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七台河地区大豆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省是全国种植大豆面积最大的省份,是我国重要的大豆生产基地。近年来,由于种植大豆的经济效益远不如玉米和水稻,导致大豆的种植面积严重下滑。针对当前大豆的紧张局面,通过选用适宜的品种,配套大豆高产栽培技术,提高大豆产量、降低成本,维持黑龙江省非转基因大豆的种植面积势在必行。文中主要从良种选择、精耕细作、综合防控、大豆收获等方面对七台河地区大豆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分析,希望对黑龙江省大豆生产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升黑龙江省大豆的产量,增加大豆的经济效益,文章通过论述黑龙江省大豆高产栽培技术,以便为黑龙江省大豆的种植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我国大豆需求的迅猛增加,我国由大豆净出口国演变为大豆净进口国。目前,年进口大豆8000余万t,国内生产的大豆市场竞争力弱,作为全国大豆主产区,黑龙江省的大豆种植效益低,面积下滑严重。解决黑龙江省大豆窘境措施之一,把现有品种发挥最大的产量潜力,提高产量水平。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术是目前主导栽培技术,多年推广证明窄行密植比常规栽培技术增产18%以上。选育适宜窄行密植高产栽培技术的大豆新品种对提高黑龙江省大豆产量水平,提高豆农的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为明确黑龙江省八五五农场大豆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带动大豆种植产量的提高,促进农民增产增收,以当地主栽大豆不同品种为试验材料,从大豆优质高效配套栽培技术方面着手,研究了不同品种不同密度对大豆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1试验材料与方法1.1试验地基本概况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省是全国种植大豆面积最大的省份,是我国重要的大豆生产基地。近年来,由于种植大豆的经济效益远不如玉米和水稻,导致大豆的种植面积严重下滑。针对当前大豆的紧张局面,通过选用合适的品种,配合大豆高产栽培技术,提高大豆产量、降低成本,维持黑龙江非转基因大豆的种植面积势在必行。文中对大豆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论述,希望对黑龙江省的大豆生产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大豆作为黑龙江省的传统种植作物之一,具有较长的栽培历史。近年来,受到大豆市场价格的影响,大豆生产面积逐年缩减。为提高大豆单位面积产量,稳定大豆种植面积,推广应用大豆45cm双条密植栽培技术,可以显著增加大豆产量,提高大豆生产经济效益。大豆45cm双条密植栽培技术是指在65—70cm常规“垄三”栽培技术的基础上,缩小行距至45cm,采用双条密植的栽培方法。这项栽培技术是大豆“垄三”栽培技术和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术的综合发展应用。  相似文献   

7.
<正>黑龙江省富锦市是中国大豆之乡,大豆播种面积200万亩以上。大豆栽培方法垄三栽培法、大垄窄行密植技术、大垄三行穴播技术、大豆波浪冠层栽培技术等。2005~2006年示范大豆波浪冠层栽培技术,面积5000亩,平均产量2916千  相似文献   

8.
正作为黑龙江省十分重要的蛋白质及食用油来源,大豆对该省人民的影响是十分突出的,但是受栽培技术的制约,黑龙江省的大豆种植业,始终没有实现高产的目标,由此可以看出,只有保证所应用栽培技术的科学性和适用性,才能通过提高黑龙江大豆产量与品质的方式,为黑龙江省带来更加可观的经济效益。希望文中讨论的内容可以在某些方面为种植工作的高效开展提供帮助。1选地和整地1.1选地由于大豆种植时对茬口的要求极为严格,一旦出现迎  相似文献   

9.
大豆是黑龙江省的主要农作物之一,大豆重迎茬对大豆产量和质量有十分严重的影响。该文对当前大豆重迎茬现状以及大豆学栽培技术进行分析和探讨,旨在提高大豆种植水平。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省是中国春大豆主产区,开展大豆超高产栽培探索与实践,对于提高该省大豆平均单产水平,满足国内市场对大豆的强劲需求,意义十分重大。对大豆产量构成要素、相关栽培因素及黑龙江省自然条件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黑龙江省大豆品种改良与栽培技术的进步,在较小面积上实现超高产栽培是可行的,而超高产栽培对大面积高产栽培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大豆大垄窄行密植栽培技术是在引进美国大豆平作密植的基础上,与黑龙江省传统垄作相结合而形成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黑龙江省抗线大豆栽培中的一些技术要点,其中抗线品种的选择、合理选茬与轮作、适期播种、合理稀植、因地制宜选用不同的栽培模式、加强其它病虫草害的防治等措施是高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笔者对黑龙江省大豆产业现状进行分析,整理黑龙江省大豆品种栽培技术模式的研究进展,并通过黑龙江省各地区种植生产优势的比较,明确依据黑龙江省大豆区域优势配套集成相应的栽培技术模式,为解决黑龙江省大豆产业发展难题提供有针对性的理论依据。研究表明,黑龙江农垦、黑河和齐齐哈尔大豆生产跃居黑龙江省大豆生产前三位,大兴安岭和伊春地区在综合优势比较分析中占有发展优势,根据上述地区大豆生产特点和气候条件配套相应栽培技术模式将是今后研究发展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1991—2010年中国和黑龙江省大豆的播种面积、总产量及单产数据进行统计和比较,分析了黑龙江省大豆生产情况及其在全国大豆生产中的优势地位,并利用显性比较优势(RCA)指数对近20年中国各地区的大豆产量进行显性比较优势分析,系统分析当前中国及黑龙江省大豆的生产现状。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大豆生产优势显著,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平均为5.51,位居全国第1,且黑龙江省大豆产业发展前景广阔,应从提高大豆品种的单产和品质,发展绿色、有机大豆产业及拉动相关产业等几方面继续发挥优势并发掘新的生产潜力。  相似文献   

15.
唐庆春  杜宇 《农业展望》2013,9(7):13-15
受春季降水多、积雪厚、回暖晚的不利气象条件影响,2013年黑龙江省大豆播种延后1周以上。由于种植效益低,农民种豆积极性低,黑龙江省北部地区大豆面积继续保持下降趋势。在大豆市场方面,黑龙江省农民忙于春耕生产,加工企业多数停产,大豆市场购销停滞,大豆价格平稳回落。展望后市,进口大豆将供给充足,后期国内大豆价格震荡回落;国际大豆价格将呈现震荡走低格局。  相似文献   

16.
为了创新大豆品种和探讨育种技术,此研究采用回交育种方法,以合丰35为母本,与合交95-1101(合丰34×合丰35)为父本配制组合育成了合丰50号。该品种油分含量22.57%,蛋白质含量37.41%,黑龙江省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506.1kg/hm2,较对照品种合丰35号增产14.1%,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560.8kg/hm2,较对照品种合丰35号增产17.4%;国家北方春大豆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355.5kg/hm2,较对照品种绥农14号平均增产10.3%,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788.5kg/hm2,较对照品种绥农14号平均增产6.3%,中抗灰斑病、抗疫霉根腐病、抗病毒病SMVⅠ号株系,2006年由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同时申报国家审定品种。结果表明,合丰50为既高油又高产、抗病、广适应性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17.
唐庆春  吕凤明 《农业展望》2013,9(2):12-14,20
在大豆生产方面,受种植效益低、农民种豆积极性低等因素影响,2012年黑龙江省大豆播种面积下降260万hm2,较2011年下降25.5%,同时播种面积的下降导致大豆产量预计为450万t,较2011年下降16.6%。2012年黑龙江省大豆市场价格总体呈现逐步上行走势。新季大豆上市后,农民惜售,企业观望,虽然在国储政策支撑下大豆价格保持4.60元/kg左右的高位,但市场持续购销不旺。  相似文献   

18.
原生境野生大豆灰斑病抗性评价与发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丰富大豆抗灰斑病育种基因库,对黑龙江、吉林、河南3个野生大豆保护点内的280份原生境野生大豆资源进行抗灰斑病优异资源鉴定及发掘研究。结果表明:在抗感比例方面,河南桐柏(1:0.75)明显高于吉林龙井(1:1.40)和黑龙江巴彦(1:1.44),而吉林龙井略高于黑龙江巴彦;鉴定筛选出47份对黑龙江省主要灰斑病菌水平抗性好的野生大豆资源,其中,黑龙江巴彦大豆资源12份,吉林龙井14份,河南桐柏21份。  相似文献   

19.
我国东北地区大豆品种油脂与蛋白质含量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古4省近10年来通过审定的183个大豆品种的油脂含量、蛋白质含量及蛋脂总量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东北地区大豆品种的油脂平均含量为20.61%,蛋白质平均含量为41.54%,蛋脂总量平均值为62.16%。油脂含量以黑龙江和吉林较高,但省份间差别不大,黑龙江和吉林高油品种所占比例较大。内蒙古和辽宁的大豆品种蛋白质含量高于吉林和黑龙江,且高蛋白品种所占比例也较大,蛋脂总量也表现出相同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垦鉴豆43是以垦鉴豆7号为母本,垦农5号为父本有性杂交育成的,2006年3月审定推广.该品种高产、抗病、优质、适应性广,且综合性状优良.同时对其培技术进行了探讨.一般产量3 000~3 450 kg/hm2,平均增产7%,异黄酮含量高达4.821%,脂肪含量达21.92%,很快将成为黑龙江省主栽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