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山西省红枣生产优势、存在问题及发展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山西是我国红枣主要产区之一,并以盛产大红枣而闻名。据有关资料报道,截止2004年底全省红枣栽培面积已达到35.3万hm2,红枣产量3亿kg。红枣产业已成为继苹果之后的又一大经济林产业。为了推动山西红枣产业的健康发展,特将山西省红枣生产的优势及存在问题作一分析,并提出发展建议,供业内人士参考。1山西红枣产业的优势1.1栽培历史悠久山西作为枣的原产地,其栽培历史可谓久远,在古书《尔雅》中记述河东猗氏县出大枣,子如鸡卵。河东猗氏即运城市临猗县,证明早在2 000多年这里就有连片红枣栽培,并且果实个头很大。枣树早已成为山西具有较高经济价…  相似文献   

2.
山西省红枣产业现状和发展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山西省地处黄土高原 ,山区丘陵占总土地面积的80 .3%,气候非常适合枣树生长发育 ,是我国红枣原产地之一。由于红枣耐旱、耐瘠薄、适应性强 ,在全省大部分县市均有栽培 ,并已形成相当规模。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 ,红枣已成为许多地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支柱产业。为了促进全省枣产业的健康发展 ,使其在农村经济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现将全省红枣生产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与规划综述如下 ,供生产者参考。1 山西省红枣生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1 红枣生产现状山西省是全国红枣的主要产区之一 ,栽培面积和产量仅次于河北和山东 ,居全国第 3位…  相似文献   

3.
红枣是我国特产树种之一。我国现有枣树面积66.67万hm^2左右,年产量100万t左右,面积和产量均占世界的95%以上。 红枣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早在秦汉时期,栽培已很发达;以后传入周边国家,进而传向世界。目前,世界上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栽培,但大多较零散,没有规模;只有韩国有一定规模,但数量相当少,面积不足0.67万hm^2,年产量不足2万t。  相似文献   

4.
正枣属鼠李科枣属植物,枣树原产我国黄河中下游,已有7 000多年的栽培利用历史,与桃、杏、李、栗并称为古代"五果",是我国第一大干果树种和最具代表性的民族果树之一。我国有超过世界98%的红枣种植面积和产量,并占有世界近100%的红枣贸易额。1我国红枣产业的现状1.1枣树分布、种植面积和红枣产量1.1.1枣树分布枣树是我国分布最广泛的栽培果树之一,北起内蒙,南至两广,西至新疆,东到沿海各省,除黑  相似文献   

5.
甘肃地处我国内陆。是红枣起源地之一,境内土壤资源丰富,空气干燥,光热资源充沛,劳动力充足。很适合红枣发展。但由于传统的种植习惯.红枣生产没有受到重视,基本上以零星种植为主.目前生产的枣树都有一定种植年限,新植园在经济林中所占比例很小。甘肃省红枣栽培较集中的县有宁县、临泽、民勤、灵台、泾川等,其中宁县和临泽为主产区。近年来,灵台县和宁县将红枣确定为主要经济林,进行了规模开发,发展速度较快,种植面积扩张迅速。  相似文献   

6.
陕北枣区是我国重要的红枣产区之一,现有枣树面积11.3万hm^2,年产鲜枣约20万t。笔者针对当前红枣生产中亟待解决的施肥问题,提出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7.
枣树是陕北黄河沿岸营造水土保持的优良树种,国家已将枣树定为退耕还林的主要经济和生态树种之一,进行大力栽培。在黄河中上游,枣树被誉为最优的经济生态林树种,适宜在陕北尤其黄河沿岸地带栽培。红枣为陕北农民带来经济实惠的同时,还对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起到积极作用。因此,发展枣树可兼收良好的生态和经济效益,实现国家战略和农民目标的协调统一。但是,随着枣树大规模集中种植,客观上为害虫提供了丰富食物,其病虫害随之变得严重,枣树病虫害的猖獗流行严重制约着陕北红枣主导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新疆红枣品牌发展现状及建设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阐述新疆红枣种植面积、产量的基础上,对新疆红枣产业发展现状,尤其是红枣加工企业和专业组织建设等问题进行了综述;分析了新疆红枣品牌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从品牌定位、品牌推广渠道、品牌意识、品牌使用、管理和保护等方面提出了新疆红枣品牌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落叶果树》2021,53(3)
正"世界红枣在中国,中国红枣在新疆",新疆作为中国新兴的红枣产业基地,无论是面积、产量均超过内地的冀、鲁、晋、陕、豫等五大传统红枣产区。据统计,新疆现有红枣面积447万hm2(6 700多万亩),占全国红枣面积的40%以上,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50%以上,主要分布在南疆的阿克苏、喀什、和田、巴州和东疆的吐鲁番、哈密等地,北疆也有少量栽培。主栽品种是灰枣和骏枣(图1),其中灰枣占全区红枣总面积的60%以上。新疆枣产业已成为富民产业,许多农牧民依靠枣脱了贫,致了富,走上了小康路,红枣产业也步入快速发展轨道,红枣面积快速扩大,迅速掀起"新疆枣热"。  相似文献   

10.
陕北枣树主要虫害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北包括延安市和榆林地区,地处黄河中游,是红枣原产中心和主产区之一.1978年以后,枣栽培面积迅速扩大.随着红枣产业的发展,以及近几年密植枣园的大量出现,陕北地区枣树虫害问题日益突出,危害逐渐加重,原有的主要虫害如枣尺蠖、桃小食心虫、枣粘虫、枣芽象甲有继续蔓延加重的趋势,而一些以前的次要虫害如日本龟蜡蚧、枣瘿蚊也有上升为主要虫害的趋势.本文就陕北地区几种虫害的发生动态及防治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1.
枣树是我国一种比较特殊的果树,枣树种植具有很多的优点,比如适应性强、结果比较早、收益快以及较容易管理等。枣树是一种理想的经济树种,但是枣树的病虫害种类也有很多,如果管理不周到很容易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通过对红枣栽培中常出现的一些病害和虫害的基本情况进行研究和分析,并相应提出了防治方案,希望能够帮助农户更好地管理红枣栽培,提高红枣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2.
正吴堡是陕北黄河沿岸红枣重点产区之一,红枣栽培面积16.5万亩。针对该产区近年枣树害虫严重发生,影响红枣品质和产量的实际,我们连续3年在吴堡县郭家沟镇下山畔村和寇家塬镇王家圪崂村2 000亩枣园实施了农业、生物、物理、激素等综合措施防控枣园害虫试验,结果表明,这种"地面封闭""树上喷药""空中性诱"相结合的立体型、综合性防治,效果十分显著。试验区桃小食心虫蛀果率不足2%,粘虫胶  相似文献   

13.
红枣是我国主要干果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有了长足的发展。据资料统计,至2009年底,全国种植面积已达193.3万hm^2。但由于种种原因,红枣产业是我国种植业中效益最不稳定的,每年因各种原因所造成的损失数以亿计。1 影响红枣产业效益的因素 1.1 品种结构不合理 鲜食品种所占比例过大,  相似文献   

14.
新河县枣树面积2.41万亩,主栽品种为婆枣,是全国43个万亩红枣县之一。由于过去对枣树管理粗放,致使树势弱、枣股老、枝量小、叶片少,年产量在40余万公斤左右徘徊。1984年以来,加强了综合科学管理,红枣质量在1986年河北省首次红枣鉴评会上被评为省优产品,产量连年上升,1987、1988年均达到200万公斤以上。其主要技术措施是。  相似文献   

15.
随着红枣产业的发展,红枣种植面积迅速扩大,香梨优斑螟成为枣树的主要害虫之一,严重影响了新疆南疆地区的红枣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通过糖醋液诱集成虫,总结了新疆红枣主产区枣树香梨优斑螟的危害、发生规律、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6.
塔里木盆地红枣矮化高密度早期丰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疆塔里木盆地位于天山与昆仑山之间,发展红枣有得天独厚的水土光热资源,温差大,光照时间长,果品质量优,红枣产业发展迅猛。目前,塔里木盆地红枣栽培面积25万hm^2,已形成规模。尤其是酸枣直播嫁接建园模式的推广,实现了当年嫁接、当年挂果、2年丰产、3年后高产稳产的优质高效栽培目的。体现了枣树矮化高密度栽培早产早丰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7.
红枣业是临县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其栽培面积、产量均居山西首位。但是,以木枣品种为主的临县红枣由于个小、肉薄、质量差,严重地制约着枣农的经济效益,所以,改良枣树劣质品种已成为发展高效优质红枣产业的当务之急。为此,我们进行了枣树不同嫁接技术对成活率影响的试验。1 材  相似文献   

18.
陕北黄河沿岸为红枣集中产区,年产红枣约20万t,居全国第五位,近年产业发展前景看好。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红枣发展迅速,陕西、山西黄河沿岸红枣栽培面积达30万hm^2。随着红枣栽培面积扩大,枣芽象甲(Scythropus yasumatsui)在陕西省佳县和山西省柳林县、稷山县等地危害严重。枣芽象甲属鞘翅目象甲科,又名食芽象甲、枣飞象、枣月象、小灰象甲等,分布于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辽宁等地,危害红枣、苹果、核桃等多种果树。枣芽象甲成虫早春上树危害嫩芽、幼叶,严重时可将枣树嫩芽吃光,造成二次萌芽,削弱树势,推迟生育,严重降低红枣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20.
吕梁红枣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梁是全国最大的红枣基地,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13.4%,红枣产业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但由于管理粗放,种植结构不合理,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导致红枣裂果观象频发,损失惨重;又因缺乏品牌效应,产品深加工不够,产品档次不高,导致销售渠道不畅.研究认为,通过综合应用防裂果措施、改变品种结构、提升加工水平、转变销售模式、发展龙头企业等措施,可促进吕梁红枣产业健康稳定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