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同耕作方式机条播小麦的生长发育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灭茬免耕机条播麦田耕作层浅,肥料富集于表层,小麦植株前期氮、磷、钾吸收量明显高于耕翻机条播麦,有利于形成早发壮苗,但是根系发育差,后期植株吸收氮、磷、钾养分少,容易早衰。耕翻机条播有利于全层施肥,熟化土壤,有利于根系生长和植株吸收较多的养分,特别是在土壤含水量30%以下时较灭茬免耕有利于形成早发壮苗,但是对土壤水分含量要求较高,在苏南大部分年份难以全面实行。旋耕机条播既可解决浅播,又可避免烂耕烂种。在多数年份均可采用。在我省稻茬麦地区。必须根据土壤墒情,宜耕则耕,宜旋则旋,宜免则免,形成一个合理的稻茬麦轮耕制。  相似文献   

2.
油菜机条播是一种利用稻麦免耕条播机播种油菜的轻便栽培新方法,2005~2008年该技术在我镇进行了试验研究与示范推广,取得了较好的增产、增收效果。  相似文献   

3.
免耕机条播种麦的几个栽培技术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茬免耕麦和条播麦是我省两个重点推广项目,也是实现三麦由中产水平(亩产250公斤)向高产水平(亩产300公斤以上)发展和省工节本、提高经济效益的必由途径。近几年有不少地方已经把这两个推广项目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免耕、条播两种优势同时发挥,达到了土地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同步提高的目的。根据各地实践的结果:免耕种麦的优势主要表现在能够保证大面积三麦适时播种,变晚茬晚播为晚茬早播;肥力集中在土壤表层,有利于壮苗早发和苗足穗多,同时省工节本,经济效益较高;条播麦则可协调个体发育与群体发展之间的矛盾,麦苗中后期通风透光好,有利于秆壮穗大和防止倒伏,因此免耕机条播麦增产增收显著,深受农民欢迎。  相似文献   

4.
受拥有大功率拖拉机农机户之需求,现将迪尔455型条播机、637型园盘耙简介如下. 1 约翰迪尔455型条播机 a.迪尔455型谷物条播机作业幅宽10.67m,配套185~210马力拖拉机使用. b.设备田间作业质量高,播种均匀,播种深度一致,能满足农艺要求.作业速度根据播种作业时条件的不同,可达到8~llkm/h,播种效率高,行间单口播量准确. c.455型谷物条播机在山丘和梯田等不平整地块作业时,在每一台条播机间能有15.的上下自由度.这能保证双圆盘开沟器充分利用设备的作业幅宽在田间连续播种,达到播种均匀、播深一致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受拥有大功率拖拉机农机户之需求,现将迪尔455型条播机、637型园盘耙简介如下。1约翰迪尔455型条播机a.迪尔455型谷物条播机作业幅宽10.67m,配套185~210马力拖拉机使用。  相似文献   

6.
 免耕机条播是沿湖涝洼湿地生态区稻茬麦的主要播种方式之一,为探讨其科学栽培技术,分别对免耕机条播稻茬麦的冬前苗,叶面积系数、后期根系活力、播期、播量和多效唑化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稻田套播相比,机条播小麦的基本苗降低了150万/hm2,冬前主茎叶片增加了0.8个,单株茎蘖增加0.9个,单株次生根增加1.4条,茎粗增加1.1mm,地上部鲜重增加0.17g,叶面积系数动态为:冬前0.8,起身1.6,拔节期4.0,挑旗期6.2,灌浆期4.0,后期根系活力分别增加1.21、1.02、0.47,使用多效唑第1、2、  相似文献   

7.
统一设计多点布置的试验结果表明,高播量(247.5kg/hm^2)小麦垄盖膜际条播栽培蹲点地条播栽培平均增产1058kg/hm^2,增高41.89%,增加经济纯收益1121.82元/hm^2;比覆膜穴播栽培平均增产777kg/hm^2,增幅23.09%。相对露地条播栽培,垄盖膜际条播小麦的增产作用是在出苗率提高后保持了成穗数基本没有减少的基础上,通过生产幼穗分化天数增加穗粒数,延缓灌浆进程提高千粒  相似文献   

8.
为了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探索三麦全盘机械化生产的新途径,我们进行了三麦免耕机械化配套栽培技术试验。 试验结果表明,三麦实行免耕条播机械化栽培,不仅使增产措施得到落实,而且集免耕与条播技术的增产优势于一体,主要表现为:一是应用免耕机条播,加快了秋种进度,确保三麦适时播种,又能比耕翻麦早齐苗,容易获得壮苗越冬;二是应用机开沟,使麦田沟系在播种阶段一气呵成,有效地解决了麦田一套沟从种喊到收的老大难问题;三是应用条播栽培技术,缓和了中后期个体  相似文献   

9.
为寻求新的,省工省力的耕作方法,我们自1976年开始对稻板田三麦机直播免耕法进行试验研究,1980年冬通过技术鉴定,1983年无锡市郊区机直播免耕麦面积已达2000多亩,占全区三麦面积的10%.其中出现了亩产600~700斤的生产队,800~900斤的田块,1982年2.15亩扬麦4号免耕机条播麦亩产高达912斤.  相似文献   

10.
为了适应农村改革和劳力转移,必须大力推广省工、节本、高产、高效益的栽培技术。在条播麦高产实践和免(少)耕麦示范成功的基础上,1985年秋播我县开始三麦免(少)耕机条播试验示范,并获得成功。1986年秋播全县示范推广面积达到2.54万亩,1987年秋播又扩大到7.2万亩。 生产实践表明,把免(少)耕技术与机械条播组装配套,能集三大技术优势于一体,有利于大面积增产。如宗村乡1986年秋播500亩免(少)耕机条播示范方,属中产水平,其中400亩小麦平均单产260公斤,比大面积耕翻撒播麦增产8.3%;1987年秋播扩大到2914亩,占三麦总面积的31.8%,小麦平均亩产315.3公斤,比耕翻机条播增产8.8%。与耕翻撒播麦相比,免(少)耕机条播省去耕耙、人工挖沟和整地等作业,每亩可少用2~3个人工,节省种子1.5~2公斤,节约柴油1~1.5公斤,机耕费减少2~3元,具有增产、省工、节本、增收的效益。现将免(少)耕机条播麦的生育特点及其配套技术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1.
我省第一台播种、开沟、碎土、盖籽、镇压五结合的多用途新型三麦条播机,经过反复多次田间试验,最近在六合县研制成功,并由南京农机试验鉴定站检验,正式通过鉴定。这台三麦条播机是由六合县农机研究所在三麦盖籽机的基础上研制成功的,是全省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重点项目之一。较之老式条播机,它具有三个特点: 一是造价低。每台条播机售价仅350元,较老式条播机少400元,适合广大农村粮食专业户的需要。二是适应性能强。不仅能在连续阴雨、土壤湿度大的情况下实施三麦条播,而且可用于大豆、高梁、油菜等农作物条播,盖籽率达95%以上,保证农时季  相似文献   

12.
采用机条播模式对14个油菜新品种进行田间大区对比试验,通过考察生育期、农艺经济性状、丰产性、适应性和抗逆性等指标,遴选适宜本地机条播模式的优质高产油菜品种资源,为油菜扩种和高效利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沣油737、邡油777、陕油28、圣光168和德天118等5个品种在本地作机条播种植综合表现较好,生育期和株高适中,抗寒性较强,产量高,适宜本地作机条播机收种植。  相似文献   

13.
免耕机播麦高产的生育指标 由于高沙土地区三麦生长期间热量资源较丰富,无明显越冬期,加上土壤通透性好、养分释放快和蓄肥能力差,使免耕机播麦常出现前期早发,中期脱力,后期施肥水平高的易倒伏、施肥水平低的易早衰,影响三麦产量。为此,我们从1985年起进行了小麦高产试验,並在梁徐乡搞了有1342.5亩田的小麦免耕机条播的高产示范片,平均亩产371.5公斤,比一般大田增产17.9%,基本形成了免耕机播小麦的高产栽培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4.
免耕机条播是沿湖涝洼湿地生态区稻茬麦的主要播种方式之一,为探讨其科学栽培技术,分别对免耕机条播稻茬麦的冬前苗,叶面积系数、后期根系活力、播期、播量和多效唑化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稻田套播相比,机条播小麦的基本苗降低了150万/hm2,冬前主茎叶片增加了0.8个,单株茎蘖增加0.9个,单株次生根增加1.4条,茎粗增加1.1mm,地上部鲜重增加0.17g,叶面积系数动态为:冬前0.8,起身1.6,拔节期4.0,挑旗期6.2,灌浆期4.0,后期根系活力分别增加1.21、1.02、0.47,使用多效唑第1、2、3节间分别减少2.3cm、0.8cm、1.3cm,退化小穗数减少0.1个,千粒重增加0.2g。  相似文献   

15.
1985年,我县种植花生25万亩,约占全县耕地面积的30%左右,其中夏花生12万亩。为了提高夏花生产量,大力推广了麦行套种的方式。由于麦行套种的夏花生比麦收后灭茬播种的夏花生生育期要长15~20天,积温增加400℃左右,生长发育充分。同时,根据气象资料,麦行套种的夏花生在出苗期间(5月25日至6月4日)平均降雨35.7毫米,比麦收后灭茬播种的出苗期间(6月15~23日)降雨多23毫米,避开了出苗期问的干旱,有利早苗、全苗;在  相似文献   

16.
笔者就精量机条播技术在长江农场的推广应用情况做了简要概述,主要分析了精量机条播技术对水稻分蘖规律及产量的影响,为全面推广精量机条播技术打好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冲孔免耕穴播机入土成穴原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6,他引:1  
将传统的条播免耕播种改为穴播播种,优化和改进了现有穴播机的结构,并研制了一套施力机构,以帮助成穴器入土.对成穴器入土成穴条件进行了理论分析,证明此机构能够解决穴播器在免耕地上的入土成穴问题,为冲孔免耕穴播机的研究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1技术规范1.1试验材料1.1.1选用机具2BFM—7型免耕施肥条播机。1.1.2作物种类和品种小麦品种“互助红”。1.1.3化肥氮含量46%的尿素,磷含量46%,氮含量18%的磷酸二铵。1.2试验方法在海拔2580米的半浅半脑山地区的台子乡下台二村十社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块13.33公顷,每666.7m2施磷  相似文献   

19.
机条播水稻肥料运筹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掌握机条播水稻需肥特性,提高水稻机条播技术水平,2013年开展了机条播水稻肥料运筹(施氮量)试验。结果表明,在本试验范围内,随施氮量的增加,抽穗期和成熟期的叶面积指数、群体茎蘖数、株高、单位面积干物质重、抽穗期至成熟期单位面积干物质积累量、有效穗数和产量呈增加趋势;成穗率、结实率、千粒重及氮肥偏生产力呈减少趋势;收获指数呈先降低后增加趋势;每穗总粒数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20.
水稻机条播技术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宜兴市水稻直播技术水平,2012年通过引进2BD-6D型带式精量直播机,对浸种催芽、机械调节、直播行距、田面沉实度和秸秆还田量等多个技术环节进行了专题试验研究。通过生产实践,与常规直播相比,机条播具有播种有序、管理方便、实现精量播种、出苗快、齐苗匀苗程度好、有效解决秸秆还田的问题、杂草(稻)危害轻、省工节本和增产增效等优势,同时初步掌握了适合本地实际的机条播稳产高产栽培技术要点,技术内容包括:整地后田面宜沉实2d后播种;宜采用3~5mm芽谷进行机直播;播种量2.5kg/667m2;行距宜采用25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