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于1992年始在辽宁泥质海岸轻、中盐渍化土和苏打盐渍土上进行绒毛白蜡造林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轻盐渍化土壤上其年均高、地径生长量分别为108cm、1.4cm;中盐渍化土壤上分别为27cm、0.9cm,均高于对照树种刺槐;在含盐量0.29%,pH9.8的苏打盐渍土上生长不良,成活率及保存率仅为40%左右.在轻、中盐渍化土上采取混交,施肥及中耕措施可促进其生长,施酸性土壤改良剂可提高造林成活率.绒毛白蜡功能叶片叶绿素a含量在轻盐渍化土上的最高,在苏打盐渍土上的最低,分别为0.41mg/g、0.35mg/g;其细胞膜透性在苏打盐渍土最大,是轻、中盐渍土上的5~7倍.  相似文献   

2.
辽西基岩质海岸造林树种适宜性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对辽西地区基岩质海岸主要造林树种进行调查,经比较分析,造林树种应选择侧柏、刺槐、日本黑松、油松、火炬树。侧柏、日本黑松适应性强,适于在基岩质海岸的各类立地条件下生长.是造林的先锋树种;而刺槐、油松则受立地因子和环境因子影响较大,只适于在特定区域和特定立地条件下生长。  相似文献   

3.
沙枣的耐盐力与固氮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野外栽植试验和室内水培实验,证明沙枣抗逆性强、生长快、固氮活性强、固氮量高。沙枣固氮与耐盐特性之间关系密切,由于固氮增加了土壤肥力,提高了土壤养分,改变了土壤质地,降低了盐分,保证了树木成林及良好生长。沙枣可作为泥质海岸防护林体系建设中的主要造林树种。  相似文献   

4.
滨海盐渍土防护林树种选择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对北方沿海泥质海岸不同类型盐碱地进行造林树种选择试验,并以NaCI溶液处理结合沙培盆栽,测定树木生长指标及生理生化指标。通过综合判定,筛选出柽柳、沙枣、小胡23杨、绒毛白蜡、刺槐、群众杨、抗虫榆、白城杨、中林46号杨、辽宁杨等适合重、中、轻及苏打盐渍土类型的盐碱地造林树种。  相似文献   

5.
在乌江峡谷瘠薄山地的典型地段设立了两个造林试验点,采用不同的种植穴土壤覆盖保水措施进行了夹竹桃、柏木、刺桐、黄葛树、黄花槐5个树种的植苗造林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种植穴覆盖措施对不同树种当年的植苗造林成活率及成活植株3年生时的保存率均产生显著影响,地膜覆盖的当年植苗成活率最高,而杂草覆盖保存率最高。种植穴经用杂草覆盖后,5个树种3年生幼树期的高生长都存在一定优势,不同覆盖措施对5个树种3年生幼树期的地径生长影响不大。试验结果表明:刺桐和黄花槐较适宜用作乌江峡谷瘠薄山地的造林树种。  相似文献   

6.
沛县沙土地刺槐新无性系造林对比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1992年引进刺槐新无性系23个在沛县沙土地进行造林对比试验。经5a系统观测,初步选出生长快、抗性强、适应性广、适宜当地推广造林的鲁刺73010、鲁刺73063、鲁刺73029、鲁刺超1及鲁刺任堂等5个品种。  相似文献   

7.
盐城粉沙淤泥质海岸立地条件及造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盐城粉沙淤泥质海岸射阳幸福大道和大丰市王竹海堤内侧两个试验样地立地条件分析为基础,对其造林树木生长情况作了野外调查。根据土壤含盐量和pH值,将盐城5县(市)8个试验样地划分成轻、中、重度盐渍土造林区,选取美国白蜡、弗吉尼亚栎、苏柳、七叶树等20多个树种进行造林。调查数据表明,盐城5县(市)造林平均成活率为81%,但不同立地条件树种生长情况和成活率也不同。  相似文献   

8.
木麻黄基干林带类型划分和更新造林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1992年以来,在福建省东山县赤山林场和惠安县赤湖林场,通过对海岸风口木麻黄基干林带典型调查、防风效能流动观测和更新改造技术系列研究,提出依据地貌类型、海风强弱、微地形、林木生长、林带结构特征和防风效能等相结合的基干林带类型分类系统,把当地林带分为9种主要类型,并提出基干林带分类更新理论.由于基干林带分类理论研究的突破,带动了林带更新方式和造林技术的不断创新,有力地推动了木麻黄基干林带更新造林的顺利发展.在林带更新方式方面,按照不同类型林带研究结果,提出带内隔带、林冠下造林和疏伐套种更新方式等,以及应用时的更新带宽度、郁闭度和疏伐强度的控制等各项关键技术.根据树种适应性、速生性和防护功能相结合的原则,提出用于不同类型林带的更新造林树种,如厚荚相思、纹荚相思、刚果12#按、湿地松和木麻黄优良无性系等.这些优良树种和无性系已繁殖700×104株,陆续在邻近市县推广造林.在林带更新造林关键技术方面,因应不同类型林带秋冬季大风、干旱、土壤缺水贫瘠等不良生境条件,研究提出挖深穴整地、放适量客土、施磷肥、拌泥浆、春季雨天冒雨造林,容器苗大苗深栽和幼林培土保墒抚育等系列化抗旱造林技术,多数树种造林成活率达到90%左右.3a幼林,主要造林树种平均树高3~5m,均已郁闭成林,开始发挥防护作用,更新林带内相对风速比造林前减少10%左右.这是海岸风口木麻黄基干林带更新技术研究的重大突破之一.这一技术已为当地林业生产单位认同,并普遍采用.  相似文献   

9.
高寒山区提高人工造林成活率的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寒山区是我国西部生态建设的主要造林地区,由于高寒山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容易导致造林成活率偏低。为了保证高寒山区造林质量,提高造林成活率,必须改进高寒山区人工造林的技术措施。一、选择适宜树种 高寒山区造林要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尽量选择乡土树种,充分考虑造林树种的抗旱、抗寒能力,根据不同的立地条件选择适宜生长的树种和品种,做到针、阔、灌相结合。  相似文献   

10.
铁力木退化山地造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双版纳景洪市普文试验林场进行了铁力木(Mesua ferrea)退化山地造林试验,1998年进行了林分生长调查和土壤理化性质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林分生长正常,单位蓄积量和单株生长量均较原产地高;(2)各项土壤养分指标比对照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表明了铁力本是一个热区退化山地的优良造林树种。  相似文献   

11.
泥质海岸防护林树种选择及造林工程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造林试验及对树种生理指标的测定,进行滨海盐碱地适地适树及配套工程技术探讨。结果表明:重盐土以柽柳为先锋树种,覆地膜可促进成活;苏打盐渍土以沙枣为优良改土树种,铺山皮土及压乱稻草有利于树木存活、生长;中盐土上,绒毛白蜡为耐盐的珍贵用材树种,掺沙可降低土壤盐分,能有效地提高苗期的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  相似文献   

12.
我国海岸线总长达18万km,海涂面积约1400万hm2,故搞好泥质海岸绿化对实施沿海地区经济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针对泥质海岸特点,提出了10项宜采取的独特造林措施。  相似文献   

13.
渤海泥质海岸速生杨丰产造林技术试验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滦南县南部沿海稻区为研究区,进行抬高植树台面、施用ABT生根粉、断根抚育等造林技术试验,观测速生杨在以上造林技术措施下的生长情况。试验结果表明:抬高植树台面、施用ABT生根粉、断根抚育能明显提高造林成活率和树木生长量,是泥质海岸速生杨丰产营林技术的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柳树耐水湿、速生,是长江中下游防护林造林的重要树种。通过对2000,2001年在江苏省金湖县宝应湖滩地、安徽省和县、芜湖市长江滩地造林试验区初步筛选得到的苏柳549等无性系,及2011,2013年在江西省彭泽县、安徽省铜陵市长江滩地和安徽省怀远县涡河平原造林试验区无性系的对比试验,根据其冠形、干形、分枝结构及在不同水湿环境的生长和适应性,选出耐水淹、生长量高、适宜作滩地防浪林造林的苏柳549、苏柳797和适合作护岸、护路、农田林网栽植的雄株无性系苏柳335、苏柳1034(垂柳)4个优良无性系。  相似文献   

15.
造林要适地适树防护林树种要具有生长快、郁闭早、寿命长、耐干旱瘠薄等特性,如杨类、柏类;用材林树种要具有速生、丰产、优质等性能,如杨树、刺槐及杉等大部分针叶树;经济林树种要具有收益大、产量高、质量好、价值大等特性。造林要适时栽植春季造林宜早,土壤解冻即可造林。一般先栽植萌芽早的树种,如松、柏、杨、柳等,后栽植萌动迟的树种,如榆、槐、株类;先低山,后高山;先阳坡,后阴坡;先轻质土,后重质土等。苗木随起随栽,苗龄不要过小过大,一般以l~2年生苗最好。对不能及时栽植的苗木要进行假植处理。在避风遮阳处挖坑埋…  相似文献   

16.
几种常见树种在徐州山地造林中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几种常见树种在徐州山地造林中的生长及性状表现,刺槐、楝树、栾树、乌桕、红叶石楠等树种较适宜在山地绿化中应用种植,针对不同树种的特点,总结了相应造林技术,为进一步选择适应本地土壤、气候和水分等条件的山地造林树种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森林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生态价值,尤其是在土地荒漠化、局部生态恶化、工业化、城镇化等背景下,造林工作的重要性越加凸显。在人工造林工程中,为保证林木生长、森林形成,需要做好整地、供水、施肥及抚育间伐等工作。山杏作为造林地区的首选树种,此类树种具有抗旱、耐寒、适应性高、生命力顽强、耐贫瘠等优势,可以茁壮生长在其他树种无法生存的岩石裂缝、干燥沙土中;在管护森林时,需要健全及完善森林保护制度、加大森林管护资金投入、落实森林监管,促进人工林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8.
泥质海岸绿化造林的主要技术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海岸线总长达1.8万km,海涂面积约1400万hm^2,故搞好泥质海岸绿化对实施沿海地区经济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针对泥质海岸特点,提出了10项宜采取的独特造林措施。  相似文献   

19.
进行了机耕全垦整地与人工开穴整地造林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同一立地条件,同一树种,同一造林措施,机耕全垦地上种植的无性系生长量高于人工开穴整地的无性系生长量,选择机耕全垦地造林是培育短轮线丰产林,加快森林资源增长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0.
<正>华北石质低山丘陵区土壤干旱、瘠薄、致使造林成活率低而不稳。为了探求山地土壤保墒措施,通过1957—1979年造林后,坑面复盖试验证明,用草被、石砾或石块在坑面复盖,不仅可以降低地温,减少土壤水分蒸发,而且能提高造林成活率,加速有些树种幼树的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