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续2012年第9期23页)池塘养殖过程中的水处理系统包括源水处理、养殖排放水处理、池塘水处理等方面。养殖用水和池塘水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养殖的成败,养殖排放水必须经过净化处理达标后,才可以排放到外界环境中。一、源水处理系统在选址时应首先选择有良好水源水质的地区,如果源水水质存在问题或阶段性不能满足养殖需要,  相似文献   

2.
为比较分析对虾工厂化养殖与池塘养殖环境的差异及探讨简易水处理系统的处理效果.试验借助常规的水质检测方法,对比两系统水质因子,分析处理系统废水处理前后各水质因子的变化.工厂化养殖排放废水DO含量的变化范围为7.1~12.6mg/L;池塘养殖排放废水DO含量的变化范围为2.9~4.8mg/L,远低于工厂化养殖.池塘养殖废水TSS含量的变化范围为100.4~140.0mg/L:工厂化养殖废水TSS含量的变化范围为172.6~220.4mg/L.方差分析表明,工厂化养殖废水的TSS含量显著高于池塘养殖(P<0.01);工厂化养殖排放废水的总氮(TN)和总磷(TP)含量显著高于池塘养殖(P<0.05).经沉淀池处理后,TSS含量降低了66.9%;经栽培有裙带菜的养殖槽,废水中TAN、NO2-N、NO3-N和PO4-P分别降低了58.1.0%、43.0%、55.9%和29.1%.来自工厂化养殖的废水含有较多的污染物质,直接排放可能对环境的危害更大;该实验设计的简易水处理系统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3.
王冬武 《湖南农业》2012,(11):22-23
(续2012年第10期21页)二、排放水处理系统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富营养物质主要通过排放水进入到外界环境中,已成为主要的面源污染之一。对养殖排放水进行处理回用或达标排放是池塘养殖生产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目前,养殖排放水的处理一般采用生态化处理方式,也有采用生化、物理、化学等方式进行综合  相似文献   

4.
淡水集中连片池塘与养殖尾水处理系统的综合水质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使用水质标识指数法,以总固体悬浮物(TSS)、有机物(CODMn)、氨氮(TAN)、总氮(TN)、总磷(TP)作为单因子参评指标和综合评价指标,依据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SC/T 9101—2007)对淡水养殖小区进水源、池塘养殖尾水和养殖尾水处理系统排放水进行综合水质的评价分析。研究表明:在本集中连片池塘与养殖尾水处理系统构成的淡水养殖小区中,进水源主要污染物为TN;养殖池塘主要污染物风险因子为TP、TSS;养殖尾水处理系统对养殖尾水综合水质净化发挥重要作用,东区池塘养殖尾水经尾水处理系统(S1)处理后,综合水质得到改善(IΔX1.X2=13%),主要污染物TN得到显著改善(IΔX1.X2=23%),西区池塘养殖尾水经尾水处理系统(S2)处理后,综合水质略有改善(IΔX1.X2=9%);利用养殖尾水处理系统对水产养殖尾水实施净化处理,经处理后的排放水达到或优于养殖小区进水源综合水质的水平,并符合《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一级排放标准,且未对邻近自然水域环境造成负面影响,还略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5.
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富营养物质主要通过排放水进入到外界环境中,已成为主要的面源污染之一。对养殖排放水进行处理回用或达标排放是池塘养殖生产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探讨改善池塘水产养殖水质的方法与途径,从有害的水处理药剂向低毒无公害和物理、生态复合多功能的水处理方向发展,对于水产品健康养殖,提高水产品质量、提升市场竞争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调查天津市海水工厂化养殖尾水排放及处理情况,选取了10家代表性的海水养殖企业进行尾水水质和尾水处理效果调查。参照《海水养殖尾水排放要求》(2007版),自2019年5月至2021年3月,采取了57组样品,分别测定了无机氮、COD、悬浮物、活性磷酸盐、p H值和盐度等指标。结果表明,工厂化养殖尾水的COD、悬浮物、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均有超标情况,超标率分别为22.81%、26.32%、84.21%和85.96%。由此可见,目前天津市工厂化养殖尾水整体水质情况不够理想,现有的尾水处理效率仍需要进一步提高;《海水养殖尾水排放要求》(2007版)中的相关标准过于严格,对于工厂化养殖尾水不太适用。  相似文献   

8.
在池塘中养殖虾蟹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养殖收益的好坏,养虾蟹主要在于养水。本文针对溶解氧过高、硫化氢引起的水质问题、候环境多变,虾蟹应激问题、蓝藻危害等问题从它们发生的原因、危害以及解决方法等几个方面进行了人探讨和研究,希望可以在实际的工作中指导我们有效解决水质问题培育出优良的池塘水,从而大大的降低养殖风险,让我们在池塘水养殖虾蟹的道路上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池塘中养殖虾蟹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养殖收益的好坏,养虾蟹主要在于养水。本文针对溶解氧过高、硫化氢引起的水质问题、候环境多变,虾蟹应激问题、蓝藻危害等问题从它们发生的原因、危害以及解决方法等几个方面进行了人探讨和研究,希望可以在实际的工作中指导我们有效解决水质问题培育出优良的池塘水,从而大大的降低养殖风险,让我们在池塘水养殖虾蟹的道路上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王春华 《新农村》2020,(3):30-32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传统养殖方式已达不到人们对水产品种类和品质的需求,从而对池塘养殖水质好坏有着严格要求。由于环境污染的加剧,不仅外界因素对池塘养殖水质造成了一定的污染,还因不合理的养殖方式导致了内在污染,可使水产品质量明显降低。为达到人们对水产品质量与数量要求,必须通过科学方法对池塘养殖水质加以调控与改良,以提升水产品的质量与数量。1.池塘养殖的水质要求水体是鱼贝等水产养殖品种生存的主要环境因素,其效益与成败通常是由池塘水质好坏所决定。养殖生产中,通常用"肥、嫩、活、爽"来形容池塘的水质好坏。近年来,随着养殖品种与模式的不断改变,确定池塘养殖水质的好坏,应控制浮游生物量低于20~100毫克/升,蓝藻较少,鞭毛藻较多。  相似文献   

11.
淡水混养鱼塘水质对周围水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淡水混养鱼塘养殖水质对周围水环境的影响,于2012年5~10月对广西武鸣县淡水鱼类主养区的3口池塘进行水质监测.测定养殖周期内TN、TP、高锰酸钾指数(CODMn、NH4+-N、DO、NO2--N含量,分别以地表水环境功能标准和淡水养殖废水排放标准对养殖池塘以及排水口水质进行综合水质标识指数评价.结果表明,武鸣县混养鱼塘养殖周期内池塘水质地表水环境Ⅲ类水达标率为72.1%,出水口水质达到我国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中的一级标准.说明武鸣县淡水混养鱼塘水环境综合水质基本达到地表水环境功能区要求,池塘废水排放符合标准.  相似文献   

12.
杂交鳢杭鳢1号和乌鳢池塘养殖水质情况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杭鳢1号养殖水体SS、COD、NH3-N含量均较乌鳢养殖水体降低,与运河本底水质较为接近;1个养殖周期内杭鳢1号相比传统乌鳢养殖换水次数减少8~10次,单位面积减少污水排放量达80%,减少总磷污染物排放达87.18%,减少总氮污染物排放达92.97%。对2个品种池塘水样的重金属检测结果发现乌鳢池塘水样铅指标较高,存在重金属超标隐患;杭鳢1号检测结果达到无公害产品产地环境标准。因此,认为杭鳢1号的养殖很好地解决了传统乌鳢养殖的面源污染问题,产生了显著的生态效益,产品质量安全得到保证。通过杭鳢1号养殖的大力推广,可提升乌鳢养殖产业,促进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生物膜水质修复技术是利用附着生长于某些基质表面的微生物进行水质修复的一种方法。介绍了生物膜水质修复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情况,阐述了生物膜的形成过程以及影响生物膜形成的因素,包括基质类型、放置密度及水体C/N等,并探讨了生物膜处理养殖废水对池塘生态环境和水产产量的影响。最后,展望了生物膜水质修复技术在水产养殖领域的应用前景和未来研究趋势,并指出生物膜技术是一种提高水产产量、净化水体、减少养殖废水排放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如何净化养殖池塘水质、改善养殖水体环境质量已成为渔业养殖环境和生态研究的重点。阐述了池塘水质净化方法研究的进展,着重讨论了各种水质净化方法的处理原理和处理效率,并就水产养殖水体处理发展方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模式是一种新型的高效低碳养殖模式,发展前景广阔。本研究以一新建成并运行1年的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基地为研究对象,对其水生植物的种类组成、变化及水质动态规律进行了调查,以期为该模式的完善、推广提供参考。调查结果表明,从循环流水养殖系统内共采集到水生维管束植物32种,主要以挺水及湿生植物为主。与运行初始相比,水生植物种类增加显著,共增加2.6倍。得益于更加丰富的水生植物群落类型以及更高的水生植被面积占比,尾水处理池的水质总体优于循环水净化处理区。而若要充分发挥净化处理区功能,应增加主池塘的水生植物的配置种类及面积,从而充分发挥水生植物的净化功能。从实际生产角度考虑,除配置水生态工程一些常用水生植物种类外,可加大水生蔬菜的配置应用力度。  相似文献   

16.
养鱼先养水,好水养好鱼。近几年来随着水产养殖的精养化程度的提高,水质也日益恶化,水产病害增多,水质管理成为养殖者最为关注的问题。 一、夏季养殖水质管理的特点夏季水质变化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养殖初期,池塘里生物量小,有机物质不多,溶氧充足,有机物在好氧性微生物分解作用下,池塘处于相对的良性生态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17.
池塘淡水养殖水质模糊综合评价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瑞梅  傅泽田  何有缘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2):18007-18010
以池塘淡水养殖水质为研究对象,在综合分析池塘水质各影响因子的基础上,通过专家问卷调查法和德尔裴法对水质因子的重要程度进行了排序,建立了池塘水质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用重要程度法和实测值相对隶属度法确定了指标权重,建立了池塘水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设计和实现了淡水池塘养殖水质模糊综合评价系统。将该系统应用于某企业淡水养殖池塘水质的评价,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以池塘淡水养殖水质为研究对象,在综合分析池塘水质各影响因子的基础上,通过专家问卷调查法和德尔裴法对水质因子的重要程度进行了排序,建立了池塘水质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用重要程度法和实测值相对隶属度法确定了指标权重,建立了池塘水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设计和实现了淡水池塘养殖水质模糊综合评价系统。将该系统应用于某企业淡水养殖池塘水质的评价,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9.
2010—2012年宁夏地区养殖池塘水质环境现状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10—2012年对宁夏地区养殖池塘水质的监测检测,分析评价了宁夏养殖池塘水质状况及其污染特点。结果表明:池塘水质非离子氨超标,部分池塘个别监测参数结果偏高,综合污染指数超出警戒水平。宁夏养殖池塘水质富营养化情况严峻。  相似文献   

20.
通过在池塘循环水净化区和湖泊网围养殖区实施生态放鱼,进行水质净化,结果表明,在调查的范围内,随着放养生物量和生物产量的增加,化学需氧量、总磷、总氮、氨氮、亚硝酸盐等指标呈降低趋势,水质指标达到水产养殖水质要求和太湖流域池塘养殖水排放标准,而且减少了高温损失,增加了养殖经济效益。但放养生物量和生物产量对养殖效益指标的影响不是唯一决定因素。进一步研究渔业水源管护制度、适宜的生态放鱼品种数量及规格、创新经营管理方式等,有利于发挥“护渔活水”的生态养护功效,促进生态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