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棉田使用诱虫板对绿盲蝽和非靶标昆虫的诱集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评价了诱虫板颜色、位置、高度和每日时段对绿盲蝽和其他植食性害虫以及对捕食性昆虫诱集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绿盲蝽对蓝色表现出强烈趋性,其次是橙色、青色、黄色和绿色。另外,诱虫板高度、每日时段和诱虫板位置也影响色板对绿盲蝽的诱集。距地面50 cm和200 cm处的诱虫板诱集到数量相近的绿盲蝽成虫,在180 cm(棉花冠层高度)处的诱虫板能诱集到更多的绿盲蝽;在傍晚时比其他时段诱集到的绿盲蝽数量多;9月初,设置在棉田边缘的诱虫板比在棉田中心能诱集到更多的绿盲蝽。其他植食性害虫中烟粉虱和棉叶蝉对橙色、黄色具有很强的趋性,棉蓟马对蓝色趋性最强。捕食性天敌中华草蛉和龟纹瓢虫对绿色以外的颜色趋性均较低。可见,将蓝色、黄色、青色或橙色诱虫板放置在棉花冠层上方一定高度,并在9月初设置在棉田边缘,对绿盲蝽能起到较好的诱集作用,且对其他植食性害虫尤其是蓟马表现出较好的诱集效果,而对捕食性天敌诱集作用较弱。  相似文献   

2.
为了掌握盲蝽在豫东的发生规律,从而有计划地防治,在开封市农林科学研究院棉花试验田设置10个试验点进行棉花生育期性诱剂诱集盲蝽试验。从结果看出,采用性诱剂在田间进行盲蝽成虫的动态监测,可为确定化学防治的最佳时期提供准确的时间依据;且诱杀盲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不同诱集植物对盲蝽的诱集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索棉田盲蝽的农业防治技术,研究了9种诱集植物棉花(中棉所49、LB2、BJ2和HH2)、油葵、大豆、黄秋葵、凤仙花、玉米、苘麻、豇豆和黄瓜对棉田盲蝽的诱集效果。结果表明:不同的诱集植物诱集效果不同,且差异较大。其中苘麻的诱集效果最好,其次是凤仙花,平均百株盲蝽可达421.9头和27.2头,其他诱集植物上数量均低于10头,诱集效果差。诱集植物对盲蝽的诱集效果与其花期长短、开花集中程度以及花量等都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不同诱集作物对棉田刺吸性害虫及其天敌的生态作用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在棉田周围种植玉米、绿豆和向日葵等诱集作物,研究其对棉田蓟马、盲蝽的诱集效果和对草蛉、龟纹瓢虫和异色瓢虫等自然天敌的保护作用.试验结果表明,棉田四周种植这3种诱集作物,对棉田蓟马和盲蝽的诱集效果不明显,但对棉田草蛉、龟纹瓢虫和异色瓢虫的保护增殖作用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不同监测工具对棉盲蝽的诱测效果,确定可应用生产的监测工具,2011—2013年在江苏南通沿海地区棉田进行了3种不同监测工具诱集棉盲蝽的试验。试验表明,频振12#灯对盲蝽诱测效果好,诱虫量大,峰期峰次明显,能较准确地反映当地棉田主要种群绿盲蝽成虫的发生规律,且省工节时,降低了测报人员的劳动强度,值得在生产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不同颜色粘虫板对牧草盲蝽的诱集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棉田和苜蓿地,采用不同颜色的粘虫板对牧草盲蝽进行了田间诱集试验。结果表明,黄色粘虫板对牧草盲蝽诱集效果最好,紫色粘虫板次之,蓝色、粉色、红色粘虫板诱集效果居中,黑色和白色的最差,说明牧草盲蝽对黄色趋性最强。上述研究结果对牧草盲蝽的监测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不同类群蝽象为害对大豆生长发育及产量影响的差异性,本研究将筛豆龟蝽Megacopta cribraria Fabricius(龟蝽科Plataspidae)、苜蓿盲蝽Adelphocoris lineolatus Goeze(盲蝽科Miridae)、壁蝽Piezodorus rubrofasciatus Fabricius(蝽科Pentatomidae)、稻绿蝽Nezara viridula Linnaeus(蝽科Pentatomidae)、点蜂缘蝽Riptortus pedestris Fabricius(缘蝽科Coreidae)5种蝽象接在花荚期的健康大豆植株上,观察其刺吸为害对大豆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类群蝽象为害对大豆植株的生长发育及产量均产生显著影响,在大豆开花结荚期短期为害即可对大豆豆荚生长产生较大影响。其中,不同蝽象种类为害大豆植株,株高、茎节数、单株荚粒数及百粒重等均表现出显著差异性。壁蝽、稻绿蝽和点蜂缘蝽的持续为害程度显著重于苜蓿盲蝽和筛豆龟蝽。这种差异与蝽象取食习性及其口器特征相关,其喙的长度及口针宽度与单株相对结荚率和产量均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棉田绿盲蝽诱集植物的筛选和作用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绿盲蝽的几种主要寄主植物的田间效果比较,筛选出了对绿盲蝽有显著诱集效果的2种植物——油葵和绿豆,其中,油葵优于绿豆,并提出了诱集植物的适宜播期和利用方式。  相似文献   

9.
为探明南疆农田牧草盲蝽和蜘蛛种群动态发生规律以及蜘蛛对牧草盲蝽种群的控制作用,2021年在新疆阿拉尔垦区采用性诱剂诱集法调查棉田牧草盲蝽种群消长动态,用目测法详细调查取样范围内地面和棉株上蜘蛛种群消长动态.结果表明:阿拉尔垦区棉田牧草盲蝽发生有2个高峰期,分别在7月下旬和8月下旬,相对湿度对牧草盲蝽种群数量影响较大;棉...  相似文献   

10.
蓖麻诱集带对棉田节肢动物群落及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蓖麻诱集带对棉田节肢动物群落及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分析调查了蓖麻诱集带及其临近棉田和对照(不种植蓖麻棉田)的主要害虫和天敌种群数量。结果表明,蓖麻诱集带的种植能显著降低3代棉铃虫发生期棉田落卵量及棉花生长后期烟粉虱和小花蝽的种群数量,而对棉田其他主要害虫和主要天敌种群动态无显著影响。虽然蓖麻的种植未能显著降低棉花上绿盲蝽的发生数量,但蓖麻能吸引大量绿盲蝽繁殖。蓖麻和临近蓖麻棉花上昆虫的多样性指数、均匀性指数极显著高于对照棉田,而两者的优势集中性指数极显著低于对照棉田。这可为以后种植蓖麻诱集带诱集棉田主要害虫及保持生物多样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小麦穗发芽抑制剂及最佳施药期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基于多的来国内外有关穗发芽发生生理机理的研究成果,经室内和田间试验,研制筛选出可防止穗发芽的抑制剂N5,N5的最佳施药期是花后36d左右。该药剂可有效地抑制穗发芽,并兼治几种小科病害,成本低,无残留,施用方便。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南疆棉区棉花化学打项技术,以减轻棉花栽培的劳动强度,作者于2013年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基地,利用烟草抑芽剂氟节胺进行棉花化学打顶试验。结果表明:施用氟节胺处理与对照相比,在一定程度上可有效控制棉株的生长;其产量略低于对照,株高高于对照,果枝层数增加,但空果枝数、脱落数增多;绒长变短,不孕籽率增多,单铃重量轻。  相似文献   

13.
通过漳州平和县蜜柚生产基地实地调研,结合已有文献数据,对桔小实蝇不同防治措施的成本进行核算,总结各种防治手段的特点。制定平和?溪蜜柚桔小实蝇防治的5种方案,采用Excel软件建立桔小实蝇防治方案决策模型,以期望成本最小化为决策准则,对各防治方案进行了排序,选出最优的桔小实蝇防治方案:用性信息素诱杀,必要时进行二次诱杀,若防治效果不理想,则及时释放不育雄虫。  相似文献   

14.
茶园杂草防控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化学除草因快速、高效、低成本等优点,受到农民的青睐。但是化学除草剂的过量使用,易造成水土流失,加速杂草抗性形成,污染地下水等诸多生态环境问题。因此,践行绿色发展观,发展替代技术显得尤为重要。从防控技术出发,综述了我国茶园主要杂草防控技术优缺点,提出不同技术的适用条件,以期为茶园草害防控和茶农科学除草提供可操作性的指导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浙北棉区棉花不同播期露地直播栽培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浙北棉区棉花生产轻简化栽培技术,减少操作工序,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作者以湘杂棉8号品种在浙江海盐地区进行了应对不同茬口棉花不同播期的露地直播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在浙江海盐地区遭受历史罕见的长时间高温干旱情况下,以6月3日露地直播处理的实收籽棉产量最高,比4月8日营养钵育苗移栽处理(ck)增产6.7%,4月24日和5月20日露地直播分别比对照减产12.2%和9.4%;同时,随着播种时间的推迟,棉花生育进程明显加快,全生育期天数有较明显的缩短;露地直播比营养钵育苗移栽省去了苗床地准备、制钵、苗床管理、移栽等环节,但增加了直播、间苗、补播等环节,综合测算,露地直播可省工60个,hm2,并可节省薄膜、竹弓等物化成本的投入。  相似文献   

16.
象耳豆根结线虫(Meloidogyne enterolobii Yang and Eisenback)是海南岛独有的一种致病力很强的根结线虫。少孢节丛孢(Arthrobotrys oligospora Fresenius)HNQ11菌株是从海南岛香蕉(Musa sapientum Linn.)根围土壤分离到的1株捕食线虫真菌,本实验研究了其对象耳豆根结线虫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离体条件下HNQ11菌株能迅速产生捕食网和捕食环等捕食器官来捕食象耳豆根结线虫J2。其捕食率在J2加入HNQ11培养平板96h后即达83.5%;在盆钵控病实验中,每株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幼苗用2g菌丝处理根部,根结形成比对照减少50%,根系鲜重增加147.3%。同时,在菌丝处理33d后还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根片段上附着的HNQ11菌丝和分生孢子,重新分离菌丝和分生孢子还能在培养基上生长,说明HNQ11菌株在番茄根部具有定植能力。  相似文献   

17.
果蔗是我国华南地区的特色水果,条螟(Chilo sacchariphagus Bojer)是危害果蔗的主要害虫之一,严重影响果蔗的产量和品质。农药防治是目前最主要的技术手段,但是大量的化学农药施用不仅危害环境,而且对人们健康存在安全隐患。为了推进化学农药减量增效以及果蔗行业的绿色发展,本研究根据果蔗条螟预测预报技术,建立了“2%噻虫胺颗粒剂+性诱剂”技术模式,并在广州市南沙区东涌镇和榄核镇开展了试验与示范工作。结果表明,条螟性诱剂预测预报结果与人工花叶调查结果基本一致,但是花叶率高峰期与同期诱蛾量高峰期相比具有7~10 d的滞后;甘蔗苗期2%噻虫胺颗粒剂处理后30 d,在东涌镇处理组枯心率为0.47%±0.04%,榄核镇枯心率为0.66%±0.23%,对照组为5.03%±3.09%。东涌镇、榄核镇处理苗期果蔗枯心的防效分别为90.60%±0.85%和86.88%±2.69%,花叶防效分别为77.60%±7.34%和74.65%±6.36%,2个试验地的防效差异不显著;中期挂迷向丝15 d后性诱剂迷向防控在东涌镇和榄核镇的螟害株防治效果分别为86.52%±2.56%和89.64%±3.00%,螟害节防治效果分别为77.48%±7.97%和89.64%±2.38%;收获前最终调查显示,东涌镇和榄核镇的最终螟害株防效分别为75.44%±3.56%和82.63%±5.13%,螟害节防效分别为74.08%±11.00%和78.84%±6.44%。研究表明,“2%噻虫胺颗粒剂+性诱剂”技术模式对果蔗条螟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将为果蔗条螟的防控以及农药减量增效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以琼中绿橙为例,对海南琼中绿橙的化学防治情况进行调研,进行绿色综合防控技术研究。从可行性和成本效益的角度进行分析,对其实施绿色综合防控技术的效益进行估算,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孙桂琴  王见华  杨芳 《棉花科学》2020,42(1):36-39,43
针对江西传统植棉用工较多,劳动力成本上升,机械化水平低,植棉效益下降的现状,对江西省现代棉花产业技术体系推广示范的轻简化栽培技术进行了总结,建议植棉户采用,以减少人工投入,提高棉花种植机械化水平,有利于省工、省力、节本增收。同时阐述了江西棉花轻简化高效栽培技术的应用现状和主要技术措施。为江西棉花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0.
利用锯末、玉米芯末、膨润土等为木霉菌载体,对棉花进行根区施药防治棉花黄萎病。试验结果表明,以玉米芯末为载体的处理防治效果最佳,药后60天和90天防治效果分别为70.6%和83.2%,以锯末为载体的处理防效较好,药后60天和90天防治效果分别为68.1%和80.6%,两者均可作为木霉菌防治棉花黄萎病的载体,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