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汽车悬架具有强时变性、强非线性、强非平稳性的动力学特性,讨论了汽车悬架隔振性能评价方法的现状,指出其在数学前提、数据处理方法、表征参数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介绍工程隔振系统性能混沌评价的现状,分析汽车悬架隔振性能混沌评价的理论基础和动力学基础,说明基于混沌理论评价汽车悬架隔振性能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为分析汽车悬架系统的混沌特性,建立双正弦激励下的单自由度1/4汽车悬架系统模型,对该模型进行数值仿真分析,得出悬架系统的时间历程曲线、相轨迹图形、Poincare截面、功率谱,理论上说明了悬架系统存在混沌现象。结合动态KC试验平台对某轿车进行整车振动实验,获取汽车轮心处的振动曲线,对该数据进行最大李亚普诺夫指数计算,验证了轿车悬架系统具有混沌特性。  相似文献   

3.
推导出整车七自由度运动学微分方程。在MATLAB/Simulink建立仿真模型,研究悬架系统的混沌特性。在正弦路面激励条件下,采用数值分析法,计算得出系统响应。分析系统的时域信号、相轨迹、庞加莱(Poincaré)截面、功率谱和Lyapunov指数,确定悬架系统存在混沌现象。分析发现,随着路面激励的改变,悬架系统的运动状态在周期、倍周期和混沌运动之间变迁。  相似文献   

4.
在建立了汽车主动悬架与转向系统集成控制模型的基础上,应用LQG控制理论,设计了汽车主动悬架与转向系统LQG集成控制器,并进行了试验仿真,实现了对质心侧偏角、车身横摆角速度、车身垂直加速度、车身俯仰角的集成控制。与被动悬架和转向系统、主动悬架与转向系统单独控制相比,汽车的平顺性、操纵稳定性和安全性都有了显著改善,为汽车底盘集成控制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简述了现代控制理论的发展以及汽车悬架系统的发展;综述了为提高汽车的行驶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所做的控制策略研究;侧重阐述了现代控制理论在汽车悬架控制系统中的应用;最后,通过对目前汽车悬架控制研究的分析,展望了今后汽车悬架控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汽车悬架结构的比较,对悬架静挠度和动挠度的匹配和车身侧倾中心高度与悬架侧倾角刚度在车轮的分配问题进行分析,利用生产试验的方法,总结了车辆运动特性要求下的悬架设计规则,为确定汽车悬架系统主要性能参数的设计和初始值提供了依据,进而合理地匹配确定其主要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7.
悬架系统对提高汽车行驶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起着重要的作用.被动悬架很难进一步提高汽车行驶的平顺性.主动悬架减振效果非常理想,但其能耗大、成本高.而半主动悬架可以很好地满足平顺性的要求,而且结构简单、价格低,因而成为汽车工业界的研究热点.本文介绍了汽车悬架系统的类型和工作原理,对半主动悬架的控制方法和研究动态进行了综述,并对其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为验证对三轮汽车车架进行有限元分析时是否需要考虑悬架的影响,采用不同的方法对三轮汽车车架进行了分析,并与实车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基于悬架系统的三轮汽车车架分析更为合理,所以在对三轮汽车车架进行有限元分析时,需要考虑悬架系统对车架的影响,并将悬架通过合理的模拟引入到分析模型中,这样才能得到更为准确的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9.
汽车悬架控制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汽车悬架控制系统的基本类型及其特点,并介绍了它们的发展概况。重点论述了半主动控制和主动控制悬架系统中常用的几种控制方法,对今后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转向与悬架系统是汽车底盘系统中影响车身姿态和行驶安全性的两大关键系统。由于汽车的运行工况是经常变化的,因此对转向或悬架的单独控制难以保证汽车操纵稳定性和行驶平顺性同时得到提高。因此,如果对转向与悬架系统进行组合并良好匹配,可以很好地改善汽车的操纵稳定性,又改善了汽车在各种行驶条件下的乘坐舒适性。因此本文对EPS与自适应悬架系统集成控制及控制器的设计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搭建了车辆的主动悬架系统再生网络模型,基于多层神经网络提出一种神经模糊适应性控制算法。在此基础上,使用一套模糊规则调节控制器参数,借助神经网络建模确定车辆悬架的动态参数向控制器提供学习信号。在一辆装有磁流变液减震器和基于处理器模糊神经控制系统的车辆上进行不同速度的实验,并把控制效果与开环被动悬架系统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证明,所提出的神经控制算法能够有效减轻汽车的振动。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将80C196KC单片机用于汽车悬架系统控制的设计方案,控制原理及其软件设计、程序设计和抗干扰设计,实现了悬架调平功能以及上升下降、前俯后仰和左右倾斜等独立控制功能,同时实现了悬架状态和其它设备的监控,从而明显地改善了汽车的行驶平顺性,为此设计了一种实用的微机控制系统。作为实例,采用汽车制动—悬架隔振效率试验台获取了B J2020S越野吉普车和HONDA LEGEND 3.0轿车前、后悬架的振动曲线,对其计算了系统参数如一阶固有频率和阻尼比,并获得了悬架系统振动信号的自功率谱密度图形,求取其一阶固有频率处的带中功率,分析了B J2020S越野吉普车和HONDA LEGEND 3.0轿车两种车型悬架的隔振性能差别。  相似文献   

13.
目前汽车悬架控制臂的生产方式主要是采用锻造工艺加工,工序多、时间长,并且制件内部致密性差、废品率高、原材料浪费严重。针对汽车悬架控制臂设计生产中的不足,为了提高汽车悬架控制臂的力学性能,采用液态模锻加工工艺,此工艺不但可以改善目前汽车悬架控制臂生产制造中存在的缺陷,而且也能够缩短控制臂生产的周期,从而给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汽车悬架参数优化的最优控制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主动悬架系统模型为研究对象,应用最优控制理论进行了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器设计,并得到了最优控制力.把一个刚度-阻尼系统并联于被动悬架系统,根据变参数后的悬架系统产生的力接近最优控制力,利用最小二乘法求得刚度-阻尼系统参数,从而使得被动悬架参数得以优化.与传统优化方法比较表明,以最优控制理论和最小二乘法相结合的悬架参数优化方法快捷有效,能较大改善悬架系统的动态性能.  相似文献   

15.
本文建立车身、车轮二自由度半主动悬架模型,应用最优控制方法分析系统的时频响应,并与被动悬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车身振动加速度、悬架系统的动行程和车轮动载荷功率谱有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汽车悬架控制臂的力学性能,在采用液态模锻加工工艺的基础上,应用CATIA软件建立了控制臂的三维模型,并将控制臂模型导入ANSYS分析软件中,得到了汽车悬架控制臂的应力分布图,找到了汽车悬架控制臂应力最大的部位,在此基础上对控制臂模具的内浇道宽度和比压进行了试验分析,得到了最佳的内浇道宽度和比压,最终获得了汽车悬架控制臂的模具示意图,为获得较高力学性能的汽车悬架控制臂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汽车悬架的舒适性与操控稳定性之间的联系,引入簧载质量加速度、悬架动挠度以及轮胎动载荷这3个指标,用于评价汽车悬架减振效果,并在Simulink软件里建立了1/4汽车被动悬架模型,仿真分析了不同悬架参数设置下汽车被动悬架这3项指标的幅频响应。结果表明,同一评价指标在不同频段的效果各不相同,被动悬架无法兼顾汽车行驶的舒适性与操纵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悬架性能对汽车使用性能的影响,并对谐振式汽车悬架性能的检测原理进行了理论分析,基于理论分析对检测台架的测控系统进行了设计。结果表明,谐振式悬架装置检测台测控系统工作稳定,能够满足汽车悬架装置性能检测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基于模糊控制的汽车悬架系统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动悬架系统的性能研究是车辆动力学与控制领域的前沿课题。以汽车悬架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动力学性能指标,建立动力学模型和状态空间模型。根据控制原理,将车身速度视为误差,加速度视为误差变化率,建立模糊控制器。采用MATLAB/SIMULINK软件,结合悬架的数学模型及模糊控制器进行仿真分析,比较主动悬架和被动悬架的性能指标。仿真结果表明模糊控制算法应用于主动悬架可以有效地抑制振动,且改善了汽车性能指标,能够满足汽车稳定性和舒适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为了使汽车悬架控制臂具有更合理的结构和稳定的动态特性,在模态分析的理论基础上,应用CATIA软件建立了控制臂的三维模型,并将控制臂模型导入ANSYS分析软件中,对其进行了有限元模态分析,获得了汽车悬架控制臂前6阶的固有频率和振型,通过对前6阶模态固有振型的匹配分析,找出了汽车悬架控制臂振动的薄弱环节,为汽车悬架控制臂的进一步优化设计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