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丹青 《现代园艺》2024,(2):150-152
湘西南苗侗少数民族村落景观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是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运用数字化技术,可以更好地保护村落景观,传承和发扬珍贵的历史及传统文化,让人们能更好地了解和感受湘西南苗侗少数民族独特的文化魅力。基于此,阐述了湘西南苗侗少数民族村落景观数字化保护的意义,分析了数字化技术在湘西南苗侗少数民族村落景观保护中的应用,并就湘西南苗侗少数民族村落景观数字化保护面临的挑战及发展前景进行论述,旨在推动湘西南苗侗少数民族村落景观保护与文化传承的进程。  相似文献   

2.
传统村落承载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基因,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历史根脉。通过对乔庄村的文献查阅和实地考察,从地理位置、地形特质和空间布局,分析其现存景观的保护价值,同时,探究传统村落更新改造过程中的原始景观特质,指出该村应重在保护传统民居和人文景观,最后提出保护建议和措施,保证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得到传承。  相似文献   

3.
在城镇化大背景下,城市斑块不断向周围扩散,再不断生成新的城市景观,其中城市边界的村落景观格局首先受到不可逆的影响。通过分析丽江城区几个典型村落景观的美学价值,比较各村落的景观格局,对比传统村落地域文化景观与受外来文化影响而再生的聚落景观受大众接受程度,研究聚焦与不同景观类型在外来文化影响下受众程度的差异分析,为地方村落景观的保护与传承、创新与发展研究提供一个新的切入点,提升丽江区域文化景观生命力,增强地方旅游文化内涵,提高社会、经济效益,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乡土景观以传统村落为依托,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色和不可多得的保护价值。以夯沙村作为乡土景观保护对策研究对象,立足于夯沙村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针对在发展规划中出现的原始生态景观破坏,苗族文化传承的链条松动,人居环境质量低下等一系列问题,综合运用因地制宜的方法,提出乡土景观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策略,以实现夯沙村落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普洱古茶树作为一种景观遗产,具备诸多价值,同时也是村落发展的主要产业资源。通过对普洱古茶树村落物质和非物质环境分析得出:村落整体风貌、产业结构、建筑环境等物质环境的改变影响着古茶树遗产的美观性、生态性及品质特色;传统生态观淡化、少数民族茶文化商业化等非物质环境的忽视导致古茶树村落缺乏特色性、创新性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古茶树遗产保护与村落环境建设的思路,以打造普洱古茶树遗产保护与村落环境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国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传统村落空心化现象日益严重,随之相关富有历史文化价值的乡村景观也日益衰败,传统村落景观的保护和持续性发展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通过对当前中国传统村落已采用的景观保护方法理论,如数字化保护理论、生态博物馆理论、景观基因理论等几类保护理论进行归纳总结,为正在消失或即将消失的村落景观保护提供可靠的指导依据,使体现文化多样性的乡村景观得以保存延续下去。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渭北传统城镇空间的研究,尤其是以富平县莲湖村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较系统的调研。莲湖村独特环境风貌与传统建筑环境以及老街传统的空间布局形式的保护,对于保护与传承人居文化基因,丰富我国传统村落保护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文章介绍莲湖村的基本情况和保护价值,分析其保护现状与存在问题。就莲湖村传统环境面临逐渐消失的窘境提出建设性意见,重点在于对古村环境合理的保护,在保留原有的街巷功能结构上进行调整。使保护不是传统村落的终极,而是永续发展的开始,让传统城镇景观这一文化遗产得以永久传承。  相似文献   

8.
彭屯村是鹤庆县坝区典型性传统村落之一,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保留了较为完整的村落景观基因。运用景观基因理论,从环境基因、建筑基因、文化基因、布局基因4个方面对彭屯村景观基因进行识别提取、特征分析,结合村落景观现状提出保护与发展规划思路探析,力求传承村落优秀景观基因,打造村落特色景观环境,为传统村落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传统村落景观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文化载体,也是社会发展结构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深入,城市与农村的矛盾日益凸显,不少村落在城市文明的冲击下,逐渐解体消失。如何让传统村落景观得以可持续发展,是亟须解决的问题。根据广西地区村落实际情况及发展规律,分析其景观特征,从而探索可行的传统村落景观发展策略。为广西传统村落保护开发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同时为乡村振兴战略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0.
风水林是中国传统村落营建中必不可少的环境要素,在生态保护、园林观赏、文化传承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在介绍指南村风水林现状的基础之上,通过实地调研,阐述村落风水林的保护应用现状,总结出指南村践行群落生态保护、景观美态营建、地域文态延续的"三态"保护利用理念,以"指南红叶"主题,着力将风水林与村庄建设融合,为乡村建设中风水林的保护应用提供借鉴与思路。  相似文献   

11.
村落景观是历史发展演变的结果,见证了人类和当地自然协调的过程[1]。保护和发展村落乡土景观对生态环境以及当地文化的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由于快速的城镇化发展,乡村的建设过程中缺乏对村落乡土景观的保护和传承。本文以星火村为例,挖掘传统村落现状问题,提出了乡土景观的发展和保护策略,以期为发展乡土景观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2.
历史文化村落是中华民族地域文化最集中的地域,未受外界的侵扰,其历史文化传统保存得比较完善,其所体现的乡村风貌是人与自然调和的结果。而如今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来说,如何进行历史文化村落建设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历史文化村落的建设不仅是景观美化还是一个文化传承的过程,景观的设计路径和实施手法如不恰当会直接影响到村落的生命周期。因此,景观设计的创新既要有本土文化的坚持,也要符合时代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杨丹晨 《现代园艺》2022,(4):189-191
近年来,乡村发展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如何在村落规划中科学合理地利用各种资源,使村落的社会、经济、生态可持续发展,保护农村景观和文化特色的完整性,是我们在村落整体保护与开发利用过程中丞待解决的问题.以豫南地区文化村落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豫南地区文化村落发展总体现状,提出豫南地区文化村落整体保护与开发利用建议,以期实现城乡共...  相似文献   

14.
吉州区村落风水林植根于庐陵传统文化,经历数百年的传承和发展,蕴含丰富的历史文化思想、民族特点和生态意义,是一类值得深入调查研究的景观资源。通过对传统风水林与风水学之间相互关系的简要概括,介绍了目前吉州区村落风水林的分类、起源、发展现状,阐述了吉州区村落风水林的群落特征、植物种类、保护等方面的现状,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科学利用的分析思路。  相似文献   

15.
坪坦河流域横岭侗寨是典型的侗族传统聚落,其景观资源丰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其保留了较为完整的侗族传统景观基因,包括鼓楼、风雨桥、凉亭、戏台等特色建筑,各种生动的建筑装饰、民族图案以及丰富的传统文化活动等。通过实地调研,分析提取相关景观基因,研究了横岭侗寨的村落景观现状,并尝试运用现代造园手法、景观材料、工艺对横岭村落的现存景观空间进行翻新与再现设计,力求打造出一个具有地方民族风情的侗族传统村落景观空间,为湘西地区传统村落景观的保护与再现设计开展探索性的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16.
《南方园艺》2021,32(5)
植物景观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实践中积累的植物认知和应用经验,是传统村落景观的绿色基地,兼具地域性与民族文化性。研究对桂林灵川19个传统村落进行植物景观及应用调查。结果表明:桂林灵川传统村落村域范围内常见植物共81科,202种;植物景观的基本格局从外到内分布为:生态型植物景观--生产型植物景观--生活型植物景观。桂林灵川传统村落植物景观存在一定的问题,建议加强绿地斑块之间的联系,构建稳定的生态绿地网络格局;充分利用乡土植物,形成地带性村落景观;加强古树资源保护,传承植物文化景观。研究成果对建设美丽乡村景观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传统村落作为独具民族风格的乡村文化承载体,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保护与规划传统村落对于传统村落的乡村振兴有重大意义,通过保护和规划传统村落,可以改善当地的人居环境,助力传统村落的生态、产业、文化振兴,传承传统村落的文化遗产。为进一步完善和丰富我国传统村落保护规划的理论,本研究阐述了我国传统村落的现存主要问题、需求,将主要问题及需求与传统村落保护振兴案例阿者科村的先进经验结合研究,提出了传统村落的保护策略和规划原则。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广阔的土地上布满众多各具风情、历史悠久的传统村落。传统村落蕴含着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和自然生态景观,村落景观充分展示着中国农民的生活物质、精神文化等各个方面。正确掌握传统村景观的营造手法,才能更好地通过景观手段来保护传统村落的景观资源,也为我们获得新的设计借鉴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19.
刘姗  张翊红  赵涛  余超英  杨青 《现代园艺》2022,(17):132-136
传统村落具有较高人文历史价值、科学艺术价值和社会经济价值,对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和生态文明建设、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等都具有现实意义。但是,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村落面临着诸多挑战。以贵州省交宫村为例,具体表现为山区环境条件下发展路径受限、青壮劳力外流致使村落空心化、村民外向索取下缺乏自立性、经济发展导向下保护意识缺失等现实问题。基于此,通过运用吴良镛提出的人居环境五大系统剖析交宫村的人居环境要素,结合乡村战略要求,从特色产业扶持、内外力量引导、传统建筑修缮、环境再造保护、传统文化传承等方面入手,探究少数民族传统村落的保护与更新策略,以期为中国众多亟待传承保护的传统村落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意见,为美丽乡村建设提出积极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城镇化规模逐渐扩大的过程中,许多传统村落的形态和文化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如何保护和延续中国传统村落文化成为当前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该文以景观基因视角为着眼点,借助景观基因理论对土坑村进行分析研究,并根据研究结果,从景观基因的角度提出相应保护更新策略,对土坑村的保护、开发及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