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香樟楠片盾蚧Parlatoria machiliTakahashi是樟树上的一种重要害虫,主要危害樟叶。该虫在浙江余姚1 a发生3代,以老熟若虫和蛹在寄主叶面和枝条上越冬。翌年3月中旬、6月上旬和8月中旬是越冬代、第1代和第2代成虫出现期,4月上旬、7月上旬和9月上旬是第1代、第2代和第3代若虫出现期。第1代卵3月下旬出现,第2、第3代卵期不易区分。该虫世代重叠,每年3月下旬至11月中旬均能见到各虫态。若虫发生期可选用28%蚧宝乳油、40%速扑杀乳油、48%乐斯本乳油等药剂进行防治,防效可达75%~80%。  相似文献   

2.
青棡齐盾蚧Chionaspis saitamensis Kuwana是板栗的重要害虫,在浙江余姚一年发生3代,以卵在板栗的1—2年生枝条上越冬。雄蚧大多危害板栗叶片,雌蚧在板栗叶片正面(越冬代及第1代)与枝条上(第2代)危害。若虫孵化后24小时内就固定在寄主上,2龄若虫期在形态上出现雌雄分化。1龄若虫期用50%甲胺磷乳油、40%氧化乐果乳油、2.5%敌杀死乳剂喷雾,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黄蚜小蜂Aphytis spp.是青棡齐盾蚧的主要寄生蜂,林间寄生率25%以上。  相似文献   

3.
无患子小棉蚧Leptopulvinaria sapinda为我国2018年鉴定的新种,主要危害无患子Sapindus mukorossi。为有效控制该虫扩散,林间调查和室内饲养相结合研究该虫生物学特性及发生规律。结果表明:无患子小棉蚧在上海地区1 a发生2代,以卵在树干粗皮缝隙、翘皮下等隐蔽处越冬。4月中下旬越冬卵开始孵化,4月下旬至7月上旬为第1代主要危害期。6月上旬若虫开始雌雄分化,化蛹。7月上旬开始羽化,交尾,产卵。7月中旬进入产卵盛期,7月中下旬第2代卵开始孵化,7月下旬至10月上旬为第2代主要危害期。9月上旬若虫开始雌雄分化,化蛹。9月中下旬第2代若虫开始羽化、交尾、产卵,随后越冬。  相似文献   

4.
河南豫西地区中华松干蚧自然种群生命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河南豫西地区,中华松干蚧Matsucoccus sinensis Chen每年发生1代,当年8—9月和次年3—4月为危害盛期,主要以2龄若虫危害。自然状态下,下代数量较上代数量平均增加4.96倍。相关回归分析表明,初孵若虫到分化前2龄若虫期为影响下一代种群数量变动的关键虫期,风雨为影响分化前2龄若虫期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5.
为有效控制外来入侵有害生物日本松干蚧的发生危害,减少虫害造成的经济损失,通过2019~2021年3年设置日本松干蚧固定样地进行了监测调查,2021年3月在日本松干蚧第1代若虫展露期开展了药物筛选。结果表明:30%噻虫胺/噻嗪酮和48%毒死蜱乳油防治效果为最佳,2021年9月利用无人机在日本松干蚧第2代若虫展露期开展超低空药剂喷雾防治试验,通过3次药效检查,日本松干蚧若虫期虫口减退率达90%左右,一定程度上控制了日本松干蚧的扩散蔓延和危害。通过调查初步掌握了日本松干蚧在贵州省遵义市的分布、发生面积和危害情况,观察到日本松干蚧在遵义市的生物学特性和发生扩散规律,可为防治日本松干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青冈齐盾蚧Chionaspis saitamensis Kuwans是板栗的重要害虫,在浙江余姚一年发生3代,以卵在板栗的1-2年生枝条上越冬。雄蚧大多危害板栗叶片,雌蚧在板栗叶片正面(赵冬代及第1代)与枝条上(第2代)危害。若虫孵化后24小时内就固定在寄主上,2龄若虫期在形态上出现雌雄分化。1龄若虫期用50%甲胺磷乳油、40%氧化乐果乳油、2.5%敌杀死乳剂喷雾,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黄蚜小蜂Aph  相似文献   

7.
考氏白盾蚧是危害观赏植物山茶和茶梅的主要害虫之一。于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调查了云南省昆明市考氏白盾蚧的危害特点及发生规律。结果表明:考氏白盾蚧在昆明市翠湖公园、西南林业大学、金殿公园的山茶和茶梅上均有发生,西南林业大学山茶受害率最高,受害率为100%;金殿公园山茶受害最严重,受害指数为65%;在空间分布上,树冠东面外侧危害最严重,单叶平均虫口密度为9.7头;考氏白盾蚧在昆明市1年发生2代,以受精的雌成虫在介壳下越冬,3月中旬开始产卵,3月下旬至5月上旬、7月下旬至8月中旬分别是第1代和第2代初孵若虫的涌散期。  相似文献   

8.
角眼牡蛎蚧是樟树上的重要害虫,在浙江省余姚市1a发生3代,大多以受精的雌成虫越冬,少量以孕卵雌成虫、卵、若虫和蛹越冬。初孵若虫期喷洒0.3%阿维菌素乳油或10%吡虫啉乳油,固定若虫期喷洒40%杀扑磷乳油,基本能控制其危害。  相似文献   

9.
方明刚 《中国森林病虫》2007,26(5):23-25,34
华栗绛蚧是板栗枝干上的主要刺吸性害虫之一。该虫1 a发生1代,以2龄若虫越冬,越冬后的2龄若虫和雌成虫固定寄生在板栗枝干上刺吸寄主汁液危害。成虫期在4月上旬至5月下旬,行两性生殖,存在孤雌生殖,雌成虫平均产卵量为3 975粒。若虫在5月上旬孵化,5月末达盛期。用10%高渗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在越冬若虫膨大期进行喷杀效果好。黑缘红瓢虫、绛蚧跳小蜂和芽枝状芽孢霉菌是控制虫口密度的重要天敌。  相似文献   

10.
大青叶蝉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青叶蝉是危害杨树幼林的主要害虫,在公主岭市1 a发生2代,以卵在树枝、干表皮内越冬。第1代从5月至7月,第2代从8月至10月。若虫期喷洒40%氧化乐果1000倍液;9月末10月初,在雌成虫产卵前,对林地及树干喷洒3%高效氯氢菊酯800倍液,防治效果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1.
方翅网蝽主要危害悬铃木属园林植物,是重要林木检疫害虫。为了摸清方翅网蝽在郑州的年生活史和在郑州市的发生危害情况,连续两年开展了调查。调查发现,方翅网蝽在郑州1 a发生4代,越冬代成虫4月中下旬出蛰,5月中旬始见第1代若虫,9月中旬至10月下旬第4代成虫陆续越冬。从第2代开始出现世代重叠现象。方翅网蝽在郑州市区的北环以北和西高新技术开发区发生严重,其他地方目前未见发生。郑州市所辖县市中除了新密市未发现该虫危害,其他几个地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危害。  相似文献   

12.
木岑管木虱Syringilla humeosa(Loginova)是危害花曲柳的重要吸汁害虫,以成虫和若虫刺吸危害。该虫在辽宁抚顺地区1 a发生1代,以成虫越冬。每年5月上旬,成虫开始补充营养,5月中旬交配产卵。若虫共5龄,危害期持续90余d。用2.5%溴氰菊酯乳油2 000~3 000倍液或40%氧化乐果乳油1 000~1 200倍液进行防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朝鲜球坚蚧在赤峰北部的生物学特性观察结果表明,该虫在林西县1年发生1代,以2龄若虫在蜡质覆盖物下越冬。翌年4月上旬开始出蜇并蜕皮进入3龄若虫期;雌雄成虫出现于5月中旬,雌雄性比为1∶1.25;雌成虫于5月下旬开始产卵,平均产卵量为714粒。当年若虫出现在6月初至7中旬,到10月上旬以2龄进入越冬状态。该虫对1~6年生山杏枝条均有危害,但主要危害2或3年生枝条。5月是该害虫危害严重的时期,应抓住越冬若虫出蛰进入3龄后迁移以及初孵若虫寻找寄生位置的阶段加以防治。  相似文献   

14.
山东广翅蜡蝉主要危害乐昌含笑、杜英、马褂木、喜树、枫香等树种。在嵊州1 a发生2代,以卵在枝条或叶脉内越冬,4月中旬开始孵化,吸取新叶或嫩梢的汁液危害,6月初出现成虫,6月中下旬产卵,7月中旬第2代若虫孵化,9月上旬第2代成虫羽化,9月中旬第2代成虫产卵。5月初至10月用敌敌畏加吡虫啉、阿维菌素1 000~2 000倍液防治,效果均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15.
佛州龟蜡蚧Ceroplastes floridensis Comstock是严重危害天竺桂Cinnamomum japonicum的重要害虫。该虫在福建尤溪1 a发生2代,以第2代孕卵雌成虫越冬,少量以未孕卵雌成虫和3龄若虫越冬。第1代雌虫产卵、孵化盛期分别为8月上旬和8月下旬;第2代雌虫产卵、孵化盛期分别为4月中旬和5月上、中旬。孤雌生殖。第1,2代雌虫平均产卵量分别为222.8,145.6粒,卵平均孵化率为93.8%和95.5%。1龄若虫期和成虫孕卵前期是防治的有利时机,防治的最适时间为每年的5月中旬,最迟不超过7月中旬。  相似文献   

16.
樟白轮盾蚧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樟白轮盾蚧Aulacaspis yabunikkei Kuwana是樟树上的重要害虫.该虫在浙江余姚1 a发生4代,大多以受精的雌成虫越冬,少量以孕卵雌成虫、若虫、卵和蛹越冬.初孵若虫期用0.3%阿维菌素乳油和10%吡虫啉乳油喷洒,固定若虫期用40%速扑杀乳油喷洒,可基本控制其危害.  相似文献   

17.
异岐蔗蝗Hieroglyphus tonkinensis Ⅰ.Bol.是危害篓竹、绿竹的一种食叶害虫,在福建该虫一年发生1代,以卵在土中越冬。危害期长达160多天。在3龄若虫未上竹前进行化学防治效果好。  相似文献   

18.
星菱背网蝽Eteoneus sigillatusDrake et Poor是危害桂花Osmanthus fragrans的重要害虫,在园林生态系统中发生普遍。采用室内饲养与野外观察相结合的方法,观察分析星菱背网蝽的危害、生物学特性及种群动态。结果表明:星菱背网蝽在昆明市仅危害桂花,若虫主要为害老叶,成虫同时为害老叶和嫩叶,以刺吸方式在叶背危害;该虫在昆明地区1 a发生7~8代,以卵和成虫在寄主叶片和枯枝落叶中越冬,3月上旬始出第1代若虫,若虫5龄,历期约18 d,完成1个世代需43.3 d;其危害期为3—11月,种群数量在3月下旬和7月中旬分别达到高峰。该虫被草蛉捕食的现象较为常见,夏季降雨对其种群数量具有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大叶黄杨已成为庭院、公园、道路绿化美化的大众品种,其苗木易繁殖、生长快、抗污染、耐修剪且变种很多,故被大量引种。但由于苗木检疫不严,致使病虫害大有蔓延之势,危害严重,其中盾蚧类害虫危害尤甚。北京周围地区大叶黄杨盾蚧类害虫以卫茅尖盾蚧为主,又名卫茅矢尖盾蚧。1 卫茅尖盾蚧的生活习性卫茅尖盾蚧在北京地区1年2~3代,以3代为主,发生严重时枝条与叶片均呈白色,成若虫群聚于嫩枝、叶片上,吸食液汁,使树叶枯黄早落,生长停滞,危害严重时枝条上介壳密集重叠,造成整株死亡或缺苗断行。雌成虫黄色纺锤形,长约1.5…  相似文献   

20.
中华松针蚧Sonsaucoccus sinensis Chen雌雄异型,1a发生1代,雌虫2龄,终生被蜡质蚧壳,不爬出壳外。雄虫3龄,3龄若虫爬出壳外化蛹,进而羽化成虫。滞育期在6月下旬至8月中旬,滞育期解除后1龄寄生若虫蜕变为2龄无肢若虫,继续危害至10月份,并以2龄无肢若虫越冬。各虫态出现期因海拔和气温变化而有差异。海拔高、气温低发育迟,反之发育早。该虫主要是通过风、雨和人为活动等途径传播。化学防治的有利时机在初孵若虫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