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华宇  刘媛 《现代园艺》2023,(16):173-174+177
湿地公园具有重要的生态作用,兼具改善气候、缓解城市、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功能。但是湿地属于薄弱的生态环境,一旦被破坏便难以恢复,进而导致小气候的改变和生物群落生存环境的恶化。从生态设计手法出发,分析了江西婺源饶河源国家湿地公园生态现状,在空间和景观格局上实现多层次、多角度的联系,重塑和构建本土珍稀动植物生态链,从而起到保护野生动物生活环境、修复湿地公园生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张玥 《现代园艺》2023,(3):115-117
湿地被称为城市之“肺”,对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和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在建设湿地公园时,如何保护湿地既有生物资源、减少水资源损耗,同时对已经受损生态环境予以修复,成为必须要考虑的关键问题。本研究从生态、社会和经济三方面分析湿地公园的价值,结合贵州省的实际情况,分别从水质与水系保护、鸟类与植物保护、湿地生态文化保护,以及植被恢复、基质恢复和水环境恢复等方面,提出湿地公园建设中湿地保护与恢复方法,为湿地公园建设与管理提供了一定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3.
建设城区型国家湿地公园可以有效保护城市湿地资源,提升城市生态文化影响力。城区型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生态工程建设项目,与常规的城市水景公园建设有很大区别。文章以江西赣州章江国家湿地公园为例,通过对该湿地公园湿地资源的科学评价,提出植物景观的营造方法,为我国城区型国家湿地公园的规划和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湿地公园中可以有效调节和净化城市空间,缓解城市中水资源问题,文章以城市环境发展现状作为切入点,分析湿地公园对城市生态环境系统修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城市湿地是连接自然与人类的纽带,对生态系统和城市系统均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川东丘陵独特地形,构建山水丘陵型城市湿地,研究其在生态格局、湿地特征、游憩系统、山水空间、配套设施、安全监控等方面的独特性,探索山水丘陵型湿地对构建城市山水格局的作用与意义。通过营建城市湿地公园不仅将自然生态融入城市,更为城市营造了丰富的城市空间与自然生态栖息空间。以四川成都东部的杨溪湖湿地公园为例,论证了所提出的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理念的合理性,以期为西部丘陵地区城市开发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王晔 《中国园艺文摘》2016,(4):145-146,207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对城市生态环境越来越重视。城市湿地公园具有生态、社会和经济的综合效应,成为环境学、景观学和建筑学的研究热点。文章在分析湖州市湿地公园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的基础上,对管辖区内湿地进行有效管理,做好长远保护和规划。同时,在湿地设计层面,提出利用雨水、保护原生环境、维持植被多样化等综合策略,促进湖州市湿地公园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结合现阶段我国各城市地区湿地公园建设情况,首先明确了城市湿地公园的基本概念,然后分析了城市湿地公园的功能作用,最后就完善城市湿地公园保护的有效对策展开了一系列研究,希望能够为我国城市生态化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湿地成为城市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因素。通过对白河湿地公园生态环境以及存在问题的分析,结合湿地公园改造的实例,提出补偿性设计思路,规划和改造白河湿地公园,并对已破坏的白河生态系统进行生态补偿,为南阳城市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城市湿地公园具有保护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作用,是集合自然景观及生态旅游两大特点的公共空间。随着时代发展进步,现阶段的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不再仅仅局限于生态和物质性这一基础层面,而是要结合互动性,使得湿地公园能够带给游客更为丰富的感官体验。分析了城市湿地公园互动景观设计的方法,希望能够对未来城市湿地公园建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在生态设计领域中,海绵城市建设是一个重要的指导理论及设计方法,致力于解决城市内涝问题和区域气候调整,改善区域水生态环境,可以有效助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城市与自然的有机结合。湿地公园是海绵城市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借助湿地植物、动物、微生物的生长特性及能量循环过程实现水质提升、雨洪调蓄等生态功能。通过分析海绵城市建设的相关理论以及湿地公园建设的相关措施,阐述海绵城市理论在湿地公园建设中的指导作用,通过科学系统的选择,助力构建更高效的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以期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城市湿地公园是城市中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与社会意义,因此引起全社会的普遍重视,并得到各地广泛应用。由于指导中国城市湿地保护与建设的基础理论较为缺乏,我国的城市湿地发展还处于初期阶段。本文综述了城市湿地公园的概念、功能及发展现状,并分析了南昌市湿地公园建设现状,指出南昌市湿地公园在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在未来南昌市湿地公园的保护对策与建议。在科学的指导下长期有序进行保护建设,是未来城市湿地公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2.
黄文彬 《花卉》2016,(18):39-41
随着城市化脚步建设的不断飞跃,人们对城市生活质量越来越高,对生态环境也越来越重视。作为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湿地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城市中的湿地公园具有生态、社会和经济的综合效应,成为环境学、景观学和建筑学的研究焦点。本文主要介绍了武荣公园沿晋江西溪而建的湿地公园气候条件、地理位置的基础上,对管辖区内的湿地进行有效管理和加强,做好长远保护和规划的措施。同时,在湿地设计层面,提出利用雨水、保护原生环境、维持植被多样化等综合策略,促进南安市湿地公园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叶振环 《花卉》2015,(8X):29-30
城市湿地公园建设保护的作用引起全文,主要分析了目前城市湿地公园建设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笔者长期在园林部门一线工作并考察了国内张家港暨阳湖湿地公园、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无锡长广溪国家湿地公园、东莞松山湖国家湿地公园以及笔者工作所在地宁德市东湖国家湿地公园等,对我国目前城市湿地公园建设保护的现状,提出以下建议,希望可以对我国今后城市湿地公园建设保护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4.
湿地公园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实现生态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和谐统一,其中,湿地生态资源的保护是湿地公园开发建设的基础。在我国湿地公园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针对当前湿地公园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文章以杭州大江东江海湿地规划为例,着重从湿地生态水系的构建与湿地生态系统的修复两方面探讨湿地公园的保护策略,并提出建构新型的圈层保护模式,以更好地保护湿地资源及合理地进行开发建设。  相似文献   

15.
湿地公园作为城市公园中重要的一类,兼具多重生态功能。在新时代的城市发展规划中,湿地公园的发展被赋予了重要的社会价值、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随着哈尔滨城市发展的迅速扩张,人类的过度开发造成哈尔滨市生态资源被破坏,湿地生态环境逐渐恶化,弹性景观在未来湿地公园的规划设计较为重要。在国家和地方出台的政策倡导和城市定位的领导下,合理的设计和恢复湿地景观是未来城市建设和发展中的重要一步。  相似文献   

16.
《花卉》2018,(24)
在城市生活中,城市湿地具有很强的生态功能,是生态交错地带。城市湿地公园具有很多的综合性功能,例如城市生态调节、环境教育、生态保护等多个方面。城市湿地公园还能够调节城市的雨洪,提升城市的形象,增加城市可持续发展,如果城市的湿地遭受破坏,湿地的功能和系统就不容易得到恢复。因此,做好城市湿地公园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城市湿地公园的功能入手,对城市湿地公园保护与开发规划设计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化建设加快步伐,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逐渐退化,一定程度破坏生态环境。湿地公园是城市绿地中的重要部分,对湿地保护和生态系统改善具有重要作用。主要探究景观生态学在湿地公园规划设计中的实践。  相似文献   

18.
郑东新区湿地公园不仅担负着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作用,而且还起到绿化、美化城市环境的功能,给市民提供一个较为舒适休闲的活动空间。为了解园林植物在郑东新区湿地公园中的应用,从植物种类、植物搭配和功能分析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并分析了园林植物在城市湿地公园中的应用现状,在此基础上总结其中问题,并提出相关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19.
王爱民 《现代园艺》2014,(19):64-66
初步介绍了上海的七大森林公园(共青森林公园、滨江森林公园、东平国家森林公园、佘山国家森林公园、滨海森林公园、吴淞炮台湾湿地森林公园及世纪森林公园)的生态与景观。森林公园具有森林生态系统和公园的双重功能,对于建设城市生态和生态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薛宁涛  刘军 《现代园艺》2019,(17):111-112
通过分析现有城市湿地公园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研究了城市湿地公园景观参与性设计的方法,通过对秦汉渭河湖泊湿地公园参与性设计实例分析,探讨城市湿地公园景观的参与性设计。为创造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互渗透、和谐共生、稳定的城市湿地生态系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