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5 毫秒
1.
钾对玉米种子萌发及其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郑单958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氯化钾浸种对衰老玉米种子的萌发和萌发种子抗氧化酶活性、脱氢酶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0.1~10.0 mmol/L氯化钾处理,能提高玉米种子的发芽势、活力指数和单株幼苗干质量,还提高了种子萌发时抗氧化酶和脱氢酶活性,降低了MDA含量,增加了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的含量.这说明氯化钾处理提高了玉米种子萌发期间的抗氧化水平,减缓了脂质过氧化作用,维持了质膜结构的完整性,加快了种子萌发时的物质代谢速率,这可能是钾处理促进衰老玉米种子萌发的生理机制.  相似文献   

2.
玉米生育早期实施抗寒的措施对保障玉米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萌发期和苗期分别以800和400μmol/L的外源脯氨酸(Pro)处理6份耐寒性不同的玉米自交系,分析外源Pro对10℃胁迫下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0℃胁迫能明显抑制玉米种子萌发,表现为发芽势、发芽率、胚芽长、胚根长、胚芽鲜重、胚根鲜重均显著降低;幼苗叶片的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SOD活性、POD活性、CAT活性均显著升高。10℃处理下,萌发期和苗期分别施加800和400μmol/L的外源Pro后能明显促进玉米种子萌发,并减轻低温对幼苗生理伤害,除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分别降低42.36%和30.48%外,其余11个性状均分别升高12.57%~256.37%。进一步通过综合评价表明,10℃条件下,萌发期和苗期利用800和400μmol/L浓度的外源Pro对玉米的低温缓解效果分别为0.548和0.497。这些结果为外源Pro在玉米生育早期抵御低温胁迫的生产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NaCl和Na2SO4胁迫下萌动的玉米种子发芽和淀粉转化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研究盐胁迫下玉米种子萌发和贮藏物质转化的关系,本试验以玉米种子郑单958为材料,选用不同浓度NaCl和Na2SO4对玉米进行了萌发实验,测定了发芽率、芽干重和根干重及其淀粉、可溶性糖和蔗糖含量。结果表明:随着Na+浓度的增加,玉米种子的发芽率下降幅度增加,胚根和胚芽生长降低,这与种子中淀粉转化、蔗糖和可溶性糖含量下降趋势一致,且发芽率与淀粉转化显著正相关(p<0.05)。NaCl处理玉米种子的蔗糖显著高于Na2SO4处理(p<0.05);然而,较低Na+浓度下,NaCl处理玉米种子的可溶性糖含量大于Na2SO4处理,较高的Na+浓度下,NaCl处理下其含量小于Na2SO4处理。可见,Na+浓度增加和阴离子种类的差异改变了淀粉转化率降低与糖分的分配,造成种子发芽过程能量供需的改变,发芽率降低。  相似文献   

4.
太子参种子特性及种胚离体诱导培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解剖学观察和无菌诱导培养技术研究太子参种子特性并离体诱导培养种胚。结果表明:太子参种子由外种皮、内种皮、外胚乳和胚构成,胚由子叶、胚芽、下胚轴和胚根组成,其中胚芽非常细小;种子具休眠特性,需要后熟过程才能自然萌发;种子的外胚乳对胚的萌发有抑制作用,剥去种皮和外胚乳的裸胚在培养基MS+6 BA 1.0 mg/L+NAA 0.2mg/L中能很快被诱导萌发生长,萌发率78.3%。说明太子参种胚通过离体诱导培养,可有效解决种子的休眠现象,这为实现太子参无病毒种苗的工厂化育苗提供新途径及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以20%聚乙二醇溶液(PEG 6000)模拟干旱胁迫条件,对18个玉米杂交种进行了萌发期抗旱性评价。结果表明:PEG胁迫后,玉米种子发芽率降低、胚根和胚芽的生长受到不同程度抑制,以相对发芽势、相对发芽率、相对胚根长、相对胚芽长、抗旱萌发指数和萌发胁迫指数为依据,利用隶属函数法进行综合评价和SPSS 19.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济玉901、郑单958、登海605、屯玉808、鲁单818、先玉047和先玉335归类为抗旱品种,农华101、豫玉22和创玉358归类为敏感品种。  相似文献   

6.
紫茎泽兰叶水提液对玉米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生物检测法研究了紫茎泽兰叶片水提液对玉米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2.5%紫茎泽兰叶水提取液对玉米种子萌发率、鲜质量、胚根和胚芽长度及玉米幼苗的苗高、鲜质量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当提取液浓度降至0.25%时,抑制作用基本消失。同时,本试验还研究了玉米叶中丙二醛含量与紫茎泽兰提取液浓度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紫茎泽兰叶提取物浓度的升高,玉米叶内丙二醛含量也增加,二者呈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7.
长豇豆种子萌发进程中生理生化指标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陈禅友  刘磊 《种子》2006,25(9):30-33
以长豇豆品种“花荣”为材料,在浸种(恒温20℃)后,每隔24 h测定呼吸速率、发芽量以及子叶中可溶性蛋白含量,α-淀粉酶(α-Amylase)、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酶活性;并从第4天起测定胚芽中4种酶活性。随萌发进程,在子叶和新生胚芽两部位中发生如下动态变化:(1)呼吸速率明显升高,第4天CO2的释放量最高(7.716×10-3m l/(g.m in)),之后趋于稳定。(2)可溶性蛋白含量在子叶中呈反“S”形曲线变化,胚芽中先升后降。(3)子叶中α-淀粉酶活性明显呈单峰走势,在第4天形成的麦芽糖达最高(62.69 mg/(g.m in));在胚芽中α-淀粉酶活性低于子叶,并呈下降趋势。(4)子叶中POD活性呈上升趋势,第7天极显著升高;胚芽中POD活性,第4~6天呈上升趋势,并高于子叶。(5)子叶中CAT活性呈下降趋势;胚芽中CAT活性变化小,但第7天显著下降。(6)子叶中SOD活性呈下降趋势,但在第4天有一明显峰值;胚芽中SOD活性变化很小。总之,伴随着种子吸水量增加和呼吸速率升高的萌发进程,子叶中淀粉酶活性变化呈单峰曲线,这与淀粉被降解和利用有关,吸胀后其活性升高有利于降解淀粉为简单碳水化合物,供幼胚生长,当子叶储藏的淀粉消耗殆尽时则淀粉酶活性下降;POD活性上升,可能因其与新生胚中多种物质的合成或分解有关;CAT和SOD活性呈降低趋势,因为它们主要与在逆境中消除植物体内活性氧有关,而在正常萌发过程活性氧含量低。  相似文献   

8.
土壤盐渍化是影响农作物种子萌发出苗以及生长发育的重要限制因素,探究外源激素对盐胁迫条件下荞麦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的缓解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以荞麦品种西农9976为材料,采用培养皿萌发和盆栽发芽2种方法,研究褪黑素(MT)与2,4-表油菜素内酯(EBR)浸种对不同盐浓度胁迫下荞麦种子萌发、幼苗生长、抗氧化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盐胁迫增加了荞麦种子和幼苗叶片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抗氧化酶(SOD、POD、CAT)活性,降低了荞麦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和成苗率,使荞麦种子胚芽长度、胚根长度和幼苗高度显著下降。MT、EBR浸种荞麦种子可有效缓解盐胁迫危害,使荞麦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和成苗率较对照分别增加14.9%~33.3%、11.5%~27.3%和20.0%~46.2%,显著提高荞麦种子胚根长度、胚芽长度、胚芽鲜重和干重、幼苗高度、幼苗鲜重和干重,并显著增加荞麦种子和幼苗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和SOD、POD、CAT活性,降低MDA含量。综上所述, MT和EBR浸种均能通过提高荞麦种子保护酶活性、减少活性氧积累、增加渗透调节物质含量,促进盐胁迫条件下荞麦种子发芽及幼苗生...  相似文献   

9.
纳米碳对玉米种子萌发及根系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了探究纳米碳对作物生长的影响,以玉米品种——‘东农253’为试材,设置不同浓度梯度的纳米碳,采用培养皿滤纸法和琼脂培养法,研究纳米碳对玉米种子萌发和根系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萌发试验中,随着纳米碳浓度的增大,玉米种子的萌发率逐渐增大,在种子吸涨36~60 h时与对照处理差异显著,其吸水率、胚根、胚芽鲜重及平均胚根、胚芽长度均逐渐增大,并在66 mg/L时达到最大值,分别比对照增加11.89%、20.53%、13.90%、19.62%、20.85%,高于此浓度则呈现抑制现象;在对玉米根系形态的观察试验中,随着纳米碳浓度的增大,植株鲜重、根系鲜重、主胚根长、单位主胚根上侧根数量均显著增加,分别高于对照8.39%、9.24%、24.14%、10.59%。因此,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纳米碳可促进种子的萌发及根系的生长。  相似文献   

10.
苦参根水浸液对玉米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同浓度的苦参根水浸液浸种玉米种子,研究苦参根提取物对玉米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浸种处理后玉米种子的萌发及胚根和胚芽生长明显受到抑制,且随处理浓度提高抑制作用增强,但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对种子萌发的抑制减弱,适宜的浓度反而会促进植株的生长。25g/L、50g/L的苦参根水浸液能促进根系生长、植株高度增加、茎增粗以及植株生物学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11.
许健 《中国种业》2021,(1):61-64
为探索玉米抗旱性生长机制,采用不同生态区的玉米品种,对玉米萌发期的抗旱特性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干旱胁迫降低了玉米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抑制了胚根和胚芽的生长以及干物质的积累,使贮藏物质转化率下降;3个玉米品种的抗旱性存在差异,由强到弱依次为嫩单23>绥玉23>合玉29;相关性分析得出,各个特性之间均呈正相关,其中发芽势与发芽率、贮藏物质转化率与胚芽长呈极显著正相关,发芽指数与贮藏物质转化率和胚芽长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串珠镰刀菌粗毒素对玉米幼苗的胁迫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串珠镰刀菌毒素对玉米的影响,利用不同浓度的串珠镰刀菌粗毒素对玉米种子和幼苗进行培养处理。结果表明:毒素浓度越高对玉米种子的萌发抑制率、胚芽抑制率、胚根抑制率越高,且对玉米幼苗的毒害作用越强,造成幼苗的萎蔫程度愈强。不同品种玉米种子和幼苗对毒素的敏感性不同。玉米幼苗根系的电导率随毒素处理时间延长呈上升趋势,其中对毒素耐受能力较强的品种为‘鲁单981’。串珠镰刀菌毒素对玉米种子萌发起抑制作用,这为利用串珠镰刀菌毒素快速筛选抗病品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一些报道表明,在禾本科作物幼胚的愈伤组织中植株再生频率高,例如在玉米、燕麦、高梁、小麦、大麦、珍珠粟。这些愈伤组织还可以用于更进一步的悬浮液和原生质体培养. 这些作者以前是研究水稻幼胚的愈伤组织和悬浮液培养。他们发现在盾片表面以上接种的胚(也就是胚芽一胚根轴的侧面与培养基接触)比盾片表面以下接种的胚对愈伤组织的形成和植株再生作用的效果好。17个水稻品种的测试是一致的;当然。植株再生频率在品种间差异甚大。同时,粳稻类型品种根和芽  相似文献   

14.
用PEG-6000高渗溶液模拟土壤水分胁迫的方法,比较了培养介质、浸种时间对不同粒质量类型玉米种子发芽率的影响,并采用砂培不浸种方式,研究了黄淮海地区近几年审定的32个玉米杂交种萌发期的抗旱性。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玉米品种,在纸培模式下20%PEG渗透胁迫处理的发芽率均低于或等于25%,远低于砂培模式。砂培模式下,不浸种处理的发芽率总体好于浸种24 h和48 h处理。砂培不浸种方式下,渗透胁迫处理不同程度地降低了32个玉米杂交种种子的发芽率;大多数品种初生根条数低于对照,胚芽长和胚根长均减小,胚芽长比胚根长减小的程度大,胚芽干质量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5.
Cd2+对辣椒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不同浓度Cd2+对辣椒种子发芽率、胚根与胚轴生长、MDA含量以及SOD、POD、CA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Cd2+(≤5.0 mg/L)能提高辣椒种子发芽率,促进辣椒胚根、胚轴生长,诱导萌发幼苗SOD、POD、CAT酶活性提高,降低MDA含量.较高浓度Cd2+(≥20mg/L)降低辣椒种子发芽率,抑制辣椒胚根、胚轴生长,抑制萌发幼苗SOD、CAT酶活性,增加MDA含量.  相似文献   

16.
为分析苏打碱胁迫对玉米种子萌发的影响,建立耐盐碱玉米种质资源筛选体系,对9份玉米自交系种子进行盐碱胁迫发芽试验.碱浓度分别为50,100,150,200mmol/L和250mmol/L,蒸馏水为对照,测定种子萌发期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胚根长和胚芽长6个指标.结果表明,活力指数和胚根长在自交系间表现不显著,而其他各项萌发指标和生长指标在自交系间、浓度间以及二者互作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并且随着胁迫浓度的升高而降低,品种间对苏打碱的敏感程度不同,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胚根长和胚芽长在150mmol/L碱浓度下供试材料平均表现差异显著,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可作为玉米萌发期种质资源筛选鉴定指标,170mmol/L的碱浓度为适宜的筛选浓度.  相似文献   

17.
玉米萌芽期抗旱性鉴定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通过种子萌发试验,以8个玉米品种(郑单958、豫单998、超越1号、浚单20、中科4号、洛玉4号、农大108、先玉335)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玉米萌芽期渗透胁迫对玉米萌发状况的影响。分析表明:在渗透胁迫条件下,发芽率降低,胚根、胚芽的生长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贮藏物质转运效率降低。其中发芽率和胚根干重与萌发抗旱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可作为萌芽期抗旱性鉴定的一级指标;胚根长、胚芽长与萌发抗旱指数呈正相关可作为萌芽期抗旱性鉴定的二级指标;胚芽干重与贮藏物质与萌发抗旱指数有一定的相关性但未达显著,可作为萌芽期抗旱性鉴定的三级指标。鉴定玉米萌芽期抗旱性以萌发抗旱指数为主,结合其他6项指标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8.
《种子》2021,(5)
为探索水分胁迫对千金子种子萌发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在6个水分处理下对千金子种子进行砂上发芽试验,测定相关生理生化指标,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结果表明,随水分增加,千金子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胚根长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胚芽长逐渐增长,胚根/胚芽比呈先降低后增加再降的趋势。发芽率和发芽势在T 3处理下达到最高,胚根长在T 4达到最大,胚芽长在T 6达到最大,胚根/胚芽比在T 1达到最高。千金子种子的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和MDA含量,SOD和POD活性随水分增加呈先降低再升高的趋势,均在T 3处理下达到最小值。任意两水分处理下的可溶性蛋白和MDA含量以及SOD和POD活性差异显著(p0.05),T 1和T 5处理的脯氨酸含量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干旱胁迫显著抑制种子的发芽;淹水胁迫也对种子的发芽有一定程度的抑制。在应对水分胁迫时,种子的生理生化响应主要与合成较多的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与较高的SOD和POD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9.
镉胁迫对莴苣种子萌发及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以笋王一号莴苣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Cd胁迫对莴苣种子萌发、胚根胚芽生长、丙二醛(MDA)及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d浓度的增加,莴苣种子的发芽率逐渐降低,而Cd对种子的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以及胚根的伸长则表现出低促高抑的效应.Cd对胚根生长的抑制程度较胚芽明显.随着Cd浓度的增加.胚根中MDA含量、SOD、G-POD活性明显增加,APX和CAT活性则明显降低,而胚芽中只在高浓度Cd胁迫下(100μmol/L)才发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20.
用显微镜观察和电子天平称量相结合的方法,从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等方面对暗紫贝母种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暗紫贝母种子种皮薄、细胞层次少,对种子的保护作用较小,使种子容易损伤、霉变和腐烂;种胚发育不完善,未分化出胚芽、胚轴、胚根及子叶等结构,说明胚在结构上并未成熟。因此,暗紫贝母种子萌发率低,主要跟种皮保护作用缺失和种胚发育不完善两方面的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