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2017年5月至2018年9月,对湖南衡阳地区4个冬枣生产基地进行病害调查,采集发病率较高的病害样品进行病原鉴定。调查结果显示,衡阳地区冬枣病害主要有灰霉病、疮痂病、褐头病、炭疽病、枣疯病、缩果病、白绢病、枣果褐斑病,其中,缩果病、枣果褐斑病发病率较高,分别为9.2%和20.8%,其他病害发病率低于5%。缩果病多发于果实膨大期,一般从果实腰部开始出现皱纹,病部变红皱缩,后期扩展到果柄至整果;枣果褐斑病多发于果实膨大期,果面有褐色斑点,圆形,后期病斑中央渐灰白色,不影响果肉品质。鉴定冬枣缩果病、枣果褐斑病病原菌分别为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和极细枝孢霉(Cladosporium tenuissimum)。  相似文献   

2.
<正>冬枣春季管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将直接决定当年枣果的产量与品质,对翌年的生产也将产生较大的影响。现就冬枣春季管理的技术要点介绍如下:1肥水管理1.1早春增施基肥。增施基肥是增强树势、提高产量、改善品质的重要措施之一,要在早春土壤  相似文献   

3.
针对目前冬枣坐果率低问题,提出了在冬枣花期和幼果期,从改善树体营养、调节营养分配、创造良好的授粉受精条件及应用生长激素等综合管理措施,对冬枣坐果率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4.
冬枣优质大果生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影响冬枣果重的原因以及提高冬枣果重的技术措施,以期提高冬枣品质,促进冬枣的科学栽培与生产。  相似文献   

5.
冬枣膨大期即从7月上旬~8月上旬,这段时期是提高冬枣产量和质量的关键时期,此期主要技术措施有: 1人工疏果 为节约养分和提高冬枣的精品率,  相似文献   

6.
随着冬枣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在冬枣主产区枣果生理病害缩果病的发病率也逐年提高。枣果一旦感病,轻者减产,重者绝收。  相似文献   

7.
对冬枣采后有、无果梗果实冷藏(1~2℃)期间不同部位呼吸量的变化以及有果梗和无果梗对果实贮藏品质及效果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冷藏期间有、无果梗的冬枣随着贮藏期的延长,呼吸强度呈缓慢增加的趋势;无果梗冬枣的呼吸强度高于有果梗的;无梗冬枣果梗部的呼吸强度极显著(P0.01)高于有果梗的。有果梗冬枣果梗部的呼吸占27%~39%,果皮呼吸占61%~73%;无果梗冬枣果梗部的呼吸约占77%,果皮呼吸约占23%。有、无果梗的果实其果梗部的呼吸比例在贮藏过程中有上升趋势,说明贮藏过程中果皮的透气性降低。与无梗冬枣相比,有梗的冬枣保持较高的果实硬度和维生素C含量,有效延缓可溶性固型物和可滴定酸含量下降,显著降低果实的腐烂率,保持极好的贮藏效果。  相似文献   

8.
金峰大雪枣     
《现代农业科学》2007,(8):10-11
金峰大雪枣是本公司从传统大田栽培雪枣品种群中发现的异株而独立培育出的大果形冬枣品种。其果实甘甜脆嫩,鲜果含糖35.27%。果个较大.一般果重40克,最大达80多克,属冬枣系列中最大品种,果面光洁,甜脆味美、完全成熟鲜红艳丽,果肉翠绿,核小肉厚,最宜鲜食。10月上,中旬陆续成熟。11B中旬谢果。我国南北均宜栽培,当年可结果。  相似文献   

9.
霍建勇  李好琢  李华 《新农业》2001,(11):17-18
番茄冬春保护地生产多半时间是在低温、弱光、多湿条件下进行的,番茄从花芽分化到成熟各时期环境条件不适或管理不当都易造成果实生理病害.一般来讲,畸型果多发生在花芽分化期;空洞果、小粒果多发生在蕾期到幼果期;筋腐果多发生在幼果期至肥大前期;脐腐果多发生在果实肥大期;裂果、日烧病多发生在肥大后期.科学的栽培管理技术,能减少和防止果实生理病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冬枣采摘和贮藏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冬枣属鲜食枣果,果大汁多,果肉酥脆,酸甜适口,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青睐。冬枣成熟期较晚(一般在10月中旬至11月初成熟),此时一般果品都已销售或贮藏,冬枣正弥补了水果市场的空缺。1采摘时间冬枣采摘一般在脆熟期较好。此时果皮有梗洼,果肩开始逐渐着色变红,果肉含糖量快速增加,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增加迅速,质地变脆,汁液增多,采摘后有利于贮藏保鲜。2采摘方法由于冬枣果皮薄,果肉酥脆,一般不用振落法、竹竿打击法等粗放的方法采摘,而采用人工采摘。采摘时,要带手套,防止伤害果皮,并要带果柄。人工采摘要分期分批进行。由于一个枣园不同冬枣树…  相似文献   

11.
我国著名的晚熟鲜食品种。又名“沾化冬枣”、“雪城冬枣”,果形近圆形,形似国光苹果,果面平整光滑,果个较小,平均果重16.5克,最大35克,大小整齐,果柄较长,果皮薄而脆,红褐色,果点小而明显,果肉绿白色,细嫩多汁,甜味极浓。[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曹海军 《油气储运》2006,(11):27-28
一、适时采收 枣果成熟度是影响鲜枣贮藏保鲜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而枣果成熟度与贮藏性能呈负相关,成熟度愈低愈耐贮藏,其耐藏性随枣果成熟度而下降,白熟果好于初红果,初红果好于半红果,全红枣果耐藏性明显下降。枣果贮藏保鲜,大部分品种在枣果着色50%左右的半红期采收为宜,采收偏早,品质不好,采收偏晚,则不易贮藏。,如鲁北冬枣,白熟期糖分已超过20%,口感已很好,可适当提早采收。  相似文献   

13.
冬枣就进入白熟期后成熟,这一阶段的技术管理措施主要有刬锄松土,适时保墒,科学防治采前病害,防止风雨危害,确保冬枣的丰产丰收等。1.刬锄松土,适时保墒冬枣白熟期为快速增长期。从此时起到成熟、采收,枣果需要大量的养分和水分来完成它的后期膨大和糖分  相似文献   

14.
<正>冬枣,果皮薄,果形美观,果肉细嫩脆甜,营养丰富,品质极佳,是优良的晚熟鲜食品种。近几年来,由于生产中片面追求果实个头和产量,导致冬枣品质下降,提高和保持冬枣的品质,是提高冬枣市场占有率、提高冬枣栽培管理效益的关键,下面介绍几项提高冬枣品质的技术措施,供生产中参考应用。一、合理坐果,适当疏果  相似文献   

15.
冬枣,果皮薄,果形美观,果肉细嫩脆甜,营养丰富,熟鲜品质极佳,深受消费者青睐。近几年,我省冬枣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产量不断提高,不少果农忽视了枣果品质的提高,我们在冬枣生产实践中,总结出了一系列优化冬枣品质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为了合理开发利用玉铃铛枣,分别测定了白熟期和脆熟期的玉铃铛枣枣果的氨基酸组成,并以冬枣为对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种枣果的氨基酸组成大致相同,含量最高的氨基酸均为天冬氨酸;脆熟期枣果中的氨基酸总量有明显的提升,约为白熟期的2~3倍;氨基酸组成模式图显示,鲜味是枣果的主要呈味特征,同时玉铃铛枣中的甜味氨基酸占比在脆熟期有明显的提升;味道强度值(taste activity value,TAV)分析显示,脆熟期的玉铃铛枣主要的呈味氨基酸是胱氨酸(TAV达8.45),而同时期冬枣中未检出胱氨酸;氨基酸评分显示,脆熟期玉铃铛枣中的理想氨基酸是苏氨酸(RC=0.928),而在冬枣中是缬氨酸(RC=0.987);脆熟期时玉铃铛枣的SRC值(67.33)大于冬枣,说明玉铃铛枣中的必需氨基酸成分更均衡。  相似文献   

17.
每年7-8月是番木瓜的坐果盛期、膨果期,这期间的管理直接影响到番木瓜的坐果及果实膨大。  相似文献   

18.
大棚早春番茄易出现尖顶果、桃形果、指形果、疤果、裂果、空洞果等畸形,畸形果严重影响了番茄的品质和产量,使其经济效益大幅下降。据调查:畸形果植株达30%-50%时,一般造成减产10%-15%,经济收入减少15%-25%。番茄畸形果的产生,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分析。一是低温、光照不足:畸形果的出现,根本问题出在番茄花的最初形成期,即花芽的分化期。番茄在第1-3穗花芽分化期,  相似文献   

19.
山东省莱阳市自2002年引进冬枣进行种植,经过几年的观察研究,较准确地确定了沾化冬枣在莱阳市的物候期及生长发育规律,并以此为依据总结出了“冬枣丰产栽培周年管理技术规范”,采用该技术,冬枣病虫危害减轻,优质果增加。现将冬枣各月管理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为探索冬枣花期使用完赤霉素后,喷施阔实对优势果保果作用及劣势果和无效花的影响,对幼果期人工疏果数量及难易程度的影响;以及幼果期使用阔实3次对果型、果个、单果重的影响,使用3次后对成熟期的影响,进行了阔时在冬枣上的应用效果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冬枣花期使用完赤霉素后,喷施阔实对优势果保果作用明显;坐果期果个均匀,可减少人工疏果量;幼果期喷施3次900倍阔实后,单果重增加12.5%,果个均匀,果形好,口感好,成熟期可提前2~3 d。建议阔实在冬枣产区大面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