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树莓花色苷的提取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秋福"红树莓果实为试材,对其花色苷提取条件进行优化,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鉴定其花色苷组成成分。结果表明:"秋福"红树莓花色苷最佳提取条件为1.5%的盐酸-甲醇溶液,料液比1∶30 g·mL~(-1),提取时间3 h,提取温度35℃,此时花色苷含量可达4.49 mg·g~(-1)。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鉴定出"秋福"红树莓中花色苷共有6种组成成分,其中含量最多为花青素-3-葡萄糖苷,其次为花青素-3-槐糖苷和花青素-3-芸香糖苷,三者含量总和占花色苷总含量的93.03%。  相似文献   

2.
以粗梗稠李成熟果实为试材,采用超声辅助法提取花色苷,通过单因素正交实验优化花色苷的提取工艺,并测定其抗氧化和抑菌活性,以期为粗梗稠李功能农产品的开发提供参考依据.结果 表明:花色苷的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50%、料液比为1∶ 60g·mL-1、pH 1.0、超声时间50 min、提取温度40℃,该条件下,花色苷的平均提取量为0.632 mg·g-1;粗梗稠李花色苷对·OH、DPPH·、ABTS+·、O2-·均有较好的清除能力,高浓度时对FE2+有较好的螯合能力;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有较强的抑菌效果,其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别为12.49、12.49 mg·L-1和6.25 mg·L-1.  相似文献   

3.
以沧州金丝小枣为试材,采用水浴浸提的方法,研究了金丝小枣红色素的最佳提取条件及其稳定性,以期确定料液比、NaOH浓度、提取时间和提取温度对红色素提取的影响,以及温度、光照、金属离子、甜味剂等对金丝小枣红色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金丝小枣红色素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10 g·mL~(-1),氢氧化钠浓度4.0%,提取时间4 h,提取温度80℃。金丝小枣红色素在直射光、过氧化氢、强氧化剂及富含Fe~(3+)的环境中稳定性较差。  相似文献   

4.
【目的】鉴定莲雾花色苷类物质种类及其组成,并研究其呈色稳定性和抗氧化性,为莲雾果实色泽形成机制研究和花色苷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黑珍珠’和'紫红’莲雾为材料,利用液质联用技术(HPLC-ESI-MSn)测定其果皮中的花色苷组分,探讨pH值和温度对其稳定性的影响,采用羟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清除法探讨其抗氧化能力。【结果】鉴定出莲雾中4种花色苷,分别为矢车菊-3, 5-O-葡萄糖苷、矢车菊-3-O-葡萄糖苷、芍药素-3,5-O-葡萄糖苷和芍药素-3-O-葡萄糖苷。2个品种所含花色苷种类、含量和比例不同',黑珍珠’主要含芍药素-3-O-葡萄糖苷和矢车菊-3-O-葡萄糖苷',紫红’莲雾以矢车菊-3-O-葡萄糖苷含量最高。莲雾花色苷稳定性随pH值升高而下降,在酸性条件下较稳定;对高温敏感,在4~50℃的环境中较为稳定。在试验范围内,对羟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随质量浓度增加而增大。【结论】莲雾所含花色苷以矢车菊素和芍药素为主,不同品种所含组分和含量有差异,同时莲雾花色苷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较强的抗氧化性,具有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蓝莓皮渣综合利用的基础因子。【方法】以花色苷含量为试验指标,考察了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p H值、提取温度及提取时间等因素对提取效果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提取工艺条件,得到适宜的工艺条件。通过测定蓝莓皮渣花色苷的总抗氧化能力、清除DPPH·和OH·能力,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结果】研究结果表明,提取时液料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p H、乙醇体积分数对提取量影响较大,通过响应面分析法优化了提取工艺,其适宜的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60%、V(液,m L)、m(料,g)比20∶1、提取时间1.5 h、p H 2.0、提取温度35℃,在该工艺条件下,蓝莓渣花色苷的提取量为16.197 mg·g-1;蓝莓皮渣花色苷具有一定抗氧化能力,在实验范围内,DPPH·和OH·的抑制率均随质量浓度的升高而增加,清除DPPH·和OH·的IC50分别为241.88和1 238.15μg·m L-1。【结论】优化了蓝莓皮渣花色苷提取的工艺条件,且蓝莓皮渣花色苷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蓝莓皮渣花色苷的提取及抗氧化活性分析为其综合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与二极管阵列检测器/电喷雾质谱联用技术分析研究了不同成熟期南果梨花色苷结构差异性,并对南果梨花色苷进行酰化处理、辅色处理等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南果梨提取成分中含有7类花色苷,结构差异性主要表现为种子白色期的矢车菊色素-3-半乳糖苷、牵牛花色素-3-葡萄糖苷和天竺葵色素-3-葡萄糖苷3种花色苷转变为种子褐色期的矢车菊色素-3-乙酰半乳糖苷、牵牛花色素-3,5-二葡萄糖苷和天竺葵色素-3,5-二葡萄糖苷;影响南果梨花色苷稳定性顺序为:单宁>芦丁>肉桂酸>阿魏酸,最佳方案为:1.5 g/L芦丁、0.1 g/L单宁、1.5 g/L肉桂酸和0.5 g/L阿魏酸,在60℃、10 h的条件下,花色苷相对含量较对照组提高77.8%.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花瓣花色苷的提取方法及不同浓度的双氧水、亚硫酸钠、蔗糖、葡萄糖、柠檬酸、Na+、Zn2+、Ca2+、Cu2+溶液及不同pH等对紫叶碧桃花色苷的影响。结果表明:以0.5%HCl和75%乙醇为浸提剂在65℃恒温提取3h,提取效果最好。在影响其稳定性的各因子中,pH对花色苷影响显著,在酸性条件下,花色苷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金属离子Na+、Zn2+、Ca2+在不同浓度下对花色苷影响不显著,Cu2+较显著。花色苷的还原能力不显著,抗氧化性显著。在自然光和黑暗条件下花色苷吸光度均不显著。蔗糖、葡萄糖、柠檬酸对其颜色与性质的影响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花青素是一种重要的天然食用色素。本文以桑椹为原料,采用0.5%盐酸-95%乙醇(1:1)溶液提取花色苷,通过单田子实验确定了从桑椹果实中提取花色苷的单个工艺参数,确定桑椹花色苷的适宜提取条件为:温度75℃;提取荆0.5%盐酸-95%乙醇(1:1);pH值2;提取时间2小时;料液此1:5;提取次数5次。同时.对该花色苷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主要对枸杞内生真菌(GQ-16-1)所生产的红棕色素的稳定性进行初步研究,通过组织块法、平板划线法,从中药材枸杞中分离纯化得到1株产红棕色天然色素的菌株(GQ-16-1),采用固体培养,萃取,离心提取色素,采用比色法、单因子研究法初步研究色素稳定性。结果表明,该红棕色素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酸乙酯,最大吸光值出现在350nm处。该色素耐酸碱,耐高温,在p H值2~10稳定,偏碱性颜色加深,在温度20~100℃稳定。金属离子Ca~(2+)、Na~+、Cu~(2+)、Fe~(3+)、Fe~(2+)、Mg~(2+)、Ba~(2+)、K~+(只含一种金属离子)对色素稳定性基本无影响,Al~(3+)对色素稳定性有不良影响,强氧化剂Na Cl O对其有明显增色效果,在K_2Cr O_7、Na_2Cr O_7、NaCl O、Fe Cl_3、浓H_2SO_4、浓HCl、浓HNO_3、K_2Mn O_4(只含1种氧化剂)中稳定存在。试验所发现的红棕色素稳定性良好,是对产色素菌的进一步丰富,可以为微生物天然色素特别是真菌色素的研究和利用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以红树莓(Rubus idaeus L.)为试材,采用双水相法对红树莓中花色苷进行提取,通过硫酸铵浓度、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料液比、提取温度5个单因素试验分析对花色苷含量的影响,在该基础上结合响应面优化,获得最佳提取工艺,并研究食品配料及添加剂对所提取的花色苷稳定性的影响,以期为红树莓在食品开发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红树莓花色苷最佳提取工艺为硫酸铵浓度0.55 g·mL-1,乙醇体积分数20%,提取时间60 min,料液比1∶40 g·mL-1,花色苷含量0.079 1 mg·g-1。不同食品配料和添加剂对花色苷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11.
对石榴汁花色苷稳定性进行的动力学方法预测研究结果表明,石榴汁花色苷分解的活化能E为45.5焦耳·摩~(-1),以其半衰期作为保存的有效期,常温(23℃)下约为51.4天。  相似文献   

12.
以黑果腺肋花楸为试材,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及柱层析法分离纯化花色苷,以确定花色苷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表明:花色苷最佳提取工艺为浸提温度46℃、料液比1∶23.8g·mL~(-1)、浸提时间4.2h,其提取率为6.12mg·g~(-1);最佳分离纯化工艺为以XAD-7型树脂为填料,30%乙醇洗脱,最佳吸附流速1.0 mL·min~(-1),解析流速1.0mL·min~(-1)。在此基础上,可对黑果腺肋花楸花色苷进行微胶囊化,以便应用到食品加工中。  相似文献   

13.
红肉猕猴桃花色苷组成及浸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全红河南猕猴桃(Actinidia arguta var.henanensis)为试材,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联用技术(HPLC-MS-MS)定性定量分析其花色苷组分,并运用正交试验优化通常情况下决定花色苷提取效果的甲酸强度、料液比、超声时间等3个重要工艺参数。结果表明,红肉猕猴桃果实中有5种花色苷,分别是未知矢车菊素(Cy.)、矢车菊素-3-O-木糖(1-2)-半乳糖苷(Cy-xyl.gal.)、矢车菊素-3-O-半乳糖苷(Cy-gal.)、飞燕草-3-O-木糖(1-2)-半乳糖苷(Dp-xyl.gal.)和飞燕草-3-O-半乳糖苷(Dp-gal.)。每种花色苷浸提值达到最高时对应的甲酸、料液比、超声时间不同。  相似文献   

14.
杨梅花色苷提取工艺条件的响应面分析及其抗氧化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杨梅资源的利用和活性成分的开发,运用四元二次回归旋转组合设计法及分光光度法探讨了杨梅鲜果花色苷的最佳提取工艺及杨梅花色苷粗提物清除DPPH自由基的效果。结果表明,曲面回归方程与实验结果拟合性好,优化工艺为提取温度35.34℃,液料比(v/w)11.02∶1,乙醇体积分数为68.09%,pH值2.72。在该条件下,杨梅花色苷的提取率为94.33%。将杨梅花色苷提取液通过大孔树脂进行分离,所制备的杨梅花色苷粗提物其清除DPPH自由基的效果优于EGCG,其IC50为0.1026mg·L-1。研究结果表明杨梅粗提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其中花色苷等酚类物质可能为杨梅中重要的抗氧化成分。  相似文献   

15.
以红树莓的优良品种"秋福"果实为试材,在优化多酚提取工艺的基础上,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定性定量分析树莓果实中非花色苷酚的组成情况,以期为黑龙江省寒地树莓果实中非花色苷酚的应用提供技术指导。结果表明:"秋福"果实中多酚的较优提取条件为70%甲醇溶液,料液比1∶70 g·mL~(-1),提取温度40℃,提取时间1.5 h,提取次数3次,该条件下多酚总含量可达5.47 mg·g~(-1);5种非花色苷酚在"秋福"红树莓果实中鉴定出来,其中鞣花酸的含量最高,其次为儿茶素和槲皮素。  相似文献   

16.
该研究筛选出1种提取虫草核苷类成分的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流动相为10%甲醇溶液,流速为1 mL·min~(-1),检测波长260 nm,进样量10μL,测定不同提取溶剂和提取条件制备供试液中尿嘧啶、尿苷、2’-脱氧尿苷、肌苷、鸟苷、腺嘌呤、胸苷、腺苷、2’-脱氧腺苷和虫草素含量。结果表明,当提取溶剂为20%甲醇溶液,提取方法为超声处理,提取时间为90 min,提取次数为3次,虫草样品中核苷类成分可被充分提取。该方法适用于虫草水溶性核苷类成分供试液的制备,为准确测定虫草类真菌样品水溶性核苷类成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14个欧亚种红色酿酒葡萄品种(品系)的花色苷组成和含量进行分析,以探究利用花色苷作为化学指纹来区分品种。【方法】以北京市海淀区中国农业大学上庄实验站的14个欧亚种红色酿酒葡萄品种(品系)为材料,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HPLC-MS)方法检测其果皮中的花色苷组成和含量,对不同葡萄品种中各种花色苷类型进行比较,并基于各单体花色苷含量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共检测到21种花色苷,‘西拉’花色苷含量最高;‘黑比诺115’的二甲花翠素-3-葡萄糖苷相对含量最高,且不含酰化类花色苷;‘丹魄’是花翠素-3-葡萄糖苷、甲基花翠素-3-葡萄糖苷相对含量较高的品种。从酰化花色苷的相对含量可以看出,乙酰化和香豆酰化花色苷相对含量高于咖啡酰化类,‘马贝克’‘西拉’酰化花色苷相对含量高于其他品种;‘品丽珠’和‘内比奥罗’的乙酰化花色苷相对含量最高;‘马贝克’的香豆酰化花色苷含量最高;‘蒙特布查诺’的咖啡酰化类花色苷含量最高。聚类分析表明,供试的14个品种(品系)可以被分为2大类,第1大类是‘黑比诺115’,第2大类包括‘马贝克’和其他品种。主成分分析将‘黑比诺115’和‘多塞托’分在第1象限,‘蒙特布查诺’和‘丹魄’分在第2象限,第3象限是‘比诺塔吉’‘内比奥罗’‘西拉’和‘马贝克’,‘品丽珠’和‘美乐’的各个品系都在第4象限。【结论】不同品种单体花色苷所占比例有明显差异,供试的14个葡萄品种(品系)主成分分析结果与聚类分类结果基本一致,花色苷可以作为化学指纹区分14个欧亚种红色酿酒葡萄品种(品系)。  相似文献   

18.
以野生蓝靛鲜果为试材,以吸光度为评价指标,研究了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对蓝靛果花色苷提取量的影响;并通过响应面法优化,研究了蓝靛果花色苷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蓝靛果花色苷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12g/mL、乙醇体积分数66%、提取温度57℃、提取时间92min,在此条件下蓝靛果花色苷的提取量为328.55mg/100g。  相似文献   

19.
以山葡萄花色素苷提取液为试材,研究了光、热、pH、过氧化氢、抗坏血酸、金属离子、山梨酸钾、黄原胶等不同因素对山葡萄花色苷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光对花色苷稳定性影响较大;温度60℃以上花色苷降解明显;酸性环境中花色苷稳定性显著高于碱性环境;过氧化氢对花色苷具有破坏作用;抗坏血酸可以起到保护花色苷作用,但久置后反向促使花色苷的分解;Fe3+、山梨酸钾增加了花色苷的稳定性;黄原胶对花色苷稳定性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不同葡萄品种的花色苷组分特征。【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HPLC-MS)法对8个特色葡萄品种成熟期果皮花色苷组分及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不同品种的果皮花色苷质量分数以‘摩尔多瓦’最高,为8 131.08 mg·kg~(-1),其次是‘蜜萄斯’‘阿考龙’‘福客’,为7 016.25~7 546.66 mg·kg~(-1),而‘天赐’‘赤霞珠’的花色苷较低,分别为2 608.59和2 442.87 mg·kg~(-1),且均由二甲花翠素类、甲基花翠素类、花翠素类,以及花青素类、甲基花青素类花色苷组成,但不同葡萄品种单体花色苷所占比例不同。二甲花翠素类花色苷是所测品种的主要花色苷,其所占比例最高,达80.76%。‘赤霞珠’与‘天赐’、‘蜜萄斯’与‘阿考龙’、‘早巨峰’与‘摩尔多瓦’的花色苷组成比例相似度较高,而‘贝克’及‘福客’花色苷组成与上述品种差异较大。不同品种的花色苷修饰程度以‘贝克’最高,为99.41%,其次是‘摩尔多瓦’及‘天赐’,分别为96.51%、94.60%,‘福客’修饰程度最低,为81.20%。‘赤霞珠’‘天赐’‘蜜萄斯’与‘阿考龙’不含双葡萄糖苷,属欧亚种葡萄,而‘早巨峰’‘摩尔多瓦’‘福客’及‘贝克’主要为双葡萄糖苷花色苷,不属于欧亚种葡萄。通过主成分及聚类分析,‘蜜萄斯’与‘阿考龙’、‘赤霞珠’与‘天赐’最为接近,‘早巨峰’‘贝克’‘摩尔多瓦’‘福客’花色苷组分关系则较远。【结论】不同葡萄品种单体花色苷所占比例有明显差异,二甲花翠素类花色苷是所测品种的主要花色苷,大部分欧亚种葡萄中含量次高的花色苷是甲基花青素类,而欧美杂交种葡萄中则是甲基花翠素类;‘摩尔多瓦’‘蜜萄斯’及‘阿考龙’花色苷含量及修饰程度均较高,具有染色品种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