种抗菌药物对该细菌株有显著抑制作用,但其抑菌机理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对江西省某养鸭场送检的病死鸭进行病理剖检、细菌分离,经生化鉴定确定病原为多杀性巴氏杆菌。该分离菌株对头孢氨苄、头孢曲松、头孢唑啉、甲氧嘧啶、复方新诺明和氯霉素高度敏感;对大观霉素、卡那霉素等中度敏感;对头孢噻肟、四环素、林可霉素和诺氟沙星低度敏感;对阿莫西林、青霉素、氨苄西林和头孢吡肟不敏感。将分离菌株人工感染鸡、鸭、兔和小白鼠,感染后24 h内死亡率为100%,死亡动物均分离到与原分离菌株形态特征、培养特性一致的细菌,结果表明该分离菌株为多杀性巴氏杆菌强毒株。  相似文献   

13.
为了确定石河子地区某规模化牛场出现呼吸困难、咳嗽、病牛消瘦甚至死亡的病因,本研究以病牛病变组织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细菌分离鉴定和细菌16SrRNA序列分析来鉴定菌种,以及多杀性巴氏杆菌种特异性基因Kmt-1和各个荚膜血清型特异性基因(hyaD-hyaC、bcbD、dcbF、ecbJ、fcbD)PCR扩增来确定细菌的血清型,同时应用纸片扩散法对分离细菌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和小鼠感染试验。结果表明,从病变的肺组织中分离到1株菌落为灰白色、露珠状、不溶血,染色为革兰阴性球杆状细菌,生化鉴定结果符合巴氏杆菌特征,同时16SrRNA序列分析与NCBI上已公布的多杀性巴氏杆菌16SrRNA序列同源性在99%以上;对多杀性巴氏杆菌特异性基因Kmt-1以及各血清型特异性基因PCR扩增只扩增到Kmt-1和hyaD-hyaC特异性基因片段;分离菌株对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耐药,对其他30种药物敏感,同时感染小鼠全部死亡。结果显示从病牛体内分离到1株毒力较强的血清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  相似文献   

14.
多杀性巴氏杆菌是一种能感染多种动物甚至人的重要的病原菌。研究对西藏某地临床症状疑似出败病死亡的牛进行了巴氏杆菌的分离鉴定、致病性、荚膜分型及耐药性分析,掌握西藏牛源多杀性巴氏杆菌的生物学特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采集死亡牛肺脏、肝脏、脾脏、肾脏等脏器及淋巴结,分离细菌并进行培养,研究其形态学特征及其生理生化分析。随后对分离菌株进行荚膜分型、动物实验和药敏实验。结果表明,从肺脏组织中成功分离鉴定出1株牛源巴氏杆菌且分离菌株为A型巴氏杆菌,且动物致病性试验证明该细菌具有致病作用且病例变化较明显,说明分离菌株为致病菌;该菌株对苯唑西林、万古霉素和克林霉素不敏感;庆大霉素、多粘菌素B和氯霉素中敏;对哌拉西林、头孢呋辛、氧氟沙星等其他大多数抗菌药物均敏感。  相似文献   

15.
为了确诊临床疑似猪丹毒病例,采集病死猪的内脏,用常规生化法和PCR法进行细菌分离鉴定,用牛津杯法做体外抑菌试验。结果:分离菌H_2S、靛基质、枸橼酸盐等试验为阴性;分解葡萄糖、麦芽糖等,不能分解蔗糖;对青霉素、头孢唑啉等高度敏感,对氯霉素、链霉素等中度敏感;枯草芽孢杆菌、鸡唾液乳酸杆菌和猪小肠乳酸杆菌对其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结论:分离菌为猪丹毒杆菌,该病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急性热性传染病,防治首选药物为青霉素,枯草芽孢杆菌、鸡唾液乳酸杆菌和猪小肠乳酸杆菌可减少或部分取代抗生素对该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6.
2018年10月,陕西省渭南市某奶牛场8头牛出现呼吸道症状,死亡1头。接诊后,对死亡奶牛进行剖检无菌采集病料样品,经染色镜检、病原分离培养、生化试验、PCR扩增和16s-rRNA序列比对确定所分离细菌为多杀性巴氏杆菌;将分离菌株菌液0.2mL腹腔注射小鼠后,小鼠于注射后18h死亡,并从死亡小鼠肝脏、肺脏均分离到多杀性巴氏杆菌;抗生素敏感试验表明,分离菌株对复方新诺明、四环素、万古霉素、多西环素、氨苄西林耐药,对庆大霉素、头孢曲松、头孢哌酮敏感。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旨在调查上海市猪源多杀性巴氏杆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的耐药情况,为该病的药物预防与治疗提供科学依据。2014~2015年在上海市11个规模化养猪场采集疑似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的病料共计116份,采用细菌分离培养及PCR方法,分离鉴定出20株多杀性巴氏杆菌。采用纸片法测定了分离菌株对20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所有菌株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曲松、恩诺沙星、氟苯尼考、阿奇霉素和多黏菌素B敏感,这6种药物可作为本地区控制本病的首选药物。然而,超过50%的菌株对青霉素(65.0%)、复方新诺明(65.0%)、氨苄西林(60.0%)、链霉素(60.0%)、四环素(60.0%)耐药。耐药谱分析显示,85.0%的菌株对4~7种抗菌药耐药。本研究结果表明上海市猪源多杀性巴氏杆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较严重,应加强养殖场猪多杀性巴氏杆菌的耐药性监测与防控。  相似文献   

18.
为了确定呼伦贝尔市两个羊场的羊只出现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食欲废绝、咳嗽、腹泻甚至死亡病因,本研究以病羊病变组织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细菌培养法和多杀性巴氏杆菌种特异性基因KMT1引物以及cap A、cap B、cap D、cap E、cap F荚膜血清型特异性基因引物进行双重PCR扩增,确定分离菌的荚膜血清型,同时应用纸片扩散法对分离菌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从病变的肺组织中分离到1株菌落为灰白色、露珠状、不溶血,革兰氏染色阴性球状短杆菌;通过序列比对及遗传进化树分析,该分离株与印度分离株巴氏杆菌同源性高达100%;本研究只扩增出多杀性巴氏杆菌荚膜血清D群;分离菌株对青霉素、复方新诺明、克林霉素等耐药,对诺氟沙星、卡那霉素、环丙沙星等药物已不敏感。本研究结果表明,我们首次从呼伦贝尔市病羊体内分离到荚膜血清D群多杀性巴氏杆菌。  相似文献   

19.
禽源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分离及生物学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江苏及其周边地区近期引起禽霍乱的多杀性巴氏杆菌分子流行病学特点,对送检病例进行细菌分离,使用PCR方法鉴定多杀性巴氏杆菌分离菌株的荚膜血清型和多位点序列分型,并对其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从暴发禽霍乱病例中分离出的12株细菌,皆为荚膜血清型A型的多杀性巴氏杆菌,其序列型为ST-129。在此基础上进行的药敏试验结果显示,12株多杀性巴氏杆菌对丁胺卡那霉素、氟苯尼考和多粘菌素B均敏感;但对卡那霉素、链霉素和强力霉素等表现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因此,引起江苏及其周边地区暴发禽霍乱的多杀性巴氏杆菌序列型为ST-129,给禽类免疫全价细菌灭活苗可能是较好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20.
从病死母猪肺脏中分离到一株革兰氏阴性小杆菌,用生理生化鉴定、药敏试验、致病性试验和PCR鉴定方法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并用多杀性巴氏杆菌荚膜分型引物对分离株的荚膜血清型进行鉴定。结果表明:本菌为猪多杀性巴氏杆菌,对多种抗生素高度敏感,对小白鼠有强致病性;PCR扩增16SrDNA基因获得1415bp片段,分离株的16SrDNA核苷酸序列与多杀性巴氏杆菌(AY078999)的同源性为99%,因此该分离菌株被鉴定为致病性巴氏杆菌,命名为YN20110122株;本菌分离株为荚膜A型血清型多杀性巴氏杆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