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江苏省扬州、南通、常州和徐州等地的水稻根、茎和种内分离获得了内生细菌276个菌株.以乙炔还原法测定,其中234个菌株具有联合固氮活性,占供试菌株总数的84.8%.根据乙炔还原活性(ARA)大小,将水稻内生固氮细菌分为3类:强固氮活性EARA,>100/μmol·(h·mL)-1]菌株,占总数的2.1%;中等固氮活性[ARA为1~100/μmol·(h·mL)-1]菌株,占总数的81.2%;弱固氮活性[ARA≤1μmol.(h·mL)-1]菌株,占总数的16.7%.5个强固氮活性菌株经转管培养20代后,其固氮能力表现稳定.经形态学和生理生化试验,固氮活性强且稳定的菌株J115和G161鉴定为阴沟肠杆菌(Enterobacter cloacae),其ARA分别为20 987.820 0和9 212.313 0/μmol·(h·mL)-1.通过菌液蘸根和喷雾接种,这2个菌株均能促进水稻幼苗的生长,水稻苗期叶绿素含量、地上部干物质量和株高分别增加6.9%~17.1%、16.7%~31.0%和15.3%~20.4%.  相似文献   

2.
白蚁及其肠道细菌的固氮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台湾家白蚁(Coptotermes formosanus Shiraki)工蚁具有较高的固氮活性,刚收集的工蚁其固氮活性达0.094 4 μg/g*h-1.固氮活性的高低受白蚁食物含氮量、白蚁生理状态的影响,某些杀菌剂能使白蚁固氮活性丧失.从台湾家白蚁肠道中分离到2株兼性厌氧固氮菌HN1和YN菌株,经鉴定皆为柠檬酸菌属的菌株(Citrobacter sp.),均在厌氧条件下表现固氮活性.最大或然数法计数表明,每只白蚁肠道固氮菌数量约为7 500个.  相似文献   

3.
24株剑麻根际联合固氮菌的16S rDNA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海南、广西和广东剑麻主产区种植基地的剑麻根际联合固氮菌进行了分离、纯化及固氮活性测定,获得了24株具有固氮活性的菌株,其固氮酶活性为5.8742~1765.6590 nmol/(mL.h)。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参试菌株的16S rDNA扩增区约为1500 bp,无太大的长度变异,其系统发育树表明这24株菌株分别属于6个不同的属。  相似文献   

4.
高效固氮菌株W12对环境因子的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多个固氮菌株中筛选到一株固氮酶活性较高的菌株W12,为明确该菌株对不同环境因子的适应性,本文测定了不同的生长环境条件下该菌株的生长量和固氮酶活性.结果表明,在15~40 ℃的温度范围内、pH 4~8.5酸性至碱性环境和1.5% NaCl的高渗透压下,该菌株均能旺盛生长并表现很高的固氮活性;该菌株能利用多种碳源生长并固氮,还能耐受环境中存在的一定浓度的铵.说明该菌株对环境因子具有较广的适应性,并具有较强的生长活力和较高的固氮酶活性,故可望作为接种剂的功能菌株.  相似文献   

5.
多功能芽孢杆菌的分离、筛选及活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小麦、禾本科杂草根际取样,分离固氮芽孢杆菌,并测定各菌株的抑菌活性及降解有机磷农药的能力,筛选多功能芽孢杆菌菌株.结果表明,分离筛选的11株固氮芽孢杆菌主要包括胶质芽孢杆菌(Bacillus mucilaginosus)、巨大芽孢杆菌(B.megaterium)、蜡状芽孢杆菌(B.cereus)、地衣芽孢杆菌(B.licheniformis)和短小芽孢杆菌(B.pumilus);其中7株菌株对立枯丝核菌和禾谷丝核菌两种病原菌具有明显的抑菌活性;5株菌株能有效降解甲胺磷和甲基对硫磷两种有机磷农药.巨大芽孢杆菌BM3和地衣芽孢杆菌BL6具有明显的固氮、抑菌和降解有机磷农药等多种功能活性.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明尾矿先锋植物的根际联合固氮特性,对安徽铜陵林冲新弃置铜尾矿主要优势先锋植物香蒲(湿生)、白茅(旱生)根际联合固氮特性进行系统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香蒲、白茅根际土柱固氮活性分别为32.43、19.27μmol/(m2·h),二者差异明显。分析2种植物根系和根际土固氮活性发现,香蒲根系和根际土的固氮活性大于白茅,表明植物根际联合固氮活性与植物种类有关。尾矿先锋植物不同部位固氮活性排序为:根系根际土根外土空白,表明植物根系是植物重要的固氮部位。从尾矿不同样品中共分离12株具有固氮活性的菌株,固氮活性在7.15~3 416.98 nmol/(m L·h)之间。对其中2株高活性的菌株ATWG5、ATWG9进行16S r D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ATWG5号菌株与Azorhizobium caulinodans亲源关系最近,相似性达到100%,ATWG9号菌株与Klebsiella oxytoca亲源关系最近,相似性达到98.75%。  相似文献   

7.
作者于1978和1979两年进行了水稻生育期根际固氮活性试验。从两年的试验结果看,插秧至分蘖初期固氮活性很低,以后逐步上升,活性高峰一般在抽穗至成熟期。 根系样品和根际原状土柱样品之间固氮活性差异甚大,土柱比根系高达几百倍。 水稻根际的固氮活性和根际的水分通气状况关系较大,搁田影响根际的固氮活性。 1979年在三种培养基上共分离了96个菌株,其中21个具有固氮活性,占22%。有活性的菌株大部分来源于根表,也有从根表灭过菌的根上分离到的。  相似文献   

8.
在几种木本植物杨树,杉木,油茶根际存在着联合固氮体系,从它们根际分离到26株具有较高固氮酶活性的菌株,筛选了4株具有高固氮活性的菌株Aa33,Ba41,y12,Y22进行固氮特性研究,并选择菌株y12,Y22进行形态,培养特征及生理生化研究,初步鉴定为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和产碱菌属Alcaligenes,这对今后开展木本植物固氮领域的研究及其利用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通过生理生化特征测定、16S rDNA和gyrB基因序列分析对分离自青海海西州托素湖盐碱地黑枸杞根围、大格勒荒漠沙地红柳根围、茶卡盐湖周边骆驼蓬根围的7株芽孢杆菌进行鉴定;采用平板对峙法测定菌株拮抗病原真菌活性;MALDI-TOF-MS质谱测定分析菌株的抑菌活性物质;用CMC法检测菌株降解纤维素活性,并检测菌株的耐盐性和耐低温性;用改良阿须贝(Ashby)无氮培养基检测菌株固氮活性.结果表明:7株菌株TSH5、DGLWZ10、DCD1、CKL1、CKL4、CKL5、CKL6均被鉴定为萎缩芽孢杆菌(Bacillus atrophaeus);7株菌株对病原真菌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和瓜类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均具有拮抗活性(抑菌圈平均直径均16 mm);菌株DCD1可产生脂肽类化合物surfactin、fengycin、bacillomycins D,菌株CKL1可产生脂肽类化合物surfactin、fengycin;菌株DCD1、 CKL1、CKL4、CKL5、CKL6具有不同程度的降解纤维素活性;菌株CKL1、CKL4、CKL5、CKL6能在含13%NaCl的平板上正常生长,在低温4℃的平板上缓慢生长,表现出较强的耐盐性及低温适生性;菌株DGLWZ10在改良Ashby无氮液体培养基中可正常生长,具有固氮活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环境因子对羊草和冰草根际固氮菌活性的影响。[方法]以优良牧草羊草和冰草为试验材料,从其根际中分离筛选出非共生固氮菌,根据固氮菌固氮活性的大小,选出4个固氮活性高的菌株,对其生长条件和营养特性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不同的固氮菌对环境温度的要求存在差异,4个菌株最适宜生长温度在30~35℃;在不同的碳源上,4个菌株的生长具有明显差异,但蔗糖是所有菌株都能很好利用的碳源;培养基中高浓度的氮不论是铵态氮还是硝态氮均不利于菌株的生长;4个菌株对环境pH值的要求或耐酸碱的能力上也存在差异。[结论]羊草和冰草根际固氮细菌的应用和固氮作用的发挥与环境条件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1.
以阿须贝无氮培养基为选择分离条件,对豆科植物内生细菌进行初步分离筛选,并通过固氮酶活性测定方法测定所得菌株的固氮酶活性,筛选有较高固氮酶活性的菌株.获得52株内生固氮菌,均具有固氮酶活性,其中2株固氮酶活性较高,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玉米内生联合固氮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试验对玉米内生固氮菌进行分离、鉴定,并研究内生细菌与玉米的联合固氮活性。结果表明,从玉米中分离出5株具有联合固氮活性的菌株,分别为1株弯曲假单胞菌NFR19(Pseudomonas geniculata),2株产酸克雷伯氏菌NFL28与NFSt18(Klebsiella oxytoca),1株节杆菌NFR7(Arthrobacter sp.),1株纤维化纤维菌NFR10(Cellulosimicrobium cellulans)。研究首次分离出具有固氮活性的纤维化纤维菌,并证实节杆菌具有固氮活性。从环境中筛选新的玉米内生固氮菌资源,促进玉米生长,为玉米内生联合固氮细菌的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高效固氮芽孢杆菌筛选及其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目的】筛选高效固氮芽孢杆菌,研究固氮微生物固氮酶活性、竞争适应能力与接种固氮效能的关系,探讨接种固氮芽孢杆菌对根际细菌多样性的影响。【方法】采用无氮培养基富集、加热筛选固氮芽孢杆菌。乙炔还原法测定固氮酶活性,采用盆栽小白菜选育高效固氮芽孢杆菌、研究菌种竞争适应能力与接种固氮效能。通过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菌种。【结果】筛选到了3株固氮酶活性相对较高、固氮能力较强的菌株GD062、GD082和GD282,初步鉴定为芽孢杆菌Bacillus spp.和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sp.。进一步的研究结果表明菌株GD082竞争适应能力较强,在盆栽试验自然土壤条件下接种固氮效能与施用化肥试验处理效果相当,可望进一步研发用于生产固氮微生物肥料。试验结果同时显示,供试菌株的固氮酶活性与其接种固氮效能并不直接相关,菌株的竞争适应能力对接种固氮效能影响很大,接种固氮芽孢杆菌使小白菜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显著增加。【结论】接种固氮微生物为农作物提供氮素养分具有生产实践意义。高效固氮菌种的筛选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菌株的固氮酶活性与其接种固氮效能并不直接相关,竞争适应能力对接种固氮效能影响很大。筛选到的芽孢杆菌GD082固氮酶活性较高、固氮能力较强、竞争适应能力很强,可望进一步研发成为优良的固氮微生物肥料生产用菌种。  相似文献   

14.
张晓勇  周俊 《新疆农业科学》1991,(3):114-115,128
盆栽实验表明,分属于固氮菌属(Azotobacter)、固氮螺菌属(Azospirillum)、克雷伯氏属(Klebsiella)、阴沟肠杆菌(Enterobacter cloacae)的9株玉米联合固氮菌均能在玉米苗根际繁殖并有固氮作用,且能提高植株的含氮量和干重。但不同菌株的固氮活性和玉米的联合固氮效果不同。  相似文献   

15.
毛萼田菁茎瘤菌共生状态下吸氢与固氮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瘤龄、不同光照和生长周期的毛萼田菁,其茎瘤的吸氢活性和固氮活性均呈正相关。绿色的茎瘤,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固氮及吸氢活性上为最高。A.coulinodansORS571菌、Hup突变株和含R.japonicum5.9kb hup结构基因质粒的转移接2合子回接实验的结果表明,A.caulinodans具吸氢活性的菌株对植株生长有益,茎瘤的固氮活性高于根瘤的2倍以上;吸氢活性亦高,转移接合子在无选择压  相似文献   

16.
以吉林省扶余县三井子镇沙壤土为供试土壤,通过对花生根瘤菌的采集、菌株的分离、纯化和原寄主品种的回接等盆栽试验,筛选出适合吉林省不同花生品种的优良菌株(2644、2656、2697)及其组合(2644 2656、2644 2697),并对其进行生理生化特性鉴定。结果表明,2644为快生型根瘤菌,表现出相对较强的固氮酶活性,2656、2697为慢生型根瘤菌,也具有较强的固氮活性。修正了花生根瘤菌无快生型或快生型固氮活性低的传统说法。同时这3种优良菌株中两种或两种以上组合接种效果更佳,是生产上推广应用的优选菌株,这为引进优良菌种和组合接菌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山西黄芪根际固氮菌的分离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黄芪道地产区山西浑源的黄芪根际固氮细菌进行了分离鉴定,并应用于黄芪栽培中以观察其固氮能力,旨在筛选并获得能够促进黄芪生长的固氮菌,为降低黄芪生产成本提供依据。[方法]采用Ashby无氮培养基初筛获得了120个自生固氮菌株;进一步用固氮培养基对初筛所得菌株进行复筛,根据固氮能力、菌落生长速度等特征,获得了2株具有较强固氮能力的菌株t16和t21;通过细菌鉴定系统和16SrRNA序列分析对其进行分类鉴定。另外还用全N差值法检测了t16和t21浸泡黄芪种子后的固氮活性。[结果]t16和t21分别属于Rhizobiumsp.和Sinorhizobiumsp.。经两株菌发酵液浸泡后,培养30d分别能够增加黄芪幼苗含氮量14.23%~18.67%和13.10%~18.77%。其中含菌量为106个·mL-1的t16发酵液和含菌量为108个·mL-1的t21发酵液效果最好,折算每公顷30d的固氮量达2.25kg。[结论]山西黄芪根际固氮菌具有较大的开发利用潜力。  相似文献   

18.
弗兰克氏菌Cel 517菌株固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木麻黄(CasuarinaeguisetifoliaL)根瘤中分离的内生菌FrankiaspCel517菌株,可在以丙酸为碳源的限定培养基中表现出较高的固氮酶活性。固氮周期在180h达到高峰。蛋白胨与NH4Cl对固氮活性有抑制作用,氧分压为10%~15%时,固氮酶活性最高,泡囊的诱导时间对固氮酶活性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9.
河北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自1980~1984年进行小麦根系取合固氮微生物的应用研究,从小麦根系分离到43(肺炎克氏杆菌)、43—2(产气肠杆菌)和91(粪产碱菌)三株固氮活性较强的固氮细菌,并对这三个菌株的生理、生化特征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定。于1981~1984年度进行了  相似文献   

20.
运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北方寒冷地区生物固氮菌的活性.初步探明了玉米、大豆、水稻等不同作物,不同固氮类型的主要固氮时期及影响固氮的主要气象因子.阐明了农作物固氮的主要部位.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农作物固氮菌活性高峰期不同;北方寒冷地区固氮菌活性低于南方,主要是温度低所致,湿度在北方影响不大;根基和根系固氮菌活性高于根系土和行间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