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麦吸浆虫是小麦上的一种毁灭性的害虫。以幼虫潜伏在颖壳内吸食正在灌浆的麦粒汁液,轻则造成疵粒,重则造成空壳。一般使小麦减产10%~20%,重则减产70%~90%,甚至造成绝收。一、小麦吸浆虫的生物学特性小麦吸浆虫在驻马店市一年发生一代。以老熟幼虫入土至地表2~20cm处结圆茧越夏越冬,翌年3月上中旬小麦拔节时开始破茧上升,4月上旬小麦孕穗时,上升到土表层的幼虫化蛹,4月中旬小麦开始抽穗时蛹出土羽化为  相似文献   

2.
小麦吸浆虫是世界性毁灭的害虫,以幼虫和茧生活在土中越冬越夏,以幼虫潜伏在小麦颖壳内吸食正在发育的麦粒汁液,造成瘪粒而减产,一般减产10~20%,严重减产40~80%,甚至绝收.因此小麦吸浆虫防治工作非常严峻,测报工作是防治的基础,但传统的调查方法由其是淘土方法较繁索,现改进方法所需设备简单,淘虫快速、省力、准确,对小麦吸浆虫的测报和研究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小麦吸浆虫以幼虫取食小麦浆汁,造成瘪粒、坏粒,严重影响小麦产量。危害后,一般年份减产3~4成,重者8~9成,甚至造成绝收。一、发生规律麦红吸浆虫每年发生一代(如3~4月份天气过分干旱,部分个体可再度休眠隔年发生),以老熟幼虫在土中结茧越夏越冬。第二年早春,在有充足水分浸湿虫体后,休眠幼虫脱去茧壳,变成活动幼虫爬到土表准备化蛹。化蛹一般在4月上旬,蛹期7~10天。即前蛹、初蛹、中蛹及后蛹。吸浆虫的蛹有时裸露,有时则在蛹体外包着一层薄茧,称为“茧蛹”。在土壤检查过程中,才能正确掌握成虫羽化出土盛期。成虫在上午7~10时,下午3~6…  相似文献   

4.
<正> 小麦吸浆虫是小麦生产上的毁灭性害虫。近年来在我区回升迅速,并造成严重危害。其成虫象小蚊子,桔红色,翅展5毫米。一般一年发生一代,以老熟幼虫结圆茧在土中越冬,翌年小麦拔节(3月中旬至4月上旬)幼虫上升至土表化蛹羽化,当天即可交尾、产卵,卵化后的幼虫以口器刺伤麦粒果皮,吸食浆液,造成秕粒。危害轻者减产一、二成,重者减产五、六成乃至绝收。其查治方法如下: 一、普查。随着小麦生育期的推进,普查有7种方法;(1)淘土法:小麦播种前,在田间取10×10×20cm~3的土块,置于盆中,加水充分搅拌,再用50目尼龙面箩过滤数次,无泥止,查后箩底有无小米粒似的圆茧,在阳光下晒15分钟后,圆茧由于受热便破茧成幼虫。有茧5头以上者,来年需防治。(2)水踏法:小麦抽穗前,利用浇拔节水之机,用脚板轻轻拍打0.5尺~2的土面,迫使幼虫见水活动,破茧上升,静观15分钟左右,若有虫则上升土表。(3)扣笼法;小麦抽穗期,在田间置几个10×10×10  相似文献   

5.
<正>小麦吸浆虫是小麦生产上一种毁灭性害虫,在防治上略有疏忽就可能造成严重减产。小麦吸浆虫以幼虫在麦田土壤中结茧越冬,第二年4月中下旬到地表化蛹,5月初羽化为成虫,在麦穗上产卵,孵化成幼虫后钻入麦穗颖壳内吸食小麦浆液,造成危害,致使麦粒干瘪、秕瘦。由于虫体小,长年在土壤中隐蔽,  相似文献   

6.
小麦吸浆虫测报调查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吸浆虫是世界性毁灭的害虫,以锄虫和茧生活在土中越冬越夏,以幼虫潜伏在小麦颖壳内吸食正在发育的麦粒汁液,造成瘪粒而减产,一般减产10--20%,严重减产40-80%,甚至绝收。因此小麦吸浆虫防治工作非常严峻,测报工作是防治的基础,但传统的调查方法由其是淘土方法较繁索,现改进方法所需设备简单,淘虫快速、省力、准确,对小麦吸浆虫的测报和研究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李娜 《河北农业》2014,(5):30-31
小麦吸浆虫是小麦生产上一种毁灭性害虫,其以老熟幼虫在土中结圆茧越夏越冬,生活历期长达10个多月,并有多年休眠习性。自2004年在我市发生以来,每年发生面积都在6万亩以上,严重发生年份造成部分地块减产,是小麦生产上一种重要虫害。小麦吸浆虫虫体极小,主要以幼虫在麦田土壤中结茧越冬,第二年4月中下旬到地面化蛹,5月初羽化为成虫,在麦穗上产卵,孵化成幼虫后钻入麦穗颖壳内吸食小麦浆液危害,致使麦粒干瘪、秕瘦。  相似文献   

8.
为摸清麦黑潜叶蝇在天津市的发生规律和对小麦产量的影响,通过田间系统调查和室内饲养观察的方法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麦黑潜叶蝇一年发生1代或2代,以蛹在土中越冬,4月上旬羽化出土为害。成虫为害高峰期为4月上旬,雌蝇用粗硬的产卵器刺破麦叶;形成一行行的淡褐色针孔状斑点。幼虫为害盛期为4月下旬,百株有幼虫可达20~42头。幼虫潜食麦叶上半部叶肉,并形成袋状白色透明虫道。幼虫约8d左右老熟,老熟后爬出叶外入土化蛹越冬,化蛹率为54.5%左右。麦黑潜叶蝇为害可使小麦减产12.5%~14.3%。  相似文献   

9.
小麦红吸浆虫,又俗称小红虫、麦蛆等。是小麦产区毁灭性害虫之一。该虫主要以幼虫为害小麦花器和乳熟籽粒,吸食浆液,造成瘪粒而减产。一般被害麦地减产30%~40%,严重者减产70%~80%,甚至造成绝收。1发生规律小麦红吸浆虫年生1代或多年完成1代,以末龄幼虫在土壤中结圆茧越夏或越冬  相似文献   

10.
小麦吸浆虫主要以幼虫为害小麦花器和乳熟籽粒,吸食浆液,造成瘪粒而减产,发生严重地块若不防治可减产30% ̄50%,甚至绝收。1发生规律小麦吸浆虫一年发生1代,老熟幼虫在6 ̄10厘米土壤中结圆茧越夏、越冬。翌春土温上升到8℃ ̄10℃(小麦拔节时),越冬幼虫开始破茧上升,地温达15℃左  相似文献   

11.
小麦吸浆虫是小麦生产中的一种毁灭性害虫,它以幼虫潜伏在小麦颖壳内吸食正在发育的麦粒汁液,造成瘪粒而减产,一般减产10%~20%,严重地块减产40%~80%,甚至绝收。本文介绍了该害虫的发生规律以及对其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正> 小麦吸浆虫是一种毁灭性的害虫,对小麦的产量和质量影响非常大,它可使小麦常年减产1~2成,大发生年减产4~5成,严重者达8~9成。 小麦吸浆虫有麦红吸浆虫和麦黄吸浆虫两种,在我国基本上一年发生1代。以成长的幼虫在土中结茧越夏越冬,来年春天由土壤深层向地面移动,然后化蛹羽化为红色或黄色的成虫,体形象蚊子,再飞到麦穗上产卵。害虫的发生大多数与小麦生长阶段相当,当小麦露脸抽穗时,成虫羽化飞出,当小麦抽齐穗时,大部分的  相似文献   

13.
张艳华 《现代农业》2012,(11):22-23
小麦吸浆虫是小麦生产中的一种毁灭性害虫,属双翅目,瘿蚊科。小麦吸浆虫主要以幼虫稀释麦浆而为害,重发生年份可造成小麦大幅度减产,严重地块甚至颗粒无收。一、生活史及习性1.生活史小麦吸浆虫一般1年发生1代,以3龄老熟幼虫结圆茧在体重越夏越冬。但也有多年发生1代现象。由于小麦吸浆虫化蛹、羽化。除适宜温度条件外,还必须具备较高的土壤含水量(15%~20%),所以当春季少雨、土壤含水量低时,幼虫  相似文献   

14.
柞蚕生长 柞蚕也经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生长阶段.柞蚕以蛹态滞育,其一化性于3月下旬羽化为成虫,文尾产卵,于4月中旬孵化,5月下旬结茧化蛹滞育;二化性于4月中旬羽化为成虫,交尾产卵,于5月上旬孵化,6月上旬结茧化蛹,不滞育而于7月中下旬羽化产卵,8月上旬孵化为幼虫,9月下旬结茧化蛹滞育越冬.  相似文献   

15.
小麦吸浆虫是一种毁灭性害虫。俗称小红虫、喝浆虫、黄疸虫、麦蛆等,该虫主要以幼虫为害小麦花器和乳熟籽粒,吸食浆液,造成瘪粒而减产。小麦抽穗期成虫产卵在麦穗的颖壳内,随着小麦灌浆,幼虫吸食籽粒内的浆液,造成麦粒空秕,一般被害麦地减产30%~40%,严重者减产70%~80%,甚至造成绝收。我国有麦红吸浆虫和麦黄吸浆虫两种。  相似文献   

16.
小麦吸浆虫属于双翅目瘿蚊科,主要以幼虫潜伏在小麦颖壳内吸食正在灌浆的麦粒汁液,造成秕粒、空壳,导致小麦减产、品质下降,一般发生田块可减产10%-30%,严重的减产达70%以上,甚至绝收,是小麦上的一种毁灭性的害虫。  相似文献   

17.
山东省胶东地区麦田小麦孢囊线虫田间侵染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0年10月~2011年5月,在城阳、胶州和莱阳的3个小麦样田定期取样,在实验室内检测土壤中的小麦孢囊线虫(CCN)的孢囊、2龄幼虫和根组织内的各虫态。结果表明,2010年秋冬3地样田土壤中未检测到游离的2龄幼虫及其对根系的侵染;2龄幼虫进入土壤的始期为2011年3月初,高峰期为3月下旬至4月上旬;由于干旱等不利的土壤条件,2龄幼虫对根系的侵染直到4月初才发生在城阳样田中,而胶州和莱阳由于其更严重的土壤干旱状况,侵染又向后分别推迟了约20天和30天;根系内CCN从2龄到4龄幼虫的发育,在城阳和胶州出现在4月下旬~5月中旬,在莱阳则出现在5月中下旬;成虫突破根系,在城阳和胶州出现在5月中旬,在莱阳出现在5月下旬,异常干旱强烈抑制CCN的冬后侵染。  相似文献   

18.
胡贵民 《河南农业》2008,(19):22-22
小麦吸浆虫是小麦生产中的一种毁灭性害虫,它以幼虫潜伏在小麦颖壳内吸食正在发育的麦粒汁液,造成瘪粒而减产。一般减产10%~20名,严重地块减产40%-80%,甚至绝收。该虫上世纪50年代曾在舞阳县大发生,后因大面积推广“六六六”处理土壤而得到有效控制。进入上世纪80年代以来开始出现回升趋势,并数次暴发成灾,对舞阳县夏粮生产构成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19.
小麦吸浆虫是一种毁灭性害虫,俗称小红虫、喝浆虫、黄疸虫、麦蛆等。吸浆虫属双翅目,瘿蚊科,幼虫金黄色,体长2.5毫米,成虫体长2毫米。小麦抽穗期,成虫在麦穗的颖壳内产卵,随着小麦的灌浆,幼虫吸食籽粒内的浆液,造成麦粒空秕。一般被害麦田减产30%~40%.重者70%~80%,甚至绝收。  相似文献   

20.
<正>小麦吸浆虫是一种毁灭性害虫,危害小麦花器并吸食正在灌浆的小麦籽粒的浆液,造成瘪粒而减产。受小麦吸浆虫危害的麦田,一般可减产10%—30%,严重的可达50%,甚至几乎绝收。近年来,随着农业耕作制度的改革和立体农业的发展,小麦吸浆虫的发生范围又有回升趋势,直接威胁着小麦的丰产丰收。一、小麦吸浆虫的发生规律小麦吸浆虫有麦红吸浆虫和麦黄吸浆虫两种。一年发生一代,以幼虫在土中结茧越夏越冬,翌年3月底4月初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