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麻栎为重要的硬材树种。祁门县2002年3月在海拔500~700米的山地营造麻栎林,成活率97%以上。2004年11月检查,平均树高2.52米,地径2.37厘米,冠幅1.36米。现将麻栎的育苗造林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麻栎,别名橡树、栎树,壳斗科栎属植物,落叶高大乔木,树高达30米,胸径可达1米.麻栎适宜于温暖湿润气候,喜向阳生境酸性肥沃土壤,生长在阳坡、半阳坡、沙壤土,多见于向阳坡地.麻栎生长快,萌芽力强,速生期早,对土壤要求不严格,在湿润荫蔽的溪谷或北向山坡上沙质壤土及石灰质土中生长也较好,与常绿或落叶树混生,常为上层树种.麻栎...  相似文献   

3.
<正>季春,万木吐绿。皖东滁州市南谯区近郊的一片麻栎林地,翻挖出来的石块整齐地码放在林边,今年新栽的麻栎苗已发芽展叶。不远处,去年栽植的麻栎苗长到1米多高。  相似文献   

4.
在邱北县关寨乡蚌螂村公所下朵朗村有一株麻栎与小叶榕寄生的奇树。麻栎胸径四十厘米,树高十米,榕树着生于麻栎枝桠部,直径十五厘米。有趣的是榕树根缠绕栎树干,不落地,栎树支撑榕树,供其  相似文献   

5.
山海关林场保存了解放前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营造的麻栎人工林,年龄为50年、20~30年不等。多长在海拔100~500m的阳坡上。50年生人工林,生长好者,平均高可达18m、平均胸径22cm。 还有些麻栎与栓皮栎、麻栎与油松、麻栎与槲树等的混交林。重点研究了林分的结构。麻栎对土壤水分的反应极为敏感,生长在山坡下部和沟谷上的麻栎,明显优于生长在山坡上部者。麻栎不如栓皮栎更耐干旱瘠薄的土壤。  相似文献   

6.
利用双环法对红琊山林场9种典型样地土壤的入渗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9种样地影响入渗因素中土壤含水量、容重等因子与渗透速率呈线性负相关,土壤孔隙度与渗透速率呈线性正相关.各林地渗透速率有差异,但都强于坡耕地.林地下垫面性质在某种程度上改善了土壤物理性状,间接影响到土壤的入渗速率.本研究将9块典型样地渗透能力分为4个等级:松栎混交林属于第1等级;5年生麻栎、1年生麻栎、天然林属于第2等级;马尾松林、国外松林、2年生麻栎林属于第3等级;麻栎萌发林、坡耕地属于第4等级.  相似文献   

7.
2007年3月对滇中禄丰村林场具有代表性的3 hm2麻栎次生林的组成及生长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其林分类型,主要乔木树种的径阶分布及其在群落中的重要值,进而对林分的生态效能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该麻栎次生林划分为麻栎—云南松和麻栎—云南松—滇油杉2种林分类型,林木株数分布分别集中于径阶8 cm和6 cm处,以麻栎为优势树种,云南松为伴生树种.麻栎林木的优势度达50.77,重要值为71.71.林分主要乔木树种麻栎、云南松及滇油杉的林木密度分别为1 825株/hm2、650株/hm2和325株/hm2,其中伴生树种云南松和滇油杉优势较为明显.林分中乔木层最大树高20.1 m,最大胸径40 cm,均为云南松植株.其群落结构简单,物种较少,生态功能差,为低质低效林分,急需改造.  相似文献   

8.
《林业科学》2021,57(7)
【目的】对比分析黄土高原南部桥山林区3种林分类型麻栎群落的种群结构与幼苗生长过程,阐明麻栎种群在不同群落类型下的数量和结构动态,为该地区麻栎林科学经营和恢复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样地调查法,调查12块样地(麻栎阔叶混交林、麻栎油松混交林和麻栎纯林3种林分类型,每种林分类型设置4块样地)内所有胸径大于4 cm个体的胸径(幼苗地径)、树高和冠幅等特征;在每块样地采集幼苗或幼树标准株,测定各器官生物量。以径级结构和高度级结构代替年龄结构,编制不同林分类型麻栎种群静态生命表,根据各径级麻栎种群存活量绘制存活曲线,并分析3种林分类型中1~10年生麻栎实生幼苗的高度、基径、冠幅及生物量分配差异。【结果】3种林分类型麻栎种群均呈现出随年龄增加个体数减小趋势,低龄级个体具有绝对数量优势,桥山地区麻栎种群年龄结构呈进展型。种群静态生命表表明,麻栎种群存活量随年龄增加呈降低趋势,低龄级死亡最高,为生活史脆弱期;Ⅲ、Ⅳ龄级期望寿命最高;在Ⅲ~Ⅶ龄级,麻栎阔叶混交林和麻栎油松混交林中的麻栎种群死亡率远远低于麻栎纯林。不同林分类型麻栎种群的存活曲线皆呈Deevey-Ⅲ型。实生苗基径在1~5年表现为麻栎纯林混交林,随着年龄增加,麻栎油松混交林实生苗基径略高于其他2种林分类型,但3种林分类型间差异不显著;实生苗冠幅在2~10年表现为混交林纯林,且3种林分类型间实生苗冠幅差异在4年后开始显著(P0.05);麻栎油松混交林实生苗高度在2~10年均高于其他2种林分类型,3种林分类型间实生苗高度差异在5年后开始显著(P0.05)。不同林分类型麻栎实生苗叶、干、根、侧枝生物量均随年龄增加而增长。3种林分类型间,实生苗叶生物量在1~6年差异不显著,干生物量在1~4年无显著性差异,侧枝生物量在1~2年差异不显著;随着年龄增加,3种林分类型间叶、干和侧枝生物量差异越来越显著;根生物量则随年龄变化没有太大差异。【结论】桥山林区3种林分类型麻栎种群发育良好,均具有一定的更新能力。麻栎纯林中大径级麻栎个体数较麻栎油松混交林和麻栎阔叶混交林少,麻栎纯林虽然早期幼苗数量较多,但幼树期死亡率较高,且高年龄幼苗的生长特性和各构件生物量均低于混交林,未来可将发展群落结构更稳定的混交林作为森林培育和经营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9.
麻栎属壳斗科落叶乔木,萌发力强,生长快,经济效益高的树种,小径材可以烧制木炭,大径材可以做地板,矿柱和工业炼铜等,特别是从2000年以后,市场对麻栎树种的需求,增强了人们营造麻栎林的积极性,故对种子产量的需求逐年提高,所以建立麻栎采种基地,为市场提供良种苗是必要的。根据我场麻栎资源的丰富条件,于2001年申报经国家林业局批准,在我场建立100hm^2麻栎采种园基地,现将我场麻栎种子园管理做法和经验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泰山9种代表性林分的水源涵养能力的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林冠截留能力最大的是五角枫纯林,最小的是黑松纯林;枯落物有效持水能力最大的是麻栎×黑松林,最小的是黑松纯林;土壤贮水能力最大的是50年生麻栎纯林,最小的是黄连木纯林。综合比较9个林分的水源涵养能力,其从大到小的顺序是:五角枫、50年生麻栎、15年生麻栎、麻栎×黑松、侧柏、刺槐、黄连木×刺槐、黑松、黄连木。  相似文献   

11.
不同林龄麻栎林地上生物量及碳储量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江苏句容选取样木构建了麻栎地上部分各器官的生物量回归模型,探讨了麻栎林地上部分不同林龄麻栎单株、林分、灌草层和枯枝落叶层的生物量及碳储量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随着林龄的增大,麻栎地上部分各器官生物量呈增长趋势,树干所占比例最大;灌草层和枯枝落叶层生物量随林龄增加而增大,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和成熟林的林分地上生物量分别为30.01、110.86、179.48和226.73t/hm2.麻栎林各组分含碳率随林龄增大总体呈增加趋势,但差异不大;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和成熟林的地上碳储量随着林龄的增加而增大,分别为13.25、48.97、80.60和107.28 t/hm2,乔木层是麻栎林地上碳储量的主体,乔木层各器官碳储量大小为:树干>树枝>树皮>树叶,树干是其碳储量的主要器官.  相似文献   

12.
皖东丘陵地区麻栎生长特性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皖东丘陵地区麻栎林的生长作了较全面的调查研究,深入分析了麻栎在该地区生物学、生态学、生长过程及群落结构特性。本地区是麻栎的中心产区之一,麻栎林是当地自然植被的主要群落。故麻栎在本地区分布面广,而且能培养成稳定的优质、高产林分;为此,应把麻栎作为本地区的主要造林树种。  相似文献   

13.
近年通过对百色地区雅长林区的二类森林资源调查和植被调查,认为经过多年的采伐利用,林区的细叶云南松纯林多为松栎混交林代替,其栎类林相已构成红水河畔、右江河谷山地独特的森林类型.其麻栎林栓皮栎林的成因有①百色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地貌地形,为麻栎栓皮栎的生长创造了良好的生长环境;②当地的气候特点为麻栎栓皮栎林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水热条件;③麻栎栓皮栎对百色地区的自然环境有很强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4.
麻栎不同种源幼林生长和生物量的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通过种源试验研究麻栎生长动态变化及不同种源生长差异,为麻栎炭用林高效培育提供优良种植材料。[方法]以安徽省滁州市红琊山国有林场麻栎种源试验林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35个种源的存活率,以及1年生、4年生、7年生和11年生麻栎生长和地上生物量变化,分析种源间林木生长差异,并对生长性状进行聚类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不同种源麻栎1年生幼苗平均成活率为89.50%,11年生林分平均保存率为72.82%,不同种源间变异系数为13.70%。不同种源树高、胸径(地径)、地上单株生物量的差异随林龄增加逐渐减小,总体上地上单株生物量变异最大,其次为胸径(地径),而树高变异程度相对较小。聚类分析发现,四川、贵州等地种源在试验区幼林期具有较高的保存率和生长优势,而山东、湖北等地的种源表现较差。[结论]麻栎种源间生长量和生物量差异随林龄增加呈动态变化,试验区以云贵高原地区种源的生长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15.
栎褐天社蛾又名红头麻栎毛虫、栎毛虫。主要为害麻栎,也为害栓皮栎、白栎、小叶栎、槲栎。一年一代,每年4~6月间以幼虫吃食栎时,严重时树叶被吃光,残留枝干,影响林木生长。一九七三年我场西山、虎山两林区调查,麻栎被害率达63%(其中树叶被吃光的严重受害株达45%);  相似文献   

16.
区域和立地条件对麻栎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区域和立地条件对麻栎林生长的影响,提出了麻栎生长的最佳适生区。麻栎林的生产力随海拔和纬度的增加呈递减趋势,麻栎林林分生物生产力具有经向、纬向和垂直向的变化规律。麻栎生长在阳坡20°以下、山中腹小于30°的沙壤土最好。  相似文献   

17.
不同地理种源麻栎苗期变异和初步选择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3个省(区)的36个种源麻栎种子在安徽省滁州市红琊山林场进行苗期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种源麻栎苗高、根长、地径、高径比、生物量、热值和能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麻栎苗高和地径生长均表现"S"型曲线,7-9月为生长速生期;麻栎不同器官热值大小排序为叶>茎>根,生物量为根>茎>叶,能量为茎>根>叶.主成分分析表明:种源的差异主要是由各器官生物量决定.初步选出安徽太湖、安徽太平、浙江开化、江苏句容、浙江建德、浙江龙泉和贵州榕汀种源为优良种源.  相似文献   

18.
山东麻栎林抚育采伐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多年生产实践经验,提出麻栎林抚育采伐的目的、理论依据、指导思想和原则,对技术措施等进行了阐明,对于指导麻栎林抚育采伐工作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以景洪市国有林场思茅松和麻栎的林分平均胸径和树高,以及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生物多样性为序参量,运用容量耦合系数模型构建思茅松和麻栎林分类型的耦合系统,计算并分析两种林分类型的耦合程度,结论如下:(1)思茅松和麻栎小班边缘区的平均胸径和树高均比核心区略高,说明思茅松林和麻栎林之间存在正向边缘效应;(2)在正向边缘效应的作用下,思茅松林和麻栎林的边缘区域生物多样性更高;(3)思茅松林和麻栎林小班的耦合度为正值,说明这两种林分类型存在正向耦合效应,但思茅松—麻栎的小班耦合为中等水平耦合阶段,而麻栎—思茅松的小班耦合为较低水平耦合阶段。  相似文献   

20.
麻栎胚根切除防穿袋育苗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麻栎是云南滇中地区的本土树种。1999年以来,在云南牟定县启动实施的中德合作造林项目中采取云南松与麻栎混交的主要造林模式,在麻栎育苗过程中,采用普通的塑料袋育苗技术存在出圃前出现主根严重穿袋现象,造成了苗木出圃率和移植成活率较低。为此,开展了麻栎胚根切除技术及育苗用土施肥2种措施,在防止育苗穿袋方面取得了成功,并在中德合作云南二期造林项目中推广和应用3193hm^2,采用麻栎胚根切除技术育苗,苗木合格率提高了25.70%,造林成活率提高了32%,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