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安徽省耕种土壤中的有效铜平均含量较高,pH<7为4.11ppm(0.1NHCl提取),pH≥7为1.92ppm(DTPA—CaCl_2—TEA提取),以水稻土平均含量最高。pH<7的土壤,缺铜率在50%以上的依次为红壤>紫色土>石灰(岩)土>黄棕壤,紫色岩风化物>第四纪红粘土>碳酸盐岩风化物>泥质页岩风化物>酸性岩风化物。皖南山丘是安徽省缺铜土壤的主要分布地区。安徽省pH≥7的耕种土壤中的有效铁(提取方法如铜)平均含量16.67ppm,总体水平较高。紫色土和潮土(多分布在淮北、皖南和沿江)是主要的缺铁土壤。  相似文献   

2.
安徽省土壤有效硅含量分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安徽省各地采集的251个土壤样品有效硅平均含量为155.7±8.5ppm,其中53.8%土样含量低于100ppm,霍邱、合肥至芜湖一线以南以西地区有效硅含量低,以东以北地区含量高。主要土类土壤有效硅含量,砂姜黑土>潮土>石灰岩土>黄棕壤>水稻土>粗骨土>红壤>紫色土。不同母质土壤有效硅含量,黄土性古河湖相沉积物>近代黄泛>石灰岩>湖积物>下蜀黄土>河流冲击物>紫色岩>第四纪红土>花岗岩>泥质岩类土壤。土壤pH与有效硅含量之间呈正相关,酸性土壤缺硅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3.
安徽省十三个土类1006个耕层土壤的有效钼含量和分布研究表明:88%的耕层土壤,其有效钼在临界值0.15ppm以下,均值0.07ppm。土类中有效钼平均含量最高和最低分别是石灰土(0.141)和砂姜黑土(0.043),耕层土壤钼值在6.2以下的占48%,各自然地理区有效钼极低水平(<0.1ppm)分布频率,在江淮丘陵、皖南山区、皖西地区、淮北平原、沿江平原分别占该地区的70、56、78、87、和60%。有效钼在土壤剖面中以表层富集和下层淀积两种类型为主。pH<7的土壤有效钼含量与土壤有效B、Mn、Cu、Zn和Fe之间呈显著或极显著的直线正相关;pH≥7的土壤有效钼仅与有效Cu和Fe之间有极显著的直线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安徽省耕种土壤中的有效锌,pH<7的土壤,用0.1NHCl提取,平均值3.82ppm,总体水平较高,以第四纪红粘土发育的红壤缺锌较严重。pH≥7的土壤用DTPA—CaCl_2—TEA(pH7.3)提取,平均值0.10ppm,总体水平偏低,缺锌率达75.75%,以黄土性古河湖相沉积物、黄泛冲积物,长江冲积物发育的潮土和砂姜黑土缺锌最严重。土壤有效锌的剖面分布,以“渐减型”与“凹肚型”为主。  相似文献   

5.
全省5088个土样,有效铁平均含量为1.27~162.00ppm,平均为12.62ppm,<5ppm占5.41%;全省12个地(市)区土壤有效铁平均含量<10ppm有7个,>20ppm有2个;缺铁、潜在性缺铁土壤分别为510.7万亩和5299.9万亩;棕壤、水稻土为富铁土类,有效铁平均分别为20.9ppm和43.9ppm;褐土、潮土有效铁含量适中,平均分别为9.3ppm和11.3ppm;砂姜黑土含铁量较低,平均为7.5ppm;鲁西北泛滥平原为潜在性缺铁区;鲁中南中低山丘陵为部分潜在性缺铁区;鲁东低山丘陵为富铁区。  相似文献   

6.
钼是作物正常生长发育必须的微量营养元素之一,这在十多个科四十多种作物上已获得证明.土壤中有效钼的临界值为0.15ppm.据南京土壤所对苏北地区受黄河冲积物影响的100个土样分析结果,有90%的土样有效钼在临界值以下,8%的介于0.15~0.2ppm的边缘值,仅2%的土样在0.2ppm以上;里下河地区兴化一带的湖积土,有效钼含量自痕迹至0.09ppm;丘陵地区下蜀系母质发育的土壤,有效钼含量自0.02~0.1ppm;长江下游沿海近代冲积物母质形成  相似文献   

7.
对安徽省1400个土壤样品(包括110个剖面)测定了土壤中有效态锰含量,结果表明:全省土壤交换态锰平均为15.6ppm,易还原态锰平均为170.8ppm;土壤表层交换态锰平均为18.3ppm,其中低于3.0ppm样本数占18.6%,易还原态锰平均为158ppm,其中低于100ppm样本数占36%。淮北地区的碱化潮土、黄潮土和部分砂姜黑土交换态锰含量较低。  相似文献   

8.
武都区不同土壤类型微量元素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武都区耕层土壤进行取样,测试分析150个土样的铁、锰、铜、锌、硼、硫和硅共7项指标。对测试结果根据采样经纬度对应到土壤图,再采用径向基函数插值法进行空间插值,获取27个土种各微量元素平均值和全区各微量元素平均值。有效铁石渣土含量最高,浅红土最低;有效锰亚高山灌丛草甸土含量最高,粗骨质碳酸盐褐土含量最低;有效铜含量耕种砂质黄棕壤最高,羊血土最低;有效锌绵黄土含量最高,浅红土最低;有效硼含量山地耕种草甸土最高,石渣土最低;有效硫含量砂砾质碳酸盐褐土最高,浅红土最低;有效硅含量亚高山灌丛草甸土最高,麻黄土最低为。武都区土壤微量元素含量普遍低,且空间分布不均。  相似文献   

9.
应用~(10)B固体径迹蚀刻技术,测定油菜叶片硼的分布表明,硼在叶片中移动很慢,喂饲~(10)B20天后的叶片与邻位叶的硼含量比:土培试验(缺硼土壤)为1.7-9.3,水培试验(供硼充足)为1.8-2.2;同一株油菜的叶片含硼量从基部向近顶部依次递减,土培试验为0.62-0.96ppm,水培试验为1.72-2.01ppm;同一张叶片的硼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叶正面比叶反面硼含量高0.8ppm(?期)和1.8ppm(花期)(t=5.22和7.10),叶边缘比叶中部的硼含量高1.4-1.9ppm(t=20.00和16.24),叶尖端比叶中部的硼含量高1.8和1.9ppm(t=7.57和8.25)。这些特征与叶片缺硼症状相符合,它为油菜合理施硼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黑龙江省17个市县的暗棕壤,白浆土、黑土、黑钙土全锰和有效锰含量。结果表明,这4种土壤全锰含量较高,平均含量为843 ppm,但有效锰含量较低,平均含量为18.6ppm。有效锰含量土壤类型间有显著差异:暗棕壤和白浆土含量较高,平均含量为27.3 ppm 和34.3 ppm;黑土平均含量为9.3 ppm;黑钙土平均含量为3.8 ppm。土壤反应状况、水分状况、CaCO_3和有机质含量都对土壤有效锰含量有影响。  相似文献   

11.
祁连山西水林区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祁连山西水林区内,以青海云杉林、祁连圆柏林、灌丛林和草地为研究对象,对其土壤物理性质和土壤水分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土壤容重均值,青海云杉林<高山灌丛林<祁连圆柏林<低山灌丛林<草地<无林地,不同林地土壤容重变动在0.56g/cm3~0.92g/cm3,都小于无林地土壤容重1.20g/cm3;孔隙度有林地明显大于无林地,总孔隙度均值表现为青海云杉林>高山灌丛林>祁连圆柏林>低山灌丛林>草地>无林地,不同林地总孔隙度变动在49.08%~71.58%之间。②有林地土壤入渗速率明显高于无林地,土壤渗透系数从大到小的顺序为青海云杉林>高山灌丛林>低山灌丛林>祁连圆柏林>草地>无林地。土壤渗透系数(K10)分别比无林地提高了38.85倍、33.07倍、7.29倍、4.79倍、1.85倍。③在旱季和雨季,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大部分林地土壤含水量呈现递减趋势,其变动幅度小于无林地。④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各林地土壤饱和持水量逐渐减小;青海云杉林表层土壤蓄水功能最好,其它林分各层次差异较小。  相似文献   

12.
对不同土壤生态系统的地形部位、成土母质、气候特点、土壤种类、栽培条件、苎麻产量和品质,以及土壤组成、土体构造、养分状况、矿质养分有效产投比进行了对比分析,重点介绍了优质高产苎麻土壤生态系统的特点,并对改造低产麻园,建立优质高产苎麻生产基点,实现品种区域化,从土壤生态系统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贵州土壤钾素状况与钾肥施用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因母质、地形、气候条件和垦殖历史等原因,20世纪80年代初贵州土壤钾素含量处于中等或较丰富水平。近20年来,随着农作物产量和对钾素养分吸收量的成倍增加,有机肥料和钾素化肥施用不足,土壤钾素含量逐年减少,钾素化肥肥效明显提高。为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重视秸秆还田,增加钾素化肥的施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导了不同耕作方法对土壤耕层水分时空分布的影响。在实验研究中,采用TDR导线测定仪监测非搅动土壤中水分的变化,并引进土壤干燥系数和雨后水分收入的概念加以讨论。在玉米整个生育期内,通过对9000个数据的分析,发现传统耕法的土壤平均含水量<一年免耕的含水量<长期免耕的含水量,又以春季最为明显。在干燥过程中,根际土壤的含水量<远根区的含水量,在湿润过程中则相反。用传统方法耕作的土壤,干燥系数高于其他耕法,根际土壤的干燥系数高于其他空间位置。各处理耕层土壤的雨后水分收入状况不同,同一耕法不同空间位置的土壤水分收入也存在差异,耕层水分的空间和时间分布状况明显受耕作处理的影响,同时与地表覆盖和作物发育阶段有关。  相似文献   

15.
我国土壤中可提取态钛含量与分布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土壤中可提取态钛含量(0.02mol/L EDTA+0.5%NH#-4Cl为提取剂)为0-7.0ppm,平均为0.86ppm(以钛计算)。74%的标本低于1ppm,低于0.5ppm的占52%。我国土壤中可提取态钛含量总趋势为东北地区土壤含量高于南方土壤,华北地区及黄土高原、西北地区土壤含量最低。土壤中可提取态钛含量受到成土母质、土壤类型、土壤条件(pH、有机质含量)以及耕作熟化过程的影响。一般为玄武岩、页岩发育的土壤可提取态钛含量高于花岗岩、砂岩、浅海相沉积物发育的土壤;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高于有机质含量低的土壤;耕作熟化的水稻土大于旱作土壤;森林土壤高于农田土壤。  相似文献   

16.
湘南红壤区三种土壤水热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对同一地形和同一气候条件下湘南三种典型红壤的水热状况及它们的持水和渗透性质进行了研究。这三种土壤是:花岗岩母质发育的红壤、第四纪红土发育的红壤和紫色土。试验结果表明:第四纪红土发育的红壤持水性好,团聚度高,整个土体水分含量高,然而水分有效性低,渗透性好;花岗岩母质红壤则相反;紫色土则由于含有较多的块状物,因此渗透性也比较好。三种土壤的热量状况有很大的区别,紫色土在整个测定期间始终保持着较高的温度,而且温度的变幅大,花岗岩母质红壤的土体温度是三种土壤中最低的。植被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而水热状况又反过来影响作物的生长。  相似文献   

17.
SDMm是一种用友好界面的软件包,在微机上可以方便地组织,存贮和调用土壤基本调查数据,土壤调查可以产生大量的野外及实验室数据,利用SDBm可以进行方便地管理。本文简要地介绍了该数据库系统的主要特点,以便推广其在我国沙区、林区土壤调查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对乍娜葡萄果实发育规律进行研究和利用稀土元素不同浓度在不同时期喷洒3—4年生乍娜葡萄。结果表明,盛花期喷布5000pm的稀土元素,可改变果实发育规律,抑制第一期的果实生长,促进第二期的果实生长,缩短第三期的生长时期。盛花期,果实膨大期喷布稀土元素均可减少裂果发生。新梢旺长期喷布无减少裂果的效应,相反有增加的趋势。同时表明,稀土元素有提高果实可溶性固性物,增加果皮厚度,与减少裂果率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