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研究在阴雨天气影响下,稻茬晚播小麦不同播种方式对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以罗麦10号为研究对象,研究在稻茬小麦晚播情况下不同播种方式对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零共生小麦在播种期提前19 d情况下,全生育期增加17~19 d,成熟期提前1~2 d,有效穗数增加2.1%~4.6%,穗实粒数增加1.8~7.2粒,千粒重增加1.4~1.9 g,产量增加7.2~27.1 kg/667 m2,同时对稻茬晚播小麦的茎秆性状也有显著的影响。在水稻迟收又遇到连阴雨天气的情况下,选择零共生套播种方式可以使小麦生育期和产量得到保障。  相似文献   

2.
研究不同稻麦共期及不同小麦播种量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本试验设置双因子试验,3个稻麦共生期分别为0 d、7 d、14 d,3个小麦播种量分别为225 kg/hm2、300 kg/hm2、375 kg/hm2;以不同播种量为主因子,不同共生期为副因子,设置3个重复,共27个小区。试验结果表明:播种量增加,基本苗增加,但播种过晚,基本苗、次生根明显减少,共生期过长,播种量过大,抑制叶片的生长,但在拔节以后影响较小;共生期过长、播种过迟,且播种量过大,对拔节期小麦株高有抑制作用。播种过晚,播种量过大,无效分蘖增加,不利于有效分蘖的形成;小麦的结实率、每穗粒数和千粒重均产量随播种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稻麦共生期为7 d时,播种量为225 kg/km2时,小麦的产量最高,共生期为14 d时,小麦穗数、成穗率、每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最低。本试验对灌云县稻茬晚播小麦的合理播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稻茬麦最佳免耕播种方式,以烟农19为品种材料,设置5个播法,研究了不同播法对稻茬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稻套麦群体质量指标优于其他播法,并表现出明显的增穗增粒效应,增产效果极为显著。小麦品质表现比较复杂,稻套麦清蛋白和醇容蛋白含量明显高于其他播法,说明适期早播能提高小麦的营养品质,而湿面筋含量、面团稳定时间低于其他播法,说明小麦晚播有利于小麦加工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不同肥水处理对晚播稻茬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以淮麦30为材料,研究了不同肥水运筹对稻茬晚播麦生长特性和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肥水处理均能促进稻茬晚播麦出苗,增加茎蘖数分化,提高茎蘖群体质量。稻茬晚播麦的成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均显著增加,产量增幅为8.8%~30.4%,其中,浇水处理增产最显著,达30.4%。小麦对氮素的利用率增加幅度为12.5%~29.5%,浇水处理的氮素利用率最高,达29.5%。总体效果为浇水处理>灌水处理>洇水处理>常规施肥。因此,肥水配施对小麦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及其构成具有显著的促进和改善作用,施肥后配合适宜的水分运筹有助于提高小麦对氮素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5.
对江淮丘岗区晚播小麦进行浸种催芽和常规干种播种大田试验.通过同期播种,相同播量及统一田管措施观察比较,浸种催芽播种小麦较干种播种小麦,年前出苗率高,年后基本苗多,成穗率高,穗粒数多,产量高.为江淮丘岗晚播稻茬麦夺取高产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适宜的稻茬晚播小麦的施肥技术,以扬麦23为材料,设置2个施氮水平(210、270 kg/hm2)和2个氮肥运筹比例(基肥、壮蘖肥、拔节肥分别为7:1:2和5:1:4),研究施氮量及氮肥运筹对稻茬晚播小麦产量、群体特征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晚播小麦越冬期茎蘖数、干物质积累量和叶面积指数较适播麦下降;开花期剑叶叶绿素含量高于适播,剑叶净光合速率低于适播.晚播较适期播种减产显著,减产幅度为7.29%~15.72%.晚播条件下增加施氮量,剑叶叶绿素含量表现增加;氮肥后移,低施氮量下各时期及高施氮量下花后14 d剑叶叶绿素含量均提高;花后14 d各处理间净光合速率差异明显,施氮量减少、氮肥后移,均导致净光合速率增加.增加施氮量能提高穗数、穗粒数;施氮量对千粒质量影响无明显的趋势.相同施氮量下,增加基肥有利于提高成穗数;提高追肥比例有利于每穗结实粒数的增加.270 kg/hm2施氮量、5:1:4运筹适播产量最高,晚播减产幅度最大.210 kg/hm2施氮量、5:1:4运筹适播产量较高,晚播产量最高.综合考虑,采用施氮量210 kg/hm2、氮肥运筹为5:1:4的施肥模式在适播、晚播条件下均能使扬麦23获得较高产量.  相似文献   

7.
播期和播种量对晚播稻茬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给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晚播稻茬麦生产提供技术依据,研究了播期和播种量对当地晚播稻茬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和播种量均对洪泽区晚播稻茬麦产量有极显著影响,随着播种时间的推迟,小麦产量呈下降趋势;随着播种量的增加,晚播稻茬麦的产量均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在本试验条件下,晚播稻茬麦在11月1日播种的,每667 m~2播种量以15 kg为宜;以后每晚播1 d,每667 m~2播种量应增加0.35kg,但每667 m~2播种量不宜超过35 kg。  相似文献   

8.
播种方式对强筋小麦籽粒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强筋小麦品种烟农19,于江苏淮北的铜山和赣榆2地研究了5种播种方式(稻田撒播套种、稻茬撒播旋耕、稻茬免耕机条播、稻茬撒播压板、旱茬机条播)对强筋小麦籽粒产量、营养品质与加工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播种方式的小麦籽粒营养品质、加上品质和籽粒产量存在差异;适宜播期条件下,旱地机条播和稻茬撒播小麦的产量、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稻田套播小麦,淀粉含量低于稻田套播小麦;稻田套播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低主要足由于醇溶蛋白含量和谷蛋白含量显著低于旱地机条播和稻茬撒播所致.适期播种的稻田套播小麦产量、蛋白质含量与晚播常规播种小麦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播期过晚的常规播种小麦,湿面筋含量、面团稳定时间低于或略低于晚播的常规播种小麦,面团吸水率、形成时间和弱化度高于其他播种方式.  相似文献   

9.
稻茬小麦抗逆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稻茬小麦抗逆高产稳产栽培技术即围绕稻茬小麦"低产变高产,高产更高产,逆境能稳产"的产量目标,根据"以适宜(尽可能少)的基本苗实现最佳穗数,以减少小花退化数为重点增加每穗粒数,以抗逆防早衰为中心提高粒重"的高产技术路线,以"精种、调肥、抗逆"为核心,以"播期播量与播种方式协调、控氮补磷增钾、综合化调化保"为关键技术,把抗逆应变的措施提前到播种环节,主动抗逆,通过综合栽培技术,实现小麦  相似文献   

10.
以淮麦30为试验材料,设置常规施肥、速效氮+控释氮肥、控释氮肥3种不同的肥料运筹模式,研究2种不同播种方式(零共生套播、旋耕条播)和不同肥料运筹对小麦生长发育和籽粒产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零共生套播小麦的出苗期、拔节期、抽穗期、开花期和成熟期较旋耕条播小麦分别提前了11、4、3、3、2 d,生育期比旋耕条播长9d.3种肥料运筹模式中以速效氮+控释氮肥处理效果最佳,能够显著增加小麦穗粒数、千粒质量和产量,在零共生套播和旋耕条播条件下较常规施肥分别增加8.7%、2.1%、8.0%和3.8%、0.6%、6.6%.在总施氮量255 kg/hm2的相同条件下,速效氮+控释氮肥处理较常规施肥增产显著,在2种播种方式下分别增产8.0%、6.6%.表明无论在零共生套播方式还是在旋耕播种方式下,合理进行速效氮、控释氮肥的联合应用,可以有效改善小麦的穗粒结构,可显著增加小麦产量.  相似文献   

11.
不同种子处理剂对晚播稻套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淮麦33为试验材料,通过药剂对小麦种子进行拌种,研究不同种子处理剂对晚播稻套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拌种剂1号、2.5%适乐时悬浮种衣剂使出苗率分别增加4.78、3.64百分点,使基本苗数分别增加9.31%、4.59%;至拔节期,拌种剂1号、2.5%适乐时悬浮种衣剂处理使小麦带蘖数分别增加2.17个、2.13个,使小麦单穗粒数分别增加3.12、2.55粒,使穗数分别增加39.6万株/hm~2,使千粒质量分别增加2.23、0.84 g,从而使小麦产量分别增加6.50%、5.76%。说明,通过使用合理的小麦种子处理剂可以提高小麦出苗率,促进晚播稻套麦的生长发育,改善小麦穗粒结构和产量性状,增加小麦的产量。  相似文献   

12.
由于不良天气如小麦适播期持续阴雨等,或前茬作物茬口的影响,每年总有一定面积的小麦不能适时播种。小麦晚播,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积温不足,幼苗发育不良,不仅成穗数减少,而且对穗粒数、千粒重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处理不好,易造成小麦减产严重,品质下降。为了尽量减少损失,提高晚播小麦的产量,我们根据近几年的调查研究,在大量试验的基础上,总结出晚播小麦增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长江中下游地区小麦晚播应对栽培措施,设计裂区试验,研究晚播小麦籽粒产量、硬度和蛋白质含量对品种、氮肥和密度的响应。结果表明,晚播条件下,3个供试品种中以扬麦16千粒质量最高,产量也最高;施氮量对穗粒数和千粒质量影响不显著,却显著影响穗数从而显著影响产量;密度对产量三要素影响显著,随密度增加,穗粒数和千粒质量降低,穗数增加,以高密度处理产量最高。品种间籽粒硬度差异显著,施氮量和密度均显著调控籽粒蛋白质含量。可见,晚播条件下宜选用千粒质量较高的品种,并控制适宜施氮量,提高播种密度,通过增加穗数,协调产量三要素,降低晚播对小麦产量的不利影响;硬度主要受品种基因型控制,受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影响较小,可作为小麦品种品质筛选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4.
灌云县受特有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其稻茬小麦每年都会出现大面积的迟播,进而使得小麦播种错过最佳时期。由于小麦迟播时积温低,麦苗小、弱,分蘖少或无分蘖,分蘖成穗少,春季穗进程历时短,单穗结实粒数明显减少。同时,与适播小麦相比,迟播稻茬小麦的收获期也相应推迟,后期病虫害发病率随之增加。因此,针对灌云县迟播稻茬小麦现象,加强高产栽培技术的探究就显得至关重要。基于此,本文立足灌云县实际,探讨迟播稻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以期能够实现助产增收。  相似文献   

15.
播期提前对四川盆地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播期提前对四川盆地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证明选育适应四川盆地稻麦两制的早播早熟型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种的可行性和确定弱春性小麦新品系J210达到高产优质的最佳播期。[方法]在2006~2007年度,研究了播期不同程度提前(10月18、20、22、24、26、28、30日,11月1、3、5日)对小麦新品系J210产量及其构成和籽粒品质特性的影响。[结果]10月18~30日内播种,J210的单位面积穗数和穗粒数变化不明显,而粒重和产量随播期提前而增加;播期晚于10月30日后,J210穗数和穗粒数减少明显,粒重反而有所增高,但产量减少明显;10月18日播种的小麦产量比11月5日提高29.92%。各播期下J210的品质性状较稳定,但早播条件下的J210各品质性状略优于迟播。[结论]在四川盆地气候生态条件栽培制度下,如能通过更加深入的育种和栽培研究,将小麦的播期提前10月20日左右,就能同时达到提高产量潜力和优质的目的;而在J210的推广应用中,建议将其播种期提前到10月25日左右,这样既能获得较高的产量和较佳的品质,又能有效地避开抽穗开花期的"倒春寒"天气,以达到稳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小麦的产量是由亩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三者构成。亩穗数的多少是制约产量的决定因素,亩穗数由基本苗和分蘖多少决定。要确保高产所需的亩穗数,就应在适期晚播、科学界定小麦播量的基础上提高播种质量。小麦播种质量主要受前茬作物秸秆数量、秸秆粉碎质量、整地质量和播种质量四种因素影响,针对上述原因可采取以下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水稻秸秆还田与播种方式对小麦田间出苗及产量的影响,通过田间大区试验,分析了稻秸机械全量还田与不同播种方式对小麦出苗率、出苗均匀性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显示,稻秸不还田条件下,机械条播的出苗率显著低于机械匀播和人工撒播,机械条播、机械匀播和人工撒播的出苗率分别为51.84%、90.89%和88.87%;人工撒播的出苗均匀性差于机械条播和机械匀播,3种播种方式的出苗变异系数分别为0.49、0.26和0.23。稻秸机械全量还田条件下,不同播种方式处理的出苗率和出苗均匀性都有所降低,其中机械条播的下降幅度较大,出苗率降低了36.54%。小麦出苗率和出苗均匀性通过影响小麦穗数、穗粒数、千粒重而影响籽粒产量,无论稻秸是否还田,机械匀播的产量均高于其余两种播种方式,稻秸不还田和全量还田条件下的产量分别为6 091.34 kg/hm~2和6 476.20 kg/hm~2。因此,在稻茬小麦生产中,推荐采用机械匀播的播种方式,不仅能提高稻秸还田下小麦的田间出苗率,而且能保持较好的出苗均匀性,有利于获得较高的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18.
不同播种方式对稻茬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10~2011年和2011~2012年开展了稻茬小麦播种方式试验,通过定株和定点调查,对免耕机械条播、机耕机旋播种、机耕人工浅播下的稻茬小麦分蘖成穗和产量形成进行了研究,探明了不同播种方式对稻茬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影响,分析了稻茬小麦免耕机械条播技术增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采用大田试验于2011~2012年在山西农业大学闻喜试验基地进行旱地小麦休闲期"三提前"蓄水保墒技术的深翻模式和深松模式研究,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全膜覆土穴播、膜际条播、沟播、宽幅精播、条播5种播种方式对土壤水分、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三提前"蓄水保墒技术可提高底墒,显著提高从越冬期到抽穗期0~300cm土壤的蓄水量,显著增加群体分蘖,显著增加穗长、可育小穗数,减少不育小穗数,增加穗数、穗粒数,使产量和水分利用率提高,且以深松模式效果较好。休闲期采用"三提前"蓄水保墒技术,全膜覆土穴播和膜际条播较其它播种方式具有较好的蓄水保墒效果,群体分蘖增加,育出冬前壮苗,穗数及穗粒数增加,产量提高。结果还表明,休闲期采用深翻模式,全膜覆土穴播或膜际条播方式较其它播种方式均可显著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但两种播种方式间差异不显著;休闲期采用深松模式,水分利用效率以全膜覆土穴播最高。搞清旱地小麦休闲期"三提前"蓄水保墒技术最适配套播种方式,可为旱地小麦蓄水、保墒、高产、稳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晚播小麦应变高产栽培技术是在小麦播期推迟的情况下实现小麦高产的栽培技术。关中灌区一般把偏春性品种从播种至越冬前积温低于420℃播种的小麦称为晚播小麦或晚茬麦,由于晚播,小麦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积温不足,幼苗发育不良,一般冬前单株只有4片叶,有1个分蘖或无分蘖。不仅成穗数减少,而且对穗粒数、千粒重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